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才網站取代報紙徵才廣告 傳統報業的分類廣告收入有兩大來源,一個是徵才廣告,一個是房地
產廣告。這兩者在 1.0時代都已經紛紛遭到網際網路的侵蝕。其中徵
才網站是最早期就獲利的典範,搶走報紙徵才廣告的大半江山。 許久以前,求職者必須購買報紙尋找工作,而徵才企業基於成本考量
,刊登報紙徵才廣告通常只能連續刊登幾天。要找到好工作與好人才
,雙方都要靠點運氣。換言之,雙方互相找到對方的成本相對高昂。 而報紙身為媒介,在壟斷雙方的資訊取得管道後,收取較高的廣告報
酬。然而徵才網站的出現,打破此種資訊不對稱的現象。徵才企業只
要付出較低廉的費用,甚至能刊登徵才廣告長達數個月。 透過系統自動媒合,大量的求職者履歷每天送上門等著被篩選。對求
職者來說,則能夠取得大量企業徵才的資訊。原先徵才企業與求職者
媒合成功的成本很高,後來則被網際網路的低媒合成本所打破。 在 1.0時代,我們初嚐網際網路帶來的成本降低效益。舊的中間人被
取代,新的中間人興起。這背後的關鍵,就在於新的中間人能以成本
更低的方式,提供更有效率的媒合服務。而資訊,則被徹底解放。 ◎獵人頭公司生意依然興隆 然而,徵才網站發展10年至今,卻有個領域無法突破,此即中階與高
階人才市場。一般而言,徵才企業在尋找基層工作的人才時會使用徵
才網站,但如果要尋找副總經理之類的人才,則很少選擇此類管道。
對求職者來說,只要工作超過一定年紀或擔任總監以上的職位後,要
在徵才網站找到工作幾乎不可能。因為高階人才市場有下列特性:第
一,高階人才求職不喜歡曝光,也很在意自己的履歷被企業隨意瀏覽。 第二,企業尋找中階與高階人才的資訊,往往也不喜歡曝光,因為可
能被競爭對手察知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第三,由於雙方對高階工作
的謹慎態度,使得此類工作往往都是透過熟人介紹而完成徵才。 徵才網站發展至今,仍僅能解決企業在徵求基層人才的需求。某些徵
才網站已初步向上發展到中階工作市場(例如給薪較高的資深經理或
技術人員等),但仍然沒有威脅到原本霸佔此一領域的獵人頭公司。 基於上述特性,企業要尋找中高階以上的人才,成本驚人。透過獵人
頭公司找到人才,往往必須付出相當於該人才數個月的薪水給獵人頭
公司當作酬佣,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資訊壟斷所帶來的高報酬。 ◎人際推薦取代獵人頭公司 企業對於付出高額成本取得中高階人才是有心理準備的。然而,當網
際網路的頻寬與儲存成本持續下降,進入 Web 2.0的時候,獵人頭公
司的生意即將開始受到影響。我們永遠別忘了 Web 2.0的真正意涵: 網際網路的革命源頭只有一個,即「電腦儲存成本與網路頻寬成本不
斷下降」;反應在社會上,就是「人與人之間聯繫成本不斷下降」;
反映在商業上,就是「靠資訊壟斷與資本壟斷的企業逐漸解體」。 已經開始有徵才網站推出這樣的服務:針對某個中高階職缺,請網友
推薦合適人選,推薦成功者可以領取一筆報酬。也已經有人脈網站在
開始嚐試這樣的服務。若推薦成功,這些網站也會有相對應的報酬。 徵才企業原先透過獵人頭公司招募人才時必須付出巨額酬佣,現在只
需要支付不到十分之一的獎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脈,為了得到這
個獎金(或者真的想給朋友介紹好工作),自然會推薦合適人選。 為什麼這個模式能夠進行?正因為「人與人之間聯繫成本不斷下降」
,所以透過人去找人,會比透過獵人頭公司去找人的成本還低!正如
筆者先前所言, 2.0時代來臨,很多B2C 的企業會被C2C 模式取代。 ◎新商業模式與新中間人 在這個初入 2.0的年代,上述模式能否成型還在未定之天。趨勢是清
