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搜尋本站





近日產業動態

億勝生物公布2023年度業績,收入增長29.5%,利潤增長22.1% - 2024/03/18

NetApp使用內建人工智慧企業儲存與強化網路韌性解決方案 - 2024/03/18

NetApp 藉由智慧型資料基礎架構加速 AI 創新 - 2024/03/18

男裝龍頭中國利郎:2023年淨利增長18.4% - 2024/03/18

中國利郎公佈二零二三年全年業績 - 2024/03/18

邊緣智慧化應用需求夯 Moxa挹注穩健網通力 - 2024/03/18

GERMAGIC™ PET呈獻「毛孩與你.共融慈善跑」盛大舉行 - 2024/03/18

Fortinet SASE 台灣網路連接點今年落成!安全防護更完備 - 2024/03/18

普台高中親職力講座 親子教育專家教您金牌秘訣 - 2024/03/18

極速暢快!ROG Swift OLED電競螢幕 磅礡登台 - 2024/03/18

 
■ 包含關鍵字「網路媒體」的文章列表如下


微博:45度仰角的未來(一)衝擊搜尋引擎與入口網站-2011/03/27

◎我們都仰望著別人 微博(Microblogging )服務在中國遍地開花,這種只要書寫 140字 就能張貼資訊的小型部落格,在傳統入口網站新浪以及依靠即時通訊 服務起家的騰訊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力,各自的微博用戶數都已經超過 了一億,比先前的 SNS社交網絡還要更火爆。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213805    轉寄次數:1885


網際網路的世代現象-2009/04/05

◎網際網路隨著使用者長大而長大 2004年,筆者33歲。某日,一個在1999年與筆者認識,曾經是網際網 路熱血青年的朋友,與筆者在 MSN上閒聊起來。她生了個女兒,卻對 於網路上缺乏育兒資訊感到十分不滿,她甚至搜尋不到知名的嬰幼兒 服裝連鎖品牌的網站,可見得這些企業對於網際網路也不重視。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68382    轉寄次數:414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五)-2008/09/28

◎到大陸參加了DEMO CHINA,感覺很新鮮。 這次台灣團隊來大陸參加DEMO CHINA大賽,與大陸本地各行業初創企 業同台爭取台下創投青睞,看得出事前花了相當多時間準備。儘可能 使用本地化用語,事先探聽大陸DEMO與美國DEMO有何不同,都說明大 家很在乎這次表現。而最終也獲得獎項,說明努力沒有白費。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6624    轉寄次數:2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二)-2008/01/20

◎擺脫刻板印象來這裡看看 逢年過節的時候,筆者會回到台北。漫步在街頭或坐在捷運裡,會很 困惑的思索著,台北到底有哪些地方贏過上海。意外的是,答案不太 容易找,想來想去似乎剩下居民整體素質較高一項。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6877    轉寄次數:17


手機電視市場初探(三)終端製造商與內容提供者-2007/12/02

◎手機製造商的過往經驗 手機製造商自2000年WAP 上網開始,到瘋狂3G執照競標,到寄望MMS 多媒體簡訊服務拉動照相手機銷售,及搭配音樂下載服務的音樂手機 ,乃至3G手機上影音服務,幾年下來有如搭雲霄飛車般膽顫心驚。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61480    轉寄次數:651


Web 2.0 下一步(一)情感經濟的黎明-2007/08/26

◎實體世界的情感商品 要販賣「幸福」,有很多種方法。比如說,寫一本書叫做「幸福學」 ,將幸福變成一種學問放在書店裡賣;或者,變成礦泉水的廣告,透 過畫面展現這瓶水是家人朋友歡聚時不可或缺的伴侶。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67489    轉寄次數:18


Web 2.0 新媒體的精神在於「人際傳播」-2007/08/05

◎人際網路成為品牌營銷新渠道 早期的網路廣告,網站經營者告訴廣告主要花錢買 130萬次廣告曝光 ;後來,依照廣告點擊次數計費的模式風行,網站經營者告訴廣告主 要花錢買 130萬次廣告點擊。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8045    轉寄次數:40


從電子商務夥伴計畫(Affiliate Program )看長尾理論-2007/05/13

◎夥伴計畫行之有年 Affiliate Program (筆者斗膽翻譯成「夥伴計畫」)是從網際網路 商業化以來就存在的一種營運模式。美國Amazon也因早期就發展此一 計畫因此獲得初期成功,接下來長年經營,被視為是夥伴計畫的典範。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7580    轉寄次數:13


Web 2.0 革命(十)3.0 大未來-2006/11/05

◎Web 2.0 是個混淆的名詞 有關Web 2.0 本系列文章筆者總共寫了十篇,橫跨網路媒體,搜尋引 擎,網路社群以及電子商務等領域。其中以頻寬與儲存成本的逐年降 低終於達到臨界點而產生變革為主軸,完整闡述了對Web 2.0 的看法。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86748    轉寄次數:69


Web 2.0 革命(五)搜尋 3.0版-2006/09/24

◎搜尋是 1.0時代的產物 上一篇文章談到Google帶來的是網路媒體與網路廣告的經營典範,完 全符合Web 2.0 聚沙成塔,聚少成眾的特質。似乎,Google將會是新 的典範而持續不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果真是如此嗎?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0725    轉寄次數:24


