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網路產業的解體(三)電子報的昨日今日明日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1/10/28 - 被閱讀 62887 次 被轉寄 27 次

電腦報可貴的地方在於,他開闢了網路上的另外一種內容的可能性。 相較於明日報以網站為基礎的發展,他的模式更接近於報紙,直接遞 送到家裡。只是他的發展也跟明日報相同的命運,目前雖然還維持營 運,但是誰都可以看出這種渡小月的做法很難再有高質量的內容產出 。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前一陣子台灣最老牌的網路電子報-IT Home 電腦報宣布裁減人力, 並且把重心放在即將推出的平面週刊上面。新的週刊還是鎖定在IT產 業的報導,而原先的IT Home 電腦報人力縮減到只剩下三名,經營重 心放在網路產業的報導上面。

這個新聞在IT Home 電腦報上面並沒有太多的披露,筆者反而還是在 其他媒體上得到這個消息的。而且這個對筆者而言是個可以跟明日報 的事件相提並論的重量級網路事件,並沒有引起廣泛的討論,不知道 是不是因為壞消息已經夠多,這個已經不算什麼?

身為一個IT Home 電腦報的忠實支持者,在當年電腦報只有一個記者 的年代開始就閱讀到現在,當他開始要收費閱讀的時候,筆者也跟其 他八千多位支持者一樣付了費。聽到這種消息,實在相當有資格打電 話到電腦報的編輯部去罵人。

說什麼是把經營重心轉移到網路產業的報導上,可是誰不知道網路產 業幾進崩盤,還能有什麼精采新聞可看?而繳了錢的支持者面對縮了 水的電腦報,雖然還可以繼續拿到週刊版的平面刊物,但是那畢竟意 義上有很大的不同。

為什麼說這件事情意義重大呢?那就必須要從電腦報的歷史說起。電 腦報是第一個以商業化的經營手法來經營的電子報。1997推出的時候 ,還只是附屬在PC Home 雜誌的網站底下一個附屬的功能。那時候的 網路世界才剛剛起步還非常原始,網路上也有一些所謂的個人電子報 ,但都是「游擊隊」而非「正規軍」。

以「正規軍」的手法來經營電子報,電腦報可以說是第一人。剛起步 時人數雖少,但至少有正式編制的記者,編輯,而且可以做到每日更 新,這是網路上的個人電子報經常有一餐沒一餐的經營無法相提並論 的。在當時,獲利並不是主要的考量,所以這樣的做法算是實驗性質 很重的。

想不到電腦報的推出(當年名稱叫PC Home 電腦報),居然大受歡迎 ,訂戶數量直線攀升。究其原因,跟網路的早期使用者都是電腦的重 度使用者有關。這些人接觸網路比較早,當然也期待能夠在網路上得 到電腦相關的資訊報導。

就在訂戶量快速累積的狀況下,電腦報決定開始在電子報裡面販售廣 告。這在當時的網路產業是個創舉,那個時候是1998年,台灣的網際 網路廣告剛剛起步,大家都還在大談Banner廣告的時候,電腦報另闢 蹊徑,做起電子報夾報廣告生意。而且在Banner廣告還很難賣給廣告 主的年代,電子報的廣告生意出奇的好,當時很多廣告主排隊兩三個 月才有機會上檔。

這個實驗的結果引起了經營階層的重視。當整個產業的目光都聚集在 Banner上面的時候,他們卻有著不太一樣的經驗。是大家都弄錯了呢 ?還是他們不小心挖到寶了呢?於是他們決定繼續這樣的嘗試。

Banner廣告在剛開始出現在網站的時候,點選率還蠻高的。那是1998 年的時候,一般的點選率都可以在5%左右,好一點的可以到10% 。而 電子報的廣告點閱率可以高達 10%到 20%,對廣告主更有說服力。於 是PC Home 集團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開設了ePaper電子報網站的 經營,想擴大這樣的經驗。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Banner廣告一如預料的走下坡,反而是近 年來開始流行所謂的電子郵件行銷。於是這些電子報就成為相當好的 廣告行銷利器。PC Home Online在前一陣子宣布組織重整與裁員的時 候,電子報仍然是一個經營的重心。

但是廣告的收入對於閱讀量有著數十萬的電腦報來說(2000年時改名 為IT Home 電腦報),仍然不足以支撐開銷。為了尋找新的出路,於 是電腦報從2000年開始改成付費訂閱的模式,也就是說,繳了錢之後 可以得到一組帳號密碼,電腦報除了每日寄送到你的電子信箱之外, 還可以用該組帳號密碼上網站查詢資造庫的資料。

他的收費模式非常有趣,一個人一年多少錢,如果團體訂購另外有折 扣優惠。這個在實體世界運作起來沒有問題的閱作模式,拿到網路上 來卻變得非常弔詭。電子報怎麼會有所謂的團體訂購呢?實在讓人想 不通!