楚的,但執行的方式卻有很多種。可預見的是,中階工作市場會首先
受影響,而副總經理以上的高階職缺,仍會是獵人頭公司的天下。 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在於透過人脈網路所推薦來的人才其素質如何。
獵人頭公司身為中間人,很大一部分在替徵才企業與求職者雙方做品
質把關,節省雙方時間,這是其存在的很大一部分價值。 徵才網站或人脈網站,如果想靠著C2C 的人脈網路經營進入中階人才
市場,必須在這些細節上琢磨,透過遊戲規則訂定,確保推薦而來的
人才品質,以免徵才企業為了應付大量不合格被推薦者而疲於奔命。 此外,徵才網站或人脈網站也可能與傳統獵人頭公司形成上下游產業
鏈。換言之,這些網站不會直接對徵才企業收費,而是對獵人頭公司
收費。而人才則推薦給獵人頭公司進一步篩選,通過後才給徵才企業。 獵人頭公司在媒合成功後,從徵才企業賺取高額酬佣,再拿一些出來
分給這些網站。此種商業型態在目前的過渡時期,有可能成為實際的
運營方式。但長期而言,獵人頭公司的生意一定會受影響而改變。 ◎Web 2.0 :關鍵在成本 大部分的人在看Web 2.0 的時候,老是被很多表象的名詞所迷惑,「
人脈網站」以及「分類廣告網站」是其中的大宗。前者是試圖實踐所
謂的六度空間理論,讓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拓展人脈認識更多人。 問題是,當人脈網站讓人們彼此認識後要做什麼才能營利?表象背後
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人與人之間聯繫成本不斷下降」,因此當我們
想要找某一種人的時候,「以人找人」,成本比以往低很多。 在美國出現了一種貸款網站,協助一般人向其他一般人借錢,而非熟
人或銀行。透過規則制定確保雙方品質,降低陌生人間借錢的風險。
想一下,在以前你找到一個可信賴的陌生人並且借他錢的成本有多高? 事實上,目前存在著不少貸款中間商,協助人們向銀行貸款,成功後
再向貸款人抽佣金。如果有個網站能讓一般人對一般人,以較低的成
本輕易借到錢,中間商的生意豈能不受影響? 拜電腦儲存成本與寬頻成本不斷下降所賜,人與人聯繫的成本不斷降
低。當「找某一種人」的成本降低到臨界點時,新的中間人興起,許
多傳統生意一定大受影響。關於Web 2.0 ,這才是們要思考的方向。
(文:黃紹麟)
上一篇:Web 2.0 革命(六)報業的掙扎
下一篇:Web 2.0 革命(八)電信業變革
■ 影音網站的未來(三) PGC孵化IP,直播更接近長尾 - 2016/10/16 ■ 投資人不是你想的那樣 - 2009/10/18 ■ 社交網絡的祕密(一)社交網絡不是社群 - 2008/10/19 ■ M 型化的未來(一)上班族的新名字:窮人 - 2007/10/14 ■ Web 2.0 革命(七)中間人之死 - 2006/10/15 ■ 數位家庭市場的另類想像 - 2005/10/16 ■ 從電腦化,網路化,到數位化(上) - 2004/10/17 ■ 質感與造型是膚淺的 - 2004/10/10 ■ Yahoo! Messenger與網內互打 - 2003/10/19 ■ 公司網站真棘手(下)聯盟沒策略? - 2003/10/12 ■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二) - 2002/10/13 ■ 網路產業的解體(一)垃圾郵件與網路廣告業的崩壞 - 2001/10/14 ■ 數位信任 - 2000/10/15 ■ 電子商務硝煙四起 - 1999/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