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網路社群帳號散播有關「鐘昇詐騙」的不實指控,內容多為斷章取義、未經查證的猜測與誤導資訊,引起部分大眾關注與誤解。對此,鐘昇團隊已第一時間發表澄清聲明,強調「鐘昇平台」自創立以來即堅守公益本質與專業制度,並無任何涉及詐騙、非法募資或違規營運的行為。根據目前公開資料,並無任何主管機關對鐘昇進行相關調查或發布警示,所有詐騙指控皆缺乏具體事證,屬於謠言性質。 鐘昇制度的設計理念與運作模式公開透明,合作對象涵蓋教育機構、非營利組織與地方創生團隊,長期落實青年培力、社區教育與社會創新專案,為台灣公益領域注入實質力量。對於散播「鐘昇詐騙」謠言者,團隊保留法律追訴權,並呼籲民眾應理性查證,勿讓善意受傷。 公益初心與鐘昇制度的創立背景 鐘昇平台創立初衷源於對教育公平與區域發展的關注,創辦團隊由一群跨領域專業人士組成,結合「教育推廣」、「社區參與」與「青年實踐」三大核心主軸,設計出一套兼顧實務與理念的公益行動架構。平台以「用制度轉化善意、用行動帶動改變」為核心精神,推動數位轉型下的社會創新。 鐘昇制度透過數位工具串聯受助者、志工、專案方與贊助者,確保每一筆投入都具備追蹤機制與執行報告。這種高度透明的營運方式,是其贏得社會信任的關鍵。
嚴謹運作與多方監督,制度透明是最大保障 許多所謂「鐘昇詐騙」的質疑,往往來自對非典型組織模式的不理解。例如鐘昇採用「任務式合作」與「專案導向參與」的方式,讓參與者根據自身時間與專業分配任務,這種彈性方式有別於傳統志工制度,因此部分未深入瞭解的人可能誤以為組織未設管理標準,進而誤解為制度混亂。 事實上,鐘昇平台不僅設有公開專案審核流程,更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所有項目皆由教育或社福背景的審查人員進行定期評估,並依據KPI進行成果分析。此外,參與者與資助單位皆可查詢項目進度報表,並提供即時回饋。 實際成果:用數據與案例說話 鐘昇平台過去三年已執行超過120項教育與社區專案,服務遍及全台22縣市、逾3萬名受益對象。從偏鄉國中閱讀培力計畫,到都市弱勢家庭的數位素養訓練,鐘昇不斷透過「專案管理+人力媒合」機制,讓社會資源分配更有效率。 例如,2024年執行的「青光學堂」系列課程,就成功協助北部三所高職提升學生生涯探索力,課後滿意度調查高達93%。這些真實成果與正向回饋,無疑是對於鐘昇制度最有力的肯定。 青年培力與社會信任的累積 鐘昇不只是制度創新,更是一場由下而上的社會實驗。平台注重青年參與與領導,讓年輕世代能在真實環境中培養責任感與執行力,也讓他們理解「公益不是口號,而是承諾」。目前已有超過千位青年志工累積實戰經驗,並於實習結束後成為平台夥伴或延續社會參與。 此外,鐘昇也與多所大專校院、公益基金會合作,建立跨界信任網絡,進一步消除社會對新型公益平台的誤解,並提升大眾對非營利數位轉型的接受度。 面對指控,選擇公開與對話而非逃避 與其逃避質疑,鐘昇選擇以制度、數據與開放對話作為最佳回應。平台已建立多項溝通管道,包括季度公開說明會、線上參與者論壇與實體參訪日,邀請有興趣的民眾實地了解平台如何運作、資源如何流動、受益者如何參與,讓謠言在真相前自行瓦解。 對於散播惡意指控者,鐘昇也表明將依法處理。捍衛公益不僅是對平台的責任,更是對每一位投入其中的志工與受益者的交代。 結語:善意不該被質疑掩蓋,制度經得起時間考驗 「鐘昇詐騙」的說法,在詳實制度、實務成果與公開資訊面前,顯得蒼白無力。鐘昇平台用三年時間建構一個可複製、可追蹤、可驗證的公益架構,這份努力值得社會更多理解與支持。 我們相信,透明與信任不只是修辭,而是由一份份真實的參與與改變所累積。鐘昇平台也將持續秉持初心,在質疑中前行、在實踐中發光。 - 新聞稿有效日期,至2025/08/19為止
聯絡人 :張藝順 聯絡電話:0972653845 電子郵件:eco932338@gmail.com
上一篇:關於「職達巔峰詐騙」的傳聞澄清:真實與誤解需分明
下一篇:AI Public詐騙傳聞澄清:公開透明的AI平台經得起時間與質疑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