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搜尋本站





近日產業動態

「人形機器人第一股」 優必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 2023/12/03

恩智浦推出軟體定義汽車邊緣節點專用馬達控制解決方案 - 2023/12/04

KIRIN旗下品牌SPRING VALLEY推精釀啤酒「紅白配」 - 2023/12/04

Novationwire在印尼的媒體關係網絡促進新聞稿分發更高效 - 2023/12/04

Vertiv協助矽谷主機代管商在既有機房突破散熱瓶頸 - 2023/12/04

廣積全新嵌入式運算利器 - IB961 3.5吋單板電腦主機板 - 2023/12/04

廣積全新嵌入式運算利器 - IB961 3.5吋單板電腦主機板 - 2023/12/04

「聖誕壕奇蹟」微電影送偏鄉 讓愛走動 串起城鄉之間的愛網 - 2023/12/04

 
■ 包含關鍵字「���������」的文章列表如下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四)阿里巴巴敢給股票-2023/07/02

◎不要股票悍然離職 2014年 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當 天晚上,有個40多歲的中年人,正在煩惱著要幫自己的創業公司籌集 資金,整天在外面見各種投資人,卻一個都談不下來,讓他身心俱疲 。如果自己有錢,根本就不要去求這些人了。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795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三)上億會員怎麼管理-2023/06/25

◎電子支付一家獨大 2011年,支付寶是中國獨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你在淘寶要買東西, 沒有開設支付寶帳號,付款就非常麻煩。在電子支付還不發達的年代 ,阿里為了讓淘寶上面的交易能進行,開通了各種付款方式,網路銀 行,郵局匯款,貨到付款等。但是只有支付寶可以提供擔保交易。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2873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二)最好的公司支付寶-2023/06/18

◎初嚐阿里文化 2011年 4月的杭州,空氣裡有著早春的味道,天氣還有點涼。我踩著 輕快的步伐,從居住的社區「山水人家」徒步20分鐘到支付寶上班, 沿途有小河流水綠蔭,到了十月份的時候一路飄著桂花香。因為距離 西溪溼地很近,寬大的馬路沒有多少車子,這個城市太舒服了。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2410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一)兩個女人一個男人-2023/06/11

◎美麗女友引起騷動 2011年,我在中國大陸工作已經五年。離開台灣時,我女友雖然很費 解但也尊重。她是一個氣質出眾的台大理工科美女,一雙大眼睛被認 為很像林心如。我的離去讓她很難過,於是五年中她全力投入工作試 圖麻痺自己。我只能回台灣時與她短暫見面,所有交流全在網上。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443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千團大戰影音帶貨-2023/06/04

◎與美團王興擦身而過 在中國談到網路團購,必須提到美團網的王興。身為清華大學學霸兼 富二代,20多歲早早發現網際網路的機會,跟他大學室友王慧文多次 創業。認識兩位王先生是在2008年的51.com工作時期,他們當時創辦 社交網絡網站校內網,想學習Facebook從校園起家。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20326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九)電視購物轉型電商-2023/05/28

◎加入湖南衛視 2009年,我加入了湖南衛視旗下的電視購物公司,快樂購。這是當時 中國第二大電視購物公司(第一大是上海的東方CJ),為了因應電子 商務崛起,他們在北京設立一家子公司,我加入擔任營運長。初期員 工十幾人全部從長沙過來定居與工作,遠征北京。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20419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八)那些從台灣來的人-2023/05/21

◎每年漲薪8% 永遠記得2006年十月到51.com入職時,第一餐是在上海浦東的浦電路 上一家福州麵店解決的,四塊錢人民幣。主要是感覺大陸經濟不發達 ,應該要降低消費水準,免得不夠融入當地生活被人閒話。這當然非 常可笑,實際上在上海想要多貴的餐廳就有多貴的。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21100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七)嘉丰資本擦身而過-2023/05/14

◎居然有這麼厲害的台灣人 2007年某一天,51.com辦公室來了兩位客人。透過51的投資人紅杉資 本介紹,他們想把一間公司賣給我們。因為主打陌生社交的51.com上 面有很多美女展示自己,而這間公司剛好是幫美女安排各種展演機會 的(例如各種展演活動上擔任Show Girl等),認為合併非常合適。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21080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六)跟阿福有關的人們-2023/05/07

◎創辦人阿福 2006到2009年在51.com工作期間,影響我最大的另外一人就是張劍福 先生,人稱阿福。他的教育程度只有小學畢業,早年幹過各種社會底 層的工作。有一次,他笑笑地問我你知道我鼻子上的刀疤怎麼來的嗎 ?然後生動地講述了他開貨車跨省運貨,跟攔路劫匪對幹的故事。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21478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五)要投資自己的同事-2023/04/30

◎奇人龐升東 2006到2009年在51.com工作的這三年,有些人特別值得書寫。首先必 須談到龐升東先生。他是個充滿了爭議的人物,早年做導航網站與流 氓軟體綑綁賺了很多錢,因此曾經有「網路流氓龐升東,強姦千萬網 民」的惡評。商業腦筋動得賊快,抓住生意機會的嗅覺特別敏銳。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21268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四)彩虹美麗但很虛幻-2023/04/23

◎早晚要跟騰訊對幹 作為當時新一代社交網絡,51.com迅猛的發展給誰最大威脅?沒錯, 就是騰訊。當時即時傳訊軟體QQ的發展如日中天,騰訊也順勢推出了 QQ空間這樣的社交網絡服務。但在騰訊內部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給 了51.com相當長期的發展窗口。等騰訊猛然發覺,51已勢不可擋。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18174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三)行銷工作拳打腳踢-2023/04/16

◎如果重來我可能不會這樣處理 既然技術部門的工作我管不著了,數據分析工作也不起作用,我將工 作範圍伸向了行銷部門。在當時,51.com有個行銷部,剛剛招來一個 行銷總監,於是我跟龐先生爭取要管行銷部。沒想到從此踏入了水更 深的領域,因為中國的行銷領域,回扣滿天飛,潛規則橫行。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18920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二)管理工作初次體驗-2023/04/09

◎真的要去這間公司嗎 2006年初,除了到福州教課,到北京接受新浪,網易,搜狐,這三家 當年盛極一時的入口網站影音專訪之外,我在上海遇見了貴人,龐升 東先生,當時在場的還有聯合創始人張劍福。彼時,他在跟我聊完兩 個小時之後,主動提出邀請,讓我加入51.com。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18707    轉寄次數:0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一)緣起緣滅數位之牆-2023/04/02

◎這面牆帶我進中國 2022年 8月 5日從北京飛回台北,正式結束我在中國大陸工作與生活 17年的日子。第一個沒想到的,是居然待了這麼長時間17年轉眼就過 ,第二個沒想到的是,居然就這麼樣中斷了異地發展回到台灣。返台 半年了,覺得有必要紀錄一下這17年的生活,算是與過去告別。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25114    轉寄次數:0


訂閱制付費會員經營之道:我積攢一生的工作經驗-2020/12/06

2004年,我在臺灣的電信公司工作,領著與同齡人相比非常優渥的薪水,但卻是每個月卻要償還大量貸款的月光族。因為打腫臉充胖子支持當時女友出國留學,咬牙跟五間銀行貸款,足足償還了6年,後來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不過,由於我是負責設計資費方案的,因此那陣子對於怎麼用Excel測算各種方案的損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讓我學會了兩種後來終身受益的技能(額,不包含怎麼還債比較快的計算,雖然這個對我幫助也很大)。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48701    轉寄次數:0


共享經濟:以人民的名義爭奪流量入口-2017/06/18

◎不產生大流量的共享經濟都是耍流氓 流量,是網際網路商業發展永恆不變的主題。當我們以為誰已是流量 入口,是不可撼動的巨頭,其他人再無機會時,往往從角落裡冒出新 的競爭者取而代之。搜尋引擎分食入口網站流量,社交網絡再分食搜 尋引擎流量,然後整個行動網際網路分食以PC為基礎的網際網路流量。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1571    轉寄次數:0


影音網站的未來(三) PGC孵化IP,直播更接近長尾-2016/10/16

◎PGC 的出現有其必然性 從下圖看到,在 OGC以及 UGC中間有個區域稱為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 )。這種型態的內容是由專業人士製作,但其大 型程度比不上 OGC,卻也不是素人生產的 UGC。這個部分的內容不是 頭部,也不是長尾,而是腰部。目前很熱門的網大屬於這個領域。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55453    轉寄次數:0


影音網站的未來(二)短影音適合往社交和工具發展-2016/10/09

◎影音 UGC為何做不好 中國與美國的 UGC很不同。美國可以誕生並維持 Youtube這種以用戶 自製短影音節目為主的平台,中國卻不行。記得在2008年左右看過一 份報告,中國用戶在影音網站上觀看影片的平均時長是數十分鐘,而 美國用戶在 Youtube上觀看影片平均時長是十幾分鐘。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53659    轉寄次數:0


影音網站的未來(一)長尾效應與頭部效應無法兼顧-2016/10/02

◎長尾效應與頭部效應 「影音服務」其實最早是由廣播電視與有線電視提供的,透過電視機 播放。然而從行動網際網路興起以來,年輕觀眾迅速轉移到了電腦與 手機上。影音網站與 APP紛紛轉向提供大製作有版權的長影音節目, 加上崛起的短影音分享 APP,直播 APP,影音市場發展熱鬧非凡。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55341    轉寄次數:0


大部分O2O 模式違反網際網路經濟特性-2015/02/08

◎中國的O2O 產業發展獨步全球 中國的O2O 產業發展已然獨步全球,除了數量龐大的智能手機用戶群 體外,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廣大的國土使得出門辦事不那麼便利 ,加上資本密集投入催熟產業,即使身為網際網路鼻祖的歐美也相形 見絀。毫不誇張地說,要看O2O 的最新發展,看中國比看美國還有用。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104432    轉寄次數:1373


融資是怎麼回事(下)什麼人能拿到投資-2015/01/04

◎領導力是第一關鍵 曾看到有人將融資的過程形容為男女戀愛。有道是,男追女隔重山, 女追男隔層紗,有的創業者主動拜訪投資人,一個接一個,一再被拒 ,那種感受說是「沿街乞討」一點不過份。有的創業者大門不出,卻 被投資人團團圍起,後面還有聞風趕來想加入比武招親的。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94513    轉寄次數:4013


融資是怎麼回事(中)讀懂投資人的唇語-2014/12/21

◎他其實是拒絕了你 我們一定要理解,投資人也是在做生意。他的工作實際上就是要把他 手上的錢推銷出去給創業者。是否看過一些明星創業者,投資人踩破 大門要把錢硬塞給他?你會看到眾多投資人使出渾身解數告訴對方我 的錢比較好,吃了可以延年益壽,就為了搶下這一單。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84811    轉寄次數:4924


融資是怎麼回事(上)融資是迭代的過程-2014/12/14

◎融資也是個迭代的過程 創業者在閉門造車一段時間後,有了初步的產品,可能還經歷了短期 的運營,接下來免不了踏上尋找投資(融資,Fund Raising)的路程 。而大部分創業者由於讀不懂投資人的唇語,往往陷入迷茫中,最終 只能感嘆「融資路上充滿了坑」。首先,我們談談融資前的幾個認識: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86771    轉寄次數:26883


奢品服務業O2O 興起,網際網路創業者的新機會-2014/07/20

奢品服務業O2O 興起,網際網路創業者的新機會 ◎有機會賺到新富人的錢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132632    轉寄次數:3000


投資初創公司的一點點心得-2014/07/06

◎投資,是一種紀律 筆者擔任天使投資人的時間,算起來也有四年了。這四年當中利用零 星時間看過的案子不算多,真正投資的也就五個。如果以投資報酬率 來看,已經賣掉股份退出的公司所得報酬,與總投資金額相比約略在 20倍左右。這樣的成績對自己還算有所交代,也因此累積一些心得。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137504    轉寄次數:1510


寫給台灣的家長們-2014/06/29

◎慘綠的高中生涯 最近在談明星高中的事,勾起我很多青澀的回憶。我是建中42屆的, 進入台北的建國中學是我灰暗人生的開始。由於菁英齊聚,不論我怎 麼念書都輸給那些每天下課就打籃球的同學(畢業很久後才知道他們 其實晚上偷念書到很晚),班上50多人而我不論怎麼考都是20多名。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4250    轉寄次數:7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八):入口之爭與收入模式之變-2014/06/15

◎手機通訊軟體是新時代的入口 用戶的上網入口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拿什麼」去爭奪用戶眼 球,也經歷過幾個典範移轉。從NetScape網景的瀏覽器開始,到雅虎 的入口網站媒體內容,到Google的搜尋引擎拿機器爬來的內容加排序 規則,到Facebook拿用戶的關係鏈及用戶推送的內容。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126339    轉寄次數:386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七):消失的 O2O與興起的 E2E-2014/06/08

◎O2O 越來越依賴手機 Online To Offline 的概念大約是在2009年左右被提出的,被簡稱為 O2O。伴隨著當時團購的高速發展,大家看到了「在線上成交,在線 下取得服務」這種模式的潛力。發展至今,團購依然是最成功的 O2O 模式的一種,而其他的大部分模式都尚在摸索之中。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128317    轉寄次數:142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六):手機通訊軟體是行動支付王者-2014/05/25

◎行動支付的王者是手機通訊軟體 從幾年前美國知名的行動支付公司SQUARE開始,使手機變成隨身支付 工具就成了一個熱門領域。只要在手機上插上一個小東西,手機就變 成了刷卡機,就可以接受別人向你刷信用卡付款。沒想到幾年下來, SQUARE從當紅炸子雞變成了需要被人救助的對象。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43056    轉寄次數:773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五):企業的行動電子商務策略-2014/05/18

◎行動電子商務朝向平台化發展 行動電子商務喊了十多年,終於成為現實生活。隨著人們使用手機上 網的時間大幅增加,而且逐漸的超過電腦上網,部分原先在電腦上進 行的購物行為,也逐漸轉移到手機上。既有的電子商務業者開始發現 來自行動裝置的購物量有超越電腦網站的情況。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125948    轉寄次數:52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四):手機社群一定從熟人開始發展-2014/05/04

◎社群總歸要衰退 PC時代的電腦網際網路,社群是一個重要的領域。從 BBS到社交網絡 ,乃至類似Line或WeChat微信之類的手機社群興起,型態也發生很大 變化。然而萬變不離其中,社群無非是區分為熟人與陌生人兩個領域 ,再加上一個社群成癮與衰減定律。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134659    轉寄次數:2290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三):傳統媒體遭個人媒體挑戰-2014/01/19

◎傳統媒體兩大價值遭侵蝕 可憐的傳統媒體產業,還沒有在PC網際網路的餘震中找到喘息的機會 ,新一波來自行動網際網路的打擊又開始了。因為閱聽人不斷流失, 傳統媒體內容生產者似乎再不能從生產內容上得到足夠回報,問題的 關鍵在哪裡,而他們的明天又在哪裡?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167974    轉寄次數:127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二):APP 從生產到流通都是問題-2013/12/22

◎PC網際網路的基因是開放互聯 行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可追溯到2000年,當時 WAP手機是黑白的,網頁 只有文字。然而除日韓外誰都沒把市場做起來,就算手機網頁變彩色 也一樣,直到賈伯斯把 APP作為行動網際網路的核心後市場才爆發。 似乎,最適合手機上網的應用型態不是以瀏覽器加網站為中心的做法。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175783    轉寄次數:693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一):從智慧型手機到可穿戴式設備-2013/11/10

每個人的身上都只需要攜帶一顆CPU ,雖然同時可以攜帶多個螢幕。 這就是行動裝置最本質的特性,看不透這個本質的行動裝置(包含了 智慧型手機與當下最熱門的可穿戴式設備領域),最終會被丟到歷史 的灰燼裡。 ◎本質一:看的比講的多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206894    轉寄次數:142


國際化,是台灣網際網路產業的最後活路-2013/09/01

◎台灣網路產業就是個被殖民地 常常覺得美國的網際網路企業氣吞山河,美國市場做完以後就開始出 各國語言版,然後滿世界去開分公司,打不下的市場就併購。畢竟, 美國是網際網路的發源地,不論是技術,創意,商業模式甚至是資金 與產業環境,總是走在前頭。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6982    轉寄次數:357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三)政策-2012/12/23

◎場景一:2012年11月北京某公寓 剛從台北飛回到北京的住所,當晚就收到台灣朋友轉寄來的郵件,附 上了一個 PDF檔案,檔名是:「台灣!世上最蠢的政府 -工研院高為 邦博士 2012.09」。打開一看,是高博士在2012年 7月份發表的報告 ,報告正式標題為《人才外移的對策》。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4113    轉寄次數:1685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二)開放-2012/12/16

◎場景一:2011年10月台北市某速食店 與一個朋友晚上約在這裡聊。他幾年前剛到上海工作的時候我們很常 吃飯,後來他離開大陸的電子商務公司在大陸創業卻以失敗收場。沒 想到,因緣際會進了大陸最大的網路公司擔任要職,頗受重用。他剛 去的時候非常驚訝,這間公司的管理制度與薪水是世界頂尖水平。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44868    轉寄次數:70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一)定位-2012/12/09

◎場景一:2010年10月台北市某連鎖咖啡館 2010年,我從大陸回到台灣休假。期間,某財經週刊來採訪,他們正 在策劃一個專題,讓台灣的六年級與七年級談談他們的未來夢想。記 者先前並不認識我,也不知道我之前做過什麼,我僅是他們眾多的平 凡的採樣對象之一。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46317    轉寄次數:1454


給台灣網路公司進大陸市場的建議(四)實際的操作-2012/11/25

◎內容管制的重要性 2007年我在51.com工作,這是一個社交網絡公司,很多用戶在上面寫 個人的部落格。某日,突然發現有人在網路上說,51.com上面有很多 用戶發布黃色小說,張貼色情圖片。這些文章,只要到中國大陸最大 的搜尋引擎去搜尋,就能找出一堆。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0460    轉寄次數:268


給台灣網路公司進大陸市場的建議(三)關鍵在人才-2012/11/18

◎高素質員工去哪裡了 一定聽過很多台商抱怨,大陸員工難管,素質低,不會舉一反三,還 有各種問題。實際上,這問題並不是只有台商會遇到,大陸本土網路 公司也一樣。我印象很深的是,2006年我開始在大陸本土公司工作時 ,發生廁所衛生紙被員工偷走的事。在台灣根本沒想過會有這種事情。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0381    轉寄次數:744


給台灣網路公司進大陸市場的建議(二)資金與模式-2012/11/11

◎資金的循環 前文談到中國大陸的網路產業存在著兩個循環,一個是人才的循環, 另一個循環就是資金的循環。我2006年剛到大陸工作時,當時的老闆 51.com董事長龐升東,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這個循環,而 這樣的循環深刻的發生在我日後的工作環境中: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45048    轉寄次數:82


給台灣網路公司進大陸市場的建議(一)一定要去嗎-2012/11/04

◎大市場,大機會 2011年 4月份,我來大陸工作第五年,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淘寶網旗下子公司,支付寶,正好需要一個會員運營總監,負責對六 億註冊用戶做忠誠度管理,進行會員行銷等工作。因緣際會獵頭找上 了我,經過一次面談後順利加入。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4262    轉寄次數:196


談網路交友市場法則與陌陌的未來-2012/09/09

◎人性就是在常軌與出軌間擺盪 隨著行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加上近幾年的社交網絡風潮,透過手機交 友的各種應用也紛紛嶄露頭角。然而,雖然用戶使用的終端在變化, 社交的本質變化並不大,因為網際網路交友是一種與人性最相關的服 務,而人性,千百年不變。本文,是筆者近十年的觀察與總結: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252357    轉寄次數:1623


為什麼網際網路企業做不了手機-2012/08/12

◎做手機主因:搶佔用戶 近來,美國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urg )在公布第 二季度財報時,表示製造手機「對 Facebook 來說並算不上是一件非 常有意義的事情」,迴避Facebook是否要推出手機的謠傳。在中國,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微博上再次否認了騰訊要推出手機的消息。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202274    轉寄次數:602


後電子商務時代(四) O2O和無線電子商務是偽概念-2012/03/11

◎ O2O模式已經存在10年 從網上團購開始,一個新概念被掀起,這幾年間熱火朝天,叫做 O2O (不是零二零,是歐吐歐,Online to Offline 的簡稱。央視記者只 怕又要念錯了)。這個舊飯新炒的概念,曾有朋友在新浪微博上問到 應該怎麼用簡單的 140字定義?我的回答如下: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220135    轉寄次數:2


後電子商務時代(三)新電子通路商的時代來臨-2012/03/04

◎電子通路商往垂直市場發展 在鬧區開設實體店面基本上能保證每天經過門口的人潮,但在網上開 設 B2C商店只要沒有宣傳就沒有客人上門。因此,流量哪裡來成為經 營者絕大的問題。過往,這是一個「去哪裡投廣告」的問題。現在, 我們更傾向於把這個問題理解為:電子商務網站的「通路」問題。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199261    轉寄次數:1


後電子商務時代(二)從價格敏感度看市場競爭格局-2012/02/26

◎品牌 B2C更能彰顯信任的價值 買賣雙方不夠互信的情況下,雖然造成了電子商務經營者的高昂成本 ,以及網購消費者的體驗流程不順暢,但仍然沒能阻止中國電子商務 的高速成長。生命自己會尋找出路,電子商務在中國最終也能找出自 己的生存之道,只是這個摸索時間會比預期的的長很多罷了。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3005    轉寄次數:2


後電子商務時代(一)投資人正在為「不信任」買單-2012/02/19

◎燒錢,都燒到哪裡去了? 2011年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總結來說就是虛火太旺。創業者把市場 往死裡做,投資人在旁邊添加柴火就怕燒得不夠快。前幾年一飛衝天 的各種奇蹟,現在紛紛遭到質疑。「電商大佬」走下神壇,開始為了 營利苦惱,電子商務回歸商務本質,這是理性的也是必然的修正。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1548    轉寄次數:843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有關天賦,創業,與神的故事-2012/01/01

◎小成本大賣座 一個知名的暢銷書作家,從來沒有拍電影的經驗,卻決定要將他暢銷 的小說拍成電影。由於沒有任何人看好這件事,他最後找來願意幫忙 的攝影師卻是完全沒有拍電影經驗的;他找到了一家電影製片公司願 意參與這個事情,但這公司卻居然也是從來沒拍過電影的。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233625    轉寄次數:176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三)有關團隊-2011/12/04

* 聲明:本文所述案例全為虛構,主要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 ◎問:都說投資要看團隊,問題是什麼樣的團隊才會拿到投資?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203323    轉寄次數:574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二)有關股份-2011/09/25

* 聲明:本文所述案例全為虛構,主要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 ◎問:投資人出資不多卻占很多股份,估值是怎麼估的呀?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1185    轉寄次數:586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一)有關風險-2011/09/18

* 聲明:本文所述案例全為虛構,主要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 ◎問:投資人給的意見都不一致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1321    轉寄次數:1639


從巴茲下台談網際網路開放思維-2011/09/11

◎巴茲下台是必然的嗎? 2009年 1月接任 Yahoo執行長的巴茲(Carol Bartz ),最近被董事 會以電話通知的方式解雇,導致她在媒體上一陣哭爹罵娘的情緒反應 。對於一個曾經身為全球最高薪 CEO的人而言,這樣的下場毋寧是十 分難堪的,這樣的情緒也似乎應該能被理解。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7762    轉寄次數:283


微博:45度仰角的未來(三)對電子商務的衝擊還不夠-2011/05/15

◎微博能否帶流量給電子商務網站 微博很神奇,微博很火爆,微博衝擊搜尋引擎,入口網站,社交網絡 和即時通訊。但微博會一樣的衝擊電子商務嗎?答案則是未必。或者 說,他對電子商務的影響不會有你所想像的大。這背後的核心問題是 :社群對於電子商務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影響的點在哪裡?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1682    轉寄次數:1377


微博:45度仰角的未來(二)衝擊社交網絡與即時通訊-2011/04/03

◎微博的社交性並不強 在類似Facebook與開心網的社交網絡上面,你加我為好友,我就加你 為好友。不加,感覺好像不給對方面子。結果是好友氾濫成災,很多 人其實根本就不怎麼認識。只不過,關係的氾濫在社交網絡上並不會 造成過大的困擾,然而,在微博上卻是很大的問題。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216515    轉寄次數:2


微博:45度仰角的未來(一)衝擊搜尋引擎與入口網站-2011/03/27

◎我們都仰望著別人 微博(Microblogging )服務在中國遍地開花,這種只要書寫 140字 就能張貼資訊的小型部落格,在傳統入口網站新浪以及依靠即時通訊 服務起家的騰訊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力,各自的微博用戶數都已經超過 了一億,比先前的 SNS社交網絡還要更火爆。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213360    轉寄次數:1885


想加入電子商務企業工作嗎?你該避開的陷阱-2011/03/13

◎電子商務離職潮? 最近半年以來面試到很多求職者,上一份工作都是在電子商務公司工 作。問到為什麼要離職?很多都是說公司沒有拿到投資,發不出薪水 。這些求職者有做技術的,有做行銷的,有做網站運營的。在中國的 電子商務市場高速發展之際,這些人的境遇頗堪玩味。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227732    轉寄次數:30


中國電子商務的未來格局將是「五個淘寶商城」-2011/03/06

◎五個淘寶商城 2010年是中國電子商務火爆增長的一年,多家大型電子商務公司跨過 了年銷售20億人民幣的門檻。然而,大部分的電子商務公司處於虧損 階段,市場中人人都預期2011年將有大量電子商務公司倒下,退出市 場,競爭環境只能用惡劣兩字形容。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46154    轉寄次數:2


行動網際網路產業的重組(三)用戶群體不一樣-2010/10/31

◎萬變不離4C領域 筆者在前兩篇文章中指出,「介面優秀的操作系統,軟體數量眾多的 應用商城,能引發大量購買的手機款式」這三者將是角逐行動網際網 路市場的三大關鍵,並說明搶占用戶的手機桌面是最重要的核心。然 而這看起來是只有巨頭能做的事情,其他的企業能做什麼?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63013    轉寄次數:304


行動網際網路產業的重組(二)占終端者得天下-2010/10/03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筆者在上一篇文章中指出,「介面優秀的操作系統,軟體數量眾多的 應用商城,能引發大量購買的手機款式」這三者將是角逐行動網際網 路市場的三大關鍵。其實,這三大關鍵的背後直指一個核心:搶占裝 機量(Install Base),再說得更白話一點:搶占用戶的手機桌面。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59215    轉寄次數:3


行動網際網路產業的重組(一)電信業者靠邊站-2010/09/12

◎日韓的成功經驗 早先,在全世界範圍內,行動網際網路的成功例子只有日本跟韓國值 得拿出來說。這樣的情況持續近十年,全世界電信業者沒有不到日本 韓國去學習的。但是從蘋果幾年前推出iPhone乃至現在谷歌Android 風潮,似乎即將終結此一歷史,西方世界重新奪回世人關注的目光。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61344    轉寄次數:714


電子商務的數學問題:代數與幾何-2010/08/29

◎電子商務第一階段:代數題 電子商務在中國飛速發展,進入市場者前仆後繼。事實上電子商務在 所有的網際網路服務中,是最能夠說清楚商業模式的一種類型,至少 比目前還不知道營利模式何在的社交網絡服務要清晰得太多。如果要 把電子商務比喻成一道算術題,他的公式可能會是這樣的: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4498    轉寄次數:347


團購是一種促銷手段而不是商業模式-2010/06/06

◎創新的集體殺價 1999年曾有知名拍賣網站推出了一種「集體殺價」的購物方式,參加 者可以在商品頁面上看到一張圖(如下圖舉例)。從圖上可以很清楚 了解,這個商品如果不到10個人買,價格是 500元;如果購買的人數 介於10人到50人,價格變成 450元,以此類推。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2525    轉寄次數:819


漫談電子書(三)從iPad談電子書閱讀器-2010/05/23

◎iPad比iPhone更適合閱讀 筆者終於在本周拿到了一台iPad,也終於了解到為什麼很多玩家認為 iPad只是放大了的iPhone。對於已經擁有iPhone的朋友來說,會不知 道自己再買一台iPad有什麼用途,因為「iPad除了不能打電話,其他 都跟iPhone一樣」,最終iPad被放在家中成為了遊戲機。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79161    轉寄次數:2


漫談電子書(二)傳統出版社的價值不再-2010/05/16

◎傳統出版社的三大功能 賣書的生意還能做多久?會提出這個疑問並不代表著認為(紙本的) 書籍會消失,而是認為「出版」這個產業的樣貌會被大大的改變。數 位音樂跟隨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已經十多年,而音樂CD照樣有人買。 因此這並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誰成為主流的問題。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58230    轉寄次數:242


漫談電子書(一)賣書的生意還能做多久-2010/04/11

◎供過於求的內容 「內容為王」這句話喊了十多年,我們總希望它是對的,但伴隨著網 際網路的發展,這句話好像變得越來越不真實。尤其是對傳統內容經 營者來說,買報紙買音樂CD的人少了,隨著寬頻日漸普及,可能連買 或租電影 DVD的人也少了,甚至連看電視的時間也少了。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1237    轉寄次數:922


全新的行動網際網路-2010/04/04

◎行動網際網路產業十年如一日 手機上網從2000年的 WAP開始到現在經歷10年發展,除了日本韓國現 在依然領先全球外(讓人懷疑是否因國情特殊以至於大家都用手機上 網),其他國家基本沒有太成功例子。而在手機上提供的應用最終形 成了兩大類型,一個是傳統的手機加值服務,一個是免費 WAP網站。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63624    轉寄次數:577


部落格作者如何保護個人品牌-2010/03/28

◎個人名稱被冒用怎麼辦 由於社交網站Facebook在台灣爆紅,企業開始紛紛在上面開設官方粉 絲專頁,作為品牌宣傳以及與忠實用戶互動的管道。然而也發生了某 些團體或個人,冒用他人品牌或其廣為人知的稱號開設粉絲專頁的事 件,引發相當程度的糾紛。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8908    轉寄次數:378


Facebook的廣告效果不好?-2010/03/07

◎在Facebook廣告收入大增 近日外電報導,根據部落格Inside Facebook 的估計,Facebook營收 可能超過10億美元,相較去年的 7億美元大幅成長(Facebook未上市 因此未公布財報,收入情況僅能推估)在欣喜社交網絡邁上收入增長 之路的同時,卻有眾多廣告主在抱怨Facebook的廣告效果不好。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9143    轉寄次數:90


未來的電視-2010/02/28

◎40年前的未來電視 今年一月份的時候在家中偶然看到一個電視頻道在播放70年代的老舊 卡通片,這種老卡通本來沒什麼好看,然而它的標題「未來的電視」 卻引起我的興趣,於是我好整以暇的坐下來想看看70年代的人腦海中 「未來的電視」倒底是個什麼模樣。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72839    轉寄次數:2


iPad,iPhone,iPod,以及蘋果告訴我們的事-2010/01/31

◎行動裝置不是電腦 蘋果公司的平板電腦iPad一出,讚美與批評聲四起。讚美之詞在此就 不提了,許多科技玩家的批評聲音集中在認為這是一款沒有達到期待 的電腦,包含他的大小,價格,規格等等。這些聲浪充斥在Facebook ,Twitter 以及眾多個人部落格上。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114918    轉寄次數:521


台灣為什麼做不出一個Facebook?-2010/01/03

◎Facebook襲捲全台 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筆者就不斷收到台灣朋友們寄來加入Facebook 的邀請函。到年底,在Facebook上面開心農場種菜偷菜的遊戲已襲捲 全島,甚至有夫妻因此失和而鬧上新聞。各大企業的IT部門開始研究 要怎樣封鎖Facebook讓員工上班不能玩,如此盛況可謂空前。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8213    轉寄次數:885


寫給年輕的,老闆(三)-2009/12/27

親愛的M, 首先要恭喜你拿到了第一筆投資,你的事業得以繼續發展,我們也覺 得很幸運能夠投資這樣專業的團隊,參與到你們的創業過程中。今天 白天聊的都是財務數字,晚上吃飯我們就閒聊些有關創業方面的話題 吧。我們看過的創業者很多,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其他方面的建議。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7541    轉寄次數:427


寫給年輕的,經理(二)-2009/12/06

親愛的M, 今天是你升職當部門經理的第一天,你的主管王總監希望我可以跟你 簡單的聊一聊,給你一些意見。我已經很久沒有當部門經理,但是到 現在還記得第一次有機會當部門經理的時候,我回家問家人的第一個 問題是:「媽,部門經理的工作是什麼?」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0110    轉寄次數:10572


寫給年輕的,自己(一)-2009/11/15

親愛的M, 你父親希望你來找我聊聊,對你在未來的工作選擇上做些指導。這個 任務讓我有點惶恐,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道路與選擇都是不同的,沒有 誰能替誰做決定。或許,我就簡單的說說自己,以及談談做決定的時 候,應該掌握哪些原則吧。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8005    轉寄次數:33


創業者該如何撰寫商業計畫書-2009/11/01

◎寫商業計畫書不是交作業 商業計劃書(BP,Business Plan )應該要怎麼寫,恐怕是最常被創 業者問起的問題了。由於大部分的投資人是透過閱讀商業計畫書來決 定是否約見創業團隊,以及在約見之前先做點功課有個初步的認識, 所以商業計畫書的好壞,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71608    轉寄次數:197


投資人不是你想的那樣-2009/10/18

◎你會投資你自己嗎? 自從上次發表了「天使投資能幫助創業者什麼?」一文之後,陸續有 讀者來信詢問一些有關創業與尋找投資方面的問題,也有創業團隊來 邀約見面,更收到不少商業計畫書。不過其中對於天使投資仍有不少 誤解,筆者在此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於本文再說明一下。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9580    轉寄次數:6


天使投資能幫助創業者什麼?-2009/09/13

◎專業的天使 我們平日接觸到的創業者與科技行業裡的菁英相當多,因此也常常需 要解釋什麼是天使投資。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主流媒體與社會大眾 對天使投資以及被投資的早期階段企業並不關注。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8116    轉寄次數:7


