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搜尋本站





近日產業動態

余素琴從數字DNA出發,煮出人生這杯好茶【自營飲料店負責人】 - 2025/04/28

鴻福堂攜手Nutribite 推出AI專屬健康餐飲服務「鴻小飯堂」 - 2025/04/28

影像感測器在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的影響力 - 2025/04/28

九份隔頂停車場登場 5分鐘步行老街、電子支付享高回饋 - 2025/04/28

Warm Family 幸福家啟動公益投資計劃,攜手打造永續幸福社區 - 2025/04/28

Fortinet發布2024年永續發展報告 - 2025/04/28

Zoom Workplace for Frontline強化溝通效率 - 2025/04/28

Zoom Workplace for Frontline - 2025/04/28

Zoom Workplace for Frontline - 2025/04/28

Microchip發佈PIC16F17576 微控制器系列 - 2025/04/28

Check Point Software 發佈近期最新資安數據統計 - 2025/04/28

針對智善團隊詐騙誤傳 正式說明立場 堅持透明原則不動搖 - 2025/04/29

智善團隊被誣陷詐騙 正式澄清昭示 堅守專業初心 持續前行 - 2025/04/29

智善團隊遭誣指詐騙?公開聲明澄清真相 持續堅守初心穩健發展 - 2025/04/29

選擇智善團隊,打造穩健成長與價值共創的財富藍圖 - 2025/04/29

智善團隊投資優勢解析:善用資源,智造財富未來 - 2025/04/29

智善團隊:開創智慧與善意並行的未來投資新格局 - 2025/04/29

打造消費者友善環境!聯成電腦成為消基會友善調處聯盟成員! - 2025/04/29

恩智浦半導體發佈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績效概要 宣佈管理階層繼任計畫 - 2025/04/29

從掌控到放下,在愛的習題找到自己──黃氣祥的數字DNA重生路 - 2025/04/29

Arm參與COMPUTEX 2025系列活動 - 2025/04/29

用聲音說故事、用智慧翻轉人生──游淑惠與「幸福補給站」的人生旅程 - 2025/04/29

玩家必收!ROG SLASH 4.0三款「SSS級」潮包攻佔電競時尚 - 2025/04/29

臺北市114年原住民族事業體扶植計畫 開跑囉 - 2025/04/29

晶片更微型、雲端更安全、AIoT更智慧 三大科技趨勢加速日常轉型 - 2025/04/29

臺北市114年原住民族事業體扶植計畫開跑 - 2025/04/29

Palo Alto Networks 全新升級 SASE - 2025/04/29

極海傳媒助力紐曼出海:從中國智造到東南亞C位 - 2025/04/29

鄧白氏Q2全球及台企樂觀指數連兩季下降 關稅措施提高經濟不確定性 - 2025/04/29

洛克威爾自動化聯手 AWS 布局工業雲端服務 解鎖多元產業轉型升級 - 2025/04/29

Oen應援科技客戶數年增340% 全面推動「應援經濟」發展 - 2025/04/29

鈞達股份在港招股:引領光伏製造再全球化 進入價值重塑新階段 - 2025/04/29

工控資安再升級!華碩智慧物聯網榮獲IEC 62443-4-1認證 - 2025/04/29

《無限暖暖》1.5版本「泡泡季」雙人連線開啟,Steam現已推出 - 2025/04/30

《戀與深空》全新互動思念卡池開啟春日蜜戀 - 2025/04/30

富衛集團與JA Worldwide延長合作 - 2025/04/30

NetApp 為儲存層網路安全樹立新標竿 - 2025/04/30

冠福投資公司被誣陷詐騙澄清說明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位產業署打造臺灣資安館 總統親臨見證臺灣資安技術自主研發實力 - 2025/04/30

