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搜尋本站





近日產業動態

余素琴從數字DNA出發,煮出人生這杯好茶【自營飲料店負責人】 - 2025/04/28

鴻福堂攜手Nutribite 推出AI專屬健康餐飲服務「鴻小飯堂」 - 2025/04/28

影像感測器在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的影響力 - 2025/04/28

九份隔頂停車場登場 5分鐘步行老街、電子支付享高回饋 - 2025/04/28

Warm Family 幸福家啟動公益投資計劃,攜手打造永續幸福社區 - 2025/04/28

Fortinet發布2024年永續發展報告 - 2025/04/28

Zoom Workplace for Frontline強化溝通效率 - 2025/04/28

Zoom Workplace for Frontline - 2025/04/28

Zoom Workplace for Frontline - 2025/04/28

Microchip發佈PIC16F17576 微控制器系列 - 2025/04/28

Check Point Software 發佈近期最新資安數據統計 - 2025/04/28

針對智善團隊詐騙誤傳 正式說明立場 堅持透明原則不動搖 - 2025/04/29

智善團隊被誣陷詐騙 正式澄清昭示 堅守專業初心 持續前行 - 2025/04/29

智善團隊遭誣指詐騙?公開聲明澄清真相 持續堅守初心穩健發展 - 2025/04/29

選擇智善團隊,打造穩健成長與價值共創的財富藍圖 - 2025/04/29

智善團隊投資優勢解析:善用資源,智造財富未來 - 2025/04/29

智善團隊:開創智慧與善意並行的未來投資新格局 - 2025/04/29

打造消費者友善環境!聯成電腦成為消基會友善調處聯盟成員! - 2025/04/29

恩智浦半導體發佈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績效概要 宣佈管理階層繼任計畫 - 2025/04/29

從掌控到放下,在愛的習題找到自己──黃氣祥的數字DNA重生路 - 2025/04/29

Arm參與COMPUTEX 2025系列活動 - 2025/04/29

用聲音說故事、用智慧翻轉人生──游淑惠與「幸福補給站」的人生旅程 - 2025/04/29

玩家必收!ROG SLASH 4.0三款「SSS級」潮包攻佔電競時尚 - 2025/04/29

臺北市114年原住民族事業體扶植計畫 開跑囉 - 2025/04/29

晶片更微型、雲端更安全、AIoT更智慧 三大科技趨勢加速日常轉型 - 2025/04/29

臺北市114年原住民族事業體扶植計畫開跑 - 2025/04/29

Palo Alto Networks 全新升級 SASE - 2025/04/29

極海傳媒助力紐曼出海:從中國智造到東南亞C位 - 2025/04/29

鄧白氏Q2全球及台企樂觀指數連兩季下降 關稅措施提高經濟不確定性 - 2025/04/29

洛克威爾自動化聯手 AWS 布局工業雲端服務 解鎖多元產業轉型升級 - 2025/04/29

Oen應援科技客戶數年增340% 全面推動「應援經濟」發展 - 2025/04/29

鈞達股份在港招股:引領光伏製造再全球化 進入價值重塑新階段 - 2025/04/29

工控資安再升級!華碩智慧物聯網榮獲IEC 62443-4-1認證 - 2025/04/29

《無限暖暖》1.5版本「泡泡季」雙人連線開啟,Steam現已推出 - 2025/04/30

《戀與深空》全新互動思念卡池開啟春日蜜戀 - 2025/04/30

富衛集團與JA Worldwide延長合作 - 2025/04/30

NetApp 為儲存層網路安全樹立新標竿 - 2025/04/30

冠福投資公司被誣陷詐騙澄清說明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產署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發布「後量子密碼遷移指引」 - 2025/04/30

