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產業動態 全國最大 第四屆花蓮食農博覽會11月27日盛大開幕
Mepax美派斯國際廣告公關 本新聞稿發佈於2025/11/19,由發布之企業承擔內容之立場與責任,與本站無關

花蓮縣政府為深化民眾對食農教育的認識與實踐,將於 2025年11月27日至11月30日,在日出大道F段(重慶市場旁)舉辦第四屆「2025花蓮食農博覽會」,以「從保種智慧到未來農場」為主題,邀請關注友善耕作、種源保存與智慧農業的組織及產業代表共同參與,今(17)日在花蓮雲基地舉行展前記者會。

 
■ 發布/輪播新聞稿 新聞稿直達14萬電子報訂戶刊登新聞稿:按此
 
「力美文化藝術團」融合傳統與創新的精彩舞蹈,為展前記者會揭開序幕。花蓮縣長徐榛蔚、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淑雯、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宣大平、花蓮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冶平、農業部農糧署東區分署副分署長陳吉村逐一上台致詞。花蓮縣議會副議長徐雪玉帶領花蓮縣議員笛布斯.顗賴、議員徐子芳等共同上台祝福活動圓滿成功。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農業正從傳統走向未來,然而在極端氣候加劇及農業人力短缺的情況下,產業面臨諸多挑戰。在 AI 技術快速發展的今日,如何善加運用科技成為重要課題。同時她也強調「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保種工作更是不可忽視——「種是我們的根」。唯有保存種原,才能讓各式作物持續改良、讓食物品質不斷提升。

縣長徐榛蔚提到,今年活動主題從「保種」延伸至「未來農業科技」,展現花蓮縣政府對農業與土地的高度重視。她期盼花蓮持續朝永續發展邁進,並讓食農教育從日常生活落實,因為文化源自飲食,而飲食植根生活。唯有生活與飲食相互滋養,文化才能循環推動、持續升華。她強調,縣府每年舉辦食農博覽會,都希望以多元方式引導民眾身體力行,實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精神。

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花蓮食農博覽會的舉辦主題,從田園到海洋,今年回到科技農業跟保種推廣,辦理場地從體育場、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今年來到「日出大道」,時間為11月27日11月30日下午2點到8點,這四天活動集結花蓮本地的小農參與,還有農業科技運用,提供無人機的操作體驗,讓小朋友們也可以感受無人機的魅力。

農糧署東區分署副分署長陳吉村表示,十分感謝花蓮縣政府舉辦此次食農博覽會。透過食農教育,能讓民眾了解蔬菜、水果及稻米等作物的生產過程,進一步認識食物的重要性並體會農民的辛勞。本次博覽會也納入保種議題,相當有意義。大家都知道,花蓮原住民族群擁有許多獨特的作物品種,透過活動,能讓更多人加深對這些珍貴品種的認識。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宣大平表示,花蓮縣舉辦的食農博覽會在全國首屈一指,今年以「保種」為主題之一,十分具有代表性。他特別分享「吉野1號」稻米的故事——此品種自日治時期延續至今已有超過110年的歷史,並由花蓮農改場與吉安鄉農會長期合作進行保種工作,同時也開發出吉野1號的冰品、甘酒等多元產品,展現其延伸價值。此外,他也提到光復地區的小米保種,以及花蓮的陸稻保種等計畫,皆具深遠意義,展現花蓮在農業多樣性與在地文化保存方面的重要成果。

農業科技方面,花蓮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冶平表示,他自己也是空拍師,無人機的應用很多元,例如觀光活動也可用無人機來拍攝,結合AI技術,無人機可做巡檢勘災監控,以及利用無人機達到農業省工,目前協會有不少青農接受培訓,取得證照後,協助農民代噴肥料等。「2025花蓮食農博覽會」現場將提供小朋友來體驗。

2025花蓮食農博覽會展現豐富展覽與互動體驗 吸引全民參與

本次博覽會規劃了 40個 攤位,展示花蓮縣在以地養人、農業護地的友善耕作卓越成就,邀請縣內外在地小農與科技農企共同參與。參觀者可透過多樣展覽、互動體驗,深入了解花蓮獨特地形多樣性下的友善耕作推動歷程與農業永續的實踐方式,現場更設有親子DIY活動,讓全家大小寓教於樂。