Web 2.0 革命(四)Google典範-2006/09/17

◎Google不需壟斷就能獲利 99年 2月筆者提出下列法則:「媒體必須壟斷或寡占才能只靠廣告營 利,而網際網路是無法壟斷的,因此只能另覓廣告以外的營利方式」 ,是植基於對媒體本身的本質思考,雖然於提出當時少有人相信。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78072    轉寄次數:31


Web 2.0 革命(三)廣告養不活-2006/09/10

◎被稀釋掉的廣告收入 99年 2月,筆者首度撰文公開指出,入口網站單靠廣告收入無法養活 自己(這個在當時與主流看法相左的理論,於其後五年內完全展現其 正確性至今,直到Google另創新典範),是植基於下列簡單的公式: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0192    轉寄次數:1316


Web 2.0 革命(一)源頭在成本-2006/08/20

◎永不放棄對網際網路的思辨 一直以來,筆者對於過去網際網路發展十年的思路與經驗未曾傳承給 現在的人,總感覺有點可惜。因為網際網路已經是個「既成的事實」 ,而大部分的人卻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變成今日的樣子。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78367    轉寄次數:43


網路廣告新一章(三)從集中到分散-2006/07/30

◎關於第一名的口水戰 2006年七月,網路流量調查公司Hitwise 的調查報告指出,社交網站 MySpace.com 吸引了 4.46%的全美網路訪客造訪,已經打敗Yahoo!, Google以及MSN 等網路巨頭,成為全美流量最大的第一名網站。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6149    轉寄次數:15


網路廣告新一章(一)從媒體到通路-2006/07/16

◎低落的網路廣告點擊率(Click Rate) 打從97年網路媒體與入口網站的概念相繼被提出,雖然經過10年發展 之後網路媒體及入口網站的營運都已經進入相對穩定階段,然而網路 廣告的計價方式卻一直是個折磨人的問題,以致於其發展不斷演進。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6441    轉寄次數:26


網路與書(下)供過於求的內容-2005/12/11

◎所有的創作,價值都降低了 事實上,所有的出版者與著作人都沒有意識到一件事情:網際網路的 普及造成了出版門檻的降低,正意味著你的創作不再像以前一樣有價 值了。這句話很殘酷,然而所有的爭端都是起源於這個關鍵點。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5028    轉寄次數:1306


Google的抉擇(上)給入口網站的兩巴掌-2005/11/13

◎媒體內容的價值不易彰顯 「內容為王」或許代表內容工作者的驕傲(包含記者,編輯,作者, 畫家,歌者,導演及其他人員),那是創作者壓榨腦力的結晶。然而 由於其「無形」本質,儘管價值受尊重,價格卻很難保障。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6194    轉寄次數:65


P2P 的罪與罰(一)權力的解放-2005/09/25

◎P2P 是被盜取的火種 在希臘神話裡,普羅米修斯違反了天神宙斯的旨意,盜取火種帶給人 類,人類因此有了火。而普羅米修斯卻因此受到宙斯的逞罰,被鎖在 高加索山上,受到禿鷹啄食心肝的無盡折磨。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0914    轉寄次數:13


網際網路投資什麼好?-2005/07/31

◎網路10年玩遍所有創新點子 最近這幾個月以來,各大媒體都在回顧過去網路10年以及展望未來。 當然,台灣幾個網路公司近半年內紛紛掛牌上櫃,或者獲利前景大好 ,也是這個回顧風潮被啟動重要原因。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9670    轉寄次數:12


媒體,社群,Blog(三)解構Blog-2005/03/20

◎Blog就是在網路上寫日記 Blog被翻譯成「網誌」,這個字眼也有人直接照英文發音翻譯成「部 落格」,在大陸則翻譯成「博客」。按照字面上的解釋,其實就是透 過網路寫日誌。你可以在提供Blog功能的網站上寫日記。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4489    轉寄次數:69


媒體,社群,Blog(二)媒體大夢-2005/03/13

◎經營原生網路媒體的成本無人可負擔 對於媒體內容,筆者在此要引入一個概念,稱為「內容的生命週期」 (TTL ,Time to Live)。任何媒體內容都有其生命週期,剛誕生的 時候內容是最有價值的,隨著時間過去,它因不再被需要而逝去。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8050    轉寄次數:235


媒體,社群,Blog(一)話說從頭-2005/03/06

◎到底是新媒體潮,還是舊媒體新包裝 某日,筆者瞧見了MSN 上一個朋友的ID取名作「新媒體潮」,好奇的 追問之下,才知道這是一本外文新書「We the Media」(從字面上翻 譯,可說「我們就是媒體」或「人人都就是媒體」吧)的中文書名。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96054    轉寄次數:70


通訊‧網路‧新媒體-2002/06/01

或許眼尖的您已經發現到,數位之牆電子報的美術風格做了調整,更 眼尖一點的人可能還會注意到電子報的標語,從「網際網路博物館」 更改成「通訊‧網路‧新媒體 -數位之牆」。 沒錯,數位之牆在成立之後進入第三度的轉型。從台灣網際網路起飛 到下挫,到網路再度成長。此波將全面擴及到通訊以及資訊家電等等 領域,可以探討的面向將更加多元。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9346    轉寄次數:2510


入口網站的最後一條路 - 交易市集-2002/03/17

一個社會是否能夠承受得起「沒有入口網站」這件事情?且讓我們用 消去法來檢驗一下。 如果哪天入口網站不再提供免費電子郵件,對於我的網路生活影響不 大,因為ISP 的郵件依然可用,而且也有相對應的網站版本可以收發 信件。如果我想要有第二個郵件帳號,應該可以跟ISP 低價額外購買 。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9203    轉寄次數:28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二)網際網路的假性購買-2001/12/16