MID ,小筆電,智慧型手機(五)電信業者被邊緣化-2009/08/30

◎iPhone與Kindle的共通點 Apple 的智慧型手機iPhone以及Amazon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有什麼 共通的地方?從硬體上來講,兩者沒有太大關係,從應用面來講,兩 者的應用也不盡相同。兩者的使用族群或有重疊,但沒人會認為兩者 在重疊的使用人口中是處於互相競爭與互相替代的地位。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58745    轉寄次數:1588


MID ,小筆電,智慧型手機(四)平板電腦捲土重來-2009/08/16

◎情況不一樣了 筆者猜想,這篇文章可能在發布後沒多久,謠傳多時蘋果公司的平板 電腦大概就推出了。由於目前沒人知道這部謠傳中的平板電腦到底是 什麼樣子(或者知道也不能說),甚至懷疑根本沒這回事,因此這篇 文章將避免去談個別廠商的產品策略,以免憑空猜測。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75501    轉寄次數:6


MID ,小筆電,智慧型手機(三)從桌面到Web 運算-2009/07/26

◎必要的與必然的 1994年大學時期曾經與好友一番爭執,他認為一個大一統的作業系統 是必要的,因此認為微軟的獨大是必要的;從經濟效益看,一個獨大 的作業系統可以降低第三方軟體硬體廠商的開發成本,因為只需針對 一個作業系統開發即可;所以,一個獨大的作業系統也是必然的。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59030    轉寄次數:2


MID ,小筆電,智慧型手機(二)來不及長大的螢幕-2009/07/19

◎網站版面寬度不斷長大 現在的人大概很少有機會能看到2000年時候的網站。當然,很多網站 從2000年以前就存在,但是現在能看到的卻已經不復他們當年的面貌 。而這些老網站的面貌最大改變在哪裡?答案是網站的版面寬度。而 網站的版面寬度之所以會放寬,主因是大尺寸高解析度的螢幕普及。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62108    轉寄次數:593


MID ,小筆電,智慧型手機(一)搶口袋還是搶包包-2009/07/12

◎一個科技玩家的體驗 2000年的時候,筆者從美國購物網站上訂購了一件非常奇怪的褲子。 這件褲子從頭到腳總共有將近10多個口袋(確實數字記不得了),但 這些口袋卻又隱藏得很好,從外觀上看不出來。這麼多口袋要幹什麼 ?答案:讓我這個科技玩家可以放更多的裝置在身上。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88289    轉寄次數:7


黃紹麟加入嘉豐資本擔任投資合夥人-2009/06/21

◎新的身份:投資合夥人 「需要錢的時候找我。」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5030    轉寄次數:4


談中國電子商務(八)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慘劇-2009/05/31

◎電子商務不等於網上銷售 筆者已經遇到過太多的傳統產業老闆,他們原先是不懂網際網路,總 覺得那是燒錢的行業,看不到效益。好不容易公司弄了個網站,卻也 不知道該怎麼管理。等到電子商務開始發熱的時候,老闆們總算覺得 可以在網上做點生意,但是概念又完全停留在「在網上銷售商品」。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82493    轉寄次數:113


談中國電子商務(七)社交網絡將成新一代C2C 電子商務-2009/05/24

◎經營社群就是經營重度使用者 社群與電子商務結合,這個話題已經持續十年並不新鮮了。然而,隨 著以社交網絡為核心的Web 2.0 發展,加上從08年開始中國的B2C 電 子商務起飛,這個話題又重新被炒熱。只是,不管是十年前還是現在 ,對於將兩者結合的看法依然存在著相同的誤區。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8124    轉寄次數:9


談中國電子商務(六)如何激起購物衝動-2009/05/17

◎購物網站介面設計有待加強 電子商務在全球發展十多年,有些網站介面設計已成牢不可破的經典 。美國Amazon成了被學習的對象,看看噹噹卓越甚至最近興起的京東 商城,其介面設計千篇一律是一張商品照片底下跟上一個價格,頂多 再加上一行描述。由於商品眾多,因此加上搜尋以及導覽的功能。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58298    轉寄次數:444


談中國電子商務(五)網上分店與虛擬加盟-2009/05/10

◎開設分店成本低廉 由於電子商務是「電子」加「商務」,也因此有很多傳統商務的運作 方式被使用到網際網路來。例如我們常聽到的直營分店,加盟連鎖, 代理經銷等。這些模式的原理不論線上或線下都一樣,但在線上的部 分,實際做法則會因網際網路擅長處理資訊流的特性而有所不同。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3191    轉寄次數:535


談中國電子商務(四)轉單模式造就輕公司-2009/05/03

◎電子商務=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網際網路產業中一個十分複雜的領域。正如其名,電子商 務等於「電子」加上「商務」,過往有很多大學剛畢業沒多久就創業 做網站獲得成功的年輕人,但他們的創業領域卻很少在電子商務。因 為這些年輕人懂得「電子」,卻還不懂得「商務」。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0136    轉寄次數:772


談中國電子商務(三)誰在買?買什麼?買多少?-2009/04/26

◎白領網購潛力龐大 除了供應端對電子商務的需求強烈,眾多新興企業與傳統企業都想進 入網上銷售的市場之外,消費端的需求一樣也要強烈,整個中國電子 商務環境才會在09年急速起飛。然而,中國大陸的網民們到底有多少 比例在網上購物,又都是甚麼樣的人,買些甚麼,買多少?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7134    轉寄次數:76


談中國電子商務(二)即將出現的購物比價引擎-2009/04/19

◎價格比較,是B2C 電子商務的痛 經營B2C 電子商務網站的人最害怕甚麼?最害怕網民透過各種管道做 價格比較。在實體世界裡,想要在眾多百貨公司專櫃或店面之間做同 一商品的價格比較必須付出很高成本,然而價格比較在網路上卻是彈 指可以完成的事情,這讓B2C 網站落入了無休止的殺價競爭噩夢中。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1561    轉寄次數:1977


談中國電子商務(一)08年是電子商務元年-2009/04/12

◎女性網民比例是指標 筆者在2008年初的時候對很多朋友說,08年是中國的電子商務元年。 因為從周圍很多跡象顯示,08年的累積將會在09年爆發出來。當時, 筆者對幾個台灣的朋友說,要進入大陸市場要趕快,現在是時機了。 而,電子商務是台灣在網際網路領域裡唯一還領先大陸發展的。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58298    轉寄次數:339


網際網路的世代現象-2009/04/05

◎網際網路隨著使用者長大而長大 2004年,筆者33歲。某日,一個在1999年與筆者認識,曾經是網際網 路熱血青年的朋友,與筆者在 MSN上閒聊起來。她生了個女兒,卻對 於網路上缺乏育兒資訊感到十分不滿,她甚至搜尋不到知名的嬰幼兒 服裝連鎖品牌的網站,可見得這些企業對於網際網路也不重視。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66972    轉寄次數:414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四)停損也要停利-2009/03/29

從理債,存款,到有財可理,準中年人這一路走了10多年。他只是一 個收入還不錯的上班族,發不了大財,但也開始面臨要不要買房子, 要不要投資股票,基金,外匯,甚至是親友來推薦購買投資型保單等 問題的拷問。該怎麼決定呢?人生旅除上,誘惑真的很多。 ◎理財第一步,存款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7026    轉寄次數:94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三)別使用信用卡-2009/03/22

年輕人在經歷了五年的理債生涯以後頭髮開始花白,逐漸踏入中年的 他已經沒有資格再稱呼自己為年輕人了。這個準中年人有幸(或者不 幸)從 240萬台幣的貸款掙扎出來,開始有了一點理財的小頭腦。以 下,是他把一些觀察和發現整理起來提供大家參考。 ◎銀行喜歡借錢給有錢人,越缺錢的越借不到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6433    轉寄次數:16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二)不要借錢還債-2009/03/08

2004年,年輕人已經過著暗無天日的償債生活兩年,眼看著再熬三年 就可以解脫了。而大環境也在改變著,銀行的貸款利率隨著政府的政 策持續下調。某天,年輕人接到一通電話,是母親打來的,說是透過 朋友介紹,某銀行的襄理可以用更便宜的利率幫年輕人辦理代償。 所謂的代償,就是跟甲銀行借錢去還乙銀行的錢。由於年輕人在2002 年時跟五家銀行貸款的利率比較高,而2004年貸款的利率比較低,所 以這個銀行襄理想要說服年輕人,跟他們銀行借錢吧,借出來利息低 的錢,去償還當年利息高的貸款所剩下未償還的三年餘額。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3567    轉寄次數:28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一)關注在現金流-2009/03/01

2002年,一個年輕人剛滿30歲。 9月份,他簽下人生中的第一筆貸款 : 240萬台幣,分別給當時的女友和家人使用。10月份旋即從台灣某 知名上市電信公司離職,投入另一家初創電信公司,開始了他之後五 年內月領10萬台幣薪水但是窮苦與酸楚異常的生活。 本系列文章,是要講述一個理財智商為零的年輕人,如何為他懵懂無 知的財務決定付出重大代價。雖然,這些經歷比不上那些負債上億最 後神奇翻身的名人,但是相信這些經歷更加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也 因為這 240萬的負債,他終於弄明白,人生的路應該怎麼走。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1156    轉寄次數:37


寫給親愛的Mr6 ,以及我自己-2009/02/09

周末中午,兩個旅居上海的台灣人在一家韓國餐館裡不知怎麼的聊到 你。朋友說,你寫了一篇文章正式回應網路上對你的攻擊。我只淡淡 的說,Mr6 真正要面對的問題不是這個,麻煩還在後頭。回家後之後 看了你寫的那篇文章,整個周末都在想,我能怎麼幫你? 我想,就讓我試著從你目前所扮演的幾個角色,來談談自己的經驗, 不敢說是過來人,因為不會有人的經歷完全相同,例如,我就還沒有 當爸爸的經歷。但在你周遭所有的人當中,相信我的成長歷程某部分 剛好與你比較近似,所以就請姑且聽聽吧。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89504    轉寄次數:17


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六)買站-2009/02/08

◎可以直接購買現成的程式碼 做一個網站然後推廣到其他國家去,期待外國人會喜愛並使用,我們 稱為「網站外銷」,這樣的網站理所當然不會是使用中文的。然而, 除了語言與架設網站的知識之外,一般人遇到的最大障礙是不知道做 甚麼網站會受外國人歡迎。換言之,是文化障礙。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2333    轉寄次數:6


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五)推廣-2009/01/18

◎選擇一個好的域名(網址) 在網站外銷的事業中,我們談論了各種收入的型態以及營利的潛力, 甚至於廣告聯盟的選擇。但是別忘了,網站要有流量,這才是營利的 基礎。而根據經驗,一個英文網站上線之後的每日訪客數量基本是零 。換言之,期待別人不小心誤入你的網站是不現實的。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5012    轉寄次數:9


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四)廣告-2009/01/11

◎CPM 模式的Banner廣告 在網站外銷事業中,廣告聯盟的運作與選擇很重要,但還有一個部分 沒有討論,就是網路廣告的不同型態以及各自的收入潛力。一般而言 加入廣告聯盟後,馬上就面臨要選擇擺放甚麼類型的廣告在網站上的 問題。在我們開始談網站如何推廣之前,先來看看網路廣告的類型。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4437    轉寄次數:10


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三)收入-2009/01/04

◎利用眾多廣告聯盟實現營利 做英文版的網站外銷到海外要怎麼實現收入,應該是很多人感興趣的 。筆者的英文網站目前每月淨利1000美金不算多,很多個人站長的收 入遠超過這個。然而,探索並實現這個收入的過程艱辛有趣,每個月 收到如雪片般飛來的入帳通知,也帶給個人極大的成就感。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7067    轉寄次數:8


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二)運營-2008/12/28

◎要把網站外包開發嗎? 從2007年 4月開始個人網站外銷的事業後,筆者就一直掙扎著是否將 自己的英文網站程式外包給其他人開發。雖然第一版是自己寫的,面 對困難也努力的想辦法頂住,但總覺得心虛。而且這是我利用下班後 空閒時間寫的網站,總覺得該找更專業的人一起參與並分擔工作。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2119    轉寄次數:4


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一)源起-2008/12/21

◎做網站養活自己 2007年初,筆者感慨於自己即將步入中年而毫無建樹,一種「想做點 甚麼事情」的焦慮感日益嚴重。數位之牆經營十年多,影響力僅及於 繁體中文世界,以及逐漸普及的簡體中文世界,但是在英文世界裡始 終沒有發言權;而且我開始感覺到,光是「寫」,不夠。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6542    轉寄次數:789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五)個人社交資料可攜-2008/12/07

◎社交網絡將變成個人資料中心 目前已經公布了用戶資料開放計畫的有Facebook Connect,MySpace Data Availability 以及Google Friend Connect 。這些用戶資料開 放計畫的共同特點,就是讓用戶決定自己的個人資料能夠被帶到哪些 其他的網站上,可簡稱為「個人資料可攜」。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46788    轉寄次數:2345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四)社交網絡向個人資料中心演化-2008/11/30

◎未受關注的用戶資料開放計畫 在512 汶川大地震前幾天,MySpace 公布開放用戶資料計畫MySpace Data Availability,幾天後Facebook跟進推出Facebook Connect。 兩家公司經過一年開放平台階段後,正式走入開放用戶資料階段。這 件事情本該引起廣泛的關注,卻因地震新聞淹沒媒體版面而被淡忘。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1050    轉寄次數:6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三)開放平台五件工作-2008/11/23

◎開放平台對產業環境的衝擊 開放平台打破既有產業生態的情況是可以想見的。舉例來說,有許多 第三方應用開發商開始幫51.com以及校內網開發應用,如果將來百度 或騰訊也開放平台,這些第三方當然也能幫他們開發應用。但,或許 51.com及校內網也可以開發應用內嵌到百度和騰訊?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49684    轉寄次數:2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二)跟著大哥要有肉吃-2008/11/16

◎只有大哥才能談開放 開放平台,指的是大型網站將它的應用程式介面( API)開放出來, 讓其他人(包含個人,小團體,或中小型網站)可以依循這樣的規格 寫程式內嵌到這個網站,給這個網站的使用者使用。這種模式對於網 站應用程式的開發者來說,可稱之為「跟著大哥有肉吃」模式。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5227    轉寄次數:4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一)不開放就沒法壟斷-2008/11/09

◎開放是網際網路的基因 開放與自由本是網際網路天性,這特性被當年制定底層通訊技術架構 的人們深深烙印在基因裡,即分散式架構。雖然這帶來一些負面,例 如網路安全或垃圾郵件問題,但既然是基因,就注定只能繼續走下去 。違背此特性而建立的網際網路商業體,將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2983    轉寄次數:393


社交網絡的祕密(三)生人熟人不可偏廢-2008/11/02

◎社交網絡的兩種類型 社交網絡服務很容易被歸類為交友網站。某程度來說確實是的,但交 友並非社交網絡的全部,其形態跟你我所熟知的交友網站也有很大差 別。筆者在本系列文章第一篇裡提到「社交網絡四個層次」,可看到 一個人的社交空間可以分為個人空間,熟人空間,以及陌生人空間。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54382    轉寄次數:5


社交網絡的祕密(二)階級藩籬難以跨越-2008/10/26

◎開心網的價值在於占有上班族市場 開心網最近十分火紅,其原因在於它入侵了你的生活。而你,上班族 ,以前從來不玩社交網絡,因為美國的MySpace 與Facebook畢竟是英 文,用起來不怎麼順手,而中國的51.com以及校內網的用戶又主要是 學生年輕人,感覺玩起來會很彆扭,因此也不怎麼想去註冊。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50077    轉寄次數:233


社交網絡的祕密(一)社交網絡不是社群-2008/10/19

◎社交網絡是甚麼? 在社交網絡(SNS ,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發展已經進入開放 平台而日趨成熟的今天,再寫這樣的文章是有些奇怪。但由於在實際 工作中經常遇到必須要解釋「甚麼是社交網絡」的困擾,媒體上又充 斥著對社交網絡的誤解,索性還是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2905    轉寄次數:7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五)-2008/09/28

◎到大陸參加了DEMO CHINA,感覺很新鮮。 這次台灣團隊來大陸參加DEMO CHINA大賽,與大陸本地各行業初創企 業同台爭取台下創投青睞,看得出事前花了相當多時間準備。儘可能 使用本地化用語,事先探聽大陸DEMO與美國DEMO有何不同,都說明大 家很在乎這次表現。而最終也獲得獎項,說明努力沒有白費。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6114    轉寄次數:2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四)-2008/09/21

◎相對於大陸,台灣人的優勢在於比較有創意,對嗎? (笑)這樣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實際上,你來大陸創辦網際網路公 司就是要盡量用優秀的本地人才,具有可快速進入市場的好處。而創 意,說老實話東方人的創意普遍都不如西方人,這也是為何不論台灣 大陸全部都老往美國看的原因。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3187    轉寄次數:388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三)-2008/09/14

◎進入大陸的網際網路市場要比美國容易嗎? 這個問題一般有兩種答案,一個是告訴你進入美國市場容易,一個是 告訴你進入大陸市場容易,而實際上兩者困難度不分高低都一樣難。 你有些朋友嘗試進入美國市場,網站英文版也做了廣告費也花了,顯 然美國市場沒有想像容易。最後不免要問,大陸市場是否更容易些?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4867    轉寄次數:335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二)-2008/09/07

◎進入大陸市場需要錢?不會吧? 這個問題真是一言難盡。很多你的朋友們,台灣的Web 2.0 網際網路 創業者們在台灣嗷嗷待哺,哪裡來的錢可以進入大陸市場?然而,你 一定得去弄錢來。我在上海本地網路公司工作,我的老闆董事長龐升 東曾經有個很妙的比喻,用來形容大陸的網際網路市場競爭。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48979    轉寄次數:9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一)-2008/08/31

◎我知道你開始在想什麼。 你在想,是不是因為台灣的總人口數太少,網際網路市場太小,所以 努力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用戶數也不過幾十萬。而你的同業,跟你一 樣隨著Web 2.0 風潮而起的一批年輕人,可能有百來個網站吧,有的 發展比你還慘,註冊用戶數不過幾萬,活躍的情況就不用說了。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2326    轉寄次數:1012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八)WAP 市場呈緩慢演變-2008/08/10

◎WAP 行業會重新洗牌嗎? 從2000年到現在,電信公司對行動上網的想像雖然不斷遭受打擊,但 卻也沒有停過。中國移動是全世界最大的行動電信公司,他的WAP 入 口網站移動夢網,理論上應該會是全世界流量最大的大的WAP 網站, 畢竟用戶全部都在手上,但實際情況似乎不是如此。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53546    轉寄次數:4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七)3G加值服務訂價方法-2008/07/27

◎影像電話費率訂價方法 雖然3G行動加值服務在電信公司爭奪用戶的情況下,最終變成話費價 格戰的配角,但長期來看行動電話用戶卻也逐漸接受這些服務,使用 的頻率要高於2G時代。事實上,用戶是先被低價話費吸引而轉換到3G ,然後被較快的上網速度吸引而導致使用了更多的加值服務。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59012    轉寄次數:905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六)深談台灣3G話費戰爭-2008/07/20

◎台灣的3G戰爭於五年前開打 上篇文章談到中國大陸電信公司重組後3G市場費率戰爭的推演,以及 各家電信公司彼此如何攻防的策略建議,但由於是「淺談」,一般人 不容易明白這些策略究竟有何精妙。這回我們暫且丟下新電信新移動 及新聯通,來看看台灣已經打了至少有五年的3G話費戰爭。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63694    轉寄次數:8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五)淺談3G話費訂價方法-2008/07/13

◎價格可以體現電信公司的競爭思維 電信服務是基礎服務,主要商品就是「話費」(還有「終端」)。而 賣通話費跟賣礦泉水一樣,市場區隔非常難做。喝起來味道沒有差異 的礦泉水,為何會有品牌偏好?使用不同電信公司的服務,電話都能 打通,為何會有品牌偏好?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72950    轉寄次數:4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四)處理既有用戶是關鍵-2008/07/06

◎3G市場是否存在觀望者 問一個有趣的問題,有沒有可能拿到3G牌照的三家新的移動電信公司 :新移動,新電信,新聯通,都選擇了推遲3G上路的時間,不急不徐 好整以暇的等看市場動態再說?畢竟要把手頭上的 GSM或者CDMA或者 PHS用戶轉移到3G上都是很大的工程,處理不當還會引起價格戰。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55770    轉寄次數:3080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三)誰會成為價格殺手?-2008/06/29

◎新聯通有很好的起步 電信重組以後的新聯通,終於甩掉了一直很難處理的CDMA網絡。由於 先前手上同時擁有GSM 與CDMA網絡,從運營成本到品牌定位上一直都 存在問題,即使最後推出「雙網雙待機」的雙模手機,也引起消費者 一陣狐疑:如果一個網絡的覆蓋已經夠好,我為何需要雙網?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58655    轉寄次數:2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二)新移動的機會與包袱-2008/06/22

◎領先起跑的新移動 既然是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領先起跑者可能會享有較大的優勢。使 用TD-SCDMA的新移動,使用WCDMA 的新聯通,以及使用CDMA2000的新 電信,這三者誰會先起跑?雖然,電信公司之間彼此在合併價格上討 價還價可能會拖緩時間,但是先完成合併的公司不見得就能先跑。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63128    轉寄次數:5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一)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2008/06/08

◎3G很有可能分為三個制式 2008年 5月24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財 政部共同發布了《關於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引起多方討論的 焦點主要在電信重組的部分。本次通告明確了中國政府處理3G的態度 ,對於電信公司來說,不論如何都比長期懸而未決的情況要好得多。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93286    轉寄次數:226


數位之牆的十一年浩劫-2008/05/18

◎十一年遭一劫 正值筆者創辦的數位之牆邁入第十一個年頭,最近一個月卻經歷了前 所未有的浩劫。網站兩度停機,累計停機時間達八天。損失廣告收入 80美元及數個熬夜的夜晚,以及修復後跌了一半的網站流量。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5718    轉寄次數:1


社交網路服務的廣告營利模式初探-2008/05/11

◎社交網路服務的發展 上個月,美國線上以8.5 億美元現金收購英國最大社交網站Bebo,再 度凸顯社交網路服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簡稱 SNS)的 重要性。Bebo在美國排名僅次於MySpace 與Facebook位居第三,全球 會員人數超過四千萬。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5266    轉寄次數:14


Widget營利模式初體驗-2008/05/04

◎新興的名詞:Widget Widget,這個繼部落格(Blog)與社交網絡(SNS )之後開始廣受注 意的新興名詞,目前似乎沒有甚麼適當中文翻譯方法。如果要按照字 面上的意思翻譯成「小工具」或者「小玩意」,總覺得有那麼點奇怪 ,也似乎無法說明這個東西的實際功用與影響層面。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4009    轉寄次數:4055


微軟強娶Yahoo!,過門後能否善待?-2008/04/27

微軟出價 446億美元欲娶Yahoo!過門,從Yahoo!拒絕後被股東告上法 庭,到後來新聞集團以及旗下MySpace 捲入,Yahoo!開始跟Google在 搜尋廣告上合作,又傳出美國線上也與此有關,這個戲碼已經拖得太 長,以至於沒人再問,就算微軟買下Yahoo!又怎麼樣? 網際網路發展十年微軟並無太大收穫,網站還能在全球排名前十,主 要依靠免費郵件服務Hotmail 貢獻,其他網際網路服務則乏善可陳; 而Yahoo!在搜尋以外的許多服務上發展則遠超微軟。依此觀之,這個 收購對微軟而言可謂必然,因為面對Google競爭,手上的牌已然不多。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9887    轉寄次數:1478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四)Apple 的策略-2008/04/06

◎蘋果的起起落落 2008年 3月,財富雜誌公佈美國最受尊敬公司排行榜,「神奇小子」 Steve Jobs領軍的Apple 位居榜首。排行榜上Google排名第四而微軟 僅排名第十六。在賺錢的同時還受到尊敬,並不容易。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76019    轉寄次數:16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三)Nokia 的策略-2008/03/23

◎手機作業系統日漸不重要 在行動通訊產業裡,Nokia 簡直是個不敗的神話。根據Nokia 在今年 一月底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全球手機出貨量1.34億來看,市場占有率達 到 40%,而排名第二的Samsung 市占率僅約 15%。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64168    轉寄次數:9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二)Yahoo!的策略-2008/03/09

◎封閉與多重標準的產業環境 假設你做了一個以電腦瀏覽器為基礎的網站,你所需要擔心的大概就 是怎麼招攬用戶。你不大需要擔心版面大小跟使用者的螢幕尺寸不相 容,網站的程式語言只需考慮少數的瀏覽器品牌版本。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62429    轉寄次數:254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一)Google的策略-2008/03/02

◎兩個產業的思維衝突 許久以前就盛傳Google要推出GPhone,並沒有獲得證實。直到Google 表明要參與美國700MHz無線頻譜競標,後來宣布推出Android 手機軟 體開發平台,人們才發現Google腦袋裡思考的藍圖如此龐大。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73074    轉寄次數:20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五)-2008/02/24

◎履歷表,履歷表,履歷表! 想要前往中國大陸工作的朋友,你過去的經歷到底跟中國市場有什麼 關係?自己有先針對這點做過功課嗎?從數位之牆「大陸工作」頻道 所接收到的履歷可以看出,想到大陸工作的求職者普遍不懂包裝自己。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7558    轉寄次數:15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四)-2008/02/17

◎別忘記該做的功課 2008年一月,數位之牆正式推出「大陸工作」頻道。這裡的工作機會 來自兩岸的獵頭顧問,都是地點在中國大陸的高階職缺,年新 100萬 台幣或15萬人民幣以上,求職者不需註冊就能上傳履歷應聘工作。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7099    轉寄次數:19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三)-2008/01/27

◎學習撰寫簡體履歷 2006年三月從福州,上海,北京繞一圈回台灣後,面對大陸網際網路 公司邀請加盟,實在無法決定。不管如何,遠赴他鄉都是必須慎重的 。我決定先做市場調查,想知道如果我自力到大陸求職會是什麼情況。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101818    轉寄次數:198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二)-2008/01/20

◎擺脫刻板印象來這裡看看 逢年過節的時候,筆者會回到台北。漫步在街頭或坐在捷運裡,會很 困惑的思索著,台北到底有哪些地方贏過上海。意外的是,答案不太 容易找,想來想去似乎剩下居民整體素質較高一項。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6581    轉寄次數:17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一)-2008/01/13

◎寫在本系列之前 從07年底以來,由於台灣大選將至,人們也變得越來越激情。就連平 日看來溫良恭儉讓的朋友,也開始轉寄慷慨激昂的郵件要我投票給誰 救台灣,經常讓我冒出驚嘆號:「啊?沒想到這家伙激情如此?!」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2114    轉寄次數:33


Web 2.0 ,終章(三)最終融合於 Web 1.0-2008/01/06

◎Web 2.0 就是直銷 在傳統商務世界裡,創業者要創新或生產好產品或許不難,但是要尋 找通路讓商品到達終端用戶卻困難得多。或許尋找通路也不難,但可 能因此付出高昂代價。擁有通路的資本家,並不是容易被扳倒的對象。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6522    轉寄次數:8


Web 2.0 ,終章(二)有文化的網站做不大-2007/12/30

◎社會階層決定網站用戶數 Web 2.0 發展至今吸引了大批創業者加入,然而時局已經不再大好, 很多網站走入關門邊緣,在求發展與求獲利中掙扎。想要再融資是不 太可能,因為亞洲地區的創投界已經不像以前這麼看好這個領域。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68771    轉寄次數:1623


Web 2.0 ,終章(一)本質的問題沒解決-2007/12/23

◎用戶典型的Web 2.0 體驗 甲先生是個普通上班族,白天工作使用網際網路找資料連絡客戶,下 班後回家偶而會上網閒逛。網際網路是他日常接觸的媒介,但是在他 生命中這個東西並不顯得特別重要,至少他不是天天泡在網上的人。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6144    轉寄次數:5131


手機電視市場初探(三)終端製造商與內容提供者-2007/12/02

◎手機製造商的過往經驗 手機製造商自2000年WAP 上網開始,到瘋狂3G執照競標,到寄望MMS 多媒體簡訊服務拉動照相手機銷售,及搭配音樂下載服務的音樂手機 ,乃至3G手機上影音服務,幾年下來有如搭雲霄飛車般膽顫心驚。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60154    轉寄次數:651


手機電視市場初探(二)電信業者的微妙角色-2007/11/25

◎消費者看電視的時間本就日漸減少 雖然晶片業者,手機製造商,電信業者,媒體業者,加值內容提供商 人人看好手機電視而搶先布局,然而手機電視真的是消費者要的嗎? 隱約的疑惑是,真的有人會在行動的環境下看電視嗎?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63475    轉寄次數:13


手機電視市場初探(一)手機加電視人人想要-2007/11/18

◎按鈕打開節目不來 在手機螢幕上能觀看影片節目,這是從3G發展以來行動電信業者的夢 想(當然,透過電視廣告他們告訴消費者,這是你們的夢想)。此外 ,固網電信業者則是想把IPTV(網路電視)推銷給用戶。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70432    轉寄次數:11


牆主更名公告-2007/11/11

您好,我是數位之牆牆主黃彥達,已經於2007年11月 8號正式改名為 黃紹麟。法定程序例如身分證,護照,台胞證等已經全部更改完畢。 為了避免讀者們混淆,特此公告。 黃彥達這個名字伴隨我35年,快意行走江湖10年,有一定的習慣與感 情。改名前有朋友勸告說,這個名字已經有品牌力,難道真的要放棄 ?我想,過去的虛名也就算了吧,人家看的是你未來做甚麼事情。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2662    轉寄次數:0


M 型化的未來(四)富人窮人大不同:思維-2007/11/04

◎「加法的邏輯」與「減法的邏輯」 「新富人與新窮人的思維並不相同」,這個台灣前三大旅行社的副總 這麼說。我們相遇在北京的一間餐館,卻談著台灣旅遊市場的變化, 旅遊業可以說是最早感受到台灣M 型化社會發展的產業之一。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85841    轉寄次數:65


M 型化的未來(三)創業者難過此關:通路-2007/10/28

◎新窮人還有什麼武器 兩手空空想要靠什麼來開始自己的事業?就算是上班族有心想脫離新 窮人的宿命,看起來也是困難重重。然而,我們不要忘了,在M 型化 社會開頭的當下,有一批新富人正是從傳統上班族變身而成。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73905    轉寄次數:63


M 型化的未來(二)新富人的可能性:創業-2007/10/21

◎如果不用上班,你想幹什麼? 「我不能停止上班,每個月的生活總是要應付的」甲先生在面對邀請 他創業的同學時,蹦出這句話。這其實也算不上真正的創業,但至少 他開始有機會為自己工作。他在猶豫著,風險有多高。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90267    轉寄次數:94


M 型化的未來(一)上班族的新名字:窮人-2007/10/14

◎M 型化已經不是趨勢,而是事實 10月份從上海回台北的飛機上,隨手拿起一份報紙卻看見這則新聞: 「台北長庚醫院美容醫學中心今天開幕,寬敞空間加原木竹子裝潢風 格,猶如置身五星級飯店,注重隱私的個人候診室還能防狗仔偷拍。」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134026    轉寄次數:166


行動商務市場回顧與展望(下)-2007/10/07

◎網際網路服務與行動上網結合 本地電信業者也極力爭取iPhone合作。讓蘋果在合作中擁有如此強勢 力量的並非其設計能力。如果僅靠設計能力,連Nokia 以及Motorola 等傳統手機製造商,在跟電信業者合作上都不見得能討到便宜。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56695    轉寄次數:10


行動商務市場回顧與展望(上)-2007/09/30

◎到底有多少人在使用行動上網? 根據台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公布2007年第二季行動通訊市場統 計顯示,3G用戶數已超過所有行動電話用戶的 1/4,達到了27.4% 。 而且3G門號正是台灣目前行動通訊市場用戶數持續成長的關鍵。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52852    轉寄次數:6


Web 2.0 下一步(三)共念是一切基礎-2007/09/16

◎集體的精神力量 本系列的第三篇文章,筆者掙扎了兩個星期仍然感到下筆困難。因為 順著思路,我們不可避免的會談到哲學與宗教議題,而這個領域的龐 雜以及百家紛呈的情況,遠遠超過Web 2.0 先前牽涉的社會學議題。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58198    轉寄次數:9


Web 2.0 下一步(二)第四流:情感流-2007/09/02

◎金流,物流,資訊流的改變 網際網路發展10年以降,「金流,物流,資訊流」這三流人人琅琅上 口,特別是在電子商務的領域中,這三者的完備足以產生許多商業價 值,甚至有的企業專攻其中一流就成為一方巨頭。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58843    轉寄次數:23


Web 2.0 下一步(一)情感經濟的黎明-2007/08/26

◎實體世界的情感商品 要販賣「幸福」,有很多種方法。比如說,寫一本書叫做「幸福學」 ,將幸福變成一種學問放在書店裡賣;或者,變成礦泉水的廣告,透 過畫面展現這瓶水是家人朋友歡聚時不可或缺的伴侶。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66971    轉寄次數:18


對台灣發放WiMax 執照的雜感-2007/08/12

◎打電話終於不要錢了嗎? 台灣的WiMax 執照競標終於在07年 7月26日結束,得標者有八間廠商 。依據規定,得標者最晚必須在三年內開始商業運營。原本已經因為 3G平滑過渡而顯得風平浪靜的電信市場,又將開始騷動起來。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73387    轉寄次數:7


Web 2.0 新媒體的精神在於「人際傳播」-2007/08/05

◎人際網路成為品牌營銷新渠道 早期的網路廣告,網站經營者告訴廣告主要花錢買 130萬次廣告曝光 ;後來,依照廣告點擊次數計費的模式風行,網站經營者告訴廣告主 要花錢買 130萬次廣告點擊。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7526    轉寄次數:40


當idea變成事業(下)成本收入怎麼估?-2007/07/22

◎廣告收入依照Pageview計算 其實,當最關鍵的用戶數估算出來以後,成本以及收入大致上就決定 了。在收入部分,主要看商業模式是以廣告費收入為主還是向用戶收 費為主(例如VIP 用戶月費,銷售虛擬道具),或兩者都要。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4407    轉寄次數:11


