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網路產業的垂直整合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1999/12/05 - 被閱讀 40538 次 被轉寄 12062 次

仲琦啟用 450坪南港新機房,並宣佈年底前成立內容網站(PC Home Online 1999/11/19)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我們談到任何的產業,不管是傳統的製造業,出版業,甚至於觀光旅遊業,總是脫不了上下游之分。往往看起來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某一種需求或者某一種行為,後面有一整個龐大的產業體系在支持運作,而體系內的上下游則以各自的專業分工著。

舉例來說,整個出版業的存在,就是為了支持「閱讀」這樣一個行為。這個產業裡頭包含了從採訪編輯到打字印刷,到通路的舖送等等過程,每一個領域裡頭都有專門的企業在負責,彼此之間的上下游關係也非常的清楚。

產業的分工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一個產業會開始發生分工的現象,多半是導因於激烈的競爭。為了降低營運成本增加競爭力,企業開始把某些事務外包,而這些專門接收外包的廠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個產業的一環。

以出版業來說,發展的初期應該是由出版社把整套出版流程通包了。等到越來越多的出版社出現時,市場競爭激烈,基於降低營運成本的考量,有些出版社開始會把流程中某些項目發包出去給別人完成。比如說,自己擁有印刷機器的效益並不高,因此決定把印刷的部分被外包出去,專業的印刷廠於焉出現。出版社因為不必自己擁有印刷機器而降低成本,而印刷廠因為專門做印刷,所以印刷機可以做最大程度的運用而獲利,分工體系於焉形成。

分工體系形成之後,上下游之間的合作規範也會出現,而當每一個環節的參與者都可以在這個產業體系中獲得利潤時,一個產業就成熟了。除非新的科技或新的概念出現改變了產業的遊戲規則,否則這個工業可能數十年如一日的運作下去。

我們一再的在不同的產業看見這樣專業分工的現象發生,乃至於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晶圓代工事業,都是在全球專業分工的架構底下形成。有趣的是,網路在形成一個產業的過程中,不但沒有專業分工,反而還發生了垂直整合的現象。而且整合的發動者,卻是向來被視為網路底層服務的提供者, ISP

新科技新與新觀念的不斷產生,造成網際網路每個環節的參與者身分與角色經常性轉換。這對於整個網路產業邁向成熟穩定的運作模式造成相當程度擾動。不斷的變動讓產業分工體系無法確立,也會讓每個環節的人沒有利潤,因為你不知道該跟誰去收費。今天還是合作夥伴的人,可能明天你就必須付錢給他。簡而言之,上下游的關係其實相當的錯亂。

最近有多家 ISP業者積極的朝向 ICP的方向在前進當中,這是垂直整合的第一步。當然,所謂的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在網路業裡面依然成立。打個比方,經營印刷廠的人如果也開始搞起出版事業來,那種手忙腳亂的情況是可以想見的。筆者看了這些 ISP所做的網站內容,只能說這些 ISP們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然而這件事情的背後卻有一個問題存在,產業分工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是因為經營成本的顧慮使得產業只有分工,才能讓每個參與者都得到最大的利益。然而我們卻看見網路產業背道而馳,這到底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呢? ISP是否有可能負擔這樣子垂直整合的成本而最後不會垮掉?

經營內容生產的事業並非容易的事,同樣是辦雜誌,有人賺錢有人倒閉。重點並不在於我今天有了印刷機器可以自行印刷,所以我辦雜誌就比別人多了優勢。而是在於,開印刷廠的人打算花多久的時間摸索如何經營出版事業,又該如何組織優良的團隊來進行,最後打算花多少成本做這件事情?而自己擁有印刷機器會不會最後反而變成包袱?如果最後發現出版事業根本比不上專心開印刷廠來的賺錢,那這個生意還做不做?

也許是國外的成功例子,激發國內業者的高度興趣。例如美國的 AOL ,以及香港的Netvigator,都是 ISP和 ICP通吃的經營模式。因為網友上網的第一關就是 ISP,而且網友本來就與 ISP有金錢上的交易行為存在。如果 ISP能垂直整合網路內容事業,最後通向電子商務,應該是相當有機會的。

關鍵就在於,誰移動的速度夠快。垂直整合本來就是相當高難度的動作,不管是美國的 AOL或者是香港的Netvigator,在當地的市場也就是這麼一家,而他們的存在,也並沒有影響到Yahoo!這些內容提供者的生存。網際網路是贏家通吃的市場,誰的速度夠快,率先完成這樣的整合,誰就有機會遠遠的甩開後面的競爭者。 (文:黃紹麟

上一篇:網路的價值在生活化
下一篇:無線上網不等於無限上網



■ 歷史上的今天

訂閱制付費會員經營之道:我積攢一生的工作經驗 - 2020/12/06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一)定位 - 2012/12/09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三)有關團隊 - 2011/12/04

寫給年輕的,經理(二) - 2009/12/06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五)個人社交資料可攜 - 2008/12/07

手機電視市場初探(三)終端製造商與內容提供者 - 2007/12/02

無線寬頻大未來(四)WiMax ,3G與4G - 2006/12/03

網路與書(上)網路出版的兩難 - 2005/12/04

網路電話VoIP(二)搞清楚到底誰在養誰 - 2004/12/05

網路電話初試啼聲 - 2003/12/07

遊戲人生(一)我的遊戲夢 - 2002/12/08

網路是一種主義,一種信仰,一種力量 - 2002/12/01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一)科技行銷的運作模式 - 2001/12/09

我在通訊產業的日子(下) - 2001/12/02

版權與介面將決定電子書的發展 - 2000/12/03

網路產業的垂直整合 - 1999/12/05

過去一年的反省回顧 - 1997/12/05

Internet:未成熟的媒體 - 1996/12/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SAS Innovate大會發表全新Viya生成式AI功能 - 2024/04/25

赤子城科技(9911.HK):預期2024年首季度收入超10億 - 2024/04/25

中國新高教集團有限公司持續聚焦高質量發展,人才培養與高質量就業成果豐碩 - 2024/04/25

COMPUTEX ESG GO! 打造綠色會展標竿 - 2024/04/25

產、學攜手 電動小巴前進中南美 - 2024/04/25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