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是某一種集體的社會關心 文化界名人詹宏志先生曾經在某次演講中提到:「雜誌,是某一種集
體的社會關心」。言下之意,如果仔細觀察統一超商或者是書局裡的
雜誌貨架,很容易可以從「又有什麼新雜誌冒出來了」看出這個社會
集體關心的議題在演化中。 講到社會關心這件事情不免嚴肅了些,然而有時候甚至從雜誌的命名
,我們都可以看見這樣的脈絡。例如四五年前網際網路剛起步的時候
,曾經出現過一本名叫「Download」的中文雜誌,告訴你上網要去哪
裡下載好玩的東西。 為什麼雜誌的指標性這麼強?閱讀人口眾多的主流雜誌當然代表著大
眾的胃口,然而別忘了雜誌身為商品的一種,他的生產也是有成本的
,除此之外還必須克服遞送的問題,讓想購買的讀者能夠在對的地方
買到。 因此,如果一本雜誌的讀者群過於小眾,就會面臨發行不易的情況,
他無法找出有效率的方法去接觸目標讀者。否則,就是把這些成本轉
嫁到讀者身上,因而售價高昂。反之,若你看到一本小眾刊物能持續
出刊,代表關心這個議題的讀者數量超過你想像,足以養活一本雜誌。 ◎電腦雜誌讓科技開始步入生活 這幾年來,科技的發展逐漸變成社會大眾生活的一部分。以往是關在
研究室的科學家才能接觸到的東西,變成了大眾隨手攜帶的商品。而
網際網路的普及,讓資訊的流通更加快速,改變了許多的社會習慣。
簡言之,我們的社會經歷了從電腦化到網路化到數位化的三個過程。 就筆者記憶所及,大學時代所能接觸到的電腦雜誌,最經典的要算是
「PC Magazine 資訊傳真中文版」了。由於自己是理工背景,因此要
閱讀此種充滿了技術規格名詞的刊物並不困難,甚至於享受著閱讀此
書時被同學奉為「電腦高手」的莫名虛榮感。
這個讀者圈子主要是資訊業界的從業人員,有生產者(各式製造商)
,也有消費者(資訊設備的使用者,主要是企業的資訊人員),以及
潛在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將來可能從事資訊業的學生等)。大家討論
的是技術規格,效能,以及成本。這麼硬的雜誌,一般人望而生畏。 後來,電腦開始快速普及了。敏感的出版人嗅到普羅大眾對於「能夠
簡易閱讀的電腦雜誌」有種龐大的渴求,「PC Home 電腦家庭」這本
雜誌轟然誕生。強調圖像化的編輯方式直接擷取電腦畫面,以及「一
步一步教你用電腦完成特定工作」的思維,一時間狂銷熱賣。 看不懂艱難的文字描述嗎?沒關係,這本雜誌把電腦畫面抓下來,直
接在上面畫紅色圈圈,告訴你「沒錯,這個按鈕按下去就對了」。此
種「劃圈圈風格」首開風氣,搭著當時全面普及的Windows 95(微軟
第一個視窗作業系統),影響了接下來數年間電腦學習書籍的風格。 以往的電腦雜誌封面總是冰冷的產品廣告。而PC Home 電腦家庭首度
打破此一慣例,每期封面都專訪影視明星,談談她們接觸電腦的經驗
。此後還有PC Office 雜誌的推出,將重點聚焦於電腦如何運用於工
作上。大約三年左右的時間,此類雜誌一直都十分搶手。 有趣的是,既有的資訊雜誌明顯受到「讀者被搶走了」的壓力,對於
PC Home 電腦家庭當時創下的十萬本發行量高度質疑。因為在此之前
,沒有一本資訊雜誌可以每個月賣超過五萬本。發行量的多寡,會對
廣告金主的廣告預算分配產生影響,業者當然要緊張了。 然而多年後我們回頭檢視,卻能夠很肯定的說,PC Home 其實開發的
是一群新讀者,而這群讀者與傳統資訊雜誌的讀者是不重疊的。因為
台灣在那個年代正踏上家庭電腦化的引爆點,整個社會對於簡單易懂
的電腦雜誌有著高度渴求,能創下銷售佳績一點也不奇怪了。 ◎網路雜誌加速資訊化速度 進入網路化的階段,各種介紹網路如何運用,有什麼新鮮好玩的事情
的雜誌開始興起也就不在話下。這個時候「如何用電腦」已經不是大
家關心的重點。因為經過電腦化階段的洗禮,社會大眾已經具有電腦
使用的基礎。重點已經變成了「用電腦上哪裡玩比較好」。 網路狂潮對於整個社會的資訊化有著相當的推力。還記得台灣的券商
開始推行網路下單的時候,還喊出網路下單開戶送電腦的促銷專案。
很多人沒用過電腦,第一次接觸到電腦以及上網,還是因為要操作股
票的關係。為了上網而買電腦,成了社會流行。 不過當此類介紹網路的雜誌出現時,一度引起筆者好奇。「網路上」
本身就有許多介紹「哪裡好玩」的網站,只要使用搜尋引擎逛逛並不
難找到,何勞購買雜誌?看著雜誌對著瀏覽器輸入長串網址,實在愚
蠢。而且網路特性就是即時,雜誌的資訊以月為單位,不嫌稍慢? 後來才發現,其實絕大部分的人不會使用搜尋引擎。應該說,搜尋引
擎的使用是需要一點技巧的,不懂的人不大容易用得好。此外,在那
個網路才剛要普及的年代,有很多人一時間無法擺脫汲取資訊的方法
。雜誌,對他們來說像擺脫不掉的奶嘴一樣。
(文:黃紹麟)
上一篇:質感與造型是膚淺的
下一篇:從電腦化,網路化,到數位化(下)
■ 影音網站的未來(三) PGC孵化IP,直播更接近長尾 - 2016/10/16 ■ 投資人不是你想的那樣 - 2009/10/18 ■ 社交網絡的祕密(一)社交網絡不是社群 - 2008/10/19 ■ M 型化的未來(一)上班族的新名字:窮人 - 2007/10/14 ■ Web 2.0 革命(七)中間人之死 - 2006/10/15 ■ 數位家庭市場的另類想像 - 2005/10/16 ■ 從電腦化,網路化,到數位化(上) - 2004/10/17 ■ 質感與造型是膚淺的 - 2004/10/10 ■ Yahoo! Messenger與網內互打 - 2003/10/19 ■ 公司網站真棘手(下)聯盟沒策略? - 2003/10/12 ■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二) - 2002/10/13 ■ 網路產業的解體(一)垃圾郵件與網路廣告業的崩壞 - 2001/10/14 ■ 數位信任 - 2000/10/15 ■ 電子商務硝煙四起 - 1999/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