當idea變成事業(上)用戶數量怎麼估?-2007/07/15

◎估算是為了實戰 看著由Web 2.0 所掀起的網路創業風潮,許多年輕朋友們摩拳擦掌, 躍躍欲試。在不少Blog上常看到許多新奇想法以及評論,包含對傳統 網路公司的老概念以及初創網路公司的新把戲,十分熱鬧。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1322    轉寄次數:14


Web 2.0 再思考(五)挖掘「人」的價值-2007/06/24

◎你的頭上早已貼滿標籤 筆者在本系列第一篇文章就提到,Web 2.0 的商品只有一個,就是「 人」。然而,「人」要怎麼樣才能變成商品?其實,這個問題可以被 簡化為:有關人的資料,要怎麼樣產生價值最後變成價格?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69936    轉寄次數:21


Web 2.0 再思考(四)「私人財產」與「階級不平等」-2007/06/10

◎人類對於建立關係的渴望 不論哪種Web 2.0 網站都是以形成社群為基礎,而社群其實就是小型 社會。想要社會得以發展,經營者必須注意人際互動方式的促進及規 範。最終目標則是建立用戶間的「關係鏈」,否則用戶註定待不久。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67307    轉寄次數:22


Web 2.0 再思考(三)「搭訕」是需要理由的-2007/06/03

◎人脈社交網站的困境 「關係」是Web 2.0 當中唯一重要的事,圍繞此核心的則是其建立與 維持。然而,由於缺乏對人性的認識,某些社交網路服務已經陷入「 提供工具給用戶建立關係,但關係卻怎麼也建不起來」的問題中。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86876    轉寄次數:50


Web 2.0 再思考(二)「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2007/05/27

◎實體社會中的階層壁壘 既然Web 2.0 的核心是社群,其時代議題與社會學有關,我們不妨談 談「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的概念。這個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 為這兩個階層反映到Web 2.0 網站上,直接決定了網站的營利模式。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79909    轉寄次數:411


Web 2.0 再思考(一)「關係」才是重點-2007/05/20

◎Web 2.0 與媒體無關,也不是內容出版的生意 早期從發展Blog起家的Web 2.0 經營者,以及晚近加入此一市場的新 興業者,分別對Web 2.0 的精神有著不同迷思,前者是仍然陷入1.0 的泥淖中,後者則是強調用戶參與跟分享過了頭。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98557    轉寄次數:69


從電子商務夥伴計畫(Affiliate Program )看長尾理論-2007/05/13

◎夥伴計畫行之有年 Affiliate Program (筆者斗膽翻譯成「夥伴計畫」)是從網際網路 商業化以來就存在的一種營運模式。美國Amazon也因早期就發展此一 計畫因此獲得初期成功,接下來長年經營,被視為是夥伴計畫的典範。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7085    轉寄次數:13


中國3G迷霧(四)SP的存亡之道-2007/04/22

◎尋找殺手應用(Killer Application) 是否存在某一種服務,能大量吸引到目前的2G用戶轉投3G懷抱?如果 這就是3G上所謂的殺手級應用,那麼對於電信業者來說,這種應用幾 乎不存在,因為沒有一種應用能幫電信業者急速吸引大量3G用戶。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63669    轉寄次數:17


中國3G迷霧(三)低端用戶為王-2007/04/15

◎中國3G開跑第一階段 筆者先前的文章並不是要看壞3G加值服務,或是幫語音服務抬轎,而 是在說明電信業者身為產業龍頭,將可能會以怎麼樣的策略來幫3G定 調,因而會將加值服務擺在什麼樣的策略地位來思考。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63316    轉寄次數:29


中國3G迷霧(二)TD是個燙手芋-2007/04/08

◎最符合2G電信業者利益的3G推廣方法 回顧一下我們上次談到電信業者在3G市場上的競爭策略如下圖。總結 一下,如果某些電信業者手上已經有GSM 或者CDMA的2G用戶,則最有 利於此類電信業者競爭利益的作法如下: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66985    轉寄次數:5


中國3G迷霧(一)3G是個賠錢貨-2007/04/01

◎在中國賣3G,哪種賣法比較快? 2006年底,筆者在北京第二屆增值電信業務合作與交易大會上做了簡 短的15分鐘演講,主要是談3G的發展。由於時間有限,一開頭筆者就 問在場的近兩百家SP業者一個問題: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70547    轉寄次數:14


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中年的揮淚之別-2007/03/25

◎前中年症候群? 「你這叫前中年症候群。」朋友聽完我最近的苦惱後,簡單的下了結 論。「嗄?你的意思是後面還有個中年危機在等我?」這是我的第一 個反應。朋友哈哈大笑,然後說:「我沒想到你也遇到到同樣問題。」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5897    轉寄次數:7


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教士的傳道之志-2007/03/18

◎網際網路之淚 年輕的朋友們,是否有面對網際網路流淚的經驗?在我認識的人裡面 ,老戰友兼台灣資深部落客工頭堅是一個。我們認識的時候他才30歲 。幾個年輕人,敏感的察覺到網際網路將帶來的革命力量。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8649    轉寄次數:4


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青年的煉心之地-2007/03/11

◎發表文章的難處 「你有這麼好的想法,為什麼不貢獻給公司,卻要在媒體上發表!」 下班前一個小時,上司打電話到我手機來大吼,吼到鄰座的同事都聽 到,並在電話掛斷後給我一個無限同情的眼光。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0877    轉寄次數:8


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商人的營利之道-2007/03/04

◎寫Blog能不能養活自己? 「數位之牆網站上,一個字平均可以賺三塊錢台幣。」聽我這麼一說 ,記者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時間是2005年一月,我出版第三本書之後 。很容易從平均每篇文章約1500字,每月四篇的稿量算出每月收入。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5203    轉寄次數:7


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黑手的學習之路-2007/02/25

◎我的黑手性格 從十年前進入網路產業工作後,筆者就一直維持自己撰寫程式製作網 頁的習慣,希望這種自己動手做的「黑手」性格,能保持對網際網路 的手感於不墜,而不僅是流於浮泛的趨勢空談。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6740    轉寄次數:6


企業網站的 Web 2.0之路(下)企業網站物件化-2007/02/11

◎10年前的 Web 2.0概念 目前台灣最大的徵才網站「104 人力銀行」,在筆者於1997年加入時 只是個有五位正職員工的初創企業。那時徵才網站蜂擁而起,業者實 力在伯仲之間,而且還處於市場教育階段,宣傳管道的開拓十分重要。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0823    轉寄次數:16


企業網站的 Web 2.0之路(中)企業網站Blog化-2007/02/04

◎Blog增加連結機會導致排名較前 不知道您在使用搜尋引擎時是否注意到,許多Blog的某篇文章經常排 在搜尋結果前幾筆。這是意外嗎?其實只要理解搜尋引擎運作原理, 就很容易知道何以Blog文章這麼討搜尋引擎喜歡。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4407    轉寄次數:35


企業網站的 Web 2.0之路(上) 2.0的三大好處-2007/01/28

◎企業主的 E化之路 王老闆是個精明的生意人,他自己有兩間小公司,規模雖不大但營利 卻頂好。他也自詡走在時代尖端,七年前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的時候 ,就經常跟風到處去參加各種相關的研討會。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8919    轉寄次數:32


十里洋場穿風過,萬里神州我獨行-2007/01/25

◎一封給內部同仁的離職信 「『我對這間公司是有感情的』這句話英文怎麼說?」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2485    轉寄次數:7


廣告聯盟市場觀察-2007/01/21

◎LinkExchange首次利用個人站長營利 1997年前後,網際網路上出現一家創意企業,叫做LinkExcgange。當 年由於網路高速發展帶來大量的個人網頁,人們隨便找個大型網站註 冊帳號就可以放上自己的網頁,然而網頁做完了卻沒有宣傳的管道。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6094    轉寄次數:5


微軟Google競逐企業郵件代管市場-2007/01/16

◎企業網址郵件價格昂貴 網際網路發展十年,對企業內IT人員來說,管理公司網站及員工郵件 信箱成為重要工作。然而不少中小企業將此類需求外包給第三方廠商 而非自行架設系統。此類服務,稱為網站代管服務(Web Hosting )。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92136    轉寄次數:19


第四代網路行銷(下)即時通訊行銷-2007/01/07

◎替代電子郵件行銷的另一個管道 當電子郵件成為非常不可靠的用戶連繫工具時,除了RSS 以外,網站 經營者還有什麼有效的訊息通知管道?想想你的日常生活,還有什麼 常用的聯絡工具?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2462    轉寄次數:23


第四代網路行銷(中)RSS 閱讀追蹤-2006/12/24

◎RSS 訂閱行銷的精準難題 事實上,RSS 訂閱行銷之所以做不到追蹤用戶行為,正是因為其開放 特質。目前大部分網站經營者都提供公開的RSS Feed網址,任何人都 能拿到並且加在閱讀器裡面訂閱。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8555    轉寄次數:76


第四代網路行銷(上)RSS 訂閱行銷-2006/12/17

◎收不到的電子郵件 忙碌的辦公室裡,小陳正以電話跟客戶確認是否收到剛傳真( Fax) 過去的報價單。傳真這種古老的科技在使用上總是讓人不放心,文件 丟失的情況不時發生,電話跟催已經是必然的工作。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0837    轉寄次數:153


職場的灰色隧道-2006/12/10

◎職場的灰色地帶 白領上班族一定對於下列兩種人不會感到陌生,一種人告訴你“這不 是我的工作”,另一種人不會跟你明說,但是他的態度和行為很明顯 就是告訴你“別搶我的工作”。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3646    轉寄次數:649


無線寬頻大未來(四)WiMax ,3G與4G-2006/12/03

◎通信收入日漸衰退 想像一下:消費者只要月付某個固定費用,手機電話隨便你講多久, 不另外收費;如果透過手機看影片或下載音樂與使用其他加值服務則 另外付費;但是什麼上網流量/傳輸費用之類的一概都不再收取。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07995    轉寄次數:2019


無線寬頻大未來(三)無線資源很稀有-2006/11/26

◎可以增加的頻寬 在有線的世界裡,電信業者拉一條線到你家裡提供寬頻上網,這條線 路是你專屬的,頻寬可以獲得保障。如果覺得頻寬不夠用,在技術許 可的範圍內多花點錢就能增加,要不然多拉條線路也可以。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90170    轉寄次數:62


無線寬頻大未來(二)公眾WiFi不夠用-2006/11/19

◎「殺手級應用」並不存在 請問,吸引廣大消費者申請ADSL寬頻上網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是什麼?換言之,如果你打算申請ADSL,那個促成你 申請的,在應用面上的重大原因是什麼?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11784    轉寄次數:13


無線寬頻大未來(一)無線城市初體驗-2006/11/12

◎生活在全球最大無線寬頻城市 想像一下,生活在一個全市有 90%以上的地區都能透過WiFi連線上網 的城市,不論何時何處打開筆記型電腦,幾乎都能收到上網的基地台 訊號。這種生活聽起來很棒吧?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90083    轉寄次數:21


Web 2.0 革命(十)3.0 大未來-2006/11/05

◎Web 2.0 是個混淆的名詞 有關Web 2.0 本系列文章筆者總共寫了十篇,橫跨網路媒體,搜尋引 擎,網路社群以及電子商務等領域。其中以頻寬與儲存成本的逐年降 低終於達到臨界點而產生變革為主軸,完整闡述了對Web 2.0 的看法。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86199    轉寄次數:69


Web 2.0 革命(九)新電子商務-2006/10/29

◎C2C 電子商務符合Web 2.0 精神 在所有因為網際網路普及而起的各式應用中,電子商務是與網際網路 最不相關的一種,尤其是B2C 模式電子商務。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後, 經營者的後續處理程序完全是在實體世界處理,跟網際網路無關。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82040    轉寄次數:55


Web 2.0 革命(八)電信業變革-2006/10/22

◎電子郵件的經營成本 人與人間聯繫成本的降低,是10年前網際網路商業化時就帶給世人的 最大禮物。很多人已經想不起上一次用紙筆寫信給遠方親友是什麼時 候的事;而寫信給近在辦公室隔壁桌同事,則是每天例行的工作。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89893    轉寄次數:26


Web 2.0 革命(七)中間人之死-2006/10/15

◎徵才網站取代報紙徵才廣告 傳統報業的分類廣告收入有兩大來源,一個是徵才廣告,一個是房地 產廣告。這兩者在 1.0時代都已經紛紛遭到網際網路的侵蝕。其中徵 才網站是最早期就獲利的典範,搶走報紙徵才廣告的大半江山。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1458    轉寄次數:39


Web 2.0 革命(六)報業的掙扎-2006/10/08

◎PDF 版本的付費電子報紙 06年 7月,台灣歷史悠久的的經濟日報與聯合晚報,跟隨美國紐約時 報,華盛頓郵報,香港東方日報,大陸人民日報的腳步,推出了 PDF 格式的電子版本。用戶可以付費訂閱,售價與紙本的報紙相同。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2440    轉寄次數:24


Web 2.0 革命(五)搜尋 3.0版-2006/09/24

◎搜尋是 1.0時代的產物 上一篇文章談到Google帶來的是網路媒體與網路廣告的經營典範,完 全符合Web 2.0 聚沙成塔,聚少成眾的特質。似乎,Google將會是新 的典範而持續不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果真是如此嗎?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0314    轉寄次數:24


Web 2.0 革命(四)Google典範-2006/09/17

◎Google不需壟斷就能獲利 99年 2月筆者提出下列法則:「媒體必須壟斷或寡占才能只靠廣告營 利,而網際網路是無法壟斷的,因此只能另覓廣告以外的營利方式」 ,是植基於對媒體本身的本質思考,雖然於提出當時少有人相信。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77499    轉寄次數:31


Web 2.0 革命(三)廣告養不活-2006/09/10

◎被稀釋掉的廣告收入 99年 2月,筆者首度撰文公開指出,入口網站單靠廣告收入無法養活 自己(這個在當時與主流看法相左的理論,於其後五年內完全展現其 正確性至今,直到Google另創新典範),是植基於下列簡單的公式: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9535    轉寄次數:1316


Web 2.0 革命(二)新媒體初成-2006/08/27

◎搜尋引擎在經營上的致命傷 十年前當搜尋引擎首度出現在世人眼前時,首頁只有類似電話黃頁目 錄一樣的分類,每個大類底下有小類,搜尋引擎經營者派人每天上網 搜集網站並且分類,而用戶依靠點選層層類別找尋網站。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0181    轉寄次數:21


Web 2.0 革命(一)源頭在成本-2006/08/20

◎永不放棄對網際網路的思辨 一直以來,筆者對於過去網際網路發展十年的思路與經驗未曾傳承給 現在的人,總感覺有點可惜。因為網際網路已經是個「既成的事實」 ,而大部分的人卻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變成今日的樣子。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77820    轉寄次數:43


檳榔西施與網路麻豆-2006/08/13

◎檳榔文化舉世少有 台灣人吃檳榔的習慣可能是世界少有的,經年累月發展出來的檳榔文 化可能更是少有,甚至大陸的觀光客一來到台灣就指名要看檳榔西施 ,幾乎已經變成某種文化地標。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78409    轉寄次數:112


網路廣告新一章(三)從集中到分散-2006/07/30

◎關於第一名的口水戰 2006年七月,網路流量調查公司Hitwise 的調查報告指出,社交網站 MySpace.com 吸引了 4.46%的全美網路訪客造訪,已經打敗Yahoo!, Google以及MSN 等網路巨頭,成為全美流量最大的第一名網站。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5795    轉寄次數:15


網路廣告新一章(二)從曝光到成交-2006/07/23

◎到底誰在觀看與點擊網路廣告 廣告,彷彿是媒體與廣告主聯合起來操弄消費者的藝術,然而卻日漸 不適用於這個年代。由網路領頭的互動式媒介興起,主動權回歸消費 者手上,讓引起消費者注意這件事情越來越困難。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8893    轉寄次數:364


網路廣告新一章(一)從媒體到通路-2006/07/16

◎低落的網路廣告點擊率(Click Rate) 打從97年網路媒體與入口網站的概念相繼被提出,雖然經過10年發展 之後網路媒體及入口網站的營運都已經進入相對穩定階段,然而網路 廣告的計價方式卻一直是個折磨人的問題,以致於其發展不斷演進。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6191    轉寄次數:26


外資網際網路企業的中國失語症-2006/07/09

◎外資企業湧入,獵人頭生意興隆 R 先生是某大人力仲介公司(俗稱獵人頭公司)的經理,平日工作就 是幫大型企業獵取優秀的中高階人才。目前想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 業絡繹不絕,優秀人才普遍難尋,因此這幾年獵人頭的工作格外忙碌。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9773    轉寄次數:301


比爾蓋茲(Bill Gates)與世代之眼-2006/07/02

◎波瀾不掀的退休聲明 2006年 6月15日,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宣佈了他個人 的退休計畫,由技術長Ray Ozzie 繼任他原先擔任的軟體架構長一職 ,而他將在2008年退出微軟日常運作,但仍將繼續擔任微軟董事長。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7781    轉寄次數:11


荊軻刺秦王:如何敲開Google大門-2006/06/11

◎神秘的網際網路企業 我們曾在各式媒體看見對Google這間股價接近美金四百元的網際網路 企業報導。辦公室裡隨手可得的食物,輕鬆活潑充滿創意的企業文化 ,聚集一流人才但扁平而充滿效率的組織等,簡直是終極的工作環境。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91539    轉寄次數:20


關於Web 2.0 ,給親愛的黃彥達先生-2006/06/04

◎蕃薯藤來信,第一個警鐘 我想,事情應該要從2004年六月底開始說起。那段時間你突然接到台 灣入口網站蕃薯藤的來信,說要推出一個Blog服務稱為「全民速報」 ,因此希望能夠長期引用數位之牆的文章。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85926    轉寄次數:60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八)即時通訊攻防戰-2006/04/23

◎通訊服務是社群的重要營收來源 網際網路上的通訊服務主要是電子郵箱與即時通訊軟體(例如QQ或者 MSN 等)之類的始祖級服務,以及後續延伸的網路電話(例如Skype )以及P2P 檔案傳輸軟體(例如BitTorrent等)。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3081    轉寄次數:29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七)Web 2.0 經濟體-2006/04/16

◎Web 2.0 到底有什麼新意 社群經營的路來到現在,變成所謂的Web 2.0 。然而其定義眾說紛紜 ,總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有人說Web 2.0 的「用戶參與,聯繫,共享 」精神,在1.0 時早已存在,根本不是新概念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6306    轉寄次數:131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六)社群本質與營利-2006/04/09

◎內容與社群的關係 在前幾篇文章談完網際網路的第一根柱子:Content (內容)後,接 下去要談網路社群(Community )以及通訊(Communication )兩個 柱子。然而在此之前,有必要釐清這三根柱子之間的關係。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3677    轉寄次數:41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五)搜尋引擎重質量-2006/03/26

◎搜尋引擎市場也即將邁入飽和 越來越呈海量的網路資訊內容,用戶便越來越不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 。這是為什麼從Google發展以來,搜尋引擎越來越受重視的基礎,甚 至被譽為網際網路上的第四桶金。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7541    轉寄次數:21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四)招聘教育與遊戲-2006/03/19

◎網上招聘重點目標:學生市場 網際網路市場如果不進入市場飽和期,有些網際網路服務項目是不會 起飛的。網上招聘正是這樣的市場。事實上網上招聘公司才正在搶奪 用戶的起跑點上。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6220    轉寄次數:27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三)網上新聞與Blog-2006/03/12

◎網際網路的四根柱子 其實網際網路的「四根柱子」概念早在99年就完成,儘管有人說目前 我們在所謂Web 2.0 階段,卻依然沒脫離四個柱子範疇,以致於筆者 幾乎認為Web 2.0 是改善(Improvement )而非創新(Innovation)。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0348    轉寄次數:20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二)用戶數才是王道-2006/03/05

◎飽和市場的客戶取得策略 中國的網際網路市場之所以仍然充滿高度趣味,乃在於誰勝誰敗一切 都還沒有絕對定數,目前的第一領先群雖然掌握了用戶也掌握了資本 ,但是即將來臨的6000萬用戶增長空間將是左右勝局的關鍵。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9823    轉寄次數:45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一)市場邁入飽和期-2006/02/26

◎中國網際網路進入市場飽和期 一年前筆者受邀至福建電信演講時,曾經就國內網際網路發展趨勢進 行研究。在看完CNNIC 所發布的歷年網際網路調查報告後,心中隱約 有個感覺:中國的網際網路市場即將進入市場飽和期了。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101607    轉寄次數:2771


數位音樂的行銷難題-2006/02/12

◎數位音樂隨手可得 這是一個音樂隨手可得的年代,不管任何知名歌手,我們總是有辦法 很快找到免費版本。對電腦和網路熟悉一點的人,使用各式搜尋引擎 找音樂,使用P2P 軟體到全世界抓檔案。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6812    轉寄次數:13


間諜軟體剪不斷理還亂?-2006/01/15

◎間諜軟體無孔不入 您是否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一)自從瀏覽某些網站之後,瀏覽器 的首頁就被更換了,想換卻換不掉。(二)自從安裝某些軟體之後, 瀏覽器的預設搜尋引擎就改了,打錯網址的時候會自動跳到這個網頁。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4701    轉寄次數:30


跌破專家眼鏡的百萬首頁-2006/01/08

◎八年前的一場對話 八年前,網際網路仍然處在草創時期,筆者剛剛投身這個產業,在一 間ISP 公司擔任網站設計部門的經理。當時網路的使用人口不多,入 口網站的概念剛在美國萌芽不久,才剛剛影響到亞洲地區來。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7387    轉寄次數:5494


再談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2005/12/17

◎商業軟體轉型媒體 1996年六月,筆者發表文章「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內容主要是 觀察到當時的軟體產業在因應網路狂潮的情況下,開始傾向提供免費 軟體衝刺安裝數量(Install Base),並轉而從廣告獲利。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5491    轉寄次數:31


網路與書(下)供過於求的內容-2005/12/11

◎所有的創作,價值都降低了 事實上,所有的出版者與著作人都沒有意識到一件事情:網際網路的 普及造成了出版門檻的降低,正意味著你的創作不再像以前一樣有價 值了。這句話很殘酷,然而所有的爭端都是起源於這個關鍵點。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4539    轉寄次數:1306


網路與書(上)網路出版的兩難-2005/12/04

◎引起爭議的數位圖書館計畫 2004年底,新興網路公司Google打算將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史丹 佛大學,紐約公立圖書館和牛津大學圖書館內所有的藏書全部掃描上 網供人搜尋。這個稱之為「Google Print」的計畫馬上引起喧然大波。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4083    轉寄次數:3202


Google的抉擇(下)給軟體巨人的兩巴掌-2005/11/20

◎NC的概念出現太早 Google已經在媒體公司與技術公司的角色間做出抉擇,而這更使得人 們把Google與微軟聯想在一起,更甚於與Yahoo!做比較。當然,網路 公司不可能沒有技術力,但是Google技術含量更重,更像軟體公司。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5226    轉寄次數:27


Google的抉擇(上)給入口網站的兩巴掌-2005/11/13

◎媒體內容的價值不易彰顯 「內容為王」或許代表內容工作者的驕傲(包含記者,編輯,作者, 畫家,歌者,導演及其他人員),那是創作者壓榨腦力的結晶。然而 由於其「無形」本質,儘管價值受尊重,價格卻很難保障。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5637    轉寄次數:65


你必須正視的關鍵字廣告-2005/11/06

◎廣告效果如何衡量 自從大眾媒體發軔以來,廣告產業早已是個運作成熟的傳統產業。由 於效果必需能被衡量,又發展出許多衡量方法與監測機制。如果說廣 告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並不為過。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3067    轉寄次數:458


Blog讓推薦式行銷重回零阻力時代-2005/10/30

◎零阻力行銷外加親友推薦 廣告就是廣告,不論他多成功,消費者總是多少帶起懷疑的眼鏡。相 較之下,朋友的推薦似乎就讓人沒那麼有戒心。除了直傳銷那種充滿 壓力的推薦方式外,一般而言我們還蠻願意相信親友的使用證言。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2574    轉寄次數:55


個人數位慈善事業-2005/10/23

◎偶一為之的善行難以持久 網路上偶而收到朋友轉寄而來的信件,標題可能是要求你幫助信中可 憐的人,或者是要求你至少動動手轉寄這封信,說不定就可以找到能 提供協助的人。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58363    轉寄次數:21


數位家庭市場的另類想像-2005/10/16

◎錯把產業需求當成消費者需求 科技行銷人員常遇到一個棘手問題:當一種新的應用或者產品開發出 來時,很可能是消費者從不曾有過的使用經驗。那麼你如何知道消費 者一定會接受而且願意購買?

文章細類:數位家庭    閱讀次數:85344    轉寄次數:28


品牌是網路行銷最後依歸-2005/10/09

◎總是有人價格比你低 前一陣子筆者在某個演講的場合中遇到一位在網路上自行創業的婦女 朋友,她是在網路上靠著經營孕婦裝拍賣起家的,由於服務做得好而 聲譽鵲起,生意做得還不錯,目前正朝向自行經營網站的方向前進。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5828    轉寄次數:39


P2P 的罪與罰(二)貪婪的火燄-2005/10/02

◎P2P 應保持非商業化型態 在全球司法判例日見緊縮的情況下,可預見商業化經營的P2P 軟體公 (生產P2P 軟體免費供人使用)閉著眼睛說「我不知到用戶拿去侵犯 音樂版權,也沒有義務要阻止用戶侵權」的公司,將日漸消失。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5672    轉寄次數:11


P2P 的罪與罰(一)權力的解放-2005/09/25

◎P2P 是被盜取的火種 在希臘神話裡,普羅米修斯違反了天神宙斯的旨意,盜取火種帶給人 類,人類因此有了火。而普羅米修斯卻因此受到宙斯的逞罰,被鎖在 高加索山上,受到禿鷹啄食心肝的無盡折磨。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0435    轉寄次數:13


書房才是數位娛樂的主流-2005/09/18

◎全台掛網到半夜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 )每隔半年會舉辦一次「台灣寬頻網路使 用調查」,包含整體網路使用者輪廓,寬頻使用者特性與行為,無線 上網與行動上網等。除了分析個人使用情況外,也分析家用寬頻。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5762    轉寄次數:15


中國3G之我見(三)系統決定終端,終端決定市場-2005/09/11

◎日本市場的發展案例 牌照的發放混合了諸多因素,再加上意欲扶植自主發展TD-SCDMA標準 的考量,使得問題更形複雜。綜觀整個中國3G市場,再加上WCDMA 以 及CDMA2000 ,已經有三種3G系統可供考量。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77365    轉寄次數:36


中國3G之我見(二)牌照發放決定營銷戰略-2005/09/04

◎小靈通用戶不會是3G首批用戶 3G手機目前成本仍昂貴,特別是基於WCDMA 系統的又更貴,市場售價 略高於2G的高端手機。於是運營商若要加速3G用戶發展,勢必投下更 高額貼補,降低用戶購買門檻。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73389    轉寄次數:10


中國3G之我見(一)3G不會增加用戶ARPU-2005/08/28

◎紛紛攘攘的中國3G市場 近年來有關3G議題向來是極受關注的熱點,各種學術研究夾雜著設備 製造商對市場的炒作,業界對於發展自有3G標準的關注,甚至是運營 商拆分問題等,混在一起議論,讓整個3G市場前景顯得撲朔迷離。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86690    轉寄次數:21


WiMAX 帶來過剩的頻寬-2005/08/21

近日有關於WiMAX 的新聞實在很多,包含Nokia 與Intel 將聯手推動 WiMAX 技術,韓國政府推動WiBro 計畫,台灣電信總局針對WiMAX 頻 譜開放而廣徵意見,淡水也在2005年 5月開始進行WiMAX 實驗計畫等。 筆者曾經在2003年 4月的時候寫過一篇名為「3G與與WLAN是八竿子打 不著的兩回事」的文章,來說明WLAN與3G兩者在「行動上網」這件事 情上,既不互補也不競爭,因為兩者的上網應用與終端設備各不相同。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20859    轉寄次數:72


頻寬飢渴症是一種假性疾病?-2005/08/14

◎台灣主流的ADSL頻寬為2M 頻寬到底要多少才夠?台灣網路發展10年,從早期的56K 數據機撥號 上網,一直到現在的主流ADSL,到接下去電信業者開始力推光纖到府 (FTTH),一路走來,始終是個有趣的問題。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83106    轉寄次數:17


電子商務思想起-2005/08/08

◎缺乏想像力的網際網路 台灣電子商務發展經歷過好幾波,第一波經營者早在1997年左右就已 經進場,到1999年網路狂潮最高點時,就已經有人傷重不治而退場, 99年進場的第二波經營者則被2000年的網路股災燙傷。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2721    轉寄次數:12


網際網路投資什麼好?-2005/07/31

◎網路10年玩遍所有創新點子 最近這幾個月以來,各大媒體都在回顧過去網路10年以及展望未來。 當然,台灣幾個網路公司近半年內紛紛掛牌上櫃,或者獲利前景大好 ,也是這個回顧風潮被啟動重要原因。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9375    轉寄次數:12


終極的行動裝置(五)共通的操作經驗-2005/07/24

◎對於共通使用經驗的需求 細數幾大類型的行動裝置發展脈絡,首先是PDA ,一路從早期「電子 商用記事本」的定位開始朝智慧型手機發展,接下去為了擺脫較為侷 限的商用市場,又開始發展出以娛樂為主要訴求,接近PMP 的產品。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72987    轉寄次數:1976


終極的行動裝置(四)隨時隨地收發Email-2005/07/10

◎隨身電子郵件的需求 如果一天之內都沒有收到電子郵件,你會不會覺得怪怪的哪裡不對勁 ?電子郵件對於現代人的意義,已經超過了純粹溝通的需要,甚至成 為一種心理上的寄託,覺得自己某程度還跟世界有聯繫。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76664    轉寄次數:306


終極的行動裝置(三)影像,儲存,版權管理-2005/07/03

◎影音是大眾行動裝置的主流 由於儲存成本逐年降低,各式儲存媒介的容量不斷提高,而朝向小型 化與高容量發展,讓許多手持式的終端設備紛紛開始內建記憶卡的擴 充槽或者微型硬碟。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74934    轉寄次數:45


終極的行動裝置(二)掌上遊樂器跨業競爭-2005/06/26

◎走到哪裡玩到哪裡 1980年代,台灣流行著畫面黑白只能發出單調「嗶嗶」聲的掌上型遊 樂器。一台通常只有一個遊戲,想玩別的遊戲就只得買另外一台。這 並非常見的遊樂設備,擁有者經常能享受到其他小朋友羨慕的眼神。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76120    轉寄次數:16


終極的行動裝置(一)手機的混種年代-2005/06/19

◎昨日科幻今日生活 「怪醫黑傑克」(Black Jack,台灣早年翻譯成「怪醫秦博士」)是 1973年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先生的經典作品,是許多人童年的回憶 。由於其經典地位,在2004年10月有了電視版卡通問世。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74853    轉寄次數:20


網路事業的定價困難-2005/06/11

◎資訊時代握有權力的消費者 資訊時代之前,由於資訊取得不易或成本高昂,一般人無法得到充足 資訊以便作為決策依據。事實上,資訊壟斷與不透明往往造就權力集 中以及財富集中,因此掌控者具有社會優勢。此之謂資訊不對稱。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9154    轉寄次數:78


當數位變成時尚-2005/06/05

◎時尚與數位的關係 很多人並不太清楚什麼是「數位」。做個小實驗請週遭親友解釋一下 ,只要不是具有理工背景的人,大半講不出所以然。這名詞早年就是 搞理工的人所發明的,後頭的學理一堆,一般人大概也沒興趣聽。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3165    轉寄次數:7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PMP )初探-2005/05/29

◎PMP ,行家昂貴的玩具 繼iPOD之類的MP3 音樂隨身聽在全球大賣之後,不少廠商又開始推動 下一波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簡稱PMP ) 。 此類產品甫一推出就獲得消費者的正面好評,某些品牌還賣到缺貨。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114222    轉寄次數:29


以「參與電視」取代「互動電視」-2005/05/22

◎強迫我互動的互動電視 上個月份因為家中使用的 ISP大力促銷,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我申 請了這個被稱為「數位家庭中心」的服務。反正在推廣期間不收月租 費,萬一不用也無妨。

文章細類:數位家庭    閱讀次數:77484    轉寄次數:24


35歲男人應該做的事-2005/05/15

◎你是你所相信的那種人 某次在朋友的邀請下,參加了一個心靈成長的體驗課程說明會。講台 上的講師要底下學員們兩人一組面對面,甲方不斷的對乙方訴說自己 的夢想,而乙方要不斷的表示反對,否定,唾棄對方的想法。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116932    轉寄次數:178


車用電腦(Car PC)的省思-2005/05/08

◎你有多久沒買音樂CD了? 近日有朋友正要考慮買車,在網路上找資料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決定 了某款車種,卻為了要不要加裝「可收納六張CD而且可以輪流播放」 的車上音響而傷腦筋。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106959    轉寄次數:8840


第三代網路行銷:搜尋引擎行銷(下)-2005/05/01

◎網站經營概念重整:首頁無所不在 前面文章談了如何運用搜尋引擎增加網站訪客,已儘可能以簡單的方 式表達。若覺得艱深或者操作上有困難,也有不少業者在經營這種生 意:「協助你調整網站在搜尋引擎上的排名」。當然,你得花點錢。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0024    轉寄次數:307


第三代網路行銷:搜尋引擎行銷(中)-2005/04/24

◎第一步:到搜尋引擎去登記網址 這是消費者擁有主動權的年代,也是On Demand 的年代。所以行銷模 式從「主動發出廣告訊息」變成「當消費者需要某種服務,我第一個 出現並提供」。消費者運用搜尋引擎找資料,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6223    轉寄次數:89