出版界的朋友曾經告訴我,在台灣的出版市場,有些書的銷售量只有 四五千本(電腦類別的圖書銷售量則更低)。相較於主流的熱門書籍 ,這些冷門的書到底是誰在看呢?難道真的是對書籍內容內特定領域 感興趣的人買的嗎? 有趣的問題是,這些書該不會大部分都是被出版界的人買走了吧?這 些人為了在出版工作上更貼近市場,所以很多書籍都必須去了解。所 以有些冷門的書也會去買。於是在銷售量上面看起來還可以的書,其 實大部分並沒有被目標消費者買走。買來買去,最後這些書籍都還是 在出版圈子裡流動。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55199    轉寄次數:2769


網路產業的解體(二)入口網站的拆解-2001/10/21

(續上期)網路廣告業的崩潰,剛開始除了讓小型的內仍提供者倒地 不起之外,最後必然會影響到食物練的最上端-入口網站。因為遲遲 無法從網路廣告獲利,迫使這些無法再從原先資本市場上獲得資金供 應的入口網站,必須要在垂直的服務上面尋求獲利,因而導致自身的 土崩瓦解。 入口網站的聚客力來自於其整體的規劃,以及將所有能產生網頁瀏覽 數量的服務收羅其中並使其互通有無的能力。過往的入口網站不斷開 發新服務,來不及開發的則以併購行之。美國早期的前三大入口網站 ,Yahoo!,Excite,Lycos ,目前雖然命運各異,但是發展過程大同 小異,甚至連併購的對象都雷同。這樣的大肆擴張,無非就是要把入 口的「廣度」做大。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57659    轉寄次數:31


當災難在網路上傳遞-2001/09/16

數位之牆的老讀者可能會記得,筆者曾經在兩年前,一九九九年十月 三號的時候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地震來了,網路能做什麼?」 。這篇文章是因台灣的九二一地震而作,主要是在探討當災難發生的 時候,網路媒體究竟可以幫上什麼忙。 這篇文章打破了筆者「只談趨勢不談時事」的慣例。一方面因為事情 實在太嚴重了,另一方面,社會在承平無事的情況下,看不出人們對 於網路的依賴程度(就好像我們平日不會感覺到電視機的重要性一樣 ),災難的時候,「網路到底有多重要」的議題就會被突顯出來。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57073    轉寄次數:6772


一個人頭多少錢?-2001/08/12

網路廣告的發展路途一直不是很順利,標準規格的Banner廣告除了效 果備受質疑之外(姑且不論這樣的質疑是否恰當以及質疑的方式是否 正確),即便是現在號稱「摩天大樓式」的網路廣告,佔據了幾乎整 個網站頁面的大部分,卻始終還是很難說服廣告主花錢在上面。 備受爭議的Banner點閱率(Click Through Rate)最近已經被某些國 外的網路媒體和網路行銷公司取消,不再提供這個數據給廣告主參考 。這是否意味著網路廣告無法用互動的比率(點閱率)來衡量?那麼 如此一來網路媒體和其他媒體還有什麼不同?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52279    轉寄次數:16


終極的網際網路(五)第二波創業潮與小型內容提供者-2001/07/01

(續上期)台灣的網路使用人口目前到底是多少?官方不同單位所公 佈的數據不一,有的說已經突破六百五十萬,有的說已經突破八百萬 。然而不管是哪個數字,都只說明了一件事,就是台灣的網路市場已 經形成經濟規模。 其次,網路公司的大量滅絕已經接近尾聲。前一陣子甚至有報導指出 ,在台灣,有意願在網路上創業的比例是亞洲地區最低的。這種剛開 始一窩蜂到後來卻避之唯恐不及的心態,簡直就是蛋塔效應的翻版, 也充分顯示台灣人的靈活與彈性。。。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8011    轉寄次數:486


終極的網際網路(二)網路媒體的封閉架構-壟斷-2001/06/10

(續上期)筆者在上期的文章中指出,網際網路會由開放式的架構走 向半封閉式架構。而這樣的半封閉架構可以由下圖來描述: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0815    轉寄次數:72


一個人,守著一面牆-2001/05/20

在網路上歷史悠久且負有盛名的網路週刊「一週網事」,在上個星期 宣布停刊。這件事情與明日報停刊的規模大小不能相提並論,最起碼 兩者的讀者數量以及知名度可能相差懸殊。但是同樣是出自於一份對 於網路發展的熱誠,看在筆者的眼裡感受格外深刻。 「一週網事」背後約有六到七位作者,每個人平日都有自己的工作。 在假日休閒之餘搜羅網路上值得注意的新聞,加以評論並以電子報的 形式發行。創刊人邱元平先生也與筆者相熟,雖然對於網路的觀察各 有千秋,對於網站經營的手法也互異,但是同樣都對於網路的發展高 度關注。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38242    轉寄次數:12


如何擺脫高科技迷信-2001/04/08

現在的科技進步之快,連帶的整個社會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前進著 。雖然有些改變在我們看起來仍然嫌不夠快,但是資訊時代變化的速 度確實已經超越工業時代。 在進步的過程當中,往往充斥著各種花招。各位看見市面上的書籍, 以及媒體的報導,無不是追逐著這些所謂的熱門話題打轉。特別是國 外流行什麼,國內很快就會有相關的譯作出現。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35419    轉寄次數:19