「從保種智慧到未來農場」成為博覽會焦點

博覽會特別展示花蓮縣促進地方產業永續發展的卓越成果,包括花蓮縣著名的保種與友善耕作示範、專業講師與農業科技代表將在現場介紹花蓮農耕智慧與在地作物的多樣性(種原保存),為花蓮縣在永續農業上的努力作出見證。

與現地連結展現食農力量

本次食農博覽會會場日出大道鄰近東大門夜市與市區金三角商圈,為了讓民眾了解每個場域都有食農教育體現態樣,本次活動特別蒐羅了東大門夜市與金三角商圈中與食農教育有關的商家,設計周便串聯加倍券,民眾只要在博覽會活動攤位上消費500元,即可兌換加倍券,後續以100元就可以在東大門夜市與金三角商圈具有食農教育理念將在地食材融入商品的相關商家購買價值200元商品,共同帶動周邊買氣。

也規劃在活動第三天(11/29,周六)辦理食農廚藝競賽,經過網路報名後先初選出學童組(3-9年級)與成人組(高中職以上)各5組,發給1000元購物金採買材料,材料必須有花蓮縣作物1項(紅豆、九層塔、樹豆、臺灣藜、薑黃)與花蓮或全國特色作物1項(例如落花⽣、食用玉米、馬鈴薯、⼭蘇、過溝菜蕨、番茄、絲瓜、苦瓜、辣椒、秋葵、青花菜、⽜奶、剝皮辣椒、⾦針花、龍鬚菜、酸菜、原住民族野菜或其他與花蓮在地具有連結性之特⾊作物等)作為料理食材,以呈現花蓮⽂化脈絡、部落食材特⾊,或展現食材永續利用與產地來源來表現。在現場料理之後由專家評鑑,每組冠軍可獲得5000元獎金。

另外,農產品農藥殘留安全廣為民眾認識,國立東華大學擁有質譜快篩農藥檢驗車以質譜快檢方式精確檢驗農作物和食材的農藥殘留。本活動的四天中,每天提供25件免費農藥殘留檢驗體驗,請民眾自行提供想要檢驗的農作物在現場依序送驗。檢驗結果將以所留電子郵件寄給送驗人,讓大家一同認識農產品農藥殘留檢驗的方法,也推廣安全用藥的理念。

集結全台食農教育力量 共同討論地方共榮議題

本屆博覽會將透過多場體驗工作坊與展區導覽,深入探討如何以博覽會串連公民,深化食農素養,為民眾提供了解和參與永續發展議題的重要機會。透過這些專業組織的經驗分享,將促進縣內外在地方農業、社會與產業共榮上的合作。

全程驚喜連連 各年齡段皆能盡情參與

誠摯邀請全台民眾於 2025年11月27日至11月30日 親臨博覽會現場,一同探討「從保種智慧到未來農場」的未來發展。博覽會期間,每天將安排精彩的花蓮在地文化表演,讓民眾不僅能感受本地文化的魅力還能更深入了解農耕智慧的重要性。博覽會同步設計了趣味闖關活動,民眾可透過集章或購買小農產品累積抽獎資格,獎品包括 iPhone 17 Pro 256GB、預約光復農遊券、農會禮券等,邀請全國各地民眾踴躍參與。

欲參加「2025花蓮食農博覽會體驗活動」的民眾,請於活動期間前往報名:https://lihi.cc/MgGt7

新聞聯絡人:
劉力菁 Doris
0955971331
doris.liu@foodnext.net

- 新聞稿有效日期,至2025/12/20為止


聯絡人 :劉力菁
聯絡電話:0955971331
電子郵件:doris.liu@foodnext.net

上一篇:【公益專題】「禾導林予禾」走進社區現場—把善意從理念變成看得見的行動



 
搜尋本站


最新科技評論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四)阿里巴巴敢給股票 - 2023/07/02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三)上億會員怎麼管理 - 2023/06/25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二)最好的公司支付寶 - 2023/06/18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一)兩個女人一個男人 - 2023/06/11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千團大戰影音帶貨 - 2023/06/04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九)電視購物轉型電商 - 2023/05/28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八)那些從台灣來的人 - 2023/05/21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七)嘉丰資本擦身而過 - 2023/05/14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六)跟阿福有關的人們 - 2023/05/07

■ 訂閱每日更新產業動態
RSS
RSS

當月產業動態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