數位產業署打造臺灣資安館 總統親臨見證臺灣資安技術自主研發實力 - 2025/04/30

數位產業署打造臺灣資安館 總統親臨見證臺灣資安技術自主研發實力 - 2025/04/30

數位產業署打造臺灣資安館 總統親臨見證臺灣資安技術自主研發實力 - 2025/04/30

數位產業署打造臺灣資安館 總統親臨見證臺灣資安技術自主研發實力 - 2025/04/30

Palo Alto Networks 宣布擬收購Protect AI - 2025/04/30

紐曼戶外電源出海中亞熱賣 極海傳媒海外推廣助推用電自由夢 - 2025/04/30

開放對話「世界未來。全球增長新平台」在俄羅斯國家中心啟動 - 2025/04/30

全球運動品牌 U.S. Polo Assn. 在2024 - 2025/04/30

西門子與台積電合作推動半導體設計與整合創新 - 2025/04/30

用愛築夢幸福小窩啟動 為家庭打造溫暖後盾 - 2025/04/30

NEC人臉辨識技術在NIST準確度測試中名列第一 - 2025/04/30

山達基教會響應國際志願者認可日 向無名英雄致敬 - 2025/04/30

岡山壽天宮313周年祝壽大典 宗教共融展現媽祖慈悲 - 2025/04/30

燃數科技與Vumonic達成戰略合作 - 2025/04/30

 
1998年的文章列表如下


經營入口網站的策略思考-1998/11/05

除了電子商務之外,今年網際網路最熱門的字眼應該算是Portal了。 Portal Site 有人翻譯成入口網站,有人翻譯成門戶網站。其實所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成為網友上網的第一站。因為這樣子的網站幾乎成為上網的必訪之地,吸收了大部分的網站流量,自然就有販賣廣告的價值。一時之間鑼鼓喧天,不但國外的幾個大型網路媒體拼命的合併,連國內的網路媒體都誓言要成為門戶網站。 從網際網路發展的軌跡來看,搜尋引擎一直是網路流量的焦點。如果說網路是媒體的話,那麼搜尋引擎顯然有潛力成為一個媒體建構的基礎,而這個基礎建立在需求之上。有很多網站投入大量成本在網路上提供內容,卻面臨不能收費的困境,而搜尋引擎沒有任何內容,應該說,內容( 網站的網址 )都是各大網站自己上來登錄的,卻吸引了大量的人潮。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53304    轉寄次數:9684


電子商務:傳統的延伸還是全新的型態【趨勢篇】-1998/10/05

筆者個人不太喜歡「網際網路商機無限」之類的這種話。不是筆者自命清高,而是因為了解到說這種話的人其實自己也很心虛。政府在國內推動電子商務兩年多成效不彰,商家交相指責,在相關法令以及技術問題都還未克服的情形下,由郵局出面提供交易機制進行網路購物,算是給商家一個交代。此外還推出了一個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地區已經有成熟產品或至少做過實驗的產品,叫做「國民卡」。表面上對外宣稱是將身分證健保卡統整在一張IC卡上面,骨子裡卻是為了解決電子交易的付費機制問題。中華民國政府的科技政策真是令人搖頭嘆息。 以上那段話是延續上個月數位菁英電子報【現況篇】。言歸正傳,我們談談在網路上做生意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51692    轉寄次數:1177


電子商務:進場的時候到了嗎【現況篇】-1998/09/05

去年此時,網際網路上面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Push的技術了。這種可以將網路內容主動遞送到使用者桌面上的技術,簡直是明日之星。才不過一年的時間,這種技術已經無人理睬。當年紅極一時的Push始祖 PointCast 淪落到公開徵求買主的地步。今年網際網路當紅的話題要算是電子商務了,然而讓人不禁懷疑的是,這東西的下場會不會又和 Push技術一樣,頂多只是個被炒做起來的熱門話題而已? 如果要談論起數據,美國的相關調查是滿坑滿谷,包括使用人口的成長、網路交易量的提昇、預計公元兩千年網路廣告的市場、甚至包括美國知名的網路書店Amazon每季的營運狀況等等,無不顯示一片光明的前景。看看前一陣子美國股市的的「網路概念股」狂飆的狀況,顯然投資人對於網際網路的發展及有信心。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47385    轉寄次數:4938


垃圾郵件的是與非-1998/08/05

大約是從今年四月份左右開始,筆者個人的電子信箱垃圾郵件量突然多了起來。如果只是一個電子信箱發現這種情形也就罷了,也許只是剛好倒楣被某個電子郵件商人,收集到電子郵件地址而已。但是如果同時在二十個以上的電子信箱發現這種情形,那意義就非比尋常了。筆者個人擁有二十個以上的電子信箱,最初的動機一方面是為了分類方便,例如某個信箱專門用作某種用途或與特定族群通信,一方面也是想藉此擺脫垃圾郵件的糾纏。現在這些垃圾郵件舖天蓋地而來,顯然台灣的網路界悄悄的起了一些變化。 第一,上網的人數增加。透過各種媒體的渲染,現在不上網的人好像都落伍了。敏感一點的人會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晚上的電視新聞開始每天都有網路的相關新聞;家中高齡六十歲的長者開始吵著要上網;政府具體落實電子化,並利用網路傳送公文;股票族開始熱烈討論所謂「網路概念股」。這些現象營造出網路是明日之星的氣氛。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8744    轉寄次數:1057


網頁設計的未來-1998/07/05

記得在民國83年的時候,筆者還只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那時候最普及的瀏覽器是 NCSA MOSAIC,網景才剛剛推出它的瀏覽器Navigator 1.0版。那時候知道全球資訊網(WWW)的人還不太多,像筆者這種使用 Photoshop做圖,用windows 3.1記事簿寫HTML製作網頁的人,在同學的眼中根本就是異類。 寫網頁是件苦差事,因為寫了一大堆HTML程式碼,只能憑空猜測網頁將來的長相。否則就必須一邊寫,一邊要不斷使用瀏覽器Reload重新載入檔案看看畫面效果。在HTML 1.0的時代因為語法簡單這點尚可忍受,但是在HTML 2.0中出現了表格的規範之後,一旦寫起複雜的表格真是要人命。還記得當時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要用Visual C++ 寫一個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器,以後就只要像在Word中編輯文件一樣拖過來拉過去就好,不必再一行一行的寫HTML做苦工。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70504    轉寄次數:7759