第三代網路行銷:搜尋引擎行銷(上)-2005/04/17

◎「外推式的行銷」與「內聚式的行銷」 如果說有一種行銷方式,只要坐在家裡等客戶上門,完全不用打什麼 廣告,你大概很難相信。事實上絕大部分的人對於「行銷」這兩個字 有著很大的誤解,總以為一定要「對外宣傳」才能招攬客戶上門。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99443    轉寄次數:129


賣蘋果的學問:科技行銷的經典案例-2005/04/10

◎給基本教義派使用的iPOD 2001年10月23日,Apple 推出第一款iPOD。採用微型硬碟技術因此內 容量高達 5GB,比當時以Flash Memory製作的MP3 Player容量大上20 倍。雖然體積大上很多,但是以優異的工業設計贏得用戶愛戴。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95077    轉寄次數:77


媒體,社群,Blog(五)媒介權力-2005/04/03

◎餓肚子的媒體,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筆者始終認為「一個新的媒體誕生,必然代表著一個新的媒體產業興 起」。其實這種論點早在1999年就已經談過,有興趣的朋友可看看過 往的舊文: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3318    轉寄次數:48


媒體,社群,Blog(四)產銷關係-2005/03/27

◎因Blog而起的新經濟 Blog的文化面有很多可以論述的地方,也已經有很多精采的論述。但 本文的重心在討論其商業模式,是因為筆者認為經濟活動一直都是人 類最主要的活動。我們得幫Blog找一個能活下去的方法。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7809    轉寄次數:71


媒體,社群,Blog(三)解構Blog-2005/03/20

◎Blog就是在網路上寫日記 Blog被翻譯成「網誌」,這個字眼也有人直接照英文發音翻譯成「部 落格」,在大陸則翻譯成「博客」。按照字面上的解釋,其實就是透 過網路寫日誌。你可以在提供Blog功能的網站上寫日記。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4188    轉寄次數:69


媒體,社群,Blog(二)媒體大夢-2005/03/13

◎經營原生網路媒體的成本無人可負擔 對於媒體內容,筆者在此要引入一個概念,稱為「內容的生命週期」 (TTL ,Time to Live)。任何媒體內容都有其生命週期,剛誕生的 時候內容是最有價值的,隨著時間過去,它因不再被需要而逝去。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7685    轉寄次數:235


媒體,社群,Blog(一)話說從頭-2005/03/06

◎到底是新媒體潮,還是舊媒體新包裝 某日,筆者瞧見了MSN 上一個朋友的ID取名作「新媒體潮」,好奇的 追問之下,才知道這是一本外文新書「We the Media」(從字面上翻 譯,可說「我們就是媒體」或「人人都就是媒體」吧)的中文書名。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95656    轉寄次數:70


警訊: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的末班車-2005/02/27

◎警訊,警訊,警訊 2005年 1月15日,中國大陸無線加值服務供應商「華友世紀通訊」宣 布,正式在美國NASDAQ展開首次公開募股(IPO )。他的主要業務是 與電信業者合作,提供手機圖鈴下載及各種簡訊內容服務。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80890    轉寄次數:35


書評:《當科技變身時尚:16% 的科技行銷密碼》-2005/02/20

義大利米蘭,時尚名模正身穿新款春裝,手拿液晶螢幕搖曳生姿走上 伸展台。不知何時開始,冰冷的科技產品竟變成時尚配件,驚豔四座 。。。 科技產品演進至今,已不再是功能論輸贏,取而代之的是造形設計, 是給消費者時髦的感覺。然而,許多科技大廠卻無法走過這個階段而 退出舞台。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8456    轉寄次數:8


智慧型手機(三)電信業態度-2005/01/30

◎電信業與手機市場的複雜關係 首先讓我們釐清一件事情,電信業者的核心業務是販賣號碼,不管固 網或者行動,只要能把號碼以及相對應的費率賣給消費者,就能開始 依靠每個月印帳單來賺錢。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88324    轉寄次數:52


智慧型手機(二)使用者是誰-2005/01/23

◎早期採用者與晚期大眾 當手機要從黑白轉換成彩色時,剛出現的彩色手機價格高得嚇人。銷 售量不大乃理所當然,願意掏錢的人必定是少數。時至今日,黑白手 機幾乎絕跡,數千元就能有彩色機種。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91892    轉寄次數:53


智慧型手機(一)從定義談起-2005/01/16

◎其實很多手機的智慧不太夠 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 )大概也是一個最混淆的字眼之一。到底 要做到什麼程度的手機才算是「智慧」?除了最早期的概念:「手機 加上PDA 」以外,它最近又跟3G扯上關係,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125824    轉寄次數:64


食色性也-2005/01/09

在網路上亂逛,總是會看到一些似乎是不該看到的東西,很難避免, 因為你怎麼知道一個連結點下去會不會跳出來一個十八禁的網站頁面 出來。而這些兒童不宜網站的大宗就是色情網站。 或許你馬上要皺眉頭戴上有色眼鏡,說這東西怎麼適合在大眾媒體上 談。但或許你不知道,在網路服務還普遍無法收費的年代,曾經有人 喊出網路生意(Internet Business) 應該要跟色情網站學習的口號。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90540    轉寄次數:59


闊別五年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2004/12/25

◎場景一:閩江邊的晚宴 身為受邀賓客的我,坐在福建閩江邊的某個高級飯店裡,與某間公司 的員工一起用著歐式晚餐。雖說是歐式晚餐卻是就著中式的圓桌舉行 ,人數不算多卻也席開六桌,主人慇勤招待,氣氛十分熱鬧。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5110    轉寄次數:22


網路電話VoIP(四)雙網手機死於手機補貼-2004/12/19

◎網路電話帶著走? Skype 效應很快就會影響到固網,因為ADSL都已經普及到家裡,而且 透過電腦講網路電話,與透過電話機講傳統電話,通通都是在家裡講 電話,培養消費者在固定地點講網路電話的難度相對較低。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00303    轉寄次數:692


網路電話VoIP(三)號碼才是生死關鍵-2004/12/12

◎軟體經濟與硬體經濟 Skype 是網路電話(VoIP)新模式,最大特點在於消費者不必再購買 與安裝網路電話機,只需下載軟體安裝於電腦上即可使用。此種銷售 模式完全符合網路經濟的特色,因此能短時間在全球快速擴散。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130849    轉寄次數:97


網路電話VoIP(二)搞清楚到底誰在養誰-2004/12/05

◎Skype 的可行獲利模式 Skype 靠著提供免費的網路電話起家,到底要靠什麼賺錢?經過十年 的網路革命洗禮,已經不會有人天真的想著要一直提供免費的服務下 去,然後依靠廣告賺錢。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125347    轉寄次數:259


網路電話VoIP(一)不賺通訊財的人是傻子-2004/11/28

◎「通訊財」遠大於「媒體財」 2003年10月31日,一位台灣師範大學的學生來信,信中提到他認為即 時傳訊軟體(IM,Instant Messenger ,即Yahoo! Messenger, MSN 或者 ICQ之類的軟體)將來在廣告行銷上的運用大有發展潛力。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106546    轉寄次數:104


盲目的 CRM:客戶關係管理-2004/11/21

◎威力強大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 甲先生是某大電子商務公司的總經理。五年來這間公司在他手底下經 歷過網路興起與泡沫化的階段,如今在大環境已經逐漸成熟的狀況下 ,卻也是苦盡甘來。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95958    轉寄次數:24


給小型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言-2004/11/14

◎請不要那麼理所當然 由於電子商務熱潮再度興起,在網路上弄個小型網站做生意讓許多人 躍躍欲試。許多系統廠商提供功能齊全的電子商務系統(或稱為網路 開店方案),租用的價格又十分低廉,便成了可以考慮的經營方式。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82692    轉寄次數:59


逝去的電子報行銷年代-2004/11/07

◎場景一:鋪天蓋地的促銷訊息 早上進辦公室,打開郵件軟體開始收信,才一下子信箱中滿是信件。 上百封的信件絕大部分是垃圾郵件:要你買東西的,要你加入傳銷的 ,要幫你借錢的。。。嘆口氣,美好的一天從殺信開始。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6253    轉寄次數:17


電子商務面臨中年危機-2004/10/31

◎台灣的電子商務人口已達飽和 台灣的報章媒體在2004年爭相報導的電子商務榮景,已經有一堵難以 突破的障礙擺在眼前,而不少打算投入電子商務領域的經營者卻似乎 還沒有發覺。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2816    轉寄次數:31


從電腦化,網路化,到數位化(下)-2004/10/24

◎手機雜誌,代表著數位化大合流的前奏 台灣社會上還有另一種流行的數位商品,跟網路一樣只用三五年的時 間就快速普及,就是人手一隻的手機。除了手機本身就是流行多變的 商品之外,隨著電信業者不斷的推廣,用手機上網下載圖形鈴聲等應 用也不斷翻新。市面上有關手機的情報誌也已經氾濫成災。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65606    轉寄次數:14


從電腦化,網路化,到數位化(上)-2004/10/17

◎雜誌,是某一種集體的社會關心 文化界名人詹宏志先生曾經在某次演講中提到:「雜誌,是某一種集 體的社會關心」。言下之意,如果仔細觀察統一超商或者是書局裡的 雜誌貨架,很容易可以從「又有什麼新雜誌冒出來了」看出這個社會 集體關心的議題在演化中。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70027    轉寄次數:12


質感與造型是膚淺的-2004/10/10

相信很多買過數位產品的朋友,不論是手機,數位相機,或者 MP3隨 身聽之類的,都是經過千挑萬選,比價格比功能比造型之後,才選出 自己合意的的機種。畢竟這些東西也不便宜,還是慎重些好。 這些東西都是隨身要攜帶的,隨時可以拿出來亮相的,當然要夠酷夠 體面,地位可以說已經跟衣服裝飾品相當。有沒有看過手機一掏出來 被眾家姊妹或兄弟嘲笑的窘況,當事人可能覺得死掉算了。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73372    轉寄次數:18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四)依照消費預算訂價-2004/10/03

當某種型態的數位內容已經符合「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的時候(即 :月費,社群,即時連線),旗下的客戶絕大部分都會選擇以支付月 費的方式來消費,但經營者還是可以有多種訂價策略。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線上遊戲。目前大部分的遊戲玩家,由於上線玩 遊戲的頻率很高,甚至於每天都玩,因此會購買「月卡」來儲值。一 張月卡台幣 350元,儲值後30天內隨時進入遊戲都可以玩。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1662    轉寄次數:31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三)克服「擁有的感覺」-2004/09/26

「販賣盒子」的傳統思維,其實與消費者心理對於「擁有的渴望」是 息息相關的。我買了一套賽車電腦遊戲回家,我就擁有了這套遊戲。 我買了一張音樂CD回家,我就擁有了這張CD。 經營者販賣盒子,消費者擁有盒子。也因此,經營者對於盒子裡的東 西其完整性是非常在意的。一張音樂CD有10首歌,10首歌的風格是統 一的,順序的安排是講究的,連帶影響到盒子包裝與歌者造型打扮。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0896    轉寄次數:32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二)停止「販賣盒子」-2004/09/19

數位內容產業中,最早因應網際網路的特性而停止「販賣盒子」的, 要算是電腦遊戲業者了。早期的遊戲業者生產並販售所謂的「單機版 」遊戲,消費者買了紙盒裝的遊戲回家安裝後,自己一個人玩。 如前所述,要把那個盒子鋪送到各個零售通路上所費不貲。一套要價 台幣上千元的知名遊戲,讓身為消費主力的學生大喊吃不消,於是各 種盜版的遊戲光碟流竄於各大校園之間,同學們彼此「分享」。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1902    轉寄次數:36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一)內容是賤價的-2004/09/12

如果筆者大膽的說出,「人類的智慧是有價值但是沒有價格」之類的 話,或許會遭到一頓攻擊或者訕笑(更或者,沒人理我?)。但是當 筆者做完下列的分析時,或許你的信念會開始動搖。 打從網際網路出現,所有的人都在上頭找獲利模式的時候,筆者就曾 經分析過,在網路上面傳輸的資訊是無法收錢的。在人類習慣的消費 模式中,從來就不曾為了得到資訊而付出太多。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5102    轉寄次數:37


電子書之路千里迢迢-2004/09/05

台北的捷運行駛平穩一如往常,自從有了這個交通工具之後,除了以 前在公車上在車子裡可以吃早餐,而捷運不能之外,其他的例如睡覺 ,用手機玩遊戲,看書寫功課寫報告等等,都因為這樣的平穩而實現 了。 剛開始筆者選擇睡覺,不論上班下班,出門養精蓄銳,回家疲憊不堪 ,都是在捷運上打盹的好理由。但是後來覺得自己這樣子實在太不長 進了。這樣子再睡下去-正如某些專家一再恐嚇我們的-在職場上怎 麼會有競爭力呢?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4470    轉寄次數:12


網路詐騙經驗談-2004/08/29

網路購物到底安不安全?其實,網路的安全程度跟一般的購物管道沒 有兩樣,他沒有特別安全,也沒有特別不安全。因為只要人多的地方 騙子就會多,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否則那麼多簡訊詐財的事件, 我們怎麼不說「使用手機是不安全的」? 其實消費者真正要擔心的並不是「因為技術不安全所發生的風險」, 而是如先前所說的,網路使用人口多了,騙子自然就跟著多起來了。 筆者雖然自豪精於網路購物,但是卻也曾經經歷過幾次的詐騙事件, 這些事件大部分跟信用卡的卡號是否外洩無關。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6900    轉寄次數:526


PDA 腹背受敵(下)智慧型手機的瓶頸-2004/08/22

PDA 的大廠們也都知道必須要救亡圖存,因為這個市場一直呈現飽和 狀態不再成長,但分食這個市場的競爭者卻越來越多。以前只有Palm 一家獨大,現在則是幾乎每家資訊大廠都在生產Pocket PC 。 原先支持Palm作業系統的SONY,目前也已經宣佈退出美國市場。當然 ,背後的因素或許很多,但是PDA 的銷售已經很難再像以往一樣高速 成長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81855    轉寄次數:2282


PDA 腹背受敵(上)筆記型電腦的夾殺-2004/08/15

筆者過往探討「移動式電腦」的文章中指出,未來的電腦不論大小都 會具有某種程度的可移動性,只是看移動多遠罷了。文章中也指出, 體積越來越小的筆記型電腦,將可能擠壓到PDA 的生存空間。 而這樣的商品已經出現了。美國一間新公司Vulcan Inc. 已經展示出 一台手掌大小的筆記型電腦的原型機,體積與PDA 相去不遠。正式的 機種預計在九月份的DEMOmobile2004展覽會上展出。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80676    轉寄次數:19


新興行業:數位水電行-2004/08/08

台灣的電腦大廠宏碁電腦,在2004年七月份開始推出所謂的「數位宅 修服務」,提供到消費者家裡維修電腦的服務,讓筆者預想多年的新 興行業「數位水電行」向前跨越一大步。 一般消費者由於對電腦的使用知識只是初具水準而已,因此經常在電 腦出問題的時候束手無策;更由於電腦是軟體與硬體的複雜組成,不 夠熟練的人很難找出問題原因何在。

文章細類:數位家庭    閱讀次數:90455    轉寄次數:38


電子郵件信箱價格崩盤-2004/08/01

自從Google開始進行 1GB大容量免費信箱的測試以來,原本毫無動靜 的業者最近都紛紛宣佈跟進。目前已知Yahoo!將把全球的免費信箱升 級到100MB而微軟MSN Hotmail 則打算升級到250MB。 這些紛亂的新聞,可能會勾引起一些網路老骨頭的回憶。還記得台灣 最早推大容量免費電子郵件的是新浪網,當各家入口網站的免費信箱 都還停留在 5MB的時候,即推出50MB免費,還因此上過電視廣告。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1738    轉寄次數:11


漫談數位音樂(七)通路衝突的掙扎-2004/07/25

實體商品(音樂CD)一旦改變成以無形商品(數位音樂)的型態銷售 後,生產者與銷售通路之間的買賣關係,會有如帽子戲法一樣產生重 大轉變,因而讓雙方一時間都感到有點無法調適。 現在的音樂創作者將音樂創作完畢後,將所有的素材送進製片廠進行 音樂CD的壓製,以及封面印刷等等工作,最後包裝成為「成品」,送 入倉庫後,等著鋪送到通路上去販賣。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7632    轉寄次數:3360


漫談數位音樂(六)究竟在保護誰-2004/07/18

在我們開始談版權保護機制之前,有幾個認知是非常重要的。第一: 版權保護機制所保障的是音樂創作者的權利,而非保障唱片公司的權 利,這兩件事情不應該混為一談。 以往音樂的生產與銷售必須投入大量資金,所以音樂創作者必須依附 唱片公司(也有不肯依附唱片公司的獨立音樂製作者),把自己的權 利委託唱片公司代為行使。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2202    轉寄次數:26


漫談數位音樂(五)差點就零圓的計劃-2004/07/11

「零圓計劃(IS Project,Indie Soundcheck Project)」是由一群 台灣音樂創作者所發起的音樂創作計畫,在2004年的夏天一口氣推出 兩張音樂CD合輯作為本計劃的首次成果。 十多位音樂創作者完成十六首歌,從創作,編曲,製作到錄音,混音 ,後製作處理,所有的開銷是「零圓」,所有的參與者完全不支領個 人酬勞。而專輯銷售盈餘,將存入鼓勵獨立音樂創作的專款帳戶中。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3818    轉寄次數:29


漫談數位音樂(四)多元訂價方式-2004/07/04

音樂以數位化的檔案型態在網路上銷售,因為縮短通路而造成銷售成 本的降低,讓銷售價格更貼近創作成本,將導致訂價模式改變並帶來 更多元的消費型態。 網路先進詹宏志先生於2004年六月受訪時曾提到,透過網路銷售,從 產品供應商到消費者間,只需經過電子商務業者(業者毛利約12.5%) ,再加上物流成本約為 10%,整體流通成本約 22.5%。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59606    轉寄次數:599


漫談數位音樂(三)就是通路革命-2004/06/27

數位音樂的出現,除了著作權的失控以外,對音樂界最大的衝擊,應 該是網路這個新的銷售通路對於原先價格結構的衝擊。當「必須付費 才能取得數位音樂」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時,業者又該如何訂價? 其實就算沒有網路的出現,消費者對於傳統音樂CD的銷售方式也已經 感覺到厭倦。最常見的抱怨,就是消費者認為一張CD裡面只有一兩首 歌好聽而已(所謂的主打歌),其他的歌只是陪襯。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8071    轉寄次數:29


漫談數位音樂(二)到底哪裡談不攏-2004/06/20

台灣P2P 業者所組織的「P2P 立法聯盟」,此刻正在推動立法院立法 ,嘗試著要建立所謂的補償金制度,亦即將經營P2P 平台收入的一部 份回饋給音樂界。 以Kuro為例,目前的收費方式是每個月99元台幣,使用者即可使用該 軟體進行音樂「分享」。經營者不需付版權費,頻寬成本也低,每個 月99元的費用對消費者造成很大吸引力,對經營者而言卻成了暴利。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7530    轉寄次數:34


漫談數位音樂(一)從「分享」談起-2004/06/13

自從MP3 音樂檔案格式伴隨著網路普及而興起之後,數位音樂到底能 不能收費,該怎麼收費一直都是個問題。電腦玩家們購買音樂CD回家 後,以電腦將樂曲轉換成MP3 音樂檔案,公然放在網路上「分享」。 過去的「分享」是很不方便的,玩家們首先得找到免費的網頁空間, 編輯網頁並隨時更新內容,把音樂檔案傳送到這些空間去。由於免費 網頁空間經營者經常會查緝,所以還得想出很多花招跟業者鬥法。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4477    轉寄次數:32


書評:《100億的教訓 - 你所不知道的電子商務》-2004/06/06

◎電子商務小測驗 以下的是非題每題20分,測驗你對電子商務的觀念是否正確。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5962    轉寄次數:1038


你願意放棄多少自由?-2004/05/23

社會快速的在數位化當中,幾乎身邊所有的機械都快速的電腦化,被 植入了所謂的運算功能,然後透過各式網路彼此串聯。人類的能力被 擴大了,所有資訊運轉於指尖,所有娛樂隨手可得。 但是,發展出這一切的科學家們或許從沒想過,有某些人的能力同時 間也被擴大了-騙子,小偷,與強盜-這些歷史上從未絕跡的人種, 其犯罪能力因為數位化的結果而更加無遠弗屆。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66756    轉寄次數:11


競標網站清理門戶-2004/05/16

2004年台灣的行動通訊市場因為已經超過百分之百的飽和度,加上業 者間彼此整併成三大業者,既存業者彼此都體認到,若繼續把資金投 入在互挖對方的客戶,是成本很高效益很低的事情。 因此業者開始把重心放在保住既有客戶,並提升既有客戶貢獻度上。 此外對於既有用戶中的低貢獻度者,業者也任其自由流失,最好這些 客戶都流到競爭對手那裡去,拉低對手的平均客戶貢獻度(ARPU)。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0934    轉寄次數:569


以ARPU衡量網站經營績效-2004/05/09

電信業是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傳統產業,由於業者通常高度資本密集 ,規模龐大,再加上其經營特性,買了電信設備之後就必須廣招客戶 以及刺激客戶多講電話才能營利,因此也誕生了不少衡量客戶價值與 公司經營體質的方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是ARPU了。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這個字眼在報章雜誌上面經常被 翻譯成「平均用戶貢獻度」,他的計算方式就是把業者的當月營收除 以當月底的全部用戶數,以此類推。由此可看出一個用戶每個月平均 繳交多少費用給電信業者。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4539    轉寄次數:584


Google讓網路回歸本質面-2004/05/02

搜尋引擎公司Google近來的動作之多令人眼花撩亂,進而引起各方競 爭者效尤。除了強大精確的搜尋能力,以及獲利豐沛的關鍵字廣告收 入外,陸續又規劃推出超大容量的免費電子郵件信箱,「在地搜尋」 (Google Local),比價搜尋服務Froogle 以及社群服務Orkut 。 Google最為人稱道的地方是,他的單一與專注。在整個網際網路的發 展歷程上,所有以搜尋引擎起家的公司幾乎都在中途停止發展搜尋引 擎,改而不斷的想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新聞,股票,娛樂,社群等 等),以致於整個網站首頁版面複雜無比。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4726    轉寄次數:3303


筆記型電腦與移動型電腦-2004/04/25

大約三四年前開始,台北的光華商場突然間冒出了許多筆記型電腦專 賣店。由於光華商圈的商品流通快速,商家嗅覺靈敏反應快,從店頭 所陳列的商品一向都能看出整個業界的趨勢。所以這批商店的出現也 就格外引人注目,宣告了筆記型電腦正式走入一般大眾市場。 當然,你可以說到現在為止,筆記型電腦最重要的使用者還是商務人 士,因為工作上必須整天趴趴走,所以需要一台可以隨身攜帶的電腦 。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替家中選擇第二台電腦時,會直接考慮 購買筆記型電腦。

文章細類:數位家庭    閱讀次數:83508    轉寄次數:14


網路搜尋史,與關鍵字廣告-2004/04/18

自從網際網路有了搜尋引擎以來,找東西的方法一直有兩大體系。一 種稱為「分類搜尋」,一種稱為「關鍵字搜尋」。前者就好像電話簿 一樣,翻開來從大分類往下找到小分類,最後找到你要的資料。 後者則是依照你想要找的資料中含有哪些字來搜尋,比方說,把電話 簿中含有「水電行」三個字的公司全部找出來。當然,你可能會找出 一堆水電行的資料,也可能找出「水電行民歌西餐廳」之類的東西。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2863    轉寄次數:24


3C賣場何以缺手斷腳(二)無法再銀貨兩訖-2004/04/11

上期文章提到,台灣目前3C賣場雖然已經具備了同時銷售電腦,家電 ,通訊商品的能力,但是在通訊商品這個項目上,特別是行動電話搭 配門號的銷售上仍有問題。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銷售有形商品(電腦,手機,家電)與銷售無形 商品(門號,通話服務)的思維相當不同。有形商品的銷售是銀貨兩 訖的生意,而銷售無形商品,則牽涉到大量的售後服務。

文章細類:通路經營    閱讀次數:77790    轉寄次數:19


3C賣場何以缺手斷腳(一)其實只有兩個C-2004/04/04

因應數位化的年代來臨,筆者在2000年12月的時候就曾撰寫「3C賣場 即將捲土重來」一文,說明在台灣曾經一度熱門但是後來以失敗收場 的3C賣場,即將捲土重來。 台灣目前已經有四處林立的大型3C賣場,正如當年所說,因為真正融 合了通訊,電腦以及家電產品的功能的商品開始出現,讓3C賣場真的 有3C商品可賣,而不是在賣場中分開陳列上述三樣商品而已。

文章細類:通路經營    閱讀次數:81924    轉寄次數:21


電子商務進入品牌操作階段-2004/03/28

品牌,始終是個遙遠又難懂的名詞。過往的電子商務網站,從開店營 業,在馬路邊發廣告傳單給路人,到在媒體打廣告,寄廣告傳單到客 戶家裡,卻少有人意識到電子商務的行銷已經進入品牌操作階段。 前面所描述的發展情節,把在網路上經營電子商務的行銷過程和實體 商店的經營過程相比擬,大家會發現其實沒什麼差異。電子商務網站 最常用的招數,就是刊登廣告,利用會員電子報促銷。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7348    轉寄次數:44


停止「網路行銷」(下)有路沒有通-2004/03/21

網路過去一直被當作媒體,因此關於各種網路廣告及內容收費的論述 相當豐富,搜尋引擎上找可以找到一堆。可是談電子商務的時候卻甚 少人能把網路同時身為「通路」(大陸稱為渠道)的特性談清楚。 如同前期所述,不談通路佈局的行銷,是殘缺不全的行銷。不過這也 不能怪以前的人怎麼不談,因為以往的電子商務都是點狀經營,還無 形成完整的產業價值鏈,所以談網路的通路特性恐怕也很難著力。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6868    轉寄次數:34


停止「網路行銷」(中)有刺激沒反應-2004/03/14

刺激,反應。刺激,反應。刺激,反應。。。。。。如果你知道筆者 正在描述的是過去「傳統的網路行銷」模式,你應該不會感覺到驚訝 。以往在做網路行銷的人,確實是這樣子在對待消費者的。 讓筆者描述一下那個在「刺激-反應」過程當中,逐漸失去耐心而感 到倦怠的消費者行為。這個歷程從網路被當作媒體與行銷管道以來至 少已經五年。然而,這樣的做法已經不符合現在對網路行銷的需求。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81211    轉寄次數:4626


停止「網路行銷」(上)有行沒有銷-2004/03/07

前幾天朋友轉寄來一封信,內容是網路行銷的課程研討會。看看講師 的陣容,都是非常資深的網路行銷專家,有幾個名字還非常熟析,從 事網路行銷工作的資歷甚至可追溯到五六年前。 但是看看課程大綱,卻發現「網路行銷」這個主題談了五六年來,內 容始終大同小異。如何架設網站,網路廣告的類型以及如何有效購買 ,如何透過活動收集名單,誘發轉寄,如何追蹤電子報的閱讀效果。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103632    轉寄次數:124


上網人口的數字遊戲-2004/02/29

在台灣,對於上網人口統計最權威,或者被最多人引用的統計數字, 應該是由資策會每一季針對台灣「商用網路帳號數」所進行的統計。 由於也行之有年,也成為相當好的參考資料。 所謂的「商用網際網路帳號數」,根據報告中的定義,是指「包括透 過電話撥接,xDSL,Cable Modem ,專線,ISDN與行動網路之用戶, 不含學術(TANet )及政府網路用戶。」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76715    轉寄次數:19


PDA 變身三部曲-2004/02/22

PDA 從Palm的一家獨大到微軟推出Pocket PC ,後來擅長處理消費電 子產品的SONY加入Palm陣營,及台灣廠商靠攏微軟紛推自有品牌PDA 。看似沒幾年發展光景,市場上的瞬息萬變卻已經叫人眼花撩亂。 不過盡管全球PDA 市場似乎不斷有成長,製造商的出貨量也不斷的增 加,進入這個市場的製造商也越來越多,但使用人口數卻沒有很大的 變化,至少尚未出現類似手機在全球市場曾經有過的爆炸性成長。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81502    轉寄次數:20


數位‧電視‧混戰-2004/02/15

台灣的網際網路自從寬頻逐漸普及以來,連帶使經營網路電視台的業 者生意有起色,多家業者都已經開始獲利。原本經營ADSL業務的 ISP ,因為利潤日漸變低,於是也開始推行寬頻節目內容以求拉高營收。 透過網際網路來收看寬頻的影像節目,不論是電影也好,既有的電視 節目也好,或者甚至有網路電視台業者自己製作節目內容,看起來似 乎是在網際網路上面找到生機,但是有個無形的殺手正悄悄接近中。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87033    轉寄次數:46


法拉利與遙控車-2004/02/08

這一陣子台灣的高科技製造商開始在談品牌經營,很多公司都知道該 是從代工走向自有品牌的時候了。老實說,現在才開始要談自有品牌 是有點晚,但是總比不做好。 談到經營自有品牌,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要花很多錢」,或者 會認為不過就是多打打廣告罷了。但是品牌的學問之所以博大精深, 正在於他必須操弄消費者的認知,甚至嘗試找出消費者的新需求。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81267    轉寄次數:730


網際網路站起來了,從四面八方-2004/02/01

一年又過去了,如果用比較量化的說法,這表示數位之牆又累積了50 篇趨勢分析文章。而過去的這幾年,數位之牆所累積的文章已經超過 了兩百篇,洋洋灑灑的全部攤在網站上準備給後人檢驗。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5198    轉寄次數:316


「光華牌」電腦的消失-2004/01/18

十年前的電腦還不像現在這麼普及,很多人都是因為上了大學或五專 才開始想到要買電腦。還有同學從入學到畢業,儘管老師規定報告必 須用電腦檔案繳交,依然死撐著不買,寧可用學校公用電腦來完成。 在那個年代,一台普通的平價電腦大約要五萬多塊錢,如果你想買陽 春一點的,也就是說硬碟容量小一點,記憶體少一點,螢幕挑個沒見 過的牌子,不要裝音效卡和喇叭,大約三萬多元可以搞定。

文章細類:數位家庭    閱讀次數:81732    轉寄次數:20


男人不要放輕鬆-2004/01/11

近日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廣告,是某銀行推出的行銷活動,主要訴求刷 卡能中大獎,鼓勵消費者多多刷卡。這樣的活動當然已經不是什麼新 鮮事,不過引起我注意的則是廣告的拍攝手法。 畫面中一對情侶(或者夫妻?)在手飾店裡購物,女主角把一個戒指 套在手上,結果卻怎麼也拔不下來(故意?),連店老闆也一起來幫 忙還是拿不下來。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124799    轉寄次數:38


我想收到你的手寫賀年卡-2004/01/04

連續幾天的寒流,才讓人感覺到冬天的存在。隨著電視上一波波的廣 告,以及鬧區裡的餐廳開始張貼的特餐的預告,我一再的被提醒著, 耶誕節要到了。 一如往常,公司裡面開始統計著要發送多少賀年卡給長年往來的客戶 。就看著助理們忙著清點每個人的需求數量,也看著每個人絞盡腦汁 想著應該要寄給誰。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9193    轉寄次數:22


夢想一個「數位家俱」賣場-2003/12/28

時機真的已經成熟了,資訊產品與家電產品的整合,已經不再是口號 空談。看見資訊大廠卯足了勁要生產液晶電視,想從電腦的領域跨入 家電的領域。還有具有床頭音響造型與功能的電腦,讓人耳目一新。 電腦可以跟什麼家電串在一起?這是個有趣的議題。但筆者認為,與 其說這是以電腦為中心,向外演伸出其他具有家電的功能,倒不如說 是家電開始有了數位的基因。

文章細類:通路經營    閱讀次數:82642    轉寄次數:696


數位相機是家用還是個人商品?-2003/12/14

還記得小的時候,全家人共用一部相機。當時的相機已經是所謂的傻 瓜相機,不需要調整光圈快門,相機還會依照環境的亮度自行決定是 否需要閃光燈。當然,換底片是一定的,照完相也必須拿去沖洗。 這個時候的照相機,被視為是家用商品。一個家庭裡面通常都只有一 台,平常使用到的機會也不多。使用的場合,也大部分是全家共同活 動的時候,否則就是一台相機大家輪流用。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79072    轉寄次數:2233


網路電話初試啼聲-2003/12/07

網路電話(VoIP,透過寬頻上網之後撥打電話)最近是台灣電信市場 頗為熱鬧的議題。其實透過網際網路來講電話以達到節省通話費的目 標,是打從網路發展的初期就不斷有人進行嘗試的。 以往的網路電話,大部分是透過電腦來進行。使用者在電腦中安裝軟 體,以該軟體撥號,並且透過麥克風和喇叭來與對方進行通話。當然 ,這台電腦必須上網才行。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111400    轉寄次數:318


平板式電腦何以失敗-2003/11/30

平板式電腦(Tablet PC )推出已經一年,宏碁總經理王振堂先生指 出,宏碁是平板電腦第二大的製造商,但是一年卻只買出10萬台,佔 宏碁筆記型電腦總銷售量的 5%而已。 由於這個拿起來像石版的電腦銷售量實在不出色。業界掀起一陣檢討 的聲音。檢討的聲音大約可以分為幾個面向: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99420    轉寄次數:3315


個人工作者也需要 CRM系統-2003/11/23

想像下列情境:你的老闆突然要你研究一下汽車產業,以便對於下星 期的商務拜訪進行沙盤推演。問題是你對汽車業並不熟悉,而從網路 上能找到的資料卻通常非常浮面,這時候你該怎麼做? 如果能有個熟悉汽車產業的人可以讓你諮詢,或許你能夠在很短時間 內解決疑惑,掌握最關鍵的精隨。翻開大本的名片簿,裡面躺了將近 三百張名片。滿頭大汗的尋找,卻找不出任何跟汽車產業有關的人。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6803    轉寄次數:386


