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數位管理 中間商的消失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2/09/15 - 被閱讀 65766 次 被轉寄 26 次

筆者驚訝的是出版業居然無法在數字上營運。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筆者在最近半年內出版了兩本新書,因而有機會接觸到台灣出版業的 運作模式。因為自己身處高科技產業,對資訊科技的靈活運用已經習 以為常,對傳統出版業運作模式的沒有效率大感不可思議。

一般而言,出版社將整本書編輯排版完成之後,交由通路商去預估可 能的銷售量。等到預估的銷售數量出來,方才交付大量印刷。通路商 會負責將書籍鋪到各大書局去,若銷售狀況良好,書店會通知通路商 補書。

若通路商不斷接到補書的通知,且庫存的書已經低於安全存量,則通 知出版社加印。如果書賣不好怎麼辦?通常書籍出版三個月後,沒賣 完的書會由書局退給通路商,通路商全面回收之後交給出版社,庫存 在出版社的倉庫中。

如此說一本書的壽命大約只有三個月並不為過,因為進倉庫的書幾乎 不再有面市的機會。如果屬於「票房毒藥」等級的書,生命週期就更 短了。

以上的那些流程,是筆者後來才搞懂的。第一次出書的時候,對於銷 售量非常的關心,經常詢問出版社銷售狀況。但是每次得到的答案總 是:「書籍出版後大約三個月書店會開始退書,到時候方可統計銷售 數量」。

剛開始筆者還以為是出版社的託辭,書可能賣得不是很好,所以不敢 說。但後來才發現,原來出版社手上確實沒有銷售數字的狀況。而當 我更進一步發現,居然連通路商的手上也沒有實際的銷售數字時,真 是非常驚訝。

對於一個作者來說,銷售量的關心是非常正常的。但書籍的實際銷售 只有書店知道,而必須等到書店通知通路商補書,通路商才會知道一 本書賣得好不好。

但此時通路商依然得不到銷售數字,只能得到書店回報的補書數量而 已。而處在銷售最末端的出版社,當然就更不知道一本書的實際銷售 數字,只能從補書的頻率大體上去猜一本書賣得好不好。實際的生產 者居然必須要等上三個月才知道銷售情況,這應該是非常大的壓力。

筆者不論是先前在網路公司從事網站營運的工作,或者是目前在無線 通訊業的行銷工作,每星期甚至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就是看報表,不論 是網站的流量數字,或者是各通路的銷售數字。這些數字都會從最前 線回報到行銷決策的單位。

筆者驚訝的是出版業居然無法在數字上營運。當統一超商等便利商店 通路業者不惜花費重金在銷售系統的電子化以及網路化,由這些系統 所產生的營運數字來做決策依據,甚至於可以提供產品供應商銷售報 表時,在出版業居中間角色的通路商,居然仍無法做到這樣的功夫。

其結果就是銷售上的損失。筆者曾經在不少書店發現自己的書在架子 上已經賣完,但是遲遲不見補書。也不少朋友反映,到書店白跑一趟 。筆者跟出版社反映多次也不見改善,而通路商因為不知道銷售情況 ,也只能等待書店通知而已。

這些書店都是大型連鎖,或許每日要處理的書很多,所以無力單獨照 顧幾本書,或者基於整體銷售考慮而優先補了其他的書。但不論如何 ,無法做到「動態補書」,正是因為銷售資訊在整個供應鏈上面不透 明,以至於整個產業對於市場反應非常遲緩。

建立某個資訊科技系統將書店和通路商以及出版商串聯起來如何?類 似的供應鏈E 化在高科技產業已經相當成熟,而且很多都是由產業龍 頭來帶領,底下的供應商配合。

在供應鏈上的進銷存資訊透明,其結果是大家的成本都降低,供應商 與零售商配合緊密,一起面對市場的反映速度變快。

出版業供應鏈的整合看起來應該由連鎖書店業者發動,只是資訊科技 的特性,一旦資訊透明化並且快速流通之後,中間的通路商很容易被 掠過去,遭到現有通路商的頑強抵抗大概無法避免。

我們已經在很多產業看到這樣的例子,雖然中間商有著掙扎,但是消 逝的趨勢似乎是無可避免。在資訊科技產業,有越來越多的連鎖零售 商直接向資訊產品的製造者採購,中間商的生存空間正一步步的受到 擠壓當中。

高科技產業是最早導入資訊科技的產業,因此所受到的衝擊會最早反 映出來,其他的產業終將會隨著相關科技的導入而造成變革。即便像 出版業這麼傳統的產業亦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文:黃紹麟

上一篇:無線通訊產業的四大發展(下)電信媒體金融三合一
下一篇:遠距教學市場的兩個利基



■ 歷史上的今天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一)有關風險 - 2011/09/18

從巴茲下台談網際網路開放思維 - 2011/09/11

行動網際網路產業的重組(一)電信業者靠邊站 - 2010/09/12

天使投資能幫助創業者什麼? - 2009/09/13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三) - 2008/09/14

Web 2.0 下一步(三)共念是一切基礎 - 2007/09/16

Web 2.0 革命(四)Google典範 - 2006/09/17

Web 2.0 革命(三)廣告養不活 - 2006/09/10

書房才是數位娛樂的主流 - 2005/09/18

中國3G之我見(三)系統決定終端,終端決定市場 - 2005/09/11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二)停止「販賣盒子」 - 2004/09/19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一)內容是賤價的 - 2004/09/12

七年級與吞世代 - 2003/09/14

中間商的消失 - 2002/09/15

當災難在網路上傳遞 - 2001/09/16

轉接口的價值 - 2000/09/17

網路客服須跨越虛擬與實體的界線 - 2000/09/10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億勝生物公布2023年度業績,收入增長29.5%,利潤增長22.1% - 2024/03/18

NetApp使用內建人工智慧企業儲存與強化網路韌性解決方案 - 2024/03/18

NetApp 藉由智慧型資料基礎架構加速 AI 創新 - 2024/03/18

男裝龍頭中國利郎:2023年淨利增長18.4% - 2024/03/18

中國利郎公佈二零二三年全年業績 - 2024/03/18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