嚴格說來,筆者繳了錢訂閱,但卻不是一個好讀者,因為筆者把帳號 密碼給了至少五個人以上,這些人不用花錢就可以看。這是不會有罪 惡感的,因為雜誌的傳閱本來就是正常的行為,實體的印刷刊物也常 常大家借來借去互相傳閱。所以有人說網路內容必須做到不能複製或 傳閱,這點筆者不能認同,因為這違反一般人的習慣。

結果有多少人去付費訂閱呢?筆者所得到的非官方數字是8000多人。 這個數字不能說少,但是跟實體的印刷刊物比較起來,以及跟先前電 腦報數十萬人訂閱的盛況比較起來,確實是少得可憐。如果你是電腦 報經營階層,你會不會想,我用同樣的人力去經營一本印刷刊物,搞 不好訂戶還比較多!

還記得電腦報剛開始要收費的時候,很多人告訴筆者,要到轉移到網 路上另外一個提供電腦新聞的網站上去。那個網站背後是跨國的集團 在經營,到目前還沒有收費的打算。免費當然是很好,但是他的新聞 比較偏重美國的IT產業報導,台灣的部分著墨比不上電腦報來得深, 新聞的品質可以比較得出來。

有趣的是,很多人寧可忍受品質差一點卻不用付費的網路內容,也不 願花錢取得品質好一點的東西,這表示網路的內容並不是一般大眾非 要不可的東西,這也表示網路不是一般人獲取內容的主要管道。一般 人平常看報紙看雜誌,網路上的東西加減看看,並不是真的很在意。 換句話說,電腦報當初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其他的電腦新聞網站,而是 傳統的媒體,這個戰爭打起來當然備感吃力。

電腦報可貴的地方在於,他開闢了網路上的另外一種內容的可能性。 相較於明日報以網站為基礎的發展,他的模式更接近於報紙,直接遞 送到家裡。只是他的發展也跟明日報相同的命運,目前雖然還維持營 運,但是誰都可以看出這種渡小月的做法很難再有高質量的內容產出 。

我們也真的只能祝福他們,能夠順利的渡過這個寒冬。畢竟高度具有 開創性的想法在這個社會上是該被鼓勵的。電腦報與明日報一樣,他 們大膽的嘗試替網際網路的發展留下了見證。 (文:黃紹麟

上一篇:網路產業的解體(二)入口網站的拆解
下一篇:網路即將回歸電信產業



■ 歷史上的今天

社交網絡的祕密(二)階級藩籬難以跨越 - 2008/10/26

M 型化的未來(三)創業者難過此關:通路 - 2007/10/28

M 型化的未來(二)新富人的可能性:創業 - 2007/10/21

Web 2.0 革命(九)新電子商務 - 2006/10/29

Web 2.0 革命(八)電信業變革 - 2006/10/22

個人數位慈善事業 - 2005/10/23

從電腦化,網路化,到數位化(下) - 2004/10/24

女人的錢真好賺? - 2003/10/26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四) - 2002/10/27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三) - 2002/10/20

網路產業的解體(三)電子報的昨日今日明日 - 2001/10/28

網路產業的解體(二)入口網站的拆解 - 2001/10/21

第二代網際網路 - 2000/10/29

3C 賣場即將捲土重來 - 2000/10/22

寬頻的迷思 - 1999/10/24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慶祝四十週年 鞏固香港作為 - 2024/11/08

深泛聯(CNF.US)首次覆蓋報告: - 2024/11/08

ArborChat 以突破性AI價值投資分析工具在 - 2024/11/08

Nutanix擴大與AWS的合作夥伴關係 - 2024/11/08

群力行義!愛心接力!為全台特況家庭加添平安力量! - 2024/11/08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