網站的最後歸宿-固網-2001/04/01

網站如何收費的問題最近被大量的討論。各種說法莫衷一是,但是開 始收費卻已經是經營者的共識。除了那些已經從網站經營者轉型成為 技術平台供應商,以承接專案為獲利來源的網路企業以外,想繼續朝 網站經營方向前進的企業,無不使盡渾身力氣,從現有的內容以及服 務上面做出區隔,看看是否有對部分使用者收費的可能。 網路上的內容到底能不能收費?老實說,在網際網路還沒出現之前, 人們獲取資訊的管道並不缺乏。而網路雖然有著即時互動的特性,但 是承載於其上的內容並沒有重要到能夠讓使用者付費。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38359    轉寄次數:40


網路社群實作現場(二)品牌經營導向的網路社群實作-2001/03/18

(續上期)如果網路社群只能當作副業來經營,而不能當作主業,那 又該怎麼經營呢?一個網站的經營者在思考如何運用網路社群的力量 時,除了要注意上期所提到的社群三大法則之外,必須注意到: - 社群對於經營網路媒體的經營者來說,其中的成員必然是對於某個 媒體議題有著高度的關注的。也因此會很容易的在網站上表達意見, 以及與網站經營者或其他有著相同關注的人士互動。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41383    轉寄次數:71


媒體與通路-2001/02/11

隨著網路廣告量成長趨緩甚至下跌,網路媒體的經營型態正在改變當 中。然而網路媒體就筆者的個人觀點來看,未來的發展已經很清楚, 就是會形成超大的媒體集團,所有的媒體都會數位化在一個媒體集團 的內部經營,以求最低成本以及最高邊際效應。 在此前提底下,所有的網路媒體最後都會和傳統媒體合併。我們已經 見識到了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的合併案在美國發生,筆者相信雅虎與 傳統的媒介合併是早晚要發生的事情。但現在的雅虎除了缺乏一個能 夠生產內容的傳統媒體之外,還缺乏通路。筆者認為如果不嘗試改變 ,雅虎在明年將會非常的危險。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6861    轉寄次數:232


屈膝,是跳躍的前兆 - 2001年的期待-2001/01/28

公元兩千年的開端,當全球正歡騰於一個新的世紀來到時,美國的那 斯達克股市卻悄悄的往下滑洛。緊接著四月的股災,所有的網路股一 路狂跌,直到公元兩千零一年已經到來的現在,網路股似乎還沒有反 彈回升的跡象。 在這段期間當中,許多先前被看好的網站倒閉,存活下來的則大幅裁 員,縮減廣告開支,以及改變營運方向。受到美國網路股市的波及, 台灣的網路公司也一片哀鴻,許多小型的網路公司悄悄消失,大型的 網路公司也同樣的緊縮。大量的工作者從網路公司離開,原先筆者所 預期的網路失業潮,現在越演越烈,幾乎快變成了逃亡潮。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33075    轉寄次數:34


寬頻,新的網路衝擊-2000/12/31

最近幾個月關於寬頻的新聞相當的多,例如美國知名入口網站雅虎與 台灣的東森與和信兩大媒體集團分別合作建立寬頻入口網站;各種寬 頻上網的費率一降再降;有線電視上網與ADSL大對決;乃至於中華電 信最近公佈數據顯示,2000年底ADSL的使用者超過11萬人,已經領先 使用有線電視上網的用戶。 正如筆者先前所言,寬頻是網路媒體的基礎建設。除了各種媒介內容 必須要依靠寬頻的網路環境才能夠更豐富之外,網路媒體的命脈-廣 告也是同樣的情形。隨著寬頻環境的緩慢成熟,有幾個現象是必然會 發生的,值得我們觀察: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38818    轉寄次數:200


行動上網必須先完成基礎建設-2000/11/26

看見了日本NTT DoCoMo成功的例子,全球的通訊大廠莫不把行動上網 視為未來的商機所在。NTT DoCoMo利用PHX 行動通訊系統,成功的建 立起一個行動上網的王國。在日本,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數超過了使用 電腦上網的人數。然而舉目世界,目前也只有日本出現這樣的奇特景 觀,這跟日本的封閉性通訊系統有很大的關係。 全球大部分的地區對於行動上網這件事情都還處在摸索的階段。雖然 WAP 的標準不斷的推進,支援WAP 的手機也一隻一隻的推出,通訊廠 商花了大錢作廣告促銷,但是使用這項服務的人卻還是沒有多少,甚 至最近有廠商推出所謂的「行動上網卡」,號稱可以上網,背後反而 是走回老路去使用SKT 加上簡訊的功能傳送資料。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38306    轉寄次數:747


達康的冬天-2000/11/05

今年的冬天似乎來得特別早,特別是吹向台灣網際網路的寒冬。 台灣目前的產業不景氣是事實,而網路,是屬於未來型的產業,是現 在的人酒足飯飽之後有閒錢才會投資的「未來」。當「現實」已經開 始縮衣節食的時候,對於「未來」的投資,理所當然會縮水。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33997    轉寄次數:8


