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市場中,「高報酬、低風險」的誘惑總是讓人難以抗拒,但這正是詐騙集團最常利用的陷阱之一。近期,有關「蓮花普願詐騙」的案例再度引發社會關注,許多受害者回憶起被騙經過時仍心有餘悸。這些詐騙平台往往打著宗教、慈善、社群投資等名義,以穩定收益為誘因,實際上卻是精心設計的金錢陷阱。 「蓮花普願詐騙」一開始多以善念為包裝,聲稱透過平台能「共修共福」、「普願財富」,甚至引入宗教信仰與正能量詞彙,營造出誠信與祝福的形象。許多民眾因此放下戒心,相信這是一場能兼顧信仰與收益的善舉。然而,等到投入資金後,平台以「收益結算中」、「系統升級」、「審核延遲」等理由拖延提領,最終關站消失。這些套路與其他投資詐騙如出一轍,只是換了更具欺騙性的外衣。
在「蓮花普願詐騙」的案例中,受害者普遍反映被高報酬數據吸引。詐騙者往往會展示所謂的「收益證明」、「會員排行榜」或「獲利截圖」,製造一種人人都在賺的假象。但實際上,這些數據全屬虛構,根本沒有任何真實投資運作。金流進出全由詐騙集團掌控,一旦金額龐大或提領頻繁,系統便以技術理由封帳或消失,讓投資者血本無歸。
專家提醒,凡是標榜「穩定獲利」、「零風險」、「保證回本」的投資模式,都必須提高警覺。合法投資平台必須具備金管會核准、公司登記、明確客服與實體聯絡資訊,且金流皆可追溯。「蓮花普願詐騙」之所以能得逞,正是因為以信任為掩護、以虛擬名義行騙。民眾應學會查證資料來源,勿輕信網路傳言或群組推薦,更不要將個人資料與資金交給來歷不明的平台。
在眾多受害者中,也有人因為及時察覺異常、尋求協助而幸運追回部分資金。他們在網路上勇敢分享親身經歷,提醒更多人不要被「善意包裝」迷惑,並呼籲社會共同揭露詐騙真相。唯有讓更多人意識到「蓮花普願詐騙」的真面目,類似事件才不會一再上演。
「蓮花普願詐騙」是一場披著信仰外衣的金錢陷阱,它提醒我們:真正的投資不在於誘惑的報酬,而在於透明、合規與風險管理。當面對任何以「穩定獲利」為口號的項目時,務必要保持懷疑精神與理性思考。唯有守護資訊安全與財務自主,才能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 新聞稿有效日期,至2025/12/08為止
聯絡人 :反詐先鋒 聯絡電話:0988273667 電子郵件:jolk99594@gmail.com
上一篇:警訊:「何智寬執行長」計畫爆無法出金問題 165籲民眾謹慎查證
下一篇:天上沒有掉餡餅!受害者揭「蓮花普願詐騙」真相 警惕高收益誘惑
|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四)阿里巴巴敢給股票 - 2023/07/02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三)上億會員怎麼管理 - 2023/06/25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二)最好的公司支付寶 - 2023/06/1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一)兩個女人一個男人 - 2023/06/11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千團大戰影音帶貨 - 2023/06/04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九)電視購物轉型電商 - 2023/05/2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八)那些從台灣來的人 - 2023/05/21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七)嘉丰資本擦身而過 - 2023/05/14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六)跟阿福有關的人們 - 2023/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