數位產業署打造臺灣資安館 總統親臨見證臺灣資安技術自主研發實力 - 2025/04/30

數位產業署打造臺灣資安館 總統親臨見證臺灣資安技術自主研發實力 - 2025/04/30

數位產業署打造臺灣資安館 總統親臨見證臺灣資安技術自主研發實力 - 2025/04/30

數位產業署打造臺灣資安館 總統親臨見證臺灣資安技術自主研發實力 - 2025/04/30

數位產業署打造臺灣資安館 總統親臨見證臺灣資安技術自主研發實力 - 2025/04/30

Palo Alto Networks 宣布擬收購Protect AI - 2025/04/30

紐曼戶外電源出海中亞熱賣 極海傳媒海外推廣助推用電自由夢 - 2025/04/30

開放對話「世界未來。全球增長新平台」在俄羅斯國家中心啟動 - 2025/04/30

全球運動品牌 U.S. Polo Assn. 在2024 - 2025/04/30

西門子與台積電合作推動半導體設計與整合創新 - 2025/04/30

用愛築夢幸福小窩啟動 為家庭打造溫暖後盾 - 2025/04/30

NEC人臉辨識技術在NIST準確度測試中名列第一 - 2025/04/30

山達基教會響應國際志願者認可日 向無名英雄致敬 - 2025/04/30

岡山壽天宮313周年祝壽大典 宗教共融展現媽祖慈悲 - 2025/04/30

燃數科技與Vumonic達成戰略合作 - 2025/04/30

 
2008年的文章列表如下


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二)運營-2008/12/28

◎要把網站外包開發嗎? 從2007年 4月開始個人網站外銷的事業後,筆者就一直掙扎著是否將 自己的英文網站程式外包給其他人開發。雖然第一版是自己寫的,面 對困難也努力的想辦法頂住,但總覺得心虛。而且這是我利用下班後 空閒時間寫的網站,總覺得該找更專業的人一起參與並分擔工作。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86491    轉寄次數:4


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一)源起-2008/12/21

◎做網站養活自己 2007年初,筆者感慨於自己即將步入中年而毫無建樹,一種「想做點 甚麼事情」的焦慮感日益嚴重。數位之牆經營十年多,影響力僅及於 繁體中文世界,以及逐漸普及的簡體中文世界,但是在英文世界裡始 終沒有發言權;而且我開始感覺到,光是「寫」,不夠。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91048    轉寄次數:789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五)個人社交資料可攜-2008/12/07

◎社交網絡將變成個人資料中心 目前已經公布了用戶資料開放計畫的有Facebook Connect,MySpace Data Availability 以及Google Friend Connect 。這些用戶資料開 放計畫的共同特點,就是讓用戶決定自己的個人資料能夠被帶到哪些 其他的網站上,可簡稱為「個人資料可攜」。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81487    轉寄次數:2345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四)社交網絡向個人資料中心演化-2008/11/30

◎未受關注的用戶資料開放計畫 在512 汶川大地震前幾天,MySpace 公布開放用戶資料計畫MySpace Data Availability,幾天後Facebook跟進推出Facebook Connect。 兩家公司經過一年開放平台階段後,正式走入開放用戶資料階段。這 件事情本該引起廣泛的關注,卻因地震新聞淹沒媒體版面而被淡忘。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85639    轉寄次數:6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三)開放平台五件工作-2008/11/23

◎開放平台對產業環境的衝擊 開放平台打破既有產業生態的情況是可以想見的。舉例來說,有許多 第三方應用開發商開始幫51.com以及校內網開發應用,如果將來百度 或騰訊也開放平台,這些第三方當然也能幫他們開發應用。但,或許 51.com及校內網也可以開發應用內嵌到百度和騰訊?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84165    轉寄次數:2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二)跟著大哥要有肉吃-2008/11/16

◎只有大哥才能談開放 開放平台,指的是大型網站將它的應用程式介面( API)開放出來, 讓其他人(包含個人,小團體,或中小型網站)可以依循這樣的規格 寫程式內嵌到這個網站,給這個網站的使用者使用。這種模式對於網 站應用程式的開發者來說,可稱之為「跟著大哥有肉吃」模式。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89979    轉寄次數:4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一)不開放就沒法壟斷-2008/11/09

◎開放是網際網路的基因 開放與自由本是網際網路天性,這特性被當年制定底層通訊技術架構 的人們深深烙印在基因裡,即分散式架構。雖然這帶來一些負面,例 如網路安全或垃圾郵件問題,但既然是基因,就注定只能繼續走下去 。違背此特性而建立的網際網路商業體,將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87693    轉寄次數:393