數位信任-2000/10/15

任何的資料都可以被數位化,轉變成電腦可以運算和儲存,以及可以 被網路傳送的型態。而這樣子的改變一旦深入我們的生活當中,就會 引起很多生活行為的改變。 網路發展到現在,很多人說這是新經濟的開端,而這個時代的經濟法 則和過去的經濟法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們看見市面上有很多在談 新經濟的書籍,包含趨勢以及法則。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3856    轉寄次數:21


網路股下跌後的人才流動現象-2000/09/24

今年年初一波網股下跌之後,除了表面上看見的很多網路公司泡沫化 ,剩下來的網路公司對於用錢以及獲利更加的注意,甚至為了控制成 本而大量裁員之外,還有一些現象是外人所不知的,例如在網路公司 裡面的人員流動情況。 網路當紅的時候,多少懷抱夢想的人一腳踩進這個領域。其中大約可 以用年齡層劃分為下列幾種: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三十多歲的網路新 貴,以及二十多歲的社會新鮮人。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28612    轉寄次數:89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六)傳統與網路的結合-2000/09/03

〈續上期〉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到網路媒體的廣告策略,依照前幾期文 章對網路媒體的分類,其廣告經營的策略各有不同。但是先前提到的 只單就網路媒體的特性來做探討,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如果網路媒體要 與傳統媒體結合的話,其經營策略又會如何。 首先,跨平台的媒體策略本身就會讓不同媒體所生產出來的內容加值 。媒體之所以形成集團,是因為內部資源共享,成本可以精簡而各個 不同媒體所生產出來的內容可以共用,所以其邊際效益可以提高。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4709    轉寄次數:39129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五)網路廣告的策略-2000/08/27

前幾期的文章已經從媒體內容的生產角度,討論過幾種可行的網路媒 體獲利模式。然而回歸到最原點,媒體終究要靠廣告賺錢的,一個網 路媒體就算再會控制生產成本,而無法從網路廣告上面獲利的話,終 究只是空談。 這幾年以來,網路橫標廣告( Banner Ads )的點閱率大幅下滑。筆者 還記得大約兩年前,網站廣告的點閱率可以達到2%,也就是說平均每 一百個人看到網站上的廣告約略有兩個人會去點那個廣告。這樣的點 閱率已經算是相當高,如果透過某些行銷活動輔助,或者是一些稀奇 古怪的創意吸引上網的人去點橫標廣告,點閱率甚至可以達到 10%以 上。然而這樣的黃金年代已經不再,現在的網站橫標廣告普遍的點閱 率只有1%以下。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7209    轉寄次數:1527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四)入口網站的下一步-2000/08/20

〈續上期〉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到網路媒體如果要將內容生產的成本控 制在合理範圍時,必須要走利基市場,而網路媒體的利基市場必須要 遵守所謂的啞鈴模式才可能營利。 以啞鈴的形狀來比擬,中間的長桿代表網路媒體,兩端各自代表了商 家與網站使用者。網路媒體試圖走利基市場的時候,必須要觀察到使 用者的那一端要夠大,也就是說有夠多的使用者在那個利基市場。商 家的那端也要夠大,這表示有足夠多的商家想要與該利基市場的用者 接近。這個時候守在中間的網路媒體就是可營利的,只要能夠牢牢的 抓住兩端。這個時候的網路媒體會形成所謂的「閘口」,因為它牢牢 的守住那個通路。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3486    轉寄次數:869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三)利基市場的啞鈴模式-2000/08/13

〈續上期〉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到,網路媒體的內容生產有三大方向, 一是生產「知識」,二是生產「資訊」,三是生產「訊息」。除了調 整媒體內容的深度以達到控制內容生產成本的方法,以及將內容跨平 台的加值運用以提高邊際效益之外,網路媒體的經營者其實還有一條 路可以走,就是捨棄大眾市場改走利基市場,用有限的人力深耕某個 領域。 這樣子的經營方式倒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想法。舉例來說,台灣目前是 處在出版爆炸的時代,書店裡頭雜誌種類眾多,各種興趣團體的雜誌 幾乎都有人經營。挑選某一個領域下去深耕,只要那個利基市場有足 夠的群眾,不怕賺不到錢。問題是,在網路上要怎麼看出那個利基市 場?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3767    轉寄次數:1877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二)隨手可得的訊息-2000/08/06

〈續上期〉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到,網路媒體的內容生產有一些法則可循。為了應付網路上媒體內容會被迅速消耗的特性,尋找低度消耗的深度知識作為網路媒體內容是一個方法,這樣可以減輕必須持續且快速的更新媒體內容的壓力。這樣的概念近似於網路百科全書的想法, About.com就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另外一個方法是,生產可以經得起網路即時大量消耗的「訊息」。顧名思義,若以媒體內容的深淺程度來排序,「知識」( Knowledge)的深度大於「資訊」( information),而「資訊」的深度又大於「訊息」( message)。也就是說,當我們發現必須投入大量的成本去生產網路媒體的內容,才能經得起網路即時互動的特性消耗時,我們有下列三種選擇: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0706    轉寄次數:2161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一)網路百科全書-2000/07/30

網路媒體的發展,在 WWW的平台上面已經到相當的地步,許多人已經發現,只要循著某些規則就能獲得一定的成績。筆者接下來幾期的文章,將會把網路媒體發展三年多以來的一些零星想法加以整理,成為一個系統並發表出來,作為網路媒體這個典範的一個初步結論。 首先,關於什麼是網路媒體,定義必須先釐清。因為媒體範圍實在太過廣泛,舉例來說,電話是不是媒體?戶外的看板是不是媒體?如果電話都算媒體,那網路沒有道理不算。為了避免這樣的爭端,筆者在往後的文章所提到的網路媒體,泛指主要收入模式為「依靠發行量的提昇以便販賣廣告」的商業團體。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5330    轉寄次數:74