網路媒體的迷思(二)Push是網際網路的未來嗎-1998/06/05

還記得九六年網際網路最熱門的話題就是Push Media。它的概念是將傳播內容主動的送到User電腦桌面上,這種做法就好像傳統的電視一樣,因為是主動播送,所以稱為Push。這基本上是將網際網路反向操作了,因為傳統的網站必須等待使用者上去瀏覽,完全處於被動地位。接著九七年的時候,兩大瀏覽器廠商就先後在新版的瀏覽器中加入了所謂的「主動推播頻道」,正式的將這樣的概念帶入 WWW之中。使用者只要透過訂閱的動作,網站的更新資料會按照設定定期的送到使用者電腦中。從「頻道」這個字眼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是借自傳統電視媒體的概念。 其實Push的概念在 4.0版的瀏覽器推出之前就已經有其他廠商將之實作出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PointCast。 但是這些日子下來,Push的價值卻漸漸受到質疑。首先是標準不統一,兩大瀏覽器各自有不同的規格,這使得內容提供者飽受困擾,不論支援哪個標準,總是會失去另一邊的使用者,而提供跨平台的版本卻又相當的麻煩。對使用者而言,「主動推播頻道」的訂閱手續繁瑣令人望而卻步,而且一般人都是透過撥接上網,很少有人是24小時連上網路,主動播送的意義不大。簡而言之,「主動推播頻道」並不是一項實用的技術,至少在標準,技術,頻寬等等環境都還不成熟的現在不是。在國外,甚至有人指稱Push Media已經被判了死刑。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6973    轉寄次數:12353


網路媒體的迷思-1998/05/05

網路是個媒體,這件事情已經無庸置疑。好笑的是,我們究竟有沒有把它當作媒體看待?在這個領域裡,一直有人在做一些徒勞的嘗試,例如找到一堆出版商,幫他們把雜誌內容上網。這樣的思考邏輯是很單純的,網頁需要內容,所以我們找到現有的媒體提供內容,然後嘗試看看能不能收費,不管是所謂的訂閱費用或是網路廣告費。說實在這種將網路視為「次等媒體」,「現有媒體的附屬品」的做法,全然是不把網路當作一回事的。把報紙上的新聞稿整理一下放到網路上,或是把電視新聞的節目帶轉錄成影音檔放到網路上,這樣就交代過去了嗎?這就好比電視剛剛發明的時候,當時的人們將廣播劇搬上螢幕一樣的荒謬。我們究竟有沒有將網路媒體當作一回事? 這幾年來,網路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資本主義侵入的這個領域,有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但是也有很多事情卻也是「都一樣」。怎麼說呢?不一樣的事情是,網路的草莽性格以及自由開放的風氣正在消失之中。就以微軟為例吧,大家也知道Bill Gates的做法簡直就是「將網路用 windows包起來」。全球資訊網之父曾經說過一句話,「網路不會強迫人們接受任何事情」。可是卻有那麼多網站標榜著「本站只支援MS IE」或「本站只支援 Netscape」。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新聞網站不允許其他網站的連結。我們的網路正慢慢從一個開放式的媒體走向封閉式。從前重視資源開放以及資訊分享的理念正一點一滴受到資本主義侵蝕。什麼叫資本主義?就是「用圍牆把自己的土地圍起來」。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9660    轉寄次數:30320


網路購物的時代來臨了嗎?-1998/04/05

網際網路自從商業化之後發展一日千里,經常可以看到統計數據,說使用人口突破多少,網站的數量又是多少,線上交易的金額又突破多少。但這樣的榮景背後,漸漸地大家都發現理論和實際情形有落差。網際網路理論上是一個即時、互動、多媒體、低成本及無遠弗屆的新通路。商家看準這點,紛紛經營起網路購物站台。根據資策會調查,國內網路購物站台大約三百家,處於虧損狀態的超過50%,30%的購物網站每月淨利不到一萬,淨利10萬元內的佔15%,20萬元內的只佔4% ,實在慘不忍睹。大型站台獲利不一定好,因為通常有廣告開銷。奇怪的是,美國的線上購物成交量履創新高,人人都說網路購物前景看好,為何國內舉步維艱。 線上購物難以經營是因傳統商品不適合在網路上行銷?理論上傳統型錄郵購能賣的東西,網路也應該能賣,而且還省去印製型錄及郵遞成本。目前在網路上賣得最多的也是此類商品,例如禮品,鮮花,書本等等。這些商品售價不高特性單純且不需售後服務。更進一步問,傳統郵購不賣的東西,網路能不能賣?很多人陷入這種商品導向的思考中。我們不能把原因歸咎於「網路上適合賣某些東西」,也不能因為別人在網路上賣書賣花成功了,就來分析書和花有什麼特性導致在網路上特別好賣。應該要回到原點分析看看「購物」這樣的行為。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9880    轉寄次數:121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