社交網絡的祕密(三)生人熟人不可偏廢-2008/11/02

◎社交網絡的兩種類型 社交網絡服務很容易被歸類為交友網站。某程度來說確實是的,但交 友並非社交網絡的全部,其形態跟你我所熟知的交友網站也有很大差 別。筆者在本系列文章第一篇裡提到「社交網絡四個層次」,可看到 一個人的社交空間可以分為個人空間,熟人空間,以及陌生人空間。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89015    轉寄次數:5


社交網絡的祕密(二)階級藩籬難以跨越-2008/10/26

◎開心網的價值在於占有上班族市場 開心網最近十分火紅,其原因在於它入侵了你的生活。而你,上班族 ,以前從來不玩社交網絡,因為美國的MySpace 與Facebook畢竟是英 文,用起來不怎麼順手,而中國的51.com以及校內網的用戶又主要是 學生年輕人,感覺玩起來會很彆扭,因此也不怎麼想去註冊。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84949    轉寄次數:233


社交網絡的祕密(一)社交網絡不是社群-2008/10/19

◎社交網絡是甚麼? 在社交網絡(SNS ,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發展已經進入開放 平台而日趨成熟的今天,再寫這樣的文章是有些奇怪。但由於在實際 工作中經常遇到必須要解釋「甚麼是社交網絡」的困擾,媒體上又充 斥著對社交網絡的誤解,索性還是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99420    轉寄次數:7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五)-2008/09/28

◎到大陸參加了DEMO CHINA,感覺很新鮮。 這次台灣團隊來大陸參加DEMO CHINA大賽,與大陸本地各行業初創企 業同台爭取台下創投青睞,看得出事前花了相當多時間準備。儘可能 使用本地化用語,事先探聽大陸DEMO與美國DEMO有何不同,都說明大 家很在乎這次表現。而最終也獲得獎項,說明努力沒有白費。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90939    轉寄次數:2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四)-2008/09/21

◎相對於大陸,台灣人的優勢在於比較有創意,對嗎? (笑)這樣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實際上,你來大陸創辦網際網路公 司就是要盡量用優秀的本地人才,具有可快速進入市場的好處。而創 意,說老實話東方人的創意普遍都不如西方人,這也是為何不論台灣 大陸全部都老往美國看的原因。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87860    轉寄次數:388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三)-2008/09/14

◎進入大陸的網際網路市場要比美國容易嗎? 這個問題一般有兩種答案,一個是告訴你進入美國市場容易,一個是 告訴你進入大陸市場容易,而實際上兩者困難度不分高低都一樣難。 你有些朋友嘗試進入美國市場,網站英文版也做了廣告費也花了,顯 然美國市場沒有想像容易。最後不免要問,大陸市場是否更容易些?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89824    轉寄次數:335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二)-2008/09/07

◎進入大陸市場需要錢?不會吧? 這個問題真是一言難盡。很多你的朋友們,台灣的Web 2.0 網際網路 創業者們在台灣嗷嗷待哺,哪裡來的錢可以進入大陸市場?然而,你 一定得去弄錢來。我在上海本地網路公司工作,我的老闆董事長龐升 東曾經有個很妙的比喻,用來形容大陸的網際網路市場競爭。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83527    轉寄次數:9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一)-2008/08/31

◎我知道你開始在想什麼。 你在想,是不是因為台灣的總人口數太少,網際網路市場太小,所以 努力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用戶數也不過幾十萬。而你的同業,跟你一 樣隨著Web 2.0 風潮而起的一批年輕人,可能有百來個網站吧,有的 發展比你還慘,註冊用戶數不過幾萬,活躍的情況就不用說了。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96818    轉寄次數:1012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八)WAP 市場呈緩慢演變-2008/08/10

◎WAP 行業會重新洗牌嗎? 從2000年到現在,電信公司對行動上網的想像雖然不斷遭受打擊,但 卻也沒有停過。中國移動是全世界最大的行動電信公司,他的WAP 入 口網站移動夢網,理論上應該會是全世界流量最大的大的WAP 網站, 畢竟用戶全部都在手上,但實際情況似乎不是如此。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100464    轉寄次數:4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七)3G加值服務訂價方法-2008/07/27

◎影像電話費率訂價方法 雖然3G行動加值服務在電信公司爭奪用戶的情況下,最終變成話費價 格戰的配角,但長期來看行動電話用戶卻也逐漸接受這些服務,使用 的頻率要高於2G時代。事實上,用戶是先被低價話費吸引而轉換到3G ,然後被較快的上網速度吸引而導致使用了更多的加值服務。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105624    轉寄次數:905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六)深談台灣3G話費戰爭-2008/07/20