網路公司的廣告競賽-2000/07/02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即使是不上網的人,也開始感受到網路正在逐漸侵入我們的生活當中。您是否有注意到,都會區的公車外車箱上面,或者是捷運的看板,車箱廣告,開始會出現一些其奇怪怪的廣告,常常會印上一長串的符號例如http://www....com.tw之類的東西。雜誌上的廣告,網路公司所刊登的比例也提高了。經常上高速公路的人,可能會發現路旁的大型看板上開始大量出現網路公司的廣告。 是的,網路市場彼此競爭的激烈狀況,在戶外的廣告媒體上面一覽無遺。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33678    轉寄次數:1696


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的賽跑-2000/05/07

網際網路從商業化發展至今超過四年以上,現階段這個產業已經漸趨成熟。如果說整個產業從商業化開始到發展成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這條路現在已經即將到達終點。至少,我們已經看見終點在哪裡了。 筆者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觀察美國的網路產業發展趨勢,已經回歸到重視網路公司的基本面,強調獲利的能力。而大環境已經有百業上網,傳統公司開始買下網路公司的現象。這條路的終點其實就是每家公司都成為網路公司, B2C的電子商務被納入傳統的品牌底下,因為實體結合虛擬才有可能提供最好的服務。而因為百業上網之故, B2B 的電子商務高度發展。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8615    轉寄次數:226


從內容到商務 - 以閘口取代入口-2000/04/09

當網路內容不再吃香,網路廣告無法營利,電子商務以及電子服務逐漸取代網路媒體概念的時候,在網路上經營內容網站的又該何去何從? 這裡有兩則新聞形成明顯強烈的對比。一則提到美國內容網站C|Net 成功經營電子商務,一則提到美國女性網站women.com 將剛剛開張沒多久的線上商店關閉。很多內容網站都慢慢想轉型經營電子商務,這兩個案例兩相比對其實有相當多的經驗供我們思索。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2810    轉寄次數:1185


百貨公司與專賣店(二)-2000/04/02

筆者在上星期的電子報中提到如果把入口網站類比成百貨公司,那麼應該有兩種百貨公司的型態存在於網路上。一種是資訊的百貨公司,一種是商品的百貨公司。前者是網路媒體的經營範例,後者是電子商務的經營範例。上次我們已經探討過資訊的百貨公司 - 入口網站,這次就讓我們來談談網路上商品的百貨公司,也就是網路購物中心( Shopping Mall )這樣的概念。 筆者曾經聽美國的同事提起,在華爾街,Mall( 購物中心 )這個字眼對於網路產業的投資者而言是票房毒藥。因為當年網路剛開始商業化的時候,很多線上的百貨公司紛紛開張,大家都覺得,如果能夠在網路上面設立購物中心,應該會很有商機才對。結果很多線上Shopping Mall 紛紛開張,隨後卻又紛紛的關門大吉。現在美國經營電子商務的人是非常的忌諱使用Mall這樣的字眼來描述他們的網站的。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9706    轉寄次數:1039


百貨公司與專賣店(一)-2000/03/26

傳統的世界與網路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類比。網站是媒體,或者網站是通路,都是耳熟能詳的類比方式。但是這樣的類比方式其實都只是一種很模糊的概念,裡面的細節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翻出來玩味。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把入口網站比喻做百貨公司,那麼一個入口網站該做的事情是什麼?想想看百貨公司最擅長的是什麼?最有優勢的又是什麼?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8648    轉寄次數:4135


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的交錯-2000/03/05

最近看到的兩則新聞讓我相當驚訝,但是仔細想想又不那麼意外。第一是美國的知名網路券商E*Trade 打算在實體的世界蓋號子,第二是美國的網路銀行打算開設實體的分行。與正如先前所預料的,虛擬世界在進入電子商務的時代之後,慢慢的伸入實體的世界中。之所以感到驚訝,是沒想到這樣的事情這麼快就發生了。 網路從商業化之後發展到現在,出現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很吊詭的。依照我們原先的認知,網路可以讓一個人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許多事情。那麼這些完全依靠虛擬世界起家的網站紛紛開設實體的通路是什麼意思呢?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7329    轉寄次數:365


網際網路的大躍進現象-2000/02/06

如果我們把再眼光拉遠,看看科技的發展如何影響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所謂的科技創新國如何對外輸出其領先的科技,以及在科技創新上相對落後的國家接納這些新的科技的歷程,會發現一些相當有意思的現象。 一般而言,新科技的傳播有一些歷程。一種新的科技被開發出來並且商品化之後,早期的採用者會首先購買並且使用。接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功能更強價格更低的產品會出現。接下來的一年又有更新更好的同類型產品出現,整個高科技產業就這樣不斷的進步下去。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29113    轉寄次數:3019


公元兩千年,我在網路上-2000/01/08

公元兩千年的第一天,發現這個世界仍然如常的運轉著。對於先前千禧蟲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各種報導,彷彿是老天爺開了個大玩笑。先前也曾經想過,會不會兩千年的第一天來到時,我們過去辛苦堆砌起來的網路產業很可能一夕之間消失? 1999年台灣曾經有過兩次大斷電的紀錄,造成網站經營者的網站無法營運,使用者無法連線的情況。有沒有人衡量過那兩次斷電讓台灣的網路發展倒退幾年?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36696    轉寄次數:3400