ADSL:科技行銷的瓶頸與突破-2003/11/09

不知從何時開始,網路上流傳一封電子郵件,攻擊中華電信ADSL價格 太高,與鄰近的日本等國不能相比。由於郵件內容言之鑿鑿,數據充 分,因此被廣為轉寄,甚至引起立法委員關切與中華電信出面說明。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TWNIC)所發布的調查也透露類似訊息。台灣使 用寬頻上網的家庭超過七成,其中九成使用ADSL。使用ADSL的家庭中 有六成月付 750元以上,但有五成三認為合理月費應在 750元以下。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82099    轉寄次數:192


垃圾電子報-2003/11/02

網站經營會員,對會員發送電子報,這本是網路發展以來的常態。邁 入電子商務時代,電子報更是與消費常客保持接觸的重要管道。但是 這樣的通訊型態,正受到垃圾郵件的大量侵蝕。 如果你的電子郵件帳號使用超過兩年,而且經常在網路上留下足跡( 參加網站抽獎活動,在討論區上面留言等等),現在每天開機就收到 二十封以上的垃圾郵件算是常態。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72723    轉寄次數:2527


女人的錢真好賺?-2003/10/26

曾經有人說:「女人跟小孩子的錢最好賺」。 如果對照到現實的生活狀況來說,最近十月份,台灣的百貨公司又開 始接二連三的舉辦週年慶,各式的折扣活動紛紛出籠。辦公室的女同 事們已經摩拳霍霍,準備狠狠血拼(Shopping)一頓。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85991    轉寄次數:996


Yahoo! Messenger與網內互打-2003/10/19

根據台灣線上市調公司創市際的調查,台灣即時傳訊軟體登入人數在 今年 8月達到 650萬人,佔台灣整體網路人口的 66%。顯然即時傳訊 軟體的使用,要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更為普及。 既然網路人口數已經這麼多,而上網的人使用即時傳訊軟體的比例又 如此之高,是否已經到了該擺脫免費服務,進入收費的階段的時候了 呢?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7869    轉寄次數:517


公司網站真棘手(下)聯盟沒策略?-2003/10/12

在解決公司網站績效問題,以及決定由內部哪個單位來負責網路銷售 業務的問題之後,另外一個困擾著企業的問題是策略聯盟。 一般企業的網站人潮並不多,筆者還曾經聽過有些企業網站的管理人 員,以戲虐的口吻說,網站其實是設計給老闆看的,因為從流量統計 報表來看,每天上來的人數屈指可數。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2850    轉寄次數:32


公司網站真棘手(中)部門踢皮球?-2003/10/05

一般而言,如果把公司網站定位在客戶服務( E-Service)或者是供 應鍊管理(E-Supply Chain)上面,因為負責的單位很清楚,所以分 工合作的問題比較小。但如果牽涉到必須在網路上對一般消費者銷售 ( E-Sales),許多模糊地帶就會讓部門間產生權責劃分的問題。 一般企業的銷售通路,不外乎幾大類型:直營,直銷,加盟,經銷, 可能還包含異業合作等其他的變形。這些企業內原本的功能都相當清 楚:直營,自有店面的管理;直銷,鎖定特定客戶群由內部業務員直 接拜訪銷售。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0706    轉寄次數:31


公司網站真棘手(上)績效在哪裡?-2003/09/28

電子商務環境在台灣日趨成熟,網路購物已經變成普羅大眾日常的活 動。很多企業主不但一掃過去認為網路不能賺錢的想法,反而開始指 示旗下員工要積極介入這個市場中。 但是許多企業主目前只有「這是一個一定要做」的想法,至於怎麼做 ,公司網站要達成的成效為何,甚至於應該要找誰做,該如何考核這 些人的績效,相關的想法依然模糊。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1211    轉寄次數:40


燦坤與宜家的狂想-2003/09/21

燦坤(TK3C),是台灣相當有名的企業。他的主要核心業務正如他所 宣示的目標一樣,要成為「世界工廠」與「世界通路」,想成為3C產 品(家電,資訊,與通訊商品)的製造商與通路商。 燦坤在全球許多國家都上市,財力雄厚自是不在話下。本業的家電製 造除了幫全球的業者代工之外,自有品牌的小家電也頗受市場歡迎。 至於資訊商品,則全力扮演通路商的角色。

文章細類:通路經營    閱讀次數:93061    轉寄次數:567


七年級與吞世代-2003/09/14

最近,七年級的人又再度的成為社會的焦點。所謂的七年級,是指台 灣地區1981年到1990年出生的人。這批人之所以會成為焦點,是因為 今年他們大學畢業了,開始進入各式的職場當中工作。 公司裡有幾個七年級的同事,他們剛出社會,正從事很基礎的工作。 雖然已經在一起工作一段時間,但卻從沒想到去問他們幾歲。還是因 為最近媒體大作文章才猛然想起,對喔,這群人就是所謂的七年級。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83547    轉寄次數:11017


寬頻,到底意味著什麼(五)帶入內容與客製內容-2003/09/07

前面幾期談到的都是寬頻對於影音媒體內容在製作,管理,通路以及 媒體產業結構上的影響。但對於寬頻的應用來說,很重要的是「非關 內容的應用」。 寬頻怎麼可能不跑影音內容?不跑影音內容要跑什麼?其實,上面一 段所謂的「內容」,是指有版權的內容,而這個內容是透過某個版權 管理的體系,最後銷售給消費者。電影,音樂光碟,網路影音,都是 這樣的型態。這些內容就是媒體內容。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7986    轉寄次數:23


寬頻,到底意味著什麼(四)網路電視台之無線篇-2003/08/31

電視台的命脈是什麼?當然是廣告。而與廣告收入習習相關的,則是 收視率。電視沒人看,廣告就不會有廠商買。電視台就不會有收入。 近日從報章雜誌讀到一份報導,一個針對德國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 三年內歐洲的電視台廣告收入短少了30億美元,其中只有10億美元是 因為歐洲經濟衰退的影響,其餘的20億美元純粹是因為廠商不再把錢 花在購買電視廣告,而把廣告的預算改花在其他的媒體上。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4731    轉寄次數:46


寬頻,到底意味著什麼(三)網路電視台之有線篇-2003/08/17

在談到網路電視台之前,首先必須對這個字眼進行定義。本文所指的 網路電視台,是指完全從網路起家,本身不是既有電視台的經營者或 節目供應商,因此其獲利的模式完全是從跟網路觀眾收費而來的。 此外,因為網路的跨媒體特性,網路電視台本身所播放的節目並不只 限於電視頻道節目,還包含了電影等內容,因此「網路電視台」本身 並不是既有的電視台翻版,也不是電影院的翻版。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74245    轉寄次數:35


寬頻,到底意味著什麼(二)下一波媒體業的變革-2003/08/10

香港某大報最近進入台灣市場,筆者與該報記者聊天時,隨口問了報 紙的銷售情況。 這份報紙很特別的地方是,他並不採取訂戶後遞送到家的方式經營, 反而是以零售的方式。想看報紙的人,只好每天到便利商店或者書局 裡頭購買。這大大的顛覆了台灣的報業經營方式。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8173    轉寄次數:25


寬頻,到底意味著什麼(一)關鍵在內容影像化-2003/08/03

寬頻,這兩個字幾乎與「更大」「更快」「更好」「更豐富」等等字 眼畫上等號。這些字眼隨著政府大力推廣以及民間企業競相在ADSL上 大打價格戰,幾乎每天出現在報章媒體上面,從不因為網路股的漲跌 而有間歇過。 但也因為如此,這其中存在著很多的迷思以及值得探導討的地方,似 乎就沒有人想再提及了。再加上3G的來臨,連行動上網都即將進入寬 頻年代,實在有必要將這些議題加以釐清。特別是一些「想當然爾」 的看法: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3706    轉寄次數:40


ICQ :一個科技行銷上的嘆息-2003/07/27

當我們在談論到所謂的即時傳訊軟體(Instant Messenger ,簡稱IM )時,就不由得會想到歷史悠久的先鋒-ICQ 。這個遠在1996年由一 家以色列公司(Mirabilis )發展出來的即時傳訊軟體,因為其優異 的功能以及先行者的優勢,迅速受到網路使用者歡迎。而Mirabilis 公司也因此在1998被美國線上(AOL )買下。 ICQ 幾乎已經變成了即時傳訊軟體的代名詞。當我們要送訊息給朋友 的時候,會說:「我等一下 Q你。」而如果我們想把檔案透過 ICQ傳 給別人的時候,會說:「我等一下 Q給你。」有一次當我試圖介紹別 的廠牌即時傳訊軟體給朋友時,我說:「這軟體就跟 ICQ一樣。」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86933    轉寄次數:4944


從網路交友談社群網站發展-2003/07/06

網路交友,這個網際網路上最古老卻也歷久不衰的服務,前一陣子又 變成了熱門話題。因為他被視為下一個網路公司可以產生利潤的金雞 母。 社群服務一直都是網路最擅長的項目。聊天室,討論區,網路家族, 個人網頁等等,都是網路社群的代表。能夠提供多人對多人的互動, 這是其他類型的通訊服務所做不到的。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87084    轉寄次數:23


電子商務兩極論-2003/06/29

雖然目前在NASDAQ上面的幾檔電子商務股票都因為開始獲利而呈現不 斷上漲的趨勢,給了我們相當的的信心,筆者卻必須提醒一下,現在 投身電子商務必須要先抱持正確的期待才行。 那些公司是因為當年藉著大眾市場的資金大量投入,在堅持正確的營 運方式下才能夠支持到今天終於獲利。但時空背景已經不再,如果現 在還有人想在完全無實體背景的情況下,著要從無到有弄一家網路書 店出來,或者是如eBay般的競標網站,可能會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8243    轉寄次數:305


令人疑惑的「行動學習」-2003/06/22

初次在報章雜誌上面看到這個名詞的時候,心理不禁想著:又來了。 報導寫著某大學成立了行動學習中心,希望研究「透過數位學習輔具 (如 Tablet PC,Pocket PC,PDA)所進行的進行學習活動」。 報導中提到,這是所謂的「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 ),是繼 「線上學習」(e-learning)後另個重要的學習里程碑。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79411    轉寄次數:33


關鍵字訂閱服務的發展-2003/06/15

近日看見一則新聞報導,提到專門提供網路搜尋服務的台灣Openfind 網擎公司,停止了「CIA 網路情報員」的付費服務。這個狀況筆者遠 在2001年五月份的文章就已經指出其可能性。 這個服務最主要是提供網路使用者填寫關鍵字,Openfind會每天到網 路上去搜尋包含這些關鍵字的新聞網頁,將新聞標題和部分內容摘要 整理成電子郵件寄給使用者。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8597    轉寄次數:12


MOD 之外的寬頻影音選擇-2003/06/08

上一期談到的MOD 服務,基本上是以電視為收看節目的工具,因此筆 者將此一新型態的服務與有線電視和互動電視做了比較,並指出其價 格結構來決定服務的定價策略。 但是遠在MOD 服務推出之前,網際網路上(以電腦為收看的工具)隨 著寬頻連線的興起(ADSL或者Cable Internet),早就已經有業者在 提供串流影音服務(Streaming Video )讓網路使用者付費觀賞。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85124    轉寄次數:26


MOD 服務的定價策略思考-2003/06/01

台灣最大的電信公司,中華電信終於要推出MOD 服務了(Multimedia On Demand)。這個服務會在用戶的家庭中安裝一台機上盒,機上盒 連接ADSL寬頻線路,並且連結到電視機上面。 用戶在家中只要透過遙控器,就可以遙控機上盒,選擇想看的節目, 確認付費之後即可觀看,用戶只要在指定的時間內(例如兩天內)看 完即可。用戶選擇的節目影片價格不一,每個月收到電話費的帳單後 ,再行繳費即可。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132942    轉寄次數:76


入口網站不負責任?談線上衝印事件的衝擊-2003/05/25

前一陣子台灣一家提供線上沖印(照片沖洗服務)的業者ColorMore 宣布公司倒閉,間接的也引發出了入口網站在進行電子商務相關業務 時仍不明確的角色問題。 這些入口網站本身並無沖印的機器設備,只是讓網友把資料上傳,透 過入口網站刷卡付款候,把圖形檔案資料傳給ColorMore 進行照片沖 洗,後續的照片郵寄和客戶服務都是由ColoreMore進行。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6933    轉寄次數:24


3G來了(八)3G的第一批使用者是誰-2003/05/18

ARPU(每用戶貢獻度,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是電信業者最簡 單用來衡量經營體質的方法。ARPU低,表示電信業者從每個用戶身上 賺到的錢少,用戶有門號卻不太講電話,此時就算用戶數量再多也沒 用,因為這表示用戶的「質」並不高。 儘管電信業者努力的在想辦法提升ARPU,除了不斷吸收新用戶外,每 個用戶講電話的分鐘數也在提升。但是因為價格競爭等等因素,導致 收入不斷下跌,也因此導致ARPU不斷下滑。用戶電話越講越多,但是 繳交的電話費卻越來越少。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06518    轉寄次數:81


3G來了(七)3G與WLAN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回事-2003/04/27

無線區域網路的運作方式,是一個基地台(AP,Access Point)加 上可以接收訊號的網路卡。在基地台的訊號涵蓋範圍內,所有內含 無線網路卡的裝置都可以連線上網。 無線區域網路(WLAN,Wireless LAN)的頻寬隨著標準的不斷改進 而大幅提昇,製造成本也不斷往下掉。有許多公共場合早已開始提 供WLAN無線上網的環境,例如國際機場的候機室,連鎖咖啡廳等等 ,使用上相當方便。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96921    轉寄次數:74


3G來了(六)手機並不需要智慧-2003/04/20

在全世界通訊大廠用力的推廣下,越來越多的功能被塞進手機當中。 雖然智慧型手機的願景在多年前已經被提出,但廠商也很聰明知道時 機未到,所以現階段只是把單色的手機升級到多媒體手機,讓手機多 一點色彩,響鈴的聲音更悅耳而已。 手機到底會不會跟PDA 整合,這關係著兩個產業會不會交鋒的問題。 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微軟,夢想著手機有一天也會變成類似個人電腦 的市場,而他可以主宰手機內的作業系統。而手機製造商當然不希望 會有這樣的一天。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93195    轉寄次數:65


3G來了(五)影像電話的殺手應用是內容服務-2003/04/13

當年 GSM行動通訊在台灣開放的之前,許多有志經營者籌組公司打算 取得經營執照。為了更正確的預估未來行動通訊在台灣市場的潛力, 紛紛尋找顧問公司來做市場評估,並且舉辦了多場市場調查,詢問消 費者對於行動通訊的看法。 令人訝異的是,相當高比例的消費者回答,他們不需要行動電話服務 。因為「公共電話到處都是,為什麼要買手機來打電話?」消費者不 能想像他們會需要在戶外打電話,甚至認為如果有需要,打公共電話 就可以了。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10025    轉寄次數:91


3G來了(四)3G的殺手應用是影像電話-2003/04/06

在經過前幾期的探討,我們很清楚的知道「通訊功能」乃是人類對於 手機的最原始需求,也是無線通訊公司能創造利潤的最大關鍵。雖說 行動上網的發展依然會日漸蓬勃,但就本質上來說,3G一開始要滿足 的絕對是人類的通訊需求。 我們可以把通訊的型態分成下列幾種: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09719    轉寄次數:79


3G來了(三)簡訊,電子郵件,與多媒體簡訊-2003/03/23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一個人擁有一個以上的電子郵件帳號已經是很 普遍的事情。現在的人每天收取電子郵件,最苦惱的反而是過多垃圾 郵件充斥其中,真正來自親朋好友或生意夥伴的郵件反而被淹沒了。 如果許多人生活中已經不能沒有電子郵件,那麼透過手機來收發電子 郵件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需求。多年前行動通訊業者在推出 WAP行動 上網時,隨身收發電子郵件也是一大訴求。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05016    轉寄次數:83


3G來了(二)3G最大的應用不是網際網路-2003/03/16

行動上網,曾經是全世界無線通訊設備廠商以及電信公司的希望寄託 。面對著手機銷售量以及電話費收入的下滑,再加上有線網際網路普 及的速度,更加讓兩者充滿了期待。 WAP 的失敗我想就不用提了,這方面的論述包含筆者以前寫過的系列 文章都曾經提過。簡而言之,行動上網的失敗原因有三:價格,速度 ,以及手機。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14733    轉寄次數:89


3G來了(一)什麼是3G-2003/03/09

3G,所謂的第三代行動通訊,在新聞媒體的版面上,目前正取代網際 網路的位置,成為另外一個「泡沫」的象徵。 或許是先前的預期太過樂觀,導致歐洲的無線通訊公司花了過多的錢 去競標3G執照,變成了現在沉重的財務負擔。這些公司紛紛宣布暫緩 3G的相關投資。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229212    轉寄次數:210


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五分鐘-2003/03/02

依稀記得好多年以前,網際網路剛開始流行個人電子報的時候,不少 網站提供個人辦報的功能。只要上網去註冊一個帳號,就可以創立一 份屬於自己的報。 網際網路的特性正在於這種平民化。也因此當時讓人隱然感覺到「個 人辦報」的時代來臨。辦報的人可以有自己的讀者,訂戶,網路上也 因此造就了很多著名的作家。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67522    轉寄次數:16


數位產品造型決定論-2003/02/23

數位商品的普及化通常會伴隨著造型與口號而來。以手機為例,當功 能與價格不再是問題之後(換言之已經脫離專業玩家的市場,而進入 大眾市場),許多手機開始被冠上「粉餅機」,「狐狸機」之類的稱 號。 這些稱號往往跟隨著產品的造型而來,因為面對大眾市場時,訴求功 能已經不如訴求流行與造型來得容易。另一方面也因為功能大同小異 ,所以無法提出來當賣點(相信每隻手機的功能都是「打得通,接得 到」吧?)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68310    轉寄次數:23


平板式電腦-鍵盤與螢幕的愛恨情仇-2003/02/16

微軟力推的平板式電腦(Tablet PC ),在各種不同的質疑聲中上市 。這種以液晶螢幕來顯示,拿在手上感覺很像拿了石板,強調可以用 手寫輸入的方式,運用內建數位墨水技術來輸入文件的電腦,其定位 似乎仍然與筆記型電腦糾纏不清。 在概念上,平板式電腦是有史以來第一種「以顯示器為導向」的電腦 產品。這意味著消費者從此不用去管電腦用了什麼作業系統,用了什 麼軟體,只管用簡單的介面來操作電腦。

文章細類:數位家庭    閱讀次數:77282    轉寄次數:25


2003年數位內容產業瞭望-2003/02/09

擺脫了前幾年網際網路泡沫化的陰影,數位內容供應商的日子雖然依 舊辛苦,但在成本控制得宜,以及市場越來越成熟的狀況下,至少已 經有個清晰的未來可以看見。 以往在網際網路上提供內容服務,無法跟網友收費是最大難題。很多 內容都是從傳統媒體來的二手內容,付費的價值並不高。即便有人願 意付費,數量亦不夠形成經濟規模,此點讓自行生產內容的供應商非 常難以生存。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4649    轉寄次數:31


2003年台灣電信業與媒體業大匯流-2003/01/26

近日來台灣正為了中華電信即將開始經營MOD 業務(Multimedia On Demand),以及政府決定修法讓現有的有線電視業者逐漸整並成四家 而熱鬧非凡。 所謂的MOD ,就是用戶可以向中華電信租用機上盒(Setop Box ), 並連接上ADSL寬頻網路後,透過遙控器即可在電視上選擇自己想看的 多媒體內容(電影,遊戲等等),節目就會透過寬頻線路傳送到用戶 的機上盒中,在電視上播放。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6652    轉寄次數:30


網路競標,在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03/01/19

筆者先前曾專文探討過eBay在美國的經營模式(參見「eBay來台灣做 什麼」一文),其經營之道令人大開眼界。但有趣的是,筆者從不認 為網路競標在台灣會取得類似美國的成功。因為到目前其條件在台灣 都還不俱足。 電子商務必須回歸最根本的文化問題來探討,這是筆者一再強調電子 商務是Local 商務的原因。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5353    轉寄次數:45


關於網路,你還是沒弄懂-2003/01/12

筆者這幾個月來的幾場演講,有的是對大學研究所學生,有的是對扶 輪社之類的企業主組成的組織,演講的題目正是筆這最近在談的數位 通路概念。 但令筆者非常驚訝的是,網際網路已經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發展時間 ,不論是事業忙碌的企業主,還是使用網路跟呼吸一樣自然的學生, 對於網路的想法還停留在非常原始的想像。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7681    轉寄次數:63


遊戲人生(五)騙子,殺人犯,與傳教士-2003/01/05

在真實的世界中殺人,具有一定的難度。至少對筆者而言如此,筆者 也相信這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也是如此。道德,法律,自己的良心等等 ,都會讓這種事情受到規範。 但是在線上遊戲的世界中,這樣的約束力顯然薄弱。在某些遊戲的設 計中,玩家其實可以與其他玩家互相廝殺。雖然遊戲中有一定程度的 懲罰原則,但畢竟這樣的功能存在。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0999    轉寄次數:1829


遊戲人生(四)線上遊戲神奇的行銷方式-2002/12/29

過年過節或者是百貨公司週年慶,或者是新店面開幕的時候,店家為 了吸引上門的人潮,有時候會舉辦「在現場灑現金」的活動。 一疊疊的小額紙鈔從空中灑落四處飛散,底下等著撿錢的人早已經擠 成一團。你推我拉爭個你死我活,也常常看見有人因此受傷掛彩,這 種場面想不失控也很難。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0720    轉寄次數:27


遊戲人生(三)五年級?六年級?七年級?-2002/12/22

在日常的工作場合中,我們雖然會接觸到不同年齡的人,也多少能感 受到彼此因為成長環境的差距,導致想法與價值觀上面有異。但不論 如何,大部分的世代間互動經驗都是片面的,很難有一個地方讓我們 大量的接觸年輕人。 而線上遊戲正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71457    轉寄次數:34


遊戲人生(二)在遊戲的世界裡穿梭-2002/12/15

「太陽快下山了,背著滿行囊出外打獵所割下來的鹿肉,疲憊的回到 城裡頭。城裡的肉舖子前面已經擠滿了人,等著與老闆交易。這是所 有冒險者重要的收入來源,沒有錢,就買不到好的裝備,接著在這塊 大陸上就寸步難行。 角落裡,兩個獵戶起了爭執,一個彪形大漢索性抽出腰間的刀,一刀 結束了另一個身形矮小看起來剛剛加入冒險行列的人。旁邊的冒險者 先是被這一幕給嚇住了,接著則是爭先恐後的搶奪從死者身上滾落的 刀劍等值錢裝備,以及辛苦了一天所獵到的鹿肉……」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8234    轉寄次數:23


遊戲人生(一)我的遊戲夢-2002/12/08

「如果把生命比喻為燃燒,有人希望它燒得緩慢,燒得長久,直到油 盡燈枯。而我卻寧可它在剎那間燒完,雖然短暫卻可以發出最大的火 光。」 梅薩斯王國的二王子謝魯特,在說完這句話後就斷氣了。他為了拯救 眾人於艱苦的戰鬥中脫困而犧牲了自己。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3837    轉寄次數:5292


網路是一種主義,一種信仰,一種力量-2002/12/01

台灣的商業周刊在今年11月份的時候,刊出了華人入口網站新浪網董 事長姜豐年先生的專訪。那個時候,新浪網剛剛公佈了第一季財報( 2002年 7月至 9月,是美國會計年度第一季),新浪網稅前盈餘首度 出現盈利,且已產生正向現金流。 如果還有在留心美國網路股股價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最近這陣子三大 中國地區入口網站(網易,搜狐,新浪網)的股價不斷的在竄升,甚 至已經逼近每股10美元之譜(還記得一年多以前這些公司的股價都在 1美元遊蕩,還有些險些下市)。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5801    轉寄次數:2447


網際網路第二章:數位通路(三)市集店面與路邊攤-2002/11/24

問:儘管你說網路是通路,但我感覺不出這是個很重要的通路。 當然,每個產業都有他運用網際網路的方式,企業主經過深思熟慮之 後,或許會發現自己的生意不需要透過這個通路完成。必須再提醒一 次的是:應該先思考客戶在哪裡,再決定是否透過網路與之接觸。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5820    轉寄次數:43


網際網路第二章:數位通路(二)數位通路後勤管理-2002/11/17

問:企業為什麼要有網站? 好問題,很少企業主真正想過這個問題。或許很多企業主在深思之後 會發現其實自己並不需要一個網站。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4501    轉寄次數:46


網際網路第二章:數位通路(一)對電子商務的正確期待-2002/11/10

這期的文章,首先讓筆者簡單的解答有關 B2C 電子商務一些長久以來 沒被回答或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以前被燦爛的泡沫所掩蓋,所以 其答案都被過度誇大,等到泡沫破滅後,又無人願意繼續鑽研回答。 問:B2C 電子商務網站的營業量要達多少,才符合「正確的期待?」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9961    轉寄次數:66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五)-2002/11/03

沖印店通路,是傳統沖印大廠的甜蜜包袱。 在數位相機的普及下,傳統的沖印店通路一方面必須投入成本進行數 位化,以便處理數位相機,記憶卡以及數位相片的沖印,一方面必須 進行相關配套措施,例如店面人員的教育訓練等等,以致於數位化的 速度緩慢。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7105    轉寄次數:39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四)-2002/10/27

對於經營線上沖印生意的企業而言,不論是自有傳統通路的沖印大廠 ,還是新興的純網路公司,入口網站是個無法避開的合作對象或者競 爭者。(附圖:http://www.digitalwall.com/images/021013.gif)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4517    轉寄次數:36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三)-2002/10/20

在線上沖印這個新興事業中,入口網站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請參見附圖:http://www.digitalwall.com/images/021013.gif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5450    轉寄次數:38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二)-2002/10/13

因為看好在線上沖洗照片的商機,不少傳統沖印大廠很早就投入系統 的開發與網站建置,並展開行銷活動。此外,也有純網路公司自行建 置網站提供相關服務,或者入口網站與前兩者技術合作提供服務。 目前提供線上沖印服務的傳統沖印廠商分別是: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80566    轉寄次數:58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一)-2002/10/06

數位商品的種類有很多,除了電腦軟體之外,音樂,影片,書籍,這 些所謂的「傳統內容」被數位化電子化成為電腦可處理的檔案之後, 就形成了數位商品。 原先這些數位商品也是透過有形的載體來販售的,比如說音樂光碟, 電影VCD或DVD等等。網際網路興起之後,電腦軟體流行在網路上販售 ,而其他內容在網路上免費的瘋狂的傳遞,讓原有的版權所有者無不 傷心泣血。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87005    轉寄次數:50


五年級來自金星,六年級來自火星-2002/09/29

如果按照社會上現在正流行的說法,我是個六年級生。 因為是夾在五年級世代與六年級世代中間,尷尬的六年一班學生,有 時候不太知道自己是歸屬哪個族群。大眾媒體炒作完了五年級世代, 現在又把目標放到六年級世代繼續炒,彷彿天底下只剩下這兩種人類 。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9426    轉寄次數:41


遠距教學市場的兩個利基-2002/09/22

有效率的學習對於學習者來說非常重要。面對面的溝通,那種即時互 動的感覺應該是最有效的。有經驗的老師會去判讀學生的表情,反應 ,進而給予不同指導。與教學者互動,這一直是教育的核心。 網路向來是以互動著稱,但是互動的頻率以及方便性,與互動的有效 性是兩回事。前一陣子在談的非同步教學,讓老師和學生可以不一定 要同時在線上。通常的狀況是,老師把教材準備在網站上,學生上去 研讀,然後透過電子郵件等管道來互動,例如問問題出作業等等。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3571    轉寄次數:49


中間商的消失-2002/09/15

筆者在最近半年內出版了兩本新書,因而有機會接觸到台灣出版業的 運作模式。因為自己身處高科技產業,對資訊科技的靈活運用已經習 以為常,對傳統出版業運作模式的沒有效率大感不可思議。 一般而言,出版社將整本書編輯排版完成之後,交由通路商去預估可 能的銷售量。等到預估的銷售數量出來,方才交付大量印刷。通路商 會負責將書籍鋪到各大書局去,若銷售狀況良好,書店會通知通路商 補書。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4429    轉寄次數:26


無線通訊產業的四大發展(下)電信媒體金融三合一-2002/09/01

四個 C當中,能夠賺錢但是賺得最累的當屬Content 。生產內容提供 消費者觀看或使用,絕對是辛苦的差事。從以往的網際網路經驗來看 ,提供內容成本很高,而產生的流量卻不如Community 社群網站來得 高。這也是為什麼以往入口網站絕對不自己生產內容,只跟內容提供 者合作的原因。 通訊業者本來就不是內容的專家,包含內容生產以及管理都不擅長。 就目前語音相關的內容服務來說(例如打某個號碼可以聽取股票報價 ,或者天氣預報,學習英文等等),都是採取跟內容提供者合作,並 且拆取收入的方法。收入經過拆分,兩邊能賺的錢都有限,遠不如經 營Community 服務的效益來得高。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75072    轉寄次數:66


無線通訊產業的四大發展(上)關鍵的四個 C-2002/08/25

無線通訊產業在前幾年的成長力道是大家都看得見的,而隨著市場的 逐漸飽和,不僅手機製造商無法像過去一樣的吃香喝辣,就連「閉門 家中坐,財源滾滾來」的大哥大業者也開始為了逐漸下滑的語音收入 而感到著急。 因為競爭的關係,全球的大哥大業者的通話費率不斷下跌。其結果是 平均每個客戶的通話分鐘數逐年提升,但因為每單位的通話費率下跌 ,導致每名客戶的貢獻度(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也跟 著下跌。這種逐年下跌的趨勢日益明顯,逼得整個無線通訊產業抓破 頭想辦法。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87160    轉寄次數:65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八)有線與無線的接軌-2002/08/18

有線的網際網路要與無線的網際網路接軌,最大的問題在於誰該付誰 錢?底下就以一個有趣的例子來說明當兩者接軌的時候可能會冒出來 的商業議題。 在有線的網際網路上,使用者申請了ISP 帳號,不管是一般的撥接帳 號還是ADSL之類的固定式網路,絕大部分會被贈與一個免費的電子郵 件帳號。而使用這個帳號收發電子郵件,不管發了多少封,也是不需 要另外付費的。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79274    轉寄次數:39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七)使用族群的迷思-2002/08/11

使用手機在上網的人,和使用個人電腦在固定地點(家裡或者辦公室 或者網咖等等地方)上網的人,到底是不是同一批人? 很多人會不加思索的回答:「當然是!」有的人可能還會用奇怪的眼 神反問筆者:「為什麼不是?」。這個看起來理所當然的答案,恐怕 也是無線上網無法成功普及的原因之一。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76781    轉寄次數:39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六)網路思維與電信思維-2002/08/04

無線通訊業者從事無線加值服務的開發,與網際網路的網站經營者從 事網站開發,究竟有什麼不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所 謂的「無線通訊加值服務」是什麼。 一般而言,電信業者除了提供「講電話」用途之外的服務,都是加值 服務。在無線通訊業者而言,加值服務可以分為三大類: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71055    轉寄次數:170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五)無線版權管理-2002/07/28

在有線的網際網路與無線網際網路上面,最容易各自展現其開放與封 閉特性的,就是數位內容版權保護。 一張圖片要多少錢?一首數位音樂要多少錢?一篇文章又要多少錢?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67879    轉寄次數:34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四)成功關鍵在於規模經濟-2002/07/21

任何大眾市場產品所講究的都是規模經濟(雖然,先前的有線網際網 路是有規模但是沒經濟),通訊產業除了規模經濟之外還有一個稱為 網絡效應的好處。 當天底下只有一個人擁有電話的時候,這個人所能享受的價值趨近於 零,因為他沒有對象可以撥打。等到其他人也開始擁有電話的時候, 每一個擁有電話的人所享受的價值就越高,因為能撥打的對象越多。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63766    轉寄次數:40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三)成功關鍵在於無線通訊業者主導-2002/07/14

行動上網的歷史中,眾所皆知的是WAP 的失敗,以及日本在行動上網 市場的成功。分析兩者各自的原因,發現背後有著複雜的產業因素。 然而追根究底,行動上網市場要成功的關鍵只有兩個,一個是行動通 訊業者主導,一個是足夠規模的市場。 根據台灣電信總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02年第一季為止,全台灣的行 動上網人口不到16萬,其中WAP 用戶約12萬,GPRS用戶為 3萬多,實 在是少得可憐。但類似的現象卻是全球使用GSM 系統的行動通訊業者 所共同面臨的,並非台灣獨有。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66030    轉寄次數:897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二)產業分工與分利-2002/07/07

在有線的網際網路上,內容提供者很難跟網路使用者收錢,雖然隨著 寬頻的普及,漸漸的內容有收費潛力(在下列四個領域:線上遊戲, 線上影音,線上學習,以及不牽涉物流的電子商務,例如線上算命等 等)。但大體上來說,大部分的內容使用者是不願掏錢的。 而內容提供者以往跟入口網站拆帳的模式通常建立在廣告上面,亦即 雙方根據聯名的網頁上Banner廣告銷售金額來拆帳。但通常來說入口 網站光是靠廣告就很難生活了,更遑論能拆多少廣告收入給內容提供 者。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62600    轉寄次數:1263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一)封閉與開放的差異-2002/06/30

以往的網際網路是由有線電話的基礎架構所串接形成,在電信業者的 分工來說,第一類電信業者提供基礎的線路以及設施提供通訊服務, 而第二類電信業者則可以根據(向第一類業者租用)這樣的設施,在 上面提供所謂的加值服務。 眾所熟悉的ISP 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也因此有線的電信產業被切割 成兩層,形成競爭的基礎。眾多ISP 互相競爭的結果,消費者就會是 最大的贏家。當然,有線電信業者(所謂的固網,固接式網路)也該 互相競爭,這是台灣開放固網執照的基礎。否則二類電信業者越多, 一家獨大的一類電信業者賺得越飽。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62351    轉寄次數:55