◎台灣的3G戰爭於五年前開打 上篇文章談到中國大陸電信公司重組後3G市場費率戰爭的推演,以及 各家電信公司彼此如何攻防的策略建議,但由於是「淺談」,一般人 不容易明白這些策略究竟有何精妙。這回我們暫且丟下新電信新移動 及新聯通,來看看台灣已經打了至少有五年的3G話費戰爭。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10682    轉寄次數:8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五)淺談3G話費訂價方法-2008/07/13

◎價格可以體現電信公司的競爭思維 電信服務是基礎服務,主要商品就是「話費」(還有「終端」)。而 賣通話費跟賣礦泉水一樣,市場區隔非常難做。喝起來味道沒有差異 的礦泉水,為何會有品牌偏好?使用不同電信公司的服務,電話都能 打通,為何會有品牌偏好?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19644    轉寄次數:4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四)處理既有用戶是關鍵-2008/07/06

◎3G市場是否存在觀望者 問一個有趣的問題,有沒有可能拿到3G牌照的三家新的移動電信公司 :新移動,新電信,新聯通,都選擇了推遲3G上路的時間,不急不徐 好整以暇的等看市場動態再說?畢竟要把手頭上的 GSM或者CDMA或者 PHS用戶轉移到3G上都是很大的工程,處理不當還會引起價格戰。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02720    轉寄次數:3080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三)誰會成為價格殺手?-2008/06/29

◎新聯通有很好的起步 電信重組以後的新聯通,終於甩掉了一直很難處理的CDMA網絡。由於 先前手上同時擁有GSM 與CDMA網絡,從運營成本到品牌定位上一直都 存在問題,即使最後推出「雙網雙待機」的雙模手機,也引起消費者 一陣狐疑:如果一個網絡的覆蓋已經夠好,我為何需要雙網?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05990    轉寄次數:2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二)新移動的機會與包袱-2008/06/22

◎領先起跑的新移動 既然是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領先起跑者可能會享有較大的優勢。使 用TD-SCDMA的新移動,使用WCDMA 的新聯通,以及使用CDMA2000的新 電信,這三者誰會先起跑?雖然,電信公司之間彼此在合併價格上討 價還價可能會拖緩時間,但是先完成合併的公司不見得就能先跑。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10353    轉寄次數:5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一)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2008/06/08

◎3G很有可能分為三個制式 2008年 5月24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財 政部共同發布了《關於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引起多方討論的 焦點主要在電信重組的部分。本次通告明確了中國政府處理3G的態度 ,對於電信公司來說,不論如何都比長期懸而未決的情況要好得多。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40543    轉寄次數:226


數位之牆的十一年浩劫-2008/05/18

◎十一年遭一劫 正值筆者創辦的數位之牆邁入第十一個年頭,最近一個月卻經歷了前 所未有的浩劫。網站兩度停機,累計停機時間達八天。損失廣告收入 80美元及數個熬夜的夜晚,以及修復後跌了一半的網站流量。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90321    轉寄次數:1


社交網路服務的廣告營利模式初探-2008/05/11

◎社交網路服務的發展 上個月,美國線上以8.5 億美元現金收購英國最大社交網站Bebo,再 度凸顯社交網路服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簡稱 SNS)的 重要性。Bebo在美國排名僅次於MySpace 與Facebook位居第三,全球 會員人數超過四千萬。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111900    轉寄次數:14


Widget營利模式初體驗-2008/05/04

◎新興的名詞:Widget Widget,這個繼部落格(Blog)與社交網絡(SNS )之後開始廣受注 意的新興名詞,目前似乎沒有甚麼適當中文翻譯方法。如果要按照字 面上的意思翻譯成「小工具」或者「小玩意」,總覺得有那麼點奇怪 ,也似乎無法說明這個東西的實際功用與影響層面。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100502    轉寄次數:4055