如何評估一個網站的價值?-1999/12/26

筆者有個朋友,是國內某知名雜誌的科技線記者。有一次她擬了一份問卷,想請國內的知名網站負責人作答。題目有些尖銳:你認為國內哪些網站值得投資?為什麼?如大家所知,這些網站目前都還看不見利潤,那為什麼他們值得投資?貴公司的網站值得投資嗎?為什麼? 姑且不論最後的結果,這份問卷調查卻點出了一個有趣的主題︰商業網站的價值究竟是如何被衡量的?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47454    轉寄次數:2932


從大英百科全書上網談網路內容提供-1999/10/31

最近讀到大英百科全書打算將數位產業劃分出去成為一間獨立的公司,然後開始在網路上提供免費的查詢,心裡頭有些感想。 筆者經常在很多講數位革命以及未來趨勢的書本上面,看到大英百科全書被拿來當作負面的教材,這間歷史悠久曾經有過輝煌紀錄的公司,紙本印刷的呈現型態以及專人直銷的營運模式,在面對數位化的時代好像搖搖欲墜的過氣拳王,在拳擊台上等著對手給他最後一拳。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2472    轉寄次數:3426


電子商務硝煙四起-1999/10/10

從今年年初網路業界開口必言電子商務,到現在接近年底,有些人已經繳出不錯的成績單,但是絕大部分的人都還在摸索當中。 筆者在兩年多前就已經看見很多人在網路上面做生意。那批人其實可以稱做網路電子商務的先鋒。而這些人幾乎都是小本創業,一間公司不到五個人,有的賣花有的賣電腦產品,網站的設計也完全看不出來有所謂的專業,不論是網站瀏覽的動線,與網友互動的人機介面設計,美觀的程度,水準以今日眼光看起來普遍不及格。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6262    轉寄次數:2537


地震來了,網路能做什麼?-1999/10/03

地震來了,網路能做什麼? 這個問題,筆者在集集地震發生之後一個多星期以來反覆的在想著。對於這個百年來最嚴重的地震災情,我們看見台灣社會整個動了起來。不同的單位有不同的反應,不論是馬上動員,捲起袖子到第一線去幫忙救災,還是傳播媒體發揮力量報導災情,發動捐款。藝人們帶頭募捐,專家學者忙著提供意見,民意代表忙著批判政府,社工團體協助進行心理重建等等。反正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都把救災視為非常重要的事情。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0276    轉寄次數:1843


網路廣告前途堪慮-1999/02/05

筆者想了很久,終於把這期的電子報題目定成這樣。面對政府大力推動國人以及商家上網,各大網路媒體的用力炒作,以及美國網際網路股票的神奇飆漲,會寫出這樣文章的人一定是瘋了。大家也可以到網路上面找一找,有多少統計報告是談到網路廣告的成長非常可觀,國內也有不少網路專家出書討論網路廣告。 筆者遠在民國86年就已經開始探討網路廣告文中也曾經提到,沒有人喜歡看廣告。而廣告之所以存在,只因為是某一種商業機制運作的結果。而這種機制最大的目的在於撐起一個媒體工業,讓參與這個工業每一個環節的人都有利潤可圖。這種運作的機制如下圖所示︰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53930    轉寄次數:11691


入口網站是通路還是媒體-1999/01/05

國內的入口網站競爭真是越來越激烈了,這兩個月下來既有的網站不斷推出新的功能內容,拼命的造勢,還不斷的有新的競爭者加入。彼此之間策略聯盟不斷,既競爭又合作令人目不暇給。 先前筆者也曾經提過,所謂的入口網站其實是資訊的集中地~因為資訊集中所以產生力量~上網的人必須透過這個介面才能夠接觸到後面廣大的網路世界。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6157    轉寄次數:2160


經營入口網站的策略思考-1998/11/05

除了電子商務之外,今年網際網路最熱門的字眼應該算是Portal了。 Portal Site 有人翻譯成入口網站,有人翻譯成門戶網站。其實所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成為網友上網的第一站。因為這樣子的網站幾乎成為上網的必訪之地,吸收了大部分的網站流量,自然就有販賣廣告的價值。一時之間鑼鼓喧天,不但國外的幾個大型網路媒體拼命的合併,連國內的網路媒體都誓言要成為門戶網站。 從網際網路發展的軌跡來看,搜尋引擎一直是網路流量的焦點。如果說網路是媒體的話,那麼搜尋引擎顯然有潛力成為一個媒體建構的基礎,而這個基礎建立在需求之上。有很多網站投入大量成本在網路上提供內容,卻面臨不能收費的困境,而搜尋引擎沒有任何內容,應該說,內容( 網站的網址 )都是各大網站自己上來登錄的,卻吸引了大量的人潮。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0156    轉寄次數:9684