CRM 與大量客製化-2002/06/23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到汽車展售中心去參觀,銷售人員告訴你可 以自行決定車子的顏色,內裝,外加的配備,每個單一的項目都有三 種以上的選項讓你自行決定。而當你決定好所有的配備,車子在一個 月後就可以交車。 這樣的夢想是全世界車廠共同努力的標的。以往因為大量生產降低成 本,只能生產規格化的產品,每款新車頂多有三到四種選擇,而這三 到四種的選擇,差異化也不是很大,就連車子的外觀都只有數種變化 而已。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5035    轉寄次數:78


eBay來台灣做什麼?(下)-2002/06/16

二手的物品或者收藏品價格往往不易談攏,定價本身就是很棘手的事 情,二手貨與收藏品的價格又更難定。競標本身是一個很好的交易工 具幫助買賣雙方敲定價格。賣方將物品資料公佈在網站上,由眾多買 方出價,價高者得之。過程透過網站程式的自動運作,買賣雙方都可 以即時得到系統通知出價狀況,等於把價格問題丟給市場機制自動運 作。 而每賣出一樣物品,eBay則抽取某個比例的交易佣金。此外,賣東西 的人很多,eBay也出售網站上某些較顯眼的版位給賣方。這些金額都 不貴,從幾塊美金到數十塊美金左右。eBay在這方面的利潤確實是薄 利多銷,依靠規模經濟取勝。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85127    轉寄次數:54


eBay來台灣做什麼?(上)-2002/06/09

沉寂已久的台灣網路界,最近卻為了一則新聞而騷動起來。因為美國 著名的競標網站eBay進軍台灣,以超過 4億臺幣的金額買下不久前才 宣布損益兩平的電子商務公司力傳資訊(資本額為1.04億臺幣)百分 之百股權。 力傳資訊旗下經營兩大網站,一是拍賣王(http://www.bid.com.tw) ,一是買賣王(http://www.ubid.com.tw)兩個網站最大的差別在於 前者為B2C 網站,由力傳資訊出面整合供應商,對一般消費者提供購 物服務。消費者可以在網站上依照競標的方式出價購物,價高者得之 ;或者直接以商品定價下單;或者參與集體購買,以壓低商品價格。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96484    轉寄次數:65


通訊‧網路‧新媒體-2002/06/01

或許眼尖的您已經發現到,數位之牆電子報的美術風格做了調整,更 眼尖一點的人可能還會注意到電子報的標語,從「網際網路博物館」 更改成「通訊‧網路‧新媒體 -數位之牆」。 沒錯,數位之牆在成立之後進入第三度的轉型。從台灣網際網路起飛 到下挫,到網路再度成長。此波將全面擴及到通訊以及資訊家電等等 領域,可以探討的面向將更加多元。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8082    轉寄次數:2510


傳統媒體中箭的部位不大,但是很痛-2002/05/26

網際網路儘管已經不再像過去股價狂飆的年代一樣,成為眾人矚目的 焦點。幾個成功的生意模式都已確立,經營不善的也都退出市場。雖 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是沒有人否認網路的重要性。 而這樣的重要性,卻因為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忘了網路到底有多重要 」,而顯得更加重要。正如筆者先前所言,當一般人因為電話隨手可 得而無法去感覺電話到底有多重要時,電話的重要性會變成無窮大。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4933    轉寄次數:22


電話黃頁,搜尋引擎,交易市集-2002/05/19

所謂的工商黃頁(Yellow Page )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生意。自從有了 電話之後,這種以黃色的紙張印刷厚厚一本,可以讓人查詢各行各業 電話的本子就盛行到今天。找水電行,找搬家公司,往往讓人第一時 間想到要去翻這個本子。 在台灣,工商黃頁是免費贈送的,有時候一大落一大落的堆在公寓樓 下,讓經過的住戶隨手拿取。這樣的黃頁由電話公司提供,雖然印刷 以及遞送都由電話公司負責,但用戶卻不須花錢購買。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6496    轉寄次數:2208


我那 E化還沒完成就馬上面對 M化的母親-2002/05/12

母親嚷著說要學電腦已經有兩年了。以前媒體一天到晚在報導電腦化 的事情,網路時代來臨,又開始在報導企業 E化的事情,讓老一輩的 人總是感到備受壓力,彷彿她們不學那些東西就會被社會無情的拋棄 一般。 此外,他的兒子從唸大學起就是電腦的重度玩家,而且退伍回來出社 會工作之後,又都是在網路公司工作。在網路股市長紅的時候,母親 提到自己的兒子在網路公司工作,總是面有得色。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57446    轉寄次數:16


網路社群與電話社群-2002/05/05

網際網路上面最令人迷惑的名詞就是「虛擬社群」或者「網路社群」 。一般而言,提供了聊天室,討論區,個人電子報,團體成員行事曆 管理,檔案分享,照片分享等等功能的網站,很容易形成網路社群, 匯聚人氣與流量。這類網站也因此被稱為社群網站。 因為驚訝於社群網站的高人氣以及低營運成本(網站經營者不需要生 產內容,使用者自己會在上面互動),在講究高流量以創造高額廣告 量的年代,社群網站一度成為眾人趨之若鶩的焦點。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9993    轉寄次數:4575


真的需要上網開店?-2002/04/28

最早期建網站時,設計頁面到後端資料庫程式設計以及網站代管等等 都需要專人服務量身訂做,而如果遇到網站需要電子商務機制,那更 是茲事體大,通常以資訊專案的方式委外進行。 這些專案執行完畢之後往往承辦人員變成此中專家,因為其中牽涉到 的環節實在太多,必須身陷其中一一克服。只是從台灣網路發展五年 以來,中小企業在建置企業網站上面的成本越來越低,也越來越容易 。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1995    轉寄次數:1868


娛樂運算的中心-2002/04/21

電腦的勢力,慢慢的想從書房中延伸到家中的其他地方,不管是借助 有線的線路還是無線的科技。但與此同時,圍繞著電視機的產業,也 想著要改變家中成員的認知,試圖讓某些行為的發生以電視機為主。 目前台灣市面上的DVD 播放機(接到電視機上的)以及DVD ROM (接 到電腦上的),價格都已經低到讓人吃驚的地步,消費者幾乎不太需 要思考就可能決定買一台回家。錄影帶出租店的DVD 影片,其價格與 VCD 並無差別。那麼何不全力擁抱音質與畫質更好的DVD 呢?

文章細類:數位家庭    閱讀次數:55890    轉寄次數:1894


家中的第二台電腦-2002/04/14

依稀記得台灣在大約十年前的時候家電廠商推出小型冰箱,廣告上訴 求「我的小冰箱」,力圖在已經飽和的電冰箱市場,再創造出「家中 第二台冰箱」的市場。換言之,家中的第一台冰箱放在廚房,第二台 冰箱放在個人的房間中。 電視機也有著相類似的訴求,當市場達到飽和的時候,切割出新的族 群,創造出新的應用,搶佔「家中第二台電視」的市場。因為這個第 二台通常是訴求「個人化」、「個性化」,在產品設計上也會強調小 巧精緻,色彩豐富等等。

文章細類:數位家庭    閱讀次數:75647    轉寄次數:13


網路貨幣經濟與市集經濟的黎明-2002/04/07

前一陣子號稱網路股災後第一個上市的純網路公司PayPal,甫一上市 就行情看漲。筆者兩年前曾經因為在eBay上面競標,發現很多商家都 掛上PayPal的標誌,強調可以接受PayPal的會員付款。在好奇心的驅 使下拜訪了這個網站。 本質上PayPal經營的是網路付款業務,當賣方在eBay出售商品時,買 方可能希望用信用卡付款。但如果賣方本身也是個人身分,根本無法 接受信用卡付款怎麼辦?這時候買賣雙方只要上去PayPal註冊一個帳 戶,PayPal會接受買方刷卡,然後把錢轉給賣方,中間抽取交易手續 費。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9802    轉寄次數:45


十月的天空-2002/03/31

馬祖,秋天,一九九六年。 第一次人民直選總統才落幕沒多久,兩岸依舊充滿緊張氣息。但身處 前線反而處之泰然,因為我們都很清楚,一旦打起來除了死沒有別的 。當人一旦覺得自己死定了的時候,心情就會輕鬆起來。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48750    轉寄次數:8


網路通訊市場的價格破壞-2002/03/24

美國的免費ISP 風潮過去後,現行的撥接上網已經變成月付制,亦即 每個月繳交多少錢,無限上網。台灣的ADSL也從以前剛開始的每分鐘 多少錢,現在大半改成每個月繳固定費用,無限上網。至於用戶人數 較少的有線電視上網,則一開始就採用每個月繳固定費用,無限上網 的收費模式。 依照使用時間來收費,這向來是虛擬產業的特性。電視台的廣告是以 時間長短來收費。至於為什麼15秒的廣告是這個價錢,還真是說不出 來(當然,廣告影片的製作費用是可以算出來的)。說是攤平人事成 本還可以理解,但是電視台的製作設備,各地的訊號轉播站台成本應 該早就攤平了不是嗎?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61675    轉寄次數:24


入口網站的最後一條路 - 交易市集-2002/03/17

一個社會是否能夠承受得起「沒有入口網站」這件事情?且讓我們用 消去法來檢驗一下。 如果哪天入口網站不再提供免費電子郵件,對於我的網路生活影響不 大,因為ISP 的郵件依然可用,而且也有相對應的網站版本可以收發 信件。如果我想要有第二個郵件帳號,應該可以跟ISP 低價額外購買 。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8862    轉寄次數:28


對於線上學習市場的本質思考-2002/03/10

在兩年前一度熱門過的線上學習市場,在最近寬頻連線開始普及之後 又回來了。這回競逐其中的要角,都是來自傳統產業的學習內容提供 者,例如從事幼教光碟多年的大廠,或者是外語教學的知名補教業者 等等。 以往在線上學習市場想要搶佔一席之地的純網路公司,有很大一部分 業務鎖定在企業教育訓練的市場。有的從教育訓練的平台著手,有的 從教育訓練的內容著手。但是這些線上的課程並未成為學習的主流, 畢竟面對面的互動對於商業人士來說,快又有效率。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7797    轉寄次數:1356


免費ISP 捲土重來-2002/03/03

免費ISP 在兩年前曾經盛即一時,英國最大的ISP FreeServe 就是經 營免費ISP 起家。大量的用戶數還一度讓這間公司成為許多討論新經 濟相關書籍所研究的各案。 兩年前的美國也是相同的情況。筆者當時到矽谷出差,當地的同事都 是使用免費的ISP 撥接帳號上網,而且其連線品質相當穩定。只是比 較討厭的是使用者桌面上會出現一個廣告視窗,如果把那個視窗關掉 ,連線就會中斷。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71006    轉寄次數:21


線上影音興起,搶了誰的生意?-2002/02/24

隨著寬頻的普及,寬頻內容市場風起雲湧。特別是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 )這個筆者已經聽聞了至少有八年以上的應用,開始露出 一絲絲的曙光。 目前台灣主流的寬頻速度應該是下行512k BPS上行64k BPS 的ADSL。 對頻寬需求比較大的重度使用者,會使用下行1.5M BPS上行384k BPS 的ADSL。只不過這樣的頻寬,對於要傳送高畫質的影像訊號還是感覺 不足。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74703    轉寄次數:938


3G與4G的競爭?-2002/02/17

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AN)最近成為大熱門。這種在某個固定範 圍內,可以讓裝有無線網路卡(支援802.11b 協定)的裝置連上網路 的技術,正以飛快的速度進入你我的生活中。 較為具體的應用,除了在辦公室的環境中取代一般的有線區域網路之 外,大眾化的應用例如華航在機場的貴賓室裝設無線區域網路,提供 旅客租用無線網路卡加上筆記型電腦上網。或者在咖啡廳裡面提供無 線上網服務,讓商務人士除了可以在裡面用筆記型電腦短暫的處理公 務之外,更能連上網路尋找資料。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109096    轉寄次數:78


網際網路抬頭挺胸的2002年-2002/02/10

還記得筆者在去年的一月28日發表了一篇名為「屈膝,是跳躍的前兆 - 2001年的期待」。這篇文章當時在網路上引起相當迴響,被廣為轉 寄,甚至繞了一圈還有人轉寄回到筆者信箱的。 當時的時空背景是美國網路股從2000年四月開始下挫,一路殺到2001 年的年初。慘烈的情況讓很多身處網路產業,對網路懷有想像的人感 到手足無措。而這篇文章之所以被廣泛的轉寄,無非也反映出當時很 多人仍然對未來抱著一份期待吧!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8370    轉寄次數:15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九)單位成本下降的消費者心理臨界點-2002/02/03

微軟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而成就微軟霸業的,有個最大的想 像:相信未來每個人的桌面上都有電腦,而在當時相信這種想像的人 並不多,或者說是信得不夠虔誠。 這樣的想像是根基於一個很實際的情況,即因為電腦CPU 的運算速度 越來越快,導致每單位的運算成本會降低,所以「未來一定會發生些 什麼事情」。於是Bill Gates把他的未來賭在軟體事業上,終於成就 了今日的微軟。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6912    轉寄次數:42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八)科技行銷的媒體策略-2002/01/27

科技產品或者服務,在推入市場的時候,最頭大的問題在於說明。想 像一下,歷史上第一隻電話,被擺在商店裡面販賣的時候,銷售人員 是如何費盡心思展示並解說電話的使用方式,以及能帶來的好處給好 奇圍觀的群眾。 當然,電話現在已經從當年的高科技產品變成日常用品,銷售人員不 再需要對消費者解說如何使用。但是歷史上科技產品和服務層出不窮 ,每個產品要演變成日常用品,每種服務要變成生活中習慣的行為, 其實都走過這辛苦的一段路,必須使用正確的方法,近乎傳教式的不 斷的與消費者溝通。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7625    轉寄次數:55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七)科技行銷的價格策略-2002/01/20

講到價格,附圖當中的創新者以及早期採用者,恐怕都要會心的一笑 了(或者是苦笑)。這批人都是科技行銷價格策略下拋頭顱灑熱血的 烈士: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60424    轉寄次數:317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六)多媒體和網路是手機救星?-2002/01/13

從個人電腦的發展史來看,是走過下面的科技行銷發展歷程的,由創 新者到早期採用者,再到早期大眾和晚期大眾,一直到個人電腦產業 從每年的高成長到現在的趨於飽和,甚至導致幾大個人電腦品牌必須 尋求合併以達最大營運效益來應付市場現況。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69199    轉寄次數:48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五)掌上裝置的轉型-2002/01/06

根據報載,由於整體經濟環境不佳,加上PDA 並非民生必需品,使得 PDA 的市場潛力由年初預估21萬台,目前修正到只剩下10萬台,但相 較於去年 6萬多台的銷售量,今年PDA 消費市場預估仍能維持65% 的 成長率。 儘管成長率看起來是高達65% ,但是這兩年加起來也不過16萬台。如 果說台灣目前持有PDA 人數不超過20萬人,大概不是太過分的說法。 這麼樣的一個市場,不論是跟全台灣人口相比,或者是與20到40歲的 人口相比,或者更進一步,與這個年齡層中的商務人士相比,顯然都 是很小眾的商品。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58566    轉寄次數:40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四)網路購物行為與電子商務-2001/12/30

在進入電子商務的主題之前,請容許筆者不厭其煩的再把科技行銷的 運作模式圖放在這裡一次。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72185    轉寄次數:94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三)行動上網市場的重挫-2001/12/23

對於所有的行動通訊業者來說,公元2000年初左右推出的WAP 行動上 網服務簡直是個重大的災難。因為以目前WAP 使用者的數量與所投入 的資金資源相較,根本就不成正比。 WAP 行動上網市場之所以會被炒熱,原因在於當時整個行動通訊產業 都預期,手機的銷售量將因為市場飽和而開始下跌,而行動通訊業者 也預期通話費的收入會因為競爭而減少。因此如何再創下一波手機銷 售的高潮,以及扭轉通訊業者日益稀薄的通話費收入,就是個值得憂 慮的課題。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59157    轉寄次數:817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二)網際網路的假性購買-2001/12/16

出版界的朋友曾經告訴我,在台灣的出版市場,有些書的銷售量只有 四五千本(電腦類別的圖書銷售量則更低)。相較於主流的熱門書籍 ,這些冷門的書到底是誰在看呢?難道真的是對書籍內容內特定領域 感興趣的人買的嗎? 有趣的問題是,這些書該不會大部分都是被出版界的人買走了吧?這 些人為了在出版工作上更貼近市場,所以很多書籍都必須去了解。所 以有些冷門的書也會去買。於是在銷售量上面看起來還可以的書,其 實大部分並沒有被目標消費者買走。買來買去,最後這些書籍都還是 在出版圈子裡流動。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54729    轉寄次數:2769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一)科技行銷的運作模式-2001/12/09

在科技行銷的領域中,有一個相當有名的模式,生動而簡單的描述了 新科技散佈的過程。(筆者才疏學淺,不知道是哪位大師所提,但這 個模式卻簡潔有力影響深遠)這個模式可以用下面的圖形表示: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72249    轉寄次數:2565


我在通訊產業的日子(下)-2001/12/02

通訊產業比起其他的傳統產業來說,對於網際網路的態度可能要更保 守一些,這點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雖然這並不是一體通行的情況 ,但大體來說,通訊產業切入網際網路業居然是有點不得已的。 一般的傳統產業剛開始受到網路潮流的衝擊,紛紛思考企業E 化以提 升競爭力,雖然網路泡沫化但這個部分的腳步卻並未停歇。然而焦點 主要是注重在企業內部的管理,而不是與消費者發生交易行為的部分 。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55908    轉寄次數:3143


我在通訊產業的日子(上)-2001/11/25

來到這裡已經半年,適應狀況出奇的良好,工作上甚至於屢屢有超水 準的演出。上司在我剛到職一個月的時候問我,是不是已經來半年了 ?因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已經摸透了這個產業大約八成的狀況。 因為半年前看出網路產業的未來在通信業,所以迫不及待的就跳進來 。進來之後很快的發現兩件事情:第一,我看對了,以前在網路產業 所鍛鍊出來的能力在這裡完全可以用上,這證明兩個產業高度相關。 第二,我看錯了,因為通訊產業完全不是外人所能想像的,而網路與 通訊的整合,至少是一條長達兩年以上的艱辛道路。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61270    轉寄次數:221


寬頻進化論-2001/11/18

從美國的貝爾發明電話到電話普及的今天,約略過了一百多年的時間 。這一百年的時間,電話不斷的普及並且自然的融入一般人的生活中 ,成為大家習慣的日常用品。 四十年前的社會,如果見面的時候問對方有沒有電話號碼,是一種沒 有禮貌的行為,因為不是人人家裡都有電話的,有電話的都是有錢人 。四十年後的現在,如果請對方留下連絡的電話號碼,而對方回答沒 有的時候,我們反而會覺得對方怪怪的。什麼樣的人在現代社會生存 可以不用電話的?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60219    轉寄次數:141


即時傳訊軟體的發展-2001/11/11

網際網路發展至今,許多新聞的焦點以及研究報告討論的重點,幾乎 都是以網站為主體。除了近一年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電子郵件應用的 重要性並且詳加研究之外,相對而言對於所謂的「即時傳訊軟體」( Instant Messenger )的討論確實是比較少一些。 所謂的即時傳訊軟體,其實就是類似 ICQ之類的軟體,安裝在網路使 用者的電腦上,可以自行建立連絡人清單,隨時透過網路發訊息給清 單上的人。發展到後來,除了互相傳送訊息之外,還可以互傳檔案, 或者講網路電話,發手機簡訊等等。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63471    轉寄次數:1745


網路即將回歸電信產業-2001/11/04

一個產業迅速興起以及迅速的泡沫化,再也沒有比網際網路還要來得 更迅速的了。然而不管這個過去的媒體寵兒是如何演變成現在的過街 老鼠,在這裡筆者邀請您先把聚光燈從網際網路身上移開,暫且讓網 路產業從主角轉變成配角,且讓我們從別的角度看起。這次,被擺在 聚光燈下的,是電信產業。 電話線的功能是什麼?遠在五年前,標準的答案一定是講電話。在當 時已經有些人開始在家裏使用9.6K的數據機連結上純文字介面的BBS (有別於現在大學校園裡的BBS 系統),開始有些除了講話之外的活 動。但是大體而言,電話的使用就形式上來說是語音通信,就使用者 行為上來說,是一對一的溝通。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62777    轉寄次數:22


網路產業的解體(三)電子報的昨日今日明日-2001/10/28

前一陣子台灣最老牌的網路電子報-IT Home 電腦報宣布裁減人力, 並且把重心放在即將推出的平面週刊上面。新的週刊還是鎖定在IT產 業的報導,而原先的IT Home 電腦報人力縮減到只剩下三名,經營重 心放在網路產業的報導上面。 這個新聞在IT Home 電腦報上面並沒有太多的披露,筆者反而還是在 其他媒體上得到這個消息的。而且這個對筆者而言是個可以跟明日報 的事件相提並論的重量級網路事件,並沒有引起廣泛的討論,不知道 是不是因為壞消息已經夠多,這個已經不算什麼?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1750    轉寄次數:27


網路產業的解體(二)入口網站的拆解-2001/10/21

(續上期)網路廣告業的崩潰,剛開始除了讓小型的內仍提供者倒地 不起之外,最後必然會影響到食物練的最上端-入口網站。因為遲遲 無法從網路廣告獲利,迫使這些無法再從原先資本市場上獲得資金供 應的入口網站,必須要在垂直的服務上面尋求獲利,因而導致自身的 土崩瓦解。 入口網站的聚客力來自於其整體的規劃,以及將所有能產生網頁瀏覽 數量的服務收羅其中並使其互通有無的能力。過往的入口網站不斷開 發新服務,來不及開發的則以併購行之。美國早期的前三大入口網站 ,Yahoo!,Excite,Lycos ,目前雖然命運各異,但是發展過程大同 小異,甚至連併購的對象都雷同。這樣的大肆擴張,無非就是要把入 口的「廣度」做大。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57182    轉寄次數:31


網路產業的解體(一)垃圾郵件與網路廣告業的崩壞-2001/10/14

一個朋友在某間網路行銷顧問公司工作,因為舉辦國際性的研討會, 從國外請了知名的人士前來台灣講課。內容大體是談網站設計與經營 的一些訣竅等等。我看過課程的內容,認為對於一些中小企業的經營 者來說相當實用。至少比前幾年網路當紅的時候,外頭一些濫竽充數 的課程要來得紮實很多。 然而這個課程卻來得有點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經濟不景氣,中小企業 的經理人每天為了「實體」的事情忙到暈頭轉向,根本抽不出身來管 「虛擬」的事情。其實,是幾乎所有關於網路(不管是電子商務或者 是企業E 化等等)的課程,報名人數都呈現大幅滑落的狀況。於是, 如何想辦法讓多一點人來報名,變成頭痛的問題。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2777    轉寄次數:188


PDA 市場蹲下去,因為快跳起來了-2001/10/07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日經社針對2001年的PDA 市場調查所得到的數據顯 示,隨著消費市場的需求不振,原本2001年全球市場的規模預計可達 到1800到2000萬台間,經過下修之後的PDA 市場規模僅能達到1405萬 台。另外一家知名市調公司IDC 的報告也顯示類似的狀況。 如果這樣的預測是準確的,則與2000年的1087萬台的銷售量相比,成 長率僅有29%。事實上,從1998到2001年,全球PDA 成長曲線呈山峰 狀,在1999年達到尖鋒。但是2000年一直到2001年,PDA 的成長卻不 斷下滑。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54674    轉寄次數:30


什麼錢該賺?什麼錢不該賺?-2001/09/30

筆者自從離開網路產業投身傳統產之後,體會到非常多的事情。特別 是這兩種產業的人在商業思維上的不同。簡而言之,從網路產業出身 的人,對於商業的運作以及邏輯往往是搞不清楚的。 所謂的搞不清楚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對於傳統的商業邏輯搞不清, 第二種是對自己所身處的產業價值搞不清處。第一種是認不清楚大環 境,第二種是認不清楚自己。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6588    轉寄次數:28


數位式「穀賤傷農」-2001/09/23

古老的中國有句話,叫做「穀賤傷農」,意思是稻穀的價格太低,以 至於辛苦種植的農民們根本就無法回本。在台灣,有的時候會發生某 些水果生產過剩的狀況,為了平衡價格,在產地很多水果根本還沒有 機會被運到市場上販賣,就在當地直接被倒入河川銷毀。 如果你是那個辛苦種植的農民,看著那一車車的水果被倒入河中,你 的感想是什麼?你會不會在河邊看到眼淚掉出來?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52585    轉寄次數:24


當災難在網路上傳遞-2001/09/16

數位之牆的老讀者可能會記得,筆者曾經在兩年前,一九九九年十月 三號的時候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地震來了,網路能做什麼?」 。這篇文章是因台灣的九二一地震而作,主要是在探討當災難發生的 時候,網路媒體究竟可以幫上什麼忙。 這篇文章打破了筆者「只談趨勢不談時事」的慣例。一方面因為事情 實在太嚴重了,另一方面,社會在承平無事的情況下,看不出人們對 於網路的依賴程度(就好像我們平日不會感覺到電視機的重要性一樣 ),災難的時候,「網路到底有多重要」的議題就會被突顯出來。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55696    轉寄次數:6772


虛擬的世界,真實的人生-2001/09/09

接觸過電腦遊戲的玩家都知道,有的遊戲一次玩不玩,遊戲軟體會提 供存檔的功能先把遊戲進度儲存起來,以便下次進入遊戲的時候可以 接著上次的進度繼續進行。 電腦遊戲的設計往往都是考驗人的反應或者是推理能力,不然就是耐 心。有時候我們所操縱的遊戲主角會一個不小心死亡,這個時候存檔 的功能就顯得重要,因為不論主角死了多少次,只要把以前的進度呼 叫出來重玩即可。也因此很多玩家養成了隨時存檔,總不會忘記在要 準備進行「危險動作」的時候先存檔一下。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44687    轉寄次數:661


手機的286時代-2001/08/26

台灣八月底的電信展雖然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參觀人潮不如預 期的踴躍,但是從參展的大廠依然可以感受到一些手機發展上面的趨 勢。在電信展上面逛了兩圈下來突然有個很深的感覺,現在的手機彷 彿是處在十多年前的286電腦時代。 筆者用這種方式類比,一些早期就接觸電腦的老手們可能都要會心一 笑了。當年的286電腦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速度奇慢無比,單色的螢 幕加上DOS作業系統,大部分的應用程式都是文字呈現,沒有什麼 圖形音效與之類的多媒體的應用。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57150    轉寄次數:6672


網際網路是愛,分享,與融合-2001/08/19

在網際網路上面進行各種觀察,探討可行的商業運作方式也已經五年 了。在許多答案都已經呼之欲出的情況下,筆者卻始終沒有忘記第一 次遇見網際網路時所帶來的感動。 筆者知道商業的議題是重要的,因為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過去傾盡 全力的探討那方面的議題。而對於網際網路的形而上議題幾乎沒有論 述。一方面是因為如前所述,世人對於入世的議題較感興趣,一方面 其實自己也不是專研形而上相關學理的專家,說了怕是貽笑大方了。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41464    轉寄次數:32


一個人頭多少錢?-2001/08/12

網路廣告的發展路途一直不是很順利,標準規格的Banner廣告除了效 果備受質疑之外(姑且不論這樣的質疑是否恰當以及質疑的方式是否 正確),即便是現在號稱「摩天大樓式」的網路廣告,佔據了幾乎整 個網站頁面的大部分,卻始終還是很難說服廣告主花錢在上面。 備受爭議的Banner點閱率(Click Through Rate)最近已經被某些國 外的網路媒體和網路行銷公司取消,不再提供這個數據給廣告主參考 。這是否意味著網路廣告無法用互動的比率(點閱率)來衡量?那麼 如此一來網路媒體和其他媒體還有什麼不同?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51421    轉寄次數:16


網路品質運動開始-2001/08/05

網路究竟是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從網路剛開始興起的時候,除了創 業成功的傳奇之外,我們就能從報章雜誌上讀到一堆關於網路的負面 報導。這些報導包含了駭客,信用卡到刷,網路色情,網路賭博,網 路上癮,病毒,謠言毀謗等等。 一直到網路股起飛,到跌落,這些負面報導從來就沒停過。不知道是 不是媒體特別的嗜血,總是喜歡驚悚的題材。然而整個社會對於網路 的印象,也因此一直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34941    轉寄次數:178


數位電視是無線電視台的新契機?-2001/07/29

前幾天讀到一則新聞,上面寫著台灣的數位電視發展標準在經過長時 間的拉鋸後終於確定將會依照歐洲的規格發展。台灣的五家無線電視 業者分工合作在全省佈建系統,預計在2002年底就可以播送。 業者強力主張採用歐洲的數位電視規格,理由之一是因為歐規有考慮 到行動接收的情況,而美規沒有。這兩種規格之間的戰爭牽涉到下一 代電視的標準,以及背後龐大的家電市場商機,因此國際上兩大陣營 當然是卯足了全力。

文章細類:數位家庭    閱讀次數:75675    轉寄次數:59


泡沫所創造的價值-2001/07/22

從西元2000年網路股的股災之後,網路產業歷經泡沫化過程,到現在 也已經一年多了。在這段時間內整個社會對於網路充滿了負面的評價 ,產業內的人雖然覺得難過,但也始終無法對大眾解釋他們正在做的 事情是有價值的。 產業外的人對這個發展有褒有貶,但對於整個歷程卻也有如瞎子摸象 難做出持平的論斷。網路產業遭人非難質疑的地方已經很多,筆者就 不再談。取而代之的將試圖以這篇文章做個論斷,把該還給網路的掌 聲還給網路。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33844    轉寄次數:3994


終極的網際網路(七)內容傳輸成本與收費方案-2001/07/15

(續上期)上期談到了網際網路之所以形成封閉架構是因為人性的關 係,人性要求安全,所以網際網路才會逐漸形成封閉架構。人類的另 外兩個特性,貪小便宜,以及分享,也是型塑未來網際網路面貌的兩 大推手。 簡單的問一個問題:內容有價是個花了很久的時間才在人類社會建立 的觀念,但為什麼這樣的觀念必須要長時間一再的教育普羅大眾大家 才能接受?是不是這樣的觀念本來就跟人類的習慣違背?網際網路上 面的免費以及分享文化,推究到最後莫不是這兩大人性。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8416    轉寄次數:56


終極的網際網路(六)封閉的網路來自封閉的人心-2001/07/08

(續上期)網際網路從學術研究領域走向商業化的那一天開始,就已 經注定了要走向半封閉架構的命運。 雖然筆者於七年前在校園中使用Mosaic瀏覽器加上 CGI程式幫助學校 老師做網站專案的時候,就已經隱約感覺到這件事情。但是自己體內 崇尚自由開放的那股叛逆精神卻下意識不太想承認。每次想到「將全 球人連結在一起」所能形成的力量,以及背後所代表的全球融合的意 義時總是很感動,總覺得自己一定能為這個新的領域做些什麼。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35412    轉寄次數:312


終極的網際網路(五)第二波創業潮與小型內容提供者-2001/07/01

(續上期)台灣的網路使用人口目前到底是多少?官方不同單位所公 佈的數據不一,有的說已經突破六百五十萬,有的說已經突破八百萬 。然而不管是哪個數字,都只說明了一件事,就是台灣的網路市場已 經形成經濟規模。 其次,網路公司的大量滅絕已經接近尾聲。前一陣子甚至有報導指出 ,在台灣,有意願在網路上創業的比例是亞洲地區最低的。這種剛開 始一窩蜂到後來卻避之唯恐不及的心態,簡直就是蛋塔效應的翻版, 也充分顯示台灣人的靈活與彈性。。。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7707    轉寄次數:486


終極的網際網路(四)入口網站的末日與數位媒體產業分工-2001/06/24

(續上期)一旦通訊產業的媒體內容通路角色確定之後,接下來的產 業分工就會完成。可以確定的是,通訊業者最後會自己擁有媒體,或 者與大型的媒體集團完成某些深度的合作,例如交互投資或者合資成 立新公司等等。 想像一下現在的電視台,擁有自己的攝影棚,頻道以及其他資源,某 些重要的節目會自行製作,其他的節目則交給別的傳播公司來製作。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產業的分工,龐大的媒體產業有著各型各色的人員 ,囊括了從製作到演出的所有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電視台是個通 路,讓各式各樣的媒體內容上架。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0940    轉寄次數:60


終極的網際網路(三)通訊產業的整合關鍵-帳務系統-2001/06/17

(續上期)上一期提到通訊產業將會與媒體內容產業激烈的整合,成 為數位內容通路的旁然巨獸。這一期讓我們來看看通訊產業何以能成 為這樣的巨獸。 數位內容最大的問題一直都在收費。以前依靠廣告的收入而不直接跟 閱聽人收費的模式,以目前寬頻普及的速度來看要能有豐厚的獲利看 來仍然遙遙無期,而且到時候廣告市場絕對是市場前兩大的天下,以 及為數極少的專業型網站一起瓜分。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1869    轉寄次數:70


終極的網際網路(二)網路媒體的封閉架構-壟斷-2001/06/10

(續上期)筆者在上期的文章中指出,網際網路會由開放式的架構走 向半封閉式架構。而這樣的半封閉架構可以由下圖來描述: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0443    轉寄次數:72


終極的網際網路(一)由開放走向封閉-2001/06/03

以西部拓荒來形容網際網路過往五年的發展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具有 冒險犯難精神的人一擁而上,在新的領域裡攻城掠地。後面尾隨著淘 金客,以及販賣牛仔褲和軍火的人。 所有的商業規則看起來似乎都可能在這個新的天地裡打破。所謂的零 阻力經濟,新經濟,似乎要顛覆傳統的一些商業邏輯和法則。拓荒者 在資本市場得到強大的資金奧援,以張狂的手法打廣告,以不惜血本 降價促銷的方式經營電子商務。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9663    轉寄次數:76