微軟強娶Yahoo!,過門後能否善待?-2008/04/27

微軟出價 446億美元欲娶Yahoo!過門,從Yahoo!拒絕後被股東告上法 庭,到後來新聞集團以及旗下MySpace 捲入,Yahoo!開始跟Google在 搜尋廣告上合作,又傳出美國線上也與此有關,這個戲碼已經拖得太 長,以至於沒人再問,就算微軟買下Yahoo!又怎麼樣? 網際網路發展十年微軟並無太大收穫,網站還能在全球排名前十,主 要依靠免費郵件服務Hotmail 貢獻,其他網際網路服務則乏善可陳; 而Yahoo!在搜尋以外的許多服務上發展則遠超微軟。依此觀之,這個 收購對微軟而言可謂必然,因為面對Google競爭,手上的牌已然不多。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6406    轉寄次數:1478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四)Apple 的策略-2008/04/06

◎蘋果的起起落落 2008年 3月,財富雜誌公佈美國最受尊敬公司排行榜,「神奇小子」 Steve Jobs領軍的Apple 位居榜首。排行榜上Google排名第四而微軟 僅排名第十六。在賺錢的同時還受到尊敬,並不容易。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122859    轉寄次數:16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三)Nokia 的策略-2008/03/23

◎手機作業系統日漸不重要 在行動通訊產業裡,Nokia 簡直是個不敗的神話。根據Nokia 在今年 一月底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全球手機出貨量1.34億來看,市場占有率達 到 40%,而排名第二的Samsung 市占率僅約 15%。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110775    轉寄次數:9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二)Yahoo!的策略-2008/03/09

◎封閉與多重標準的產業環境 假設你做了一個以電腦瀏覽器為基礎的網站,你所需要擔心的大概就 是怎麼招攬用戶。你不大需要擔心版面大小跟使用者的螢幕尺寸不相 容,網站的程式語言只需考慮少數的瀏覽器品牌版本。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108854    轉寄次數:254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一)Google的策略-2008/03/02

◎兩個產業的思維衝突 許久以前就盛傳Google要推出GPhone,並沒有獲得證實。直到Google 表明要參與美國700MHz無線頻譜競標,後來宣布推出Android 手機軟 體開發平台,人們才發現Google腦袋裡思考的藍圖如此龐大。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20234    轉寄次數:20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五)-2008/02/24

◎履歷表,履歷表,履歷表! 想要前往中國大陸工作的朋友,你過去的經歷到底跟中國市場有什麼 關係?自己有先針對這點做過功課嗎?從數位之牆「大陸工作」頻道 所接收到的履歷可以看出,想到大陸工作的求職者普遍不懂包裝自己。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102412    轉寄次數:15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四)-2008/02/17

◎別忘記該做的功課 2008年一月,數位之牆正式推出「大陸工作」頻道。這裡的工作機會 來自兩岸的獵頭顧問,都是地點在中國大陸的高階職缺,年新 100萬 台幣或15萬人民幣以上,求職者不需註冊就能上傳履歷應聘工作。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101907    轉寄次數:19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三)-2008/01/27

◎學習撰寫簡體履歷 2006年三月從福州,上海,北京繞一圈回台灣後,面對大陸網際網路 公司邀請加盟,實在無法決定。不管如何,遠赴他鄉都是必須慎重的 。我決定先做市場調查,想知道如果我自力到大陸求職會是什麼情況。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136325    轉寄次數:198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二)-2008/01/20

◎擺脫刻板印象來這裡看看 逢年過節的時候,筆者會回到台北。漫步在街頭或坐在捷運裡,會很 困惑的思索著,台北到底有哪些地方贏過上海。意外的是,答案不太 容易找,想來想去似乎剩下居民整體素質較高一項。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101026    轉寄次數:17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一)-2008/01/13

◎寫在本系列之前 從07年底以來,由於台灣大選將至,人們也變得越來越激情。就連平 日看來溫良恭儉讓的朋友,也開始轉寄慷慨激昂的郵件要我投票給誰 救台灣,經常讓我冒出驚嘆號:「啊?沒想到這家伙激情如此?!」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106736    轉寄次數:33


Web 2.0 ,終章(三)最終融合於 Web 1.0-2008/01/06

◎Web 2.0 就是直銷 在傳統商務世界裡,創業者要創新或生產好產品或許不難,但是要尋 找通路讓商品到達終端用戶卻困難得多。或許尋找通路也不難,但可 能因此付出高昂代價。擁有通路的資本家,並不是容易被扳倒的對象。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101263    轉寄次數:8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