垃圾郵件的是與非-1998/08/05

大約是從今年四月份左右開始,筆者個人的電子信箱垃圾郵件量突然多了起來。如果只是一個電子信箱發現這種情形也就罷了,也許只是剛好倒楣被某個電子郵件商人,收集到電子郵件地址而已。但是如果同時在二十個以上的電子信箱發現這種情形,那意義就非比尋常了。筆者個人擁有二十個以上的電子信箱,最初的動機一方面是為了分類方便,例如某個信箱專門用作某種用途或與特定族群通信,一方面也是想藉此擺脫垃圾郵件的糾纏。現在這些垃圾郵件舖天蓋地而來,顯然台灣的網路界悄悄的起了一些變化。 第一,上網的人數增加。透過各種媒體的渲染,現在不上網的人好像都落伍了。敏感一點的人會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晚上的電視新聞開始每天都有網路的相關新聞;家中高齡六十歲的長者開始吵著要上網;政府具體落實電子化,並利用網路傳送公文;股票族開始熱烈討論所謂「網路概念股」。這些現象營造出網路是明日之星的氣氛。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5569    轉寄次數:1057


網頁設計的未來-1998/07/05

記得在民國83年的時候,筆者還只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那時候最普及的瀏覽器是 NCSA MOSAIC,網景才剛剛推出它的瀏覽器Navigator 1.0版。那時候知道全球資訊網(WWW)的人還不太多,像筆者這種使用 Photoshop做圖,用windows 3.1記事簿寫HTML製作網頁的人,在同學的眼中根本就是異類。 寫網頁是件苦差事,因為寫了一大堆HTML程式碼,只能憑空猜測網頁將來的長相。否則就必須一邊寫,一邊要不斷使用瀏覽器Reload重新載入檔案看看畫面效果。在HTML 1.0的時代因為語法簡單這點尚可忍受,但是在HTML 2.0中出現了表格的規範之後,一旦寫起複雜的表格真是要人命。還記得當時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要用Visual C++ 寫一個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器,以後就只要像在Word中編輯文件一樣拖過來拉過去就好,不必再一行一行的寫HTML做苦工。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7055    轉寄次數:7759


網路媒體的迷思(二)Push是網際網路的未來嗎-1998/06/05

還記得九六年網際網路最熱門的話題就是Push Media。它的概念是將傳播內容主動的送到User電腦桌面上,這種做法就好像傳統的電視一樣,因為是主動播送,所以稱為Push。這基本上是將網際網路反向操作了,因為傳統的網站必須等待使用者上去瀏覽,完全處於被動地位。接著九七年的時候,兩大瀏覽器廠商就先後在新版的瀏覽器中加入了所謂的「主動推播頻道」,正式的將這樣的概念帶入 WWW之中。使用者只要透過訂閱的動作,網站的更新資料會按照設定定期的送到使用者電腦中。從「頻道」這個字眼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是借自傳統電視媒體的概念。 其實Push的概念在 4.0版的瀏覽器推出之前就已經有其他廠商將之實作出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PointCast。 但是這些日子下來,Push的價值卻漸漸受到質疑。首先是標準不統一,兩大瀏覽器各自有不同的規格,這使得內容提供者飽受困擾,不論支援哪個標準,總是會失去另一邊的使用者,而提供跨平台的版本卻又相當的麻煩。對使用者而言,「主動推播頻道」的訂閱手續繁瑣令人望而卻步,而且一般人都是透過撥接上網,很少有人是24小時連上網路,主動播送的意義不大。簡而言之,「主動推播頻道」並不是一項實用的技術,至少在標準,技術,頻寬等等環境都還不成熟的現在不是。在國外,甚至有人指稱Push Media已經被判了死刑。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53860    轉寄次數:12353


網路媒體的迷思-1998/05/05

網路是個媒體,這件事情已經無庸置疑。好笑的是,我們究竟有沒有把它當作媒體看待?在這個領域裡,一直有人在做一些徒勞的嘗試,例如找到一堆出版商,幫他們把雜誌內容上網。這樣的思考邏輯是很單純的,網頁需要內容,所以我們找到現有的媒體提供內容,然後嘗試看看能不能收費,不管是所謂的訂閱費用或是網路廣告費。說實在這種將網路視為「次等媒體」,「現有媒體的附屬品」的做法,全然是不把網路當作一回事的。把報紙上的新聞稿整理一下放到網路上,或是把電視新聞的節目帶轉錄成影音檔放到網路上,這樣就交代過去了嗎?這就好比電視剛剛發明的時候,當時的人們將廣播劇搬上螢幕一樣的荒謬。我們究竟有沒有將網路媒體當作一回事? 這幾年來,網路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資本主義侵入的這個領域,有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但是也有很多事情卻也是「都一樣」。怎麼說呢?不一樣的事情是,網路的草莽性格以及自由開放的風氣正在消失之中。就以微軟為例吧,大家也知道Bill Gates的做法簡直就是「將網路用 windows包起來」。全球資訊網之父曾經說過一句話,「網路不會強迫人們接受任何事情」。可是卻有那麼多網站標榜著「本站只支援MS IE」或「本站只支援 Netscape」。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新聞網站不允許其他網站的連結。我們的網路正慢慢從一個開放式的媒體走向封閉式。從前重視資源開放以及資訊分享的理念正一點一滴受到資本主義侵蝕。什麼叫資本主義?就是「用圍牆把自己的土地圍起來」。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6421    轉寄次數:30320


廣告業分食網際網路大餅-1997/03/05

本文經刪改後刊載於PC Magzine 1997年3月 電視公司製作電視節目,但是我們收看這些節目卻不必花一毛錢。是誰替你付了?是廣告。一本雜誌的成本可能要300元,但是我們用200 元就能買得到,多出來的錢是誰替你付的?是廣告。廣告使我們取得資訊的成本降低,使得資訊得以更加普及。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5549    轉寄次數:671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