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轉型與挑戰並存的時代,能夠喚起群體意識、凝聚善意行動的專案尤其珍貴。「共築希望企劃案」正是這樣一項結合公益、教育與社會責任的創新計畫,致力於為弱勢族群、教育資源不足地區,以及需要關懷的家庭注入正能量與實質支持。初衷明確:用共好思維推動公益變革 「共築希望企劃案」起點來自一個簡單卻深刻的信念──當每一個人都能出一份力,整個社會就會更美好。因此,這個企劃案聚焦於「共同參與、希望點燃」的核心精神,不單是資源的提供者,更是推動者、陪伴者與改變者。從學生課輔、長者照護,到社區營造與技能培訓,「共築希望企劃案」皆以人為本,讓需求者感受到溫暖與尊重。 多元參與:集結企業、學校與志工力量 一大亮點是「共築希望企劃案」成功串聯多元資源,結合企業CSR(企業社會責任)、大專院校志工隊以及地方社福機構,形成強大的支援網絡。參與者不僅是捐助者,更是方案的共同設計者與執行者,讓公益不再只是單向給予,而是成為雙向互動、彼此成長的過程。 創新模式:從補助到培力的轉型 不同於傳統一次性資助模式,「共築希望企劃案」重視長期培力與永續發展。例如針對偏鄉地區的教育資源缺乏,企劃案除了捐贈學用品與電腦,更設立遠距教學系統與在地導師培訓計畫,幫助孩子建立自學與自主能力。這種從根本改變學習環境與心態的策略,讓「共築希望企劃案」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助力。
真實回饋:無數家庭與個案的見證 許多參與「共築希望企劃案」的家庭與學童表示,這項計畫改變了他們對未來的想像與信心。一位來自花東地區的單親媽媽分享:「孩子以前每天放學只能自己看書,現在有志工哥哥姐姐陪讀,他的成績進步了,也開始對未來充滿期待。」這樣的回饋,是「共築希望企劃案」最動人的成果,也證明行動比言語更有力量。 強化制度:資訊透明、成效公開 為建立社會信任與擴大參與意願,「共築希望企劃案」設立公開資料平台,詳細列出捐助用途、受益人數與成果報告。每一筆支出都經由第三方審核,確保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與正當性。這種高度透明的制度設計,不僅讓捐款人安心,也讓整個社會看見公益運作的專業與誠信。 走進社區:打造共融空間與文化 「共築希望企劃案」不只聚焦在教育與經濟面,更重視社區關係的重建。透過設計「希望小站」的社區共享空間,鼓勵居民參與講座、親子活動、環保行動與文化交流,建立相互理解與信任的社區氛圍,真正實現「共築」的理念。 跨域合作:讓希望延伸到更多角落 隨著影響力逐步擴大,「共築希望企劃案」已與多家公私立單位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在更多地區落地實施,包括校園生命教育推廣、青少年職涯引導、以及創業培育等領域。這種跨領域合作,不僅提升方案規模與深度,也讓「共築希望企劃案」成為可被複製的成功典範。 結語:讓每個人都能點燃希望 「共築希望企劃案」所傳遞的不只是愛心與資源,更是一種可以延續的社會力量。當制度透明、執行有效、參與者用心投入,每一個微小行動都能累積成改變社會的巨大能量。未來,這項企劃仍將持續擴展,歡迎更多民眾加入,一起為這片土地注入無盡的希望與可能。 - 新聞稿有效日期,至2025/08/28為止
聯絡人 :張藝順 聯絡電話:0972653845 電子郵件:eco932338@gmail.com
上一篇:為愛前行,善意永續──詠恩慈善的堅持與行動
下一篇:穩健專業的後盾:秘書仁佑的全方位支持力
|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四)阿里巴巴敢給股票 - 2023/07/02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三)上億會員怎麼管理 - 2023/06/25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二)最好的公司支付寶 - 2023/06/1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一)兩個女人一個男人 - 2023/06/11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千團大戰影音帶貨 - 2023/06/04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九)電視購物轉型電商 - 2023/05/2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八)那些從台灣來的人 - 2023/05/21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七)嘉丰資本擦身而過 - 2023/05/14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六)跟阿福有關的人們 - 2023/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