無根的一代-2001/05/27

根據國際知名的投資公司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執行主 席陳立武表示,在評估現金流量、可用資金以及營運管銷成本後,預 估美國99%的網路公司在18個月內,將面臨資金耗盡的困境,若未能 順利集資者,將被迫結束營業。 純網路公司的美景被現實無情的摧殘著,即使是業界的龍頭老大雅虎 都不得不更換執行長以求公司能轉換經營方向力圖生存,其他的就更 不用說。雖然隨著純網路公司的消逝,在此波汰弱留強下將可大幅改 善網路公司體質,有利於網路產業的發展。但是網路狂潮所吸引的除 了資金以外,還有大量的人力投入,其中的主力就是年輕人。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33009    轉寄次數:811


一個人,守著一面牆-2001/05/20

在網路上歷史悠久且負有盛名的網路週刊「一週網事」,在上個星期 宣布停刊。這件事情與明日報停刊的規模大小不能相提並論,最起碼 兩者的讀者數量以及知名度可能相差懸殊。但是同樣是出自於一份對 於網路發展的熱誠,看在筆者的眼裡感受格外深刻。 「一週網事」背後約有六到七位作者,每個人平日都有自己的工作。 在假日休閒之餘搜羅網路上值得注意的新聞,加以評論並以電子報的 形式發行。創刊人邱元平先生也與筆者相熟,雖然對於網路的觀察各 有千秋,對於網站經營的手法也互異,但是同樣都對於網路的發展高 度關注。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36913    轉寄次數:12


內容為王-傳統媒體對入口網站的反撲-2001/05/13

(續上期)內容有價的概念也影響到長久以來入口網站與傳統媒體, 例如電視報紙等內容提供者的關係。從雙方強弱勢力的消長來看,可 以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 當年入口網站剛開始以新媒體的姿態出現時,傳統媒體集團不是還沒 有準備好,就是根本不放在眼裡,也因此它們不是沒有自己的網站, 就是不願意花太多力氣去經營。剛巧入口網站的經營者通常又不傾向 自己培養內容生產的團隊,所以往往都以「合作」的方式向傳統媒體 索取內容,入口網站對這些內容往往也沒有付費。這是入口網站與傳 統媒體的第一階段關係。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8204    轉寄次數:27


內容收費的另一種可能-智慧型代理人-2001/05/06

(續上期)從電子報收費的問題可以看出,資訊複製的問題如果不能 解決,直接在網路上對內容收費現階段是有問題的。因為數位化的內 容無論在複製傳播上面都太容易,間接會衍生出付費的價值性過低的 問題。 直接對於發行刊物收費,這是很傳統的想法。目前的網路內容收費都 還停留在這個層面的思考上面,卻幾乎都忽略了根據網路的特性,還 有另外一種收費的可能性,那就是智慧型的代理人。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4312    轉寄次數:2396


電子報居然要收費?-2001/04/29

網路內容收費的話題最近甚囂塵上,其中最熱鬧的要算是收費的電子 報了。這可能也是因為在台灣的網際網路界,電子報算是一個經營得 蠻成功的項目,其成績甚至於超過內容網站。也因此一旦考慮到收費 的時候,很自然就會被經營者列為第一優先考慮。 訂閱報紙要付錢這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實體世界的報社本身並不依 賴賣報紙的收入賺錢,主要是依靠廣告維生。這也是為什麼一份報紙 可以賣得這麼便宜,除了薄利多銷之外,巨額的廣告收入才是一份報 紙的主要收入來源。那麼有沒有可能報紙不要錢,報社完全依賴廣告 收入維生呢?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48269    轉寄次數:1154


企業E化,從個人E化開始-2001/04/22

許多人在談企業E化,但卻很少人在談個人E化。一個經營者如果自 己本身沒有E化,是很難體會所謂的E化到底帶來什麼好處,以及E 化該如何進行。 什麼是個人的E化?這裡指的不是坊間的教育訓練機構,或者是各種 提供E化解決方案的公司所說的,那種模糊不清的所謂的E化思考, 而是從最實際的數位化工具的運用開始著手。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42590    轉寄次數:52


明日報,資訊人,與104人力銀行-2001/04/15

明日報的停刊以及資訊人的財務危機,對於網路產業是兩擊重拳。各 式媒體上面充斥著各種後見之明,社會上一片「我早就知道」的聲音 。一年前,這些媒體忙著鼓吹網路新經濟,現在則忙著打落水狗。新 新聞雜誌的封面甚至大喇喇的寫著「你是否高估了詹宏志?」 然而,目前的網路公司可能還有落水狗的價值,也許再過一陣子可能 連被打的價值都沒有了。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48882    轉寄次數:779


如何擺脫高科技迷信-2001/04/08

現在的科技進步之快,連帶的整個社會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前進著 。雖然有些改變在我們看起來仍然嫌不夠快,但是資訊時代變化的速 度確實已經超越工業時代。 在進步的過程當中,往往充斥著各種花招。各位看見市面上的書籍, 以及媒體的報導,無不是追逐著這些所謂的熱門話題打轉。特別是國 外流行什麼,國內很快就會有相關的譯作出現。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34097    轉寄次數:19


網站的最後歸宿-固網-2001/04/01

網站如何收費的問題最近被大量的討論。各種說法莫衷一是,但是開 始收費卻已經是經營者的共識。除了那些已經從網站經營者轉型成為 技術平台供應商,以承接專案為獲利來源的網路企業以外,想繼續朝 網站經營方向前進的企業,無不使盡渾身力氣,從現有的內容以及服 務上面做出區隔,看看是否有對部分使用者收費的可能。 網路上的內容到底能不能收費?老實說,在網際網路還沒出現之前, 人們獲取資訊的管道並不缺乏。而網路雖然有著即時互動的特性,但 是承載於其上的內容並沒有重要到能夠讓使用者付費。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37207    轉寄次數:40


經營B2C電子商務的無形成本-2001/03/25

B2C電子商務已經是一盤被炒了很多次而且到目前為止還不斷回鍋 的冷飯。因為整個社會的氣氛是:這是個新玩意兒,你如果沒跟上就 等著滅頂。所以有不少企業界的經營者打從一開始就不斷的參加各種 研討會。這陣子下來繳了學費也不算少,卻很少真的有人可以接觸到 核心的部分。 隨著網路股下跌,美國B2C電子商務網站紛紛關門大吉,這個話題 突然間就被冷凍了,徒然讓先知覺者徒呼負負,讓後知後覺者慶幸自 己還沒一腳踏進去。這讓筆者覺得有些可惜,至少以前的經驗是有足 夠的參考價值的,整個社會動用了龐大的資源換取了經驗,應該要能 夠好好的傳遞下去。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50351    轉寄次數:85


網路社群實作現場(二)品牌經營導向的網路社群實作-2001/03/18

(續上期)如果網路社群只能當作副業來經營,而不能當作主業,那 又該怎麼經營呢?一個網站的經營者在思考如何運用網路社群的力量 時,除了要注意上期所提到的社群三大法則之外,必須注意到: - 社群對於經營網路媒體的經營者來說,其中的成員必然是對於某個 媒體議題有著高度的關注的。也因此會很容易的在網站上表達意見, 以及與網站經營者或其他有著相同關注的人士互動。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41014    轉寄次數:71


網路社群實作現場(一)社群網站之死-2001/03/11

社群,始終是網路上最令人迷惑的字眼。不僅網路使用者迷惑,網站 經營者也迷惑。筆者曾經在公元兩千年一月份的時候寫過一篇文章「 網路社群的真義」,試圖釐清經營網路社群的思維。但是隨著傳統產 業的上網以及企業的 E化,以往的經營者所犯的錯仍然不斷被後面的 跟隨者重複著,可見得這個老問題仍然值得再被提出來討論。因此筆 者這次直接切入實作面,來看看網路社群的經營。 社群就是一堆有共同興趣的個人,或因為相同目的而結合在一起的團 體,例如社區的土風舞社,大學的登山社等等。而在網路上面藉由網 站所形成的類似團體,統稱為網路社群。這個社群的特性是不必實際 面對面的接觸,就可以進行各種交誼的活動。而提供網路交誼場所的 網站,一般稱為社群網站。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41598    轉寄次數:82


付錢的時候到了嗎?-2001/03/04

最近的幾個月以來,檯面上仍然存活著的各大網站無不亟思生財之道 ,各種規劃紛紛出爐。美國雅虎開始對網路競標收費,新浪網也主張 入口網站收費服務是可行的。除了大型的網站之外,小型的利基市場 內容網站有的轉向服務企業收費,有的仍然在一般使用者身上開發加 值服務希望可以讓使用者付費。 平心而論,網路服務和內容收費的時間已經到了。正如筆者先前所言 ,以往的網路免費內容和服務,是因為市場上過多競爭者惡性競價的 結果。而這種惡性競價因為有股票市場撐著,所以短時間內使用者享 受到一堆免費的服務。但是一旦股票市場回歸基本面,能殘存下來的 畢竟是少數。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48459    轉寄次數:28


互動電視與網際網路-2001/02/25

自從五年前接觸網際網路以來,筆者心中有幾個疑惑從來就沒有中斷 過。不管這五年當中網際網路如何發展,也不管筆者是怎麼觀察網路 ,怎麼的預測趨勢,始終只有這件事情一直不敢妄加論斷:到底電視 和電腦會不會合而為一? 會有這樣的疑惑來自於五年前的觀察:電腦即將從運算工具演變成傳 播工具。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察促使筆者在當時決定從電機的背景轉 向大眾傳播的領域發展。進一步的問:如果電腦會變成傳播媒介,顯 然娛樂會變成其中主要的用途。那麼這不就直接和電視競爭了嗎?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5014    轉寄次數:73


人頭的力量-2001/02/18

經營消費者市場( 套句現在流行的術語,叫做 B2C商務 )的時候,首 先要注意到的是規模經濟。一個產品或者服務如果預期會有很多人使 用,那麼就很適合用薄利多銷的方式去經營。有了規模,成本就可以 攤低,接著售價降低可以刺激更多買氣,最後進入正面循環。 除了一般常見的民生消費用品是這樣的模式之外,高科技電腦產業也 是。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正是受惠於個人電腦以及手機等等科技消費品 的成長所致。顯而易見的,這種規模的力量來自於使用者,也就是人 頭的數量。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29624    轉寄次數:46


媒體與通路-2001/02/11

隨著網路廣告量成長趨緩甚至下跌,網路媒體的經營型態正在改變當 中。然而網路媒體就筆者的個人觀點來看,未來的發展已經很清楚, 就是會形成超大的媒體集團,所有的媒體都會數位化在一個媒體集團 的內部經營,以求最低成本以及最高邊際效應。 在此前提底下,所有的網路媒體最後都會和傳統媒體合併。我們已經 見識到了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的合併案在美國發生,筆者相信雅虎與 傳統的媒介合併是早晚要發生的事情。但現在的雅虎除了缺乏一個能 夠生產內容的傳統媒體之外,還缺乏通路。筆者認為如果不嘗試改變 ,雅虎在明年將會非常的危險。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6061    轉寄次數:232


網站的終極介面-2001/02/04

很多傳統產業的人剛剛拿到網路這個玩具時,興奮的把玩並將很多的 想法放在上面,試圖在網站上做些什麼事。但很有趣的現象是,他們 通常所犯下的錯誤都是第一代網路人所曾經犯過的錯。不知道是不是 傳統的思維包袱太難擺脫以至於看不清網路的本質,還是第一代的網 路人所學習到精采或痛苦的經驗沒有好的機制傳承下去? 這些錯誤當中,最顯而易見的是對網站介面的處理,特別是來自傳統 媒體的內容製作團隊為最。他們並不了解每一種媒體都有他的原生介 面,或者習慣性的把以前處理其他媒體介面的方式帶入了網站的製作 當中。筆者看見很多這樣的團隊,在介面上所犯下的錯幾乎一模一樣 。因為介面對於網站是如此的重要,在此有必要回到本質面去討論一 下有關媒體介面的問題。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35959    轉寄次數:757


屈膝,是跳躍的前兆 - 2001年的期待-2001/01/28

公元兩千年的開端,當全球正歡騰於一個新的世紀來到時,美國的那 斯達克股市卻悄悄的往下滑洛。緊接著四月的股災,所有的網路股一 路狂跌,直到公元兩千零一年已經到來的現在,網路股似乎還沒有反 彈回升的跡象。 在這段期間當中,許多先前被看好的網站倒閉,存活下來的則大幅裁 員,縮減廣告開支,以及改變營運方向。受到美國網路股市的波及, 台灣的網路公司也一片哀鴻,許多小型的網路公司悄悄消失,大型的 網路公司也同樣的緊縮。大量的工作者從網路公司離開,原先筆者所 預期的網路失業潮,現在越演越烈,幾乎快變成了逃亡潮。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32729    轉寄次數:34


不要更改我的郵件地址-2001/01/14

大概很少有人像筆者一樣,國內與國外加起來擁有超過二十個以上的 免費電子信箱帳號。這是隨著網路發展四年多累積下來的,幾乎一有 大型網站推出免費電子郵件服務的時候,就趕快去把自己所要的帳號 名稱搶先申請下來,申請過後要不要使用是以後的事情。 在各種大大小小的網路調查當中,最常被網友使用的網路服務就是電 子郵件,有的人回家上網之後不見得逛網站,但是收信的習慣卻是有 的。所以網站經營者推出免費的電子郵件服務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 情,既然大量使用者有需要,那就該提供不是嗎?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40791    轉寄次數:106


什麼是ASP?-2001/01/07

ASP 這個字眼從一個概念到變成一個產業,中間經過了許多摸索的過 程。而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這個字眼似乎有被膨脹的現象。 依靠軟體營利的公司可以分為很多種,像微軟這類型的公司,是專門 「賣盒子」做套裝軟體生意的;有的是專門把盒子賣給企業而不賣給 一般使用者的。有的公司把這些既有的軟體彼此互相連通成為一種解 決方案,提供給企業客戶解決生意上或管理上的需求,然後從顧問費 和勞務費上面賺取利潤。這些因為軟體而存在的生意模式一直到現在 都還持續著。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6579    轉寄次數:3591


寬頻,新的網路衝擊-2000/12/31

最近幾個月關於寬頻的新聞相當的多,例如美國知名入口網站雅虎與 台灣的東森與和信兩大媒體集團分別合作建立寬頻入口網站;各種寬 頻上網的費率一降再降;有線電視上網與ADSL大對決;乃至於中華電 信最近公佈數據顯示,2000年底ADSL的使用者超過11萬人,已經領先 使用有線電視上網的用戶。 正如筆者先前所言,寬頻是網路媒體的基礎建設。除了各種媒介內容 必須要依靠寬頻的網路環境才能夠更豐富之外,網路媒體的命脈-廣 告也是同樣的情形。隨著寬頻環境的緩慢成熟,有幾個現象是必然會 發生的,值得我們觀察: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37295    轉寄次數:200


網路資訊與服務開始有價-2000/12/24

網路商業化以來,最讓經營者困擾的問題就是收費。曾經有過大大小 小的網路公司在網路上提供資訊與服務並且試著向一般使用者收費, 但是這些嚐試最後都失敗了。因為在網路產業當紅的年代,任何需要 收費的資訊或者服務,最後總是會出現免費的提供者。在激烈的競爭 下,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免費。 有人說,免費與開放是網路的傳統。所以這些嚐試著要收費的網路公 司最後都失敗,因為他們無法與這樣的傳統相抗衡。這樣的論點在過 去是對的,但是在現階段看來卻有被修正的機會。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0590    轉寄次數:4885


線上遊戲的虛與實-2000/12/17

線上遊戲的歷史相當久遠,在網際網路還沒有商業化,瀏覽器與WWW 尚未出現時,就已經存在於網際網路上。當年的網際網路除了學術人 員大量的用做研究用途之外,也是一個自由的實驗場地。許多新鮮的 想法與軟體不斷的被發明出來,而其中最有趣的應該算是多人連線遊 戲( Multi User Dungeon,簡稱 MUD )。即使是現在的大學校園裡面 還是有很多學生在MUD 裡頭流連忘返。 當你進入一個MUD 的時候就等於進入了一個世界,那個世界有著自己 的景觀以及時代背景。你可以在裡面到處遊走,與別人交談或者交戰 。只是那個世界全部都是以文字來描述,你可以看到隨著你的遊走, 畫面上不斷的顯現出文字說明你目前所看到的景物。玩家只能從那些 敘述當中自己去想像遊戲終身處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了。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46189    轉寄次數:1448


開放與封閉之爭-2000/12/10

開放系統與封閉系統,這兩種典範在電腦業界已經不是新鮮的名詞。 封閉系統基本上將電腦視為專屬系統,該電腦的所有硬體與軟體均由 單一的廠商提供,或者由該廠商指定的經過合法授權的廠商協助製造 。 早期的大型電腦時期,所有的電腦系統都是封閉系統,由類似IBM 這 類的公司提供從軟體到硬體及維修甚至軟體改版升級的服務。這種「 通包了」的服務型態,對於採用該系統的企業來說有好有壞,好處是 一次購足,量身打造。壞處是失去自由,任人宰割。

文章細類:數位家庭    閱讀次數:38238    轉寄次數:582


版權與介面將決定電子書的發展-2000/12/03

電子書的市場最近有加溫的現象,除了美國先前就曾經因為著名的恐 怖小說作家史蒂芬金,在網路上以電子書的形態出版新書引起世人高 度關注之外,其實檯面下各家軟體大廠早就已經鴨子划水,目前也已 經有各種電子書的技術以及解決方案推出,台灣也有一些技術公司專 注在研發電子書相關的技術,這個市場甚至吸引了傳統的出版社也成 立公司下海一試。 會造成電子書熱潮的原因跟下列因素有關: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個 人隨身裝置的發展。網路的蓬勃發展,其實讓傳統的出版界見識到知 識被數位化後透過網路傳播的威力。很多人預見了傳統出版形式的侷 限,雖然電子化的書籍這條路看起來前途多舛,但是人人都知道不投 入不行了。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9287    轉寄次數:4918


行動上網必須先完成基礎建設-2000/11/26

看見了日本NTT DoCoMo成功的例子,全球的通訊大廠莫不把行動上網 視為未來的商機所在。NTT DoCoMo利用PHX 行動通訊系統,成功的建 立起一個行動上網的王國。在日本,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數超過了使用 電腦上網的人數。然而舉目世界,目前也只有日本出現這樣的奇特景 觀,這跟日本的封閉性通訊系統有很大的關係。 全球大部分的地區對於行動上網這件事情都還處在摸索的階段。雖然 WAP 的標準不斷的推進,支援WAP 的手機也一隻一隻的推出,通訊廠 商花了大錢作廣告促銷,但是使用這項服務的人卻還是沒有多少,甚 至最近有廠商推出所謂的「行動上網卡」,號稱可以上網,背後反而 是走回老路去使用SKT 加上簡訊的功能傳送資料。

文章細類:無線通訊    閱讀次數:37351    轉寄次數:747


媒體整合與中央廚房-2000/11/19

隨著各種內容的數位化,以及放在網路上流通,再加上未來各式各樣 的資訊家電出現,所謂的媒體,其形貌將會跟著改變。這樣的改變將 是既大且深,但是它的步調卻是緩慢的,慢到一般人渾然不覺未來的 社會可能會出現一個超級媒體巨獸。 第一波的網際網路革命,不管是否因為網路股的慘跌而進入的寒冷的 冬天,也不管是否大量的公司倒閉裁員,它所完成的最有意義的一件 事情,就是將內容數位化。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63930    轉寄次數:2890


台灣網路史上兩宗購併案-2000/11/12

公元兩千年十一月九日早上九點多,筆者打開電腦的時候收到從朋友 傳送來的ICQ 訊息,說股票市場上傳出奇摩站即將要賣給雅虎的消息 。接下來相關訊息不斷,但是都沒有得到證實。筆者甚至於透過ICQ 向奇摩的高層求證,但是都沒有得到回音,顯然是事情太過敏感。不 過現在想起來搞不好是在忙著準備下午四點和雅虎一起召開的記者會 所致。 筆者經歷過台灣網路史上第一宗大型的購併案,是在新浪網擔任網站 總監的時候,當時新浪網與PC Home Online宣佈合併,不過這件購併 案後來並沒有成功。今年七月離開新浪網時,奇摩高層曾經詢問我加 入奇摩的可能性。如果當時答應了,也許就有機會再度經歷一次重量 級的購併案。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7599    轉寄次數:1578


達康的冬天-2000/11/05

今年的冬天似乎來得特別早,特別是吹向台灣網際網路的寒冬。 台灣目前的產業不景氣是事實,而網路,是屬於未來型的產業,是現 在的人酒足飯飽之後有閒錢才會投資的「未來」。當「現實」已經開 始縮衣節食的時候,對於「未來」的投資,理所當然會縮水。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33637    轉寄次數:8


第二代網際網路-2000/10/29

我們這裡所談論的並不是好多年以前美國各大學發起的Internet 2計 劃,那個計劃所要打造的是第二條資訊高速公路,試圖提昇我們目前 使用的Internet品質以及效率。本質上,第二條高速公路還是「有線 」的。 談到這裡很多人會猜想我們要談的是「無線」的網際網路。不過「無 線」只是第二代網際網路的其中一種精神而已。事實上第二代的網際 網路也存在著「有線」的應用。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6324    轉寄次數:18


3C 賣場即將捲土重來-2000/10/22

近一年來,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市場上,隱約的有一種模糊不清的地 帶產生。那種模糊不清的狀況,在我們想購買數位相機,或者是數位 錄音棒,或者是MP3 隨身聽的時候,感覺特別強烈。 那種模糊導因於我們無法歸類這些產品,到底是屬於電腦周邊產品, 還是一般的小型家電用品。所以我們不知道如果要買MP3 隨身聽,應 該要去小型電器行買,還是到電腦賣場去買。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46110    轉寄次數:23


數位信任-2000/10/15

任何的資料都可以被數位化,轉變成電腦可以運算和儲存,以及可以 被網路傳送的型態。而這樣子的改變一旦深入我們的生活當中,就會 引起很多生活行為的改變。 網路發展到現在,很多人說這是新經濟的開端,而這個時代的經濟法 則和過去的經濟法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們看見市面上有很多在談 新經濟的書籍,包含趨勢以及法則。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3020    轉寄次數:21


網路教學市場-2000/10/08

網際網路的遠距應用,筆者自從大學時期起一直不斷的聽到有學校或 者研究單位在進行研究,研究項目不外乎是遠距的醫療以及遠距的教 學。尤其是遠距教學,因為不像遠距醫療這般有著高進入門檻,而且 教育市場的商機本來就相當的令人注目,所以投入的人也相對的較多 。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研究,遠距醫療目前仍然不脫實驗的色彩,因為醫 療設備的投資研發看起來是大型單的位才能進行的事情。而遠距教學 則拜網際網路發達之賜,有了很好的一個實驗場所,甚至已經經過了 一輪的商業化洗禮。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7381    轉寄次數:39


重新檢視B2B 與B2C 電子商務-2000/10/01

雖然美國的網路股一蹶不振,但電子商務的議題卻始終熱門依舊。在 所謂的B2C 電子商務被投資人嚴重的質疑之後,B2B 接著的市場伴隨 著各大研究機構所勾勒的市場遠景而成為下一波的搶手貨。 然而還記得不過在短短的兩年前,對於B2C 電子商務的榮景我們也是 有過極度樂觀的預期的,不是嗎?現在卻對之棄如蔽屣。接著最近美 國又有一些分析報告指出B2B 的發展也存在著一些障礙。因此對於市 場上過冷過熱的現象,我們應冷靜對待之,甚至回到最原點去想一些 事情。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54696    轉寄次數:65


網路股下跌後的人才流動現象-2000/09/24

今年年初一波網股下跌之後,除了表面上看見的很多網路公司泡沫化 ,剩下來的網路公司對於用錢以及獲利更加的注意,甚至為了控制成 本而大量裁員之外,還有一些現象是外人所不知的,例如在網路公司 裡面的人員流動情況。 網路當紅的時候,多少懷抱夢想的人一腳踩進這個領域。其中大約可 以用年齡層劃分為下列幾種: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三十多歲的網路新 貴,以及二十多歲的社會新鮮人。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28193    轉寄次數:89


轉接口的價值-2000/09/17

筆者曾經在四年前還在馬祖當兵的時候,一邊在空閒時看著時報出版 的書籍「大媒體潮」,一邊在休假時上上當地的網路咖啡屋,一邊幻 想著一個所謂「新媒體」的長相。當時的網際網路才剛剛開始要商業 化,有很多那時候看起來天馬行空的想法,現在居然已經慢慢的出現 在生活上面,有時候會有一種恍惚的感覺。 而在當時的想像當中,這個新媒體的建構曾經出現很多環節是充滿了 困難的,是那種一旦說出來會被認為是「做這種事情的人是瘋子」, 或者「那要花多少錢啊」之類的想法。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因為當初 所涉略的領域比較廣泛,而且對於網際網路的投入沒有那麼深,所以 反而能夠比較超然的看所謂「新媒體」這件事情。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6611    轉寄次數:28


網路客服須跨越虛擬與實體的界線-2000/09/10

曾經有人說過,「電子商務就是電子服務」,這句話其實相當的切中 要害。言下之意,服務如果做不好,生意就會做不成。其實不管是網 上或是網下的交易活動,良好的服務本來就是建立口碑的第一步。 美國最大的網路書店亞瑪遜並不是最便宜的網路書店,但是他的所提 供的客戶服務品質往往是最讓消費者感到貼心的。曾經跟亞瑪遜網路 書店買過書的人,想必都能認同。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32120    轉寄次數:8213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六)傳統與網路的結合-2000/09/03

〈續上期〉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到網路媒體的廣告策略,依照前幾期文 章對網路媒體的分類,其廣告經營的策略各有不同。但是先前提到的 只單就網路媒體的特性來做探討,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如果網路媒體要 與傳統媒體結合的話,其經營策略又會如何。 首先,跨平台的媒體策略本身就會讓不同媒體所生產出來的內容加值 。媒體之所以形成集團,是因為內部資源共享,成本可以精簡而各個 不同媒體所生產出來的內容可以共用,所以其邊際效益可以提高。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4396    轉寄次數:39129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五)網路廣告的策略-2000/08/27

前幾期的文章已經從媒體內容的生產角度,討論過幾種可行的網路媒 體獲利模式。然而回歸到最原點,媒體終究要靠廣告賺錢的,一個網 路媒體就算再會控制生產成本,而無法從網路廣告上面獲利的話,終 究只是空談。 這幾年以來,網路橫標廣告( Banner Ads )的點閱率大幅下滑。筆者 還記得大約兩年前,網站廣告的點閱率可以達到2%,也就是說平均每 一百個人看到網站上的廣告約略有兩個人會去點那個廣告。這樣的點 閱率已經算是相當高,如果透過某些行銷活動輔助,或者是一些稀奇 古怪的創意吸引上網的人去點橫標廣告,點閱率甚至可以達到 10%以 上。然而這樣的黃金年代已經不再,現在的網站橫標廣告普遍的點閱 率只有1%以下。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6779    轉寄次數:1527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四)入口網站的下一步-2000/08/20

〈續上期〉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到網路媒體如果要將內容生產的成本控 制在合理範圍時,必須要走利基市場,而網路媒體的利基市場必須要 遵守所謂的啞鈴模式才可能營利。 以啞鈴的形狀來比擬,中間的長桿代表網路媒體,兩端各自代表了商 家與網站使用者。網路媒體試圖走利基市場的時候,必須要觀察到使 用者的那一端要夠大,也就是說有夠多的使用者在那個利基市場。商 家的那端也要夠大,這表示有足夠多的商家想要與該利基市場的用者 接近。這個時候守在中間的網路媒體就是可營利的,只要能夠牢牢的 抓住兩端。這個時候的網路媒體會形成所謂的「閘口」,因為它牢牢 的守住那個通路。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3086    轉寄次數:869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三)利基市場的啞鈴模式-2000/08/13

〈續上期〉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到,網路媒體的內容生產有三大方向, 一是生產「知識」,二是生產「資訊」,三是生產「訊息」。除了調 整媒體內容的深度以達到控制內容生產成本的方法,以及將內容跨平 台的加值運用以提高邊際效益之外,網路媒體的經營者其實還有一條 路可以走,就是捨棄大眾市場改走利基市場,用有限的人力深耕某個 領域。 這樣子的經營方式倒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想法。舉例來說,台灣目前是 處在出版爆炸的時代,書店裡頭雜誌種類眾多,各種興趣團體的雜誌 幾乎都有人經營。挑選某一個領域下去深耕,只要那個利基市場有足 夠的群眾,不怕賺不到錢。問題是,在網路上要怎麼看出那個利基市 場?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3325    轉寄次數:1877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二)隨手可得的訊息-2000/08/06

〈續上期〉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到,網路媒體的內容生產有一些法則可循。為了應付網路上媒體內容會被迅速消耗的特性,尋找低度消耗的深度知識作為網路媒體內容是一個方法,這樣可以減輕必須持續且快速的更新媒體內容的壓力。這樣的概念近似於網路百科全書的想法, About.com就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另外一個方法是,生產可以經得起網路即時大量消耗的「訊息」。顧名思義,若以媒體內容的深淺程度來排序,「知識」( Knowledge)的深度大於「資訊」( information),而「資訊」的深度又大於「訊息」( message)。也就是說,當我們發現必須投入大量的成本去生產網路媒體的內容,才能經得起網路即時互動的特性消耗時,我們有下列三種選擇: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0306    轉寄次數:2161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一)網路百科全書-2000/07/30

網路媒體的發展,在 WWW的平台上面已經到相當的地步,許多人已經發現,只要循著某些規則就能獲得一定的成績。筆者接下來幾期的文章,將會把網路媒體發展三年多以來的一些零星想法加以整理,成為一個系統並發表出來,作為網路媒體這個典範的一個初步結論。 首先,關於什麼是網路媒體,定義必須先釐清。因為媒體範圍實在太過廣泛,舉例來說,電話是不是媒體?戶外的看板是不是媒體?如果電話都算媒體,那網路沒有道理不算。為了避免這樣的爭端,筆者在往後的文章所提到的網路媒體,泛指主要收入模式為「依靠發行量的提昇以便販賣廣告」的商業團體。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5119    轉寄次數:74


我即將離開新浪,踏上征途-2000/07/09

各位先進 / 朋友 : 我是新浪網的Max Huang 黃彥達。我即將於七月中離開新浪網,開啟另一段職業生涯。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32055    轉寄次數:454


網路公司的廣告競賽-2000/07/02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即使是不上網的人,也開始感受到網路正在逐漸侵入我們的生活當中。您是否有注意到,都會區的公車外車箱上面,或者是捷運的看板,車箱廣告,開始會出現一些其奇怪怪的廣告,常常會印上一長串的符號例如http://www....com.tw之類的東西。雜誌上的廣告,網路公司所刊登的比例也提高了。經常上高速公路的人,可能會發現路旁的大型看板上開始大量出現網路公司的廣告。 是的,網路市場彼此競爭的激烈狀況,在戶外的廣告媒體上面一覽無遺。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33025    轉寄次數:1696


數位資料與媒體工業-2000/06/25

「把資料數位化」這件事情,以技術人員的觀點來看並沒有任何太難的地方。所謂的資料,其涵蓋範圍甚廣。文字資料,圖片資料,語音資料,動畫影片資料等等,以今日的技術來說要數位化是輕而易舉。 一般的社會大眾雖然不太了解什麼叫做資料的數位化,但是卻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接觸數位化的產品。例如書面的文章,最後變成電腦裡面的檔案,精采的電影,最後變成光碟 VCD,甚至是不被認為是高科技產品的再普通不過的CD音樂光碟,裡面的音樂資料都是數位化的資料。最後,我們常用的大哥大 GSM系統,所傳遞的是數位化的資料。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9003    轉寄次數:855


口袋裡的戰爭-2000/06/11

電腦當年被被發明的時候,只是很單純的計算工具。大型電腦始終都是關在冷氣房裡面科學家的大玩具,一般人只能從新聞報導或者教科書上面才得以一窺全貌。直到個人電腦出現,一群懷抱夢想的人,堅信電腦最後一定會普及而且走入人類的生活,出現在每個人的桌面上,最後終於成就了整個個人電腦工業。 很有趣的是,微軟的比爾蓋茲當年正是這種懷抱夢想的人之一。他想到一旦有一天電腦出現在每一個人的桌面上時,電腦作業系統以及應用軟體會成為一項極有價值的商品。緊守著作業系統以及應用軟體的發展並以此影響到硬體標準的發展,一直都是微軟的既有市場方針。當然,這樣的夢想成就了今日的微軟,以及決定了今日微軟會被拆解成兩間公司的命運。

文章細類:行動裝置    閱讀次數:36789    轉寄次數:1428


入口網站何去何從-2000/06/04

記得去年的網際網路新聞主角,絕大部分都是入口網站。看見美國的入口網站戰爭戰況激烈,台灣這邊的入口網站戰爭也是鑼鼓喧天。所有的入口網站一律以Yahoo!為抄襲的對象,不斷地把各種網路服務加到自己的網站陣容去,然後不斷的對外發布增加新功能的訊息。 像是搜尋引擎這樣的網站功能當然是必備產品,其他的像是新聞,聊天室,電子報,免費的電子郵件帳號,甚至於網路行事曆,網路社群,免費網頁空間這樣的東西,也都一樣一樣地往自己的網站上加。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5958    轉寄次數:336


網路股下跌之後-2000/05/28

隨著美國網路股的價格跌回到合理的價格,股市投資人對於網路公司的評估回到基本面,有一些伴隨而來的現象正不斷的發生。很有趣的是這些現象讓我們看見了所謂網際網路的革命,他的進程其實和過往的許多由高科技產品所引發的革命有相當雷同的地方。舉例來說,由電視機普及所引發的革命,就其普及的過程,普羅大眾接受的進程,以及社會發展的層面來看,網路雖然更為激烈規模也更大,但是本質上並無不同。 此時,由 WWW誕生所引發的網路革命似乎已經要告一段落了。請注意筆者這裡所提的是 WWW,而不是泛指整個網路的革命已經結束。因為網路上的創新運動仍然隨著新概念的軟體推出而持續著,隨時可能會造成瀏覽器盛行之後的第二波革命。但是整個由瀏覽器以及WWW 所架構起來的網路工業發展,現在業已告終。他起始於拓荒者的勇敢嘗試,然後經過介面的改良到讓一般使用者可以接受,普及,網路公司百家爭鳴,最後是傳統產業的進入,以及網路公司與傳統公司彼此互併以完成更大的壟斷與獨占,大量的網路公司消失,最後整個產業進入穩定運作的狀態。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27538    轉寄次數:2602


