在高齡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世代共融」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迫切需要落實的社會行動。「長青未來傳承企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以促進跨世代交流、傳承長者智慧、激發青少年創意為宗旨,打造一個以尊重、共享與學習為核心的未來藍圖。這項企劃不僅提供多元的交流平台,更開創一套具創新性的社會教育模式,引領台灣邁向更具人文溫度的未來。 跨世代交流:打造共融學習場域 「長青未來傳承企劃」的最大特色在於推動長者與青少年之間的互動與對話。透過系列共學活動,如生命故事分享、手作工藝教學、社區走讀、科技輔導等,讓兩個世代在自然情境中彼此理解、互補不足。年輕人透過長者的生活智慧汲取人生經驗,而長者也因年輕人的活力與創意重新找到社會參與的意義,真正落實「教學相長」的精神。 生命教育的實踐:讓故事成為資產
每位長者都擁有值得傳頌的人生故事,而這些故事,正是「長青未來傳承企劃」的重要資源。企劃團隊邀請專業講師與影像記錄師,將長者的口述歷史轉化為可保存的影音檔案與文字紀錄,並透過展覽、線上平台或故事集形式公開傳播,讓寶貴的記憶得以流傳。這不僅是對長者生命的尊重,也讓年輕世代從真實經歷中學會珍惜與思考。 社區參與:讓地方文化得以延續 企劃深入各地社區,與地方協會、學校與志工單位合作,根據在地特色設計專屬活動。例如與漁村長者合作製作藍染作品、請農村阿嬤分享古早味料理、邀請退休師傅傳授木工技藝,讓長者的技能不僅傳承給下一代,更讓地方文化因為被看見而持續發光。透過「長青未來傳承企劃」,社區成為文化傳承的基地,也讓長者再次被賦予社會角色與價值。 數位轉型:縮短世代科技落差 長者對數位科技的陌生與隔閡,一直是高齡社會的一大挑戰。「長青未來傳承企劃」特別設計「數位陪伴課程」,由青少年擔任科技助教,協助長輩學習使用手機、平板、拍照、社群軟體等基本功能,拉近與時代的距離。同時,透過這樣的陪伴與交流,也培養年輕人的耐心與責任感,讓科技成為世代連結的橋樑,而非鴻溝。 創新教育思維:翻轉學習的定義 「長青未來傳承企劃」不僅是公益活動,更是一種創新教育模式。它跳脫傳統課堂框架,讓學習發生在真實生活之中。青少年在實作中體會人際互動的力量,長者則在參與中發掘自我價值。企劃設計也融合服務學習、素養導向與社會設計等理念,培育青少年的同理心與行動力,真正實踐「做中學、學中做」。 永續發展:從社會責任走向文化資產 「長青未來傳承企劃」的初衷雖為公益推廣,但其深遠目標是打造一套可持續運作的文化系統。透過志工培訓、社區共創、企業參與等方式,建立一個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社會企業模式,讓這份傳承的力量得以不斷延續。未來,更希望透過與學術單位、政策機構合作,將此模式推廣至全台各地,甚至亞洲華人社會,成為跨文化的學習典範。 感動與成果:參與者的真心回饋 在歷屆活動中,不少長者表示:「原本以為退休後就沒用處了,現在才知道我還有很多可以分享。」而許多年輕參與者則說:「從長輩的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樣子,也學會感恩與珍惜。」這些真摯的回饋,正是「長青未來傳承企劃」最珍貴的成果。 結語:讓每個世代都發光發熱 「長青未來傳承企劃」是一項真正從人出發、為人著想的社會創新行動。它不僅提升了長者的自我價值,也培養了年輕人的社會責任感,創造出一個溫暖、有意義、共好的共學場域。面對未來高齡化與世代斷裂的挑戰,唯有透過「理解與尊重」、「傳承與創新」的力量,才能走出屬於台灣社會的永續之路。 - 新聞稿有效日期,至2025/08/18為止
聯絡人 :張藝順 聯絡電話:0972653845 電子郵件:eco932338@gmail.com
上一篇:用心引導、以愛啟發:瑜晴指導老師帶領孩子走向成長與希望的旅程
下一篇:詠恩慈善Eternal grace打造善的永續力量
|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四)阿里巴巴敢給股票 - 2023/07/02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三)上億會員怎麼管理 - 2023/06/25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二)最好的公司支付寶 - 2023/06/1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一)兩個女人一個男人 - 2023/06/11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千團大戰影音帶貨 - 2023/06/04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九)電視購物轉型電商 - 2023/05/2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八)那些從台灣來的人 - 2023/05/21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七)嘉丰資本擦身而過 - 2023/05/14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六)跟阿福有關的人們 - 2023/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