網際網路的商業化-2000/05/21

眾所週知,網際網路的商業化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然而商業化這條路,一直到最近才漸漸要步入尾聲。我們可以說,網路一直到現在開始才真正的商業化。這件事情反映在大家對網路公司的評估開始回歸到基本面,網路公司的運作邏輯開始回歸到真正的商業層面,而不是畫大餅充人數的狀態。 長久以來的疑問,網路到底要靠什麼賺錢?有人嚐試過跟使用者收費,有人嚐試過銷售貨物給使用者,有人收取廣告費用。這些模式其實都有人已經成功獲利,所以當我們現在來看待這樣的問題時,關鍵已經不在於商業模式,而在於商業營運能力。營運能力的關鍵當然有很多,然而從概念上來看,商業化的能力是一項重要的關鍵。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31950    轉寄次數:17


寬頻網站服務-2000/05/14

筆者還記得去年大約這個時候,美國的入口網站掀起了一陣寬頻風潮。Yahoo!宣佈了他的寬頻計劃Turbo Yahoo!,第二大入口網站Excite 與寬頻網路公司@ Home合併成為Excite @ Home 。新聞報導以及各種調查報告也不斷強調未來的寬頻網路市場是多麼的有潛力。然而發展至今,寬頻網路卻始終沒有成為主流。這說明了整體的環境包含網路基礎建設以及寬頻服務的應用都尚待加強。 不論網路如何的發展與變遷,最後我們都必須回歸到使用者價值來看待一切的應用。目前有線的寬頻網路是透過兩種方式連接到使用者的家中,一種是Cable 有線電視線路,一種是ADSL使用一般的電話線。不管使用哪一種方式,都讓使用者可以得到比現在用56K 數據機還要快上很多倍的上網連線速度。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35754    轉寄次數:261


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的賽跑-2000/05/07

網際網路從商業化發展至今超過四年以上,現階段這個產業已經漸趨成熟。如果說整個產業從商業化開始到發展成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這條路現在已經即將到達終點。至少,我們已經看見終點在哪裡了。 筆者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觀察美國的網路產業發展趨勢,已經回歸到重視網路公司的基本面,強調獲利的能力。而大環境已經有百業上網,傳統公司開始買下網路公司的現象。這條路的終點其實就是每家公司都成為網路公司, B2C的電子商務被納入傳統的品牌底下,因為實體結合虛擬才有可能提供最好的服務。而因為百業上網之故, B2B 的電子商務高度發展。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8233    轉寄次數:226


網際網路的探險者之歌-2000/04/30

CD唱盤裡輕輕的流洩出伍佰的歌曲 - 白鴿。正在網路上蒐集資料的筆者突然好像被什麼東西觸到了心弦一般,停下了工作。 這是我第一次聽伍佰的歌曲聽到這麼有感覺。不管他當初原先創作這首歌曲的動機是什麼,他想要傳達的意念是如何,此刻,我只覺得裡面的歌詞深深的撼動著我,心裡悶悶的,頭皮發麻。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29283    轉寄次數:120


女性社群網站-2000/04/23

台灣的上網人口統計數據當中,有一項成績可以說是相當值得驕傲的,就是男女上網人數的比例大致平均。早期的網際網路幾乎是以男性為中心所形成的一個跨國圈子,因此女性的上網人口比例增加,便被視為一個國家網路環境是否成熟的指標,因為這代表著網路的聲音能夠真實的反應社會現況,網路上的文化以及價值才會多元。 大約去年的這個時候,從許多統計報告中已經可以看出台灣的女性網路使用者穩定成長,而且男女比例越來越平均。再加上美國幾個女性網站的成績相當出色,過沒多久台灣就突然冒出很多女性網站。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42597    轉寄次數:169


從內容到商務 - 以閘口取代入口-2000/04/09

當網路內容不再吃香,網路廣告無法營利,電子商務以及電子服務逐漸取代網路媒體概念的時候,在網路上經營內容網站的又該何去何從? 這裡有兩則新聞形成明顯強烈的對比。一則提到美國內容網站C|Net 成功經營電子商務,一則提到美國女性網站women.com 將剛剛開張沒多久的線上商店關閉。很多內容網站都慢慢想轉型經營電子商務,這兩個案例兩相比對其實有相當多的經驗供我們思索。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2316    轉寄次數:1185


百貨公司與專賣店(二)-2000/04/02

筆者在上星期的電子報中提到如果把入口網站類比成百貨公司,那麼應該有兩種百貨公司的型態存在於網路上。一種是資訊的百貨公司,一種是商品的百貨公司。前者是網路媒體的經營範例,後者是電子商務的經營範例。上次我們已經探討過資訊的百貨公司 - 入口網站,這次就讓我們來談談網路上商品的百貨公司,也就是網路購物中心( Shopping Mall )這樣的概念。 筆者曾經聽美國的同事提起,在華爾街,Mall( 購物中心 )這個字眼對於網路產業的投資者而言是票房毒藥。因為當年網路剛開始商業化的時候,很多線上的百貨公司紛紛開張,大家都覺得,如果能夠在網路上面設立購物中心,應該會很有商機才對。結果很多線上Shopping Mall 紛紛開張,隨後卻又紛紛的關門大吉。現在美國經營電子商務的人是非常的忌諱使用Mall這樣的字眼來描述他們的網站的。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9229    轉寄次數:1039


百貨公司與專賣店(一)-2000/03/26

傳統的世界與網路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類比。網站是媒體,或者網站是通路,都是耳熟能詳的類比方式。但是這樣的類比方式其實都只是一種很模糊的概念,裡面的細節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翻出來玩味。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把入口網站比喻做百貨公司,那麼一個入口網站該做的事情是什麼?想想看百貨公司最擅長的是什麼?最有優勢的又是什麼?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8437    轉寄次數:4135


細說網路書店-2000/03/12

書店,一如媒體,在網路時代的來臨時面臨了衝擊。也許是因為美國的亞馬遜網路書店一直是個成功的傳奇故事,所以人們對於網路書店始終抱著一份好奇心,而亞馬遜與邦諾這間傳統書店之間的競爭也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書店這個題材會是電子商務的先趨?在網路上可以販賣的東西這麼多,但不論美國還是台灣,為什麼網路的創業者偏偏就是選擇書籍這個項目開始呢?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64552    轉寄次數:1241


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的交錯-2000/03/05

最近看到的兩則新聞讓我相當驚訝,但是仔細想想又不那麼意外。第一是美國的知名網路券商E*Trade 打算在實體的世界蓋號子,第二是美國的網路銀行打算開設實體的分行。與正如先前所預料的,虛擬世界在進入電子商務的時代之後,慢慢的伸入實體的世界中。之所以感到驚訝,是沒想到這樣的事情這麼快就發生了。 網路從商業化之後發展到現在,出現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很吊詭的。依照我們原先的認知,網路可以讓一個人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許多事情。那麼這些完全依靠虛擬世界起家的網站紛紛開設實體的通路是什麼意思呢?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7059    轉寄次數:365


網際網路與通訊的結合-2000/02/27

這陣子手機上網的議題在台灣可說是當紅,各大無線通訊廠商一方面紛紛發表各種費用的方案以及所能提供的服務,檯面下分別與各型各色的內容提供者進行合縱連橫。雖然全台灣現在賣出去的 WAP手機還不到5000隻,而很多新款的 WAP手機根本就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但業者們基於搶佔市場的心理,在後端的系統開發以及前端的服務整合無不卯盡了全力。 網路與通訊的結合,向來就是一般所預期的趨勢。然而以前的觀點大多是從網路的角度出發來看這兩者的結合。最具體的例子是所謂的網路電話,一種利用網際網路傳送語音訊息的技術,可以大幅的降低國際長途電話的通話費用。或者是現在美國相當熱門的 One Box單一信箱技術,它可以讓你使用單一的帳號去接收電子郵件以及語音郵件,所有的操作全部都可以在網站上完成。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39787    轉寄次數:911


入口網站的下一步 - 電子商務篇-2000/02/13

入口網站的光環已經漸漸退去,在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下一波的趨勢時,入口網站又將何去何從?一般都以為在進入電子商務的領域時,入口網站擁有相當的優勢,最起碼入口網站已經先掌握到相當數量的眼球。然而實際上看來卻並非這麼順利。 大家都知道,在網路上品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謂的品牌,有時候可以解釋成為一種關鍵字與商業品牌之間的連結。也就是說,當你的目標對象在想到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想起這個品牌。舉例來說,想到網路上買書,會想到Amazon,想到搜尋,會想到Yahoo!。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4931    轉寄次數:2064


網際網路的大躍進現象-2000/02/06

如果我們把再眼光拉遠,看看科技的發展如何影響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所謂的科技創新國如何對外輸出其領先的科技,以及在科技創新上相對落後的國家接納這些新的科技的歷程,會發現一些相當有意思的現象。 一般而言,新科技的傳播有一些歷程。一種新的科技被開發出來並且商品化之後,早期的採用者會首先購買並且使用。接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功能更強價格更低的產品會出現。接下來的一年又有更新更好的同類型產品出現,整個高科技產業就這樣不斷的進步下去。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28593    轉寄次數:3019


網路產業的人才流動現象-2000/01/30

網路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產業,任何網路的經營者想必都會深深的認同這點。一個優秀的人才往往對於一間網路公司的營運造成重大的影響,不管是市場佔有率的提昇,或者是實質的獲利。 網路現在是當紅的炸子雞,筆者以前遇到親朋好友詢問在哪高就,總是支支吾吾講不出來。現在只要跟別人說,我是從事網路業的,大家馬上露出欽羨的表情,說,喔,網路股在國外漲的很凶。

文章細類:數位文化    閱讀次數:28239    轉寄次數:2521


網路社群的真義-2000/01/16

網路社群這個字眼經常在各式各樣的網路相關新聞,產品發表會記者會裡被提到。有的系統開發廠商宣稱已經開發完成了虛擬社群的平台,有的網站經營者信誓旦旦的說社群是未來必須深化的經營方向,下一步就是將社群所凝聚的人氣導入電子商務。 別說不上網路的一般社會大眾,在聽到相關的新聞報導時一頭霧水,即使是網路業界的圈內人,也很少有人可以把網路虛擬社群的這字眼解釋清楚的,更別提要怎麼樣深化經營,更何況這裡面有太多的迷思存在。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46834    轉寄次數:128


公元兩千年,我在網路上-2000/01/08

公元兩千年的第一天,發現這個世界仍然如常的運轉著。對於先前千禧蟲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各種報導,彷彿是老天爺開了個大玩笑。先前也曾經想過,會不會兩千年的第一天來到時,我們過去辛苦堆砌起來的網路產業很可能一夕之間消失? 1999年台灣曾經有過兩次大斷電的紀錄,造成網站經營者的網站無法營運,使用者無法連線的情況。有沒有人衡量過那兩次斷電讓台灣的網路發展倒退幾年?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36262    轉寄次數:3400


網路,是所有產業網路化的過程-2000/01/02

越接近歲末年底,各種統計報告,問卷調查也都紛紛出籠。猶記得去年年底網路界的景象也是如此,不禁讓人覺得時間過的好快。有人說網路上三個月等於一年,此言誠然非虛。 筆者有保留過期電子報的習慣,心血來朝的把去年同時期的電子報拿出來比較。很訝異的發現整個產業在過去的一年中的變動程度居然如此之大,一年前的人絕對想像不到現在的網路產業會是這個樣子。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32334    轉寄次數:20


如何評估一個網站的價值?-1999/12/26

筆者有個朋友,是國內某知名雜誌的科技線記者。有一次她擬了一份問卷,想請國內的知名網站負責人作答。題目有些尖銳:你認為國內哪些網站值得投資?為什麼?如大家所知,這些網站目前都還看不見利潤,那為什麼他們值得投資?貴公司的網站值得投資嗎?為什麼? 姑且不論最後的結果,這份問卷調查卻點出了一個有趣的主題︰商業網站的價值究竟是如何被衡量的?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47178    轉寄次數:2932


無線上網不等於無限上網-1999/12/12

想想看,如果有一天你的手幾也可以上網了,只要啟動手機上面的一個按鈕,手機就自動撥號連上網路,然後一個預設的,專門為手機設計的網頁自動的就從主機傳送到你的手機螢幕上面。 這個時候,你會不會願意:

文章細類:行動加值    閱讀次數:44411    轉寄次數:4371


網路產業的垂直整合-1999/12/05

我們談到任何的產業,不管是傳統的製造業,出版業,甚至於觀光旅遊業,總是脫不了上下游之分。往往看起來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某一種需求或者某一種行為,後面有一整個龐大的產業體系在支持運作,而體系內的上下游則以各自的專業分工著。 舉例來說,整個出版業的存在,就是為了支持「閱讀」這樣一個行為。這個產業裡頭包含了從採訪編輯到打字印刷,到通路的舖送等等過程,每一個領域裡頭都有專門的企業在負責,彼此之間的上下游關係也非常的清楚。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9220    轉寄次數:12062


網路的價值在生活化-1999/11/28

前一陣子的新聞報導指出,美國九月份的網際網路流量持續成長,但是所謂的入口網站流量卻都下跌。另一份報導指出,美國以及台灣的上網人口成長都有趨緩的現象。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網路上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很少有創新的想法出現,難以吸引使用者繼續投注目光在網路上。筆者認為這的確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如果網路真的必須要不斷的依靠新鮮的想法才能刺激網友繼續上網,長期來說對於整個產業環境是不健康的。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4538    轉寄次數:494


免費電腦代表了什麼-1999/11/14

只要按月繳交上網費用,就可以免費擁有一台個人電腦。自從美國的 IdeaLab 推出這樣的行銷手法之後,全世界各地風起雲湧,台灣的廠商有樣學樣,而且花樣翻新,與 ISP之外各行各業結合的做法令人瞠目結舌。這種行銷方法引起大眾趨之若鶩,紛紛搶購。然而這究竟是一種一時的風潮還是長期的趨勢? 其實這可以從windows 3.1 的時代開始談起。或許有人會問,那時候網路還沒有商業化,也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免費電腦連個影子都還沒看到吧。其實免費電腦後面代表的意義,一是電腦的家電化,一是製造業開始轉轉型成服務業。

文章細類:數位家庭    閱讀次數:37983    轉寄次數:3052


CD 交換中心的啟示 - MP3的未來-1999/11/07

前一陣子在台北街頭看到不少的CD交換中心,覺得這個現象蠻有趣的。早期的時候,經常會看到LD影碟的交換中心,後來還出現了 VCD的交換中心,現在想不到連CD也有交換中心了。 這種交換中心的利潤大體上是來自仲介的費用,有點像二手貨買賣中心,低價買進然後以稍高的價格賣出,賺取中間的差價。各位可以想見一張CD不過幾百塊錢,要依靠這樣微薄的利潤去撐起一個交換中心的店面,交易量就必須有一個經濟規模。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6858    轉寄次數:645


從大英百科全書上網談網路內容提供-1999/10/31

最近讀到大英百科全書打算將數位產業劃分出去成為一間獨立的公司,然後開始在網路上提供免費的查詢,心裡頭有些感想。 筆者經常在很多講數位革命以及未來趨勢的書本上面,看到大英百科全書被拿來當作負面的教材,這間歷史悠久曾經有過輝煌紀錄的公司,紙本印刷的呈現型態以及專人直銷的營運模式,在面對數位化的時代好像搖搖欲墜的過氣拳王,在拳擊台上等著對手給他最後一拳。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2220    轉寄次數:3426


寬頻的迷思-1999/10/24

國內的上網人口感覺上不斷的在成長,最近的統計報告還指出今年六月的是網人口已經突破 400萬。但是國內的網路業者大家心知肚明,真正的網路經常使用者,跟 400萬這個數字是有相當的差距的。這個統計數字是根據所有的 ISP帳號加上學術網路的使用者加上專線使用者的數量粗估出來的。 各位可能會發現其中有重複統計的現象,例如一個在辦公場所使用公司專線上網的人,可能回家之後又使用 ISP的帳號上網。更有甚者,現在的 ISP經常透過各種管道去贈送撥接時數,不管是隨著數據機附贈,隨雜誌光碟附贈,最後的結果是通常一個網路的使用者擁有超過一個以上的 ISP撥接帳號。如果平均一個人擁有 1.2個帳號,那麼 400 萬這個數字當場就打了八折。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35625    轉寄次數:1371


電子商務硝煙四起-1999/10/10

從今年年初網路業界開口必言電子商務,到現在接近年底,有些人已經繳出不錯的成績單,但是絕大部分的人都還在摸索當中。 筆者在兩年多前就已經看見很多人在網路上面做生意。那批人其實可以稱做網路電子商務的先鋒。而這些人幾乎都是小本創業,一間公司不到五個人,有的賣花有的賣電腦產品,網站的設計也完全看不出來有所謂的專業,不論是網站瀏覽的動線,與網友互動的人機介面設計,美觀的程度,水準以今日眼光看起來普遍不及格。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5155    轉寄次數:2537


地震來了,網路能做什麼?-1999/10/03

地震來了,網路能做什麼? 這個問題,筆者在集集地震發生之後一個多星期以來反覆的在想著。對於這個百年來最嚴重的地震災情,我們看見台灣社會整個動了起來。不同的單位有不同的反應,不論是馬上動員,捲起袖子到第一線去幫忙救災,還是傳播媒體發揮力量報導災情,發動捐款。藝人們帶頭募捐,專家學者忙著提供意見,民意代表忙著批判政府,社工團體協助進行心理重建等等。反正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都把救災視為非常重要的事情。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47363    轉寄次數:1843


網路公司為什麼要股票上市-1999/08/05

下半年的美國網路類股果然一如預期的普遍下跌。其實從今年年初的時候就不斷的有分析家警告,今年的網路股一定會大跌。這種預期的心裡其實相當普遍,因為不管怎麼說,大家都認為相較於傳統的產業,網路股已經是飆漲到太離譜的程度。 這是基於什麼樣的經濟學理分析出來的我們這些市井小民無從得知,再說網路股的大幅飆漲基本上已經跌破一堆專家的眼鏡了不是嗎?我們還期望用什麼樣的經濟學理去分析和解釋它?筆者唯一可以解釋的一點是經濟學理最根本的供給需求法則。當年網路類股稀少,投資人能選擇的也不多,資金自然集中在那些網路公司身上,例如Yahoo!和 Amazon。現在在美國掛牌上市的網路類股有如過江之鯽,還沒上市但是排隊等著的有上百家。供給大於需求的結果,價格自然往下掉。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37482    轉寄次數:5585


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1999/06/05

網路的興起對於軟體的開發帶來了一些全新的思考。舉一個最現成的例子,免費的軟體,甚至到公開軟體原始碼的程度。在此之前,軟體是要賣錢的,軟體產品是利潤導向的,花了這麼多的人力開發,怎麼可能不要錢? 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的發明人Marc Andreessen 當時為了全力推廣Netscape Navigator,採取在網路上免費試用的方式。在當時,軟體免費試用的風氣尚不普及,網路又不像現在風行,可是 Andreessen堅持此一策略。透過此一直接的方法,Netscape不僅獲得大眾的試用意見,改善下一版本的軟體,更可以鼓勵大眾習慣使用此一軟體,藉以拉開與競爭者的差距。等到微軟進入網際網路市場,乾脆推出免費的瀏覽器攻佔市場,根本就不分所謂的試用軟體以及商業軟體了。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5315    轉寄次數:11034


網路廣告前途堪慮-1999/02/05

筆者想了很久,終於把這期的電子報題目定成這樣。面對政府大力推動國人以及商家上網,各大網路媒體的用力炒作,以及美國網際網路股票的神奇飆漲,會寫出這樣文章的人一定是瘋了。大家也可以到網路上面找一找,有多少統計報告是談到網路廣告的成長非常可觀,國內也有不少網路專家出書討論網路廣告。 筆者遠在民國86年就已經開始探討網路廣告文中也曾經提到,沒有人喜歡看廣告。而廣告之所以存在,只因為是某一種商業機制運作的結果。而這種機制最大的目的在於撐起一個媒體工業,讓參與這個工業每一個環節的人都有利潤可圖。這種運作的機制如下圖所示︰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52727    轉寄次數:11691


入口網站是通路還是媒體-1999/01/05

國內的入口網站競爭真是越來越激烈了,這兩個月下來既有的網站不斷推出新的功能內容,拼命的造勢,還不斷的有新的競爭者加入。彼此之間策略聯盟不斷,既競爭又合作令人目不暇給。 先前筆者也曾經提過,所謂的入口網站其實是資訊的集中地~因為資訊集中所以產生力量~上網的人必須透過這個介面才能夠接觸到後面廣大的網路世界。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5780    轉寄次數:2160


經營入口網站的策略思考-1998/11/05

除了電子商務之外,今年網際網路最熱門的字眼應該算是Portal了。 Portal Site 有人翻譯成入口網站,有人翻譯成門戶網站。其實所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成為網友上網的第一站。因為這樣子的網站幾乎成為上網的必訪之地,吸收了大部分的網站流量,自然就有販賣廣告的價值。一時之間鑼鼓喧天,不但國外的幾個大型網路媒體拼命的合併,連國內的網路媒體都誓言要成為門戶網站。 從網際網路發展的軌跡來看,搜尋引擎一直是網路流量的焦點。如果說網路是媒體的話,那麼搜尋引擎顯然有潛力成為一個媒體建構的基礎,而這個基礎建立在需求之上。有很多網站投入大量成本在網路上提供內容,卻面臨不能收費的困境,而搜尋引擎沒有任何內容,應該說,內容( 網站的網址 )都是各大網站自己上來登錄的,卻吸引了大量的人潮。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9779    轉寄次數:9684


電子商務:傳統的延伸還是全新的型態【趨勢篇】-1998/10/05

筆者個人不太喜歡「網際網路商機無限」之類的這種話。不是筆者自命清高,而是因為了解到說這種話的人其實自己也很心虛。政府在國內推動電子商務兩年多成效不彰,商家交相指責,在相關法令以及技術問題都還未克服的情形下,由郵局出面提供交易機制進行網路購物,算是給商家一個交代。此外還推出了一個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地區已經有成熟產品或至少做過實驗的產品,叫做「國民卡」。表面上對外宣稱是將身分證健保卡統整在一張IC卡上面,骨子裡卻是為了解決電子交易的付費機制問題。中華民國政府的科技政策真是令人搖頭嘆息。 以上那段話是延續上個月數位菁英電子報【現況篇】。言歸正傳,我們談談在網路上做生意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8425    轉寄次數:1177


電子商務:進場的時候到了嗎【現況篇】-1998/09/05

去年此時,網際網路上面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Push的技術了。這種可以將網路內容主動遞送到使用者桌面上的技術,簡直是明日之星。才不過一年的時間,這種技術已經無人理睬。當年紅極一時的Push始祖 PointCast 淪落到公開徵求買主的地步。今年網際網路當紅的話題要算是電子商務了,然而讓人不禁懷疑的是,這東西的下場會不會又和 Push技術一樣,頂多只是個被炒做起來的熱門話題而已? 如果要談論起數據,美國的相關調查是滿坑滿谷,包括使用人口的成長、網路交易量的提昇、預計公元兩千年網路廣告的市場、甚至包括美國知名的網路書店Amazon每季的營運狀況等等,無不顯示一片光明的前景。看看前一陣子美國股市的的「網路概念股」狂飆的狀況,顯然投資人對於網際網路的發展及有信心。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34109    轉寄次數:4938


垃圾郵件的是與非-1998/08/05

大約是從今年四月份左右開始,筆者個人的電子信箱垃圾郵件量突然多了起來。如果只是一個電子信箱發現這種情形也就罷了,也許只是剛好倒楣被某個電子郵件商人,收集到電子郵件地址而已。但是如果同時在二十個以上的電子信箱發現這種情形,那意義就非比尋常了。筆者個人擁有二十個以上的電子信箱,最初的動機一方面是為了分類方便,例如某個信箱專門用作某種用途或與特定族群通信,一方面也是想藉此擺脫垃圾郵件的糾纏。現在這些垃圾郵件舖天蓋地而來,顯然台灣的網路界悄悄的起了一些變化。 第一,上網的人數增加。透過各種媒體的渲染,現在不上網的人好像都落伍了。敏感一點的人會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晚上的電視新聞開始每天都有網路的相關新聞;家中高齡六十歲的長者開始吵著要上網;政府具體落實電子化,並利用網路傳送公文;股票族開始熱烈討論所謂「網路概念股」。這些現象營造出網路是明日之星的氣氛。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4750    轉寄次數:1057


網頁設計的未來-1998/07/05

記得在民國83年的時候,筆者還只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那時候最普及的瀏覽器是 NCSA MOSAIC,網景才剛剛推出它的瀏覽器Navigator 1.0版。那時候知道全球資訊網(WWW)的人還不太多,像筆者這種使用 Photoshop做圖,用windows 3.1記事簿寫HTML製作網頁的人,在同學的眼中根本就是異類。 寫網頁是件苦差事,因為寫了一大堆HTML程式碼,只能憑空猜測網頁將來的長相。否則就必須一邊寫,一邊要不斷使用瀏覽器Reload重新載入檔案看看畫面效果。在HTML 1.0的時代因為語法簡單這點尚可忍受,但是在HTML 2.0中出現了表格的規範之後,一旦寫起複雜的表格真是要人命。還記得當時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要用Visual C++ 寫一個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器,以後就只要像在Word中編輯文件一樣拖過來拉過去就好,不必再一行一行的寫HTML做苦工。

文章細類:數位管理    閱讀次數:56244    轉寄次數:7759


網路媒體的迷思(二)Push是網際網路的未來嗎-1998/06/05

還記得九六年網際網路最熱門的話題就是Push Media。它的概念是將傳播內容主動的送到User電腦桌面上,這種做法就好像傳統的電視一樣,因為是主動播送,所以稱為Push。這基本上是將網際網路反向操作了,因為傳統的網站必須等待使用者上去瀏覽,完全處於被動地位。接著九七年的時候,兩大瀏覽器廠商就先後在新版的瀏覽器中加入了所謂的「主動推播頻道」,正式的將這樣的概念帶入 WWW之中。使用者只要透過訂閱的動作,網站的更新資料會按照設定定期的送到使用者電腦中。從「頻道」這個字眼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是借自傳統電視媒體的概念。 其實Push的概念在 4.0版的瀏覽器推出之前就已經有其他廠商將之實作出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PointCast。 但是這些日子下來,Push的價值卻漸漸受到質疑。首先是標準不統一,兩大瀏覽器各自有不同的規格,這使得內容提供者飽受困擾,不論支援哪個標準,總是會失去另一邊的使用者,而提供跨平台的版本卻又相當的麻煩。對使用者而言,「主動推播頻道」的訂閱手續繁瑣令人望而卻步,而且一般人都是透過撥接上網,很少有人是24小時連上網路,主動播送的意義不大。簡而言之,「主動推播頻道」並不是一項實用的技術,至少在標準,技術,頻寬等等環境都還不成熟的現在不是。在國外,甚至有人指稱Push Media已經被判了死刑。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51591    轉寄次數:12353


網路媒體的迷思-1998/05/05

網路是個媒體,這件事情已經無庸置疑。好笑的是,我們究竟有沒有把它當作媒體看待?在這個領域裡,一直有人在做一些徒勞的嘗試,例如找到一堆出版商,幫他們把雜誌內容上網。這樣的思考邏輯是很單純的,網頁需要內容,所以我們找到現有的媒體提供內容,然後嘗試看看能不能收費,不管是所謂的訂閱費用或是網路廣告費。說實在這種將網路視為「次等媒體」,「現有媒體的附屬品」的做法,全然是不把網路當作一回事的。把報紙上的新聞稿整理一下放到網路上,或是把電視新聞的節目帶轉錄成影音檔放到網路上,這樣就交代過去了嗎?這就好比電視剛剛發明的時候,當時的人們將廣播劇搬上螢幕一樣的荒謬。我們究竟有沒有將網路媒體當作一回事? 這幾年來,網路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資本主義侵入的這個領域,有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但是也有很多事情卻也是「都一樣」。怎麼說呢?不一樣的事情是,網路的草莽性格以及自由開放的風氣正在消失之中。就以微軟為例吧,大家也知道Bill Gates的做法簡直就是「將網路用 windows包起來」。全球資訊網之父曾經說過一句話,「網路不會強迫人們接受任何事情」。可是卻有那麼多網站標榜著「本站只支援MS IE」或「本站只支援 Netscape」。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新聞網站不允許其他網站的連結。我們的網路正慢慢從一個開放式的媒體走向封閉式。從前重視資源開放以及資訊分享的理念正一點一滴受到資本主義侵蝕。什麼叫資本主義?就是「用圍牆把自己的土地圍起來」。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5549    轉寄次數:30320


網路購物的時代來臨了嗎?-1998/04/05

網際網路自從商業化之後發展一日千里,經常可以看到統計數據,說使用人口突破多少,網站的數量又是多少,線上交易的金額又突破多少。但這樣的榮景背後,漸漸地大家都發現理論和實際情形有落差。網際網路理論上是一個即時、互動、多媒體、低成本及無遠弗屆的新通路。商家看準這點,紛紛經營起網路購物站台。根據資策會調查,國內網路購物站台大約三百家,處於虧損狀態的超過50%,30%的購物網站每月淨利不到一萬,淨利10萬元內的佔15%,20萬元內的只佔4% ,實在慘不忍睹。大型站台獲利不一定好,因為通常有廣告開銷。奇怪的是,美國的線上購物成交量履創新高,人人都說網路購物前景看好,為何國內舉步維艱。 線上購物難以經營是因傳統商品不適合在網路上行銷?理論上傳統型錄郵購能賣的東西,網路也應該能賣,而且還省去印製型錄及郵遞成本。目前在網路上賣得最多的也是此類商品,例如禮品,鮮花,書本等等。這些商品售價不高特性單純且不需售後服務。更進一步問,傳統郵購不賣的東西,網路能不能賣?很多人陷入這種商品導向的思考中。我們不能把原因歸咎於「網路上適合賣某些東西」,也不能因為別人在網路上賣書賣花成功了,就來分析書和花有什麼特性導致在網路上特別好賣。應該要回到原點分析看看「購物」這樣的行為。

文章細類:電子商務    閱讀次數:56240    轉寄次數:1213


過去一年的反省回顧-1997/12/05

還記得當初當兵抽籤抽到馬祖時,整個人就垮掉了。我想,這是到馬祖當兵的人所共有的回憶與心情。剛到馬祖時,被分發到野戰單位,體型瘦小體能不好的我日子過得很辛苦,每天都是咬著牙在過。。。 後來因緣際會,被分配到的職務,有許多自己的空閒時間。喜好閱讀的我見機不可失,就訂閱了許多雜誌。加上自己回台灣放假時買的書,退伍時計算一下,竟有50多公斤。剛到馬祖時怨天尤人,現在想想能有這樣的際遇,老天爺真是太照顧我了!

文章細類:總編筆記    閱讀次數:40777    轉寄次數:3927


ISP定位模糊-1997/05/20

本文經刪改後刊載於PC Magzine 1997年5.1月 以數量而言,國內目前最大宗的Internet使用人口,仍然是透過教育部TANet連線的學生用戶。不過藉由其他管道連上Internet的人,其數量有並駕齊驅之勢,特別是透過ISP撥接的用戶數量,成長更是迅速。

文章細類:有線寬頻    閱讀次數:40063    轉寄次數:3007


誰需要網路廣告?-1997/05/05

本文經刪改後刊載於PC Magzine 1997年5月 只要有媒體存在的地方,就會有人想要利用來打廣告。在Internet這個既大眾又小眾的媒體上自然也不例外。特別是在Web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給予廣告人更大的發揮空間。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2961    轉寄次數:5327


廣告業分食網際網路大餅-1997/03/05

本文經刪改後刊載於PC Magzine 1997年3月 電視公司製作電視節目,但是我們收看這些節目卻不必花一毛錢。是誰替你付了?是廣告。一本雜誌的成本可能要300元,但是我們用200 元就能買得到,多出來的錢是誰替你付的?是廣告。廣告使我們取得資訊的成本降低,使得資訊得以更加普及。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5235    轉寄次數:671


Internet經濟學-1997/02/05

本文經刪改後刊載於PC Magzine 1997年2月 在步入資訊化社會之後,資訊成為一項重要的商品,依靠提供各種資訊而賺錢的人大有人在。Internet無遠弗屆,資源豐富,成為理想的資訊重新分配場所。許多人在上面收集資訊,也販賣資訊。例如各種搜尋引擎提供的是 Web站台資訊;線上購物提供的是商品資訊。不過卻漸漸的有些現象顯示,這樣子的生意其空間正受到擠壓。想在 Internet上單純依靠提供資訊來賺錢的人,恐怕要有更好的策略才行。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47953    轉寄次數:2090


Internet:未成熟的媒體-1996/12/05

本文經刪改後刊載於PC Magzine 1996年12月 現代人的生活好像越來越離不開網路了。網路咖啡廳到處林立,接著就有網路Pub,網路KTV,甚至還有銀行推出網路信用卡。電視上,演藝人員興奮的談論著他們的網路經驗。Microsoft的Internet 超值組合只要99元,擺在Seven-Eleven裡頭。網路已經成為一項流行的商品,四處都可以看見他的蹤影。

文章細類:網路媒體    閱讀次數:32282    轉寄次數:6983


HTML會成為可攜式文件標準-1996/10/05

本文經刪改後刊載於PC Magzine 1996年10月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媒體研究室的估計,目前全球每四分鐘就增加一個新的 Web站台,每50天Internet使用人數就增加一倍,成長速度十分驚人。WWW 的迷人之處在於其親切易用,以及整合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的能力,使不懂電腦的人也能輕易上手。對一般人而言,WWW 幾乎就等於Internet。

文章細類:數位內容    閱讀次數:36876    轉寄次數:47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