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轉接口的價值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0/09/17 - 被閱讀 48174 次 被轉寄 28 次

如果說筆者期待著網際網路有一天消失,可能聽起來會有點怪。但是 他遲早要消失的。不消失,那個真正的大媒體就不會來到。消失,代 表著他毫無縫隙的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出現在各種載體上面。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筆者曾經在四年前還在馬祖當兵的時候,一邊在空閒時看著時報出版 的書籍「大媒體潮」,一邊在休假時上上當地的網路咖啡屋,一邊幻 想著一個所謂「新媒體」的長相。當時的網際網路才剛剛開始要商業 化,有很多那時候看起來天馬行空的想法,現在居然已經慢慢的出現 在生活上面,有時候會有一種恍惚的感覺。

而在當時的想像當中,這個新媒體的建構曾經出現很多環節是充滿了 困難的,是那種一旦說出來會被認為是「做這種事情的人是瘋子」, 或者「那要花多少錢啊」之類的想法。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因為當初 所涉略的領域比較廣泛,而且對於網際網路的投入沒有那麼深,所以 反而能夠比較超然的看所謂「新媒體」這件事情。

現在很多人以為新媒體就是網際網路,這件事情並不是正確的。網際 網路只是新媒體的一個現象,他的熱潮展示了這個媒體所可能蘊藏的 潛力。而有趣的是,當年撰寫「大媒體潮」的作者在書中提到了通訊 業,互動電視,線上服務等等新興產業,獨獨就漏了提網際網路。顯 然網路的發展在當時是被小看了。

當年筆者在思考電腦與電視的整合的時候曾經遭遇到相當大的困難, 因為這兩者的整合無論就技術上或者是使用行為上,都是極端的不同 。當年引發筆者思考這個問題的起因,是因為電話線路和有線電視的 線路遲早要合而為一,那麼人類上網的介面會是什麼?電腦會變成電 視嗎?或者電視會變電腦?

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還是無解,而天底下仍然有很多的學者以及企業 在努力的找答案。不過一直到今天,人們才赫然發現,所謂的「新媒 體」的長相以及體型遠遠超過當年的想像。筆者當年只想到電視和電 腦的整合,卻沒有預估到隨身裝置在公元兩千年會是一個這麼大的產 業,而隨身裝置也即將連接上網。

這樣的現象其實很像拼圖。天底下的人都在拼一張大圖,這張圖的名 稱叫做「新媒體」。然而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正在拼這張圖。搞有 線通訊的人,拼著自己身旁周圍的那片區域,搞無線通訊的人,也拼 著自己身旁周圍的那片區域,搞有線電視的,搞軟體的,搞網際網路 的,搞媒體的,都是這樣子努力的在建構著自己的那塊領域。

直到有一天,大家抬頭一看,卻赫然發現自己眼前的那塊拼圖即將與 別人拼湊的那一塊接軌。這時候大家才隱隱約約的感覺到,有一大張 大家無意間勾勒出來的圖好像隱隱的在成型當中。

這就是現在筆者對於「新媒體」的感覺。

在這樣的一個新媒體當中,首先筆者認為網際網路會躲到後面去。這 不是說網路會消失,而是說我們會感覺不到網路的存在,他會變成一 種底層的架構。所有的服務會透過這個管道完成,但是人們到時候只 在意自己要的服務是否已經被滿足,他後面是不是透過網際網路其實 沒那麼重要。

未來的「新媒體」會有很多種面貌,例如你可以在網站上看新聞,也 可以在手機上面。而那些新聞可能都是某一家電視台提供的,所以你 也可以在電視上收看。未來的「新媒體」他的資訊流是到處亂竄的, 依你要求的地方而出現。所有的資訊會被解放,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 ,而不再受限於載體的不同。

這時候所謂的轉接口就會變得很重要。例如從有線電視網路轉接到網 際網路,這裡會有一個轉接口。從網際網路轉到手機的無線電話網路 上,這裡又會有一個轉接口。因為這些通路本來都是各自獨立的,卻 因為網際網路的關係被串聯起來。而資料的格式卻因為被轉接的關係 而必須被轉換。

舉例來說,原本放在有線電視上的資料要被轉送到手機上,資料的格 式自然必須從有線電視的格式轉成手機可以接受的格式。因此掌握了 那些轉接口標準,或者是根本就佔據著那個轉接口的人,都可能因此 而獲利。現在美國股票市場上通訊大廠的股價高居不下,台灣的無線 通訊廠商發布上市消息馬上引起矚目,多少印證了筆者當年的想法。

你還能找出其他的轉接口嗎?那會是下一個投資人追逐的焦點。

產品的製造商當然會跟著水漲船高。而「新媒體」的呈現介面既然有 這麼多,當然產品也千奇百怪。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手機,PDA 之外 ,最讓筆者驚艷,感覺最接近大媒體概念的產品,要算是螢幕電話了 。

這種產品平常就像電話一樣,但是上面有個約10吋寬左右的液晶螢幕 。電話拿起來可以打,也可以直接在液晶螢幕上面看新聞,下訂單買 東西。這個產品讓人驚訝的地方是,你完全感覺不到他的背後是網際 網路,他的使用介面也不是Web 和瀏覽器,介面非常的簡單。

只有這種把網際網路包裝起來的產品才有可能打入家庭。我們對於網 路的概念必須要再擴大,去看看不是Web 的東西,或者把web 包裝成 一般人也很容易接受的介面。現在的瀏覽器對於一般人來說還是太難 使用。

如果說筆者期待著網際網路有一天消失,可能聽起來會有點怪。但是 他遲早要消失的。不消失,那個真正的大媒體就不會來到。消失,代 表著他毫無縫隙的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出現在各種載體上面。 (文:黃紹麟

上一篇:網路客服須跨越虛擬與實體的界線
下一篇:網路股下跌後的人才流動現象



■ 歷史上的今天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一)有關風險 - 2011/09/18

從巴茲下台談網際網路開放思維 - 2011/09/11

行動網際網路產業的重組(一)電信業者靠邊站 - 2010/09/12

天使投資能幫助創業者什麼? - 2009/09/13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三) - 2008/09/14

Web 2.0 下一步(三)共念是一切基礎 - 2007/09/16

Web 2.0 革命(四)Google典範 - 2006/09/17

Web 2.0 革命(三)廣告養不活 - 2006/09/10

書房才是數位娛樂的主流 - 2005/09/18

中國3G之我見(三)系統決定終端,終端決定市場 - 2005/09/11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二)停止「販賣盒子」 - 2004/09/19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一)內容是賤價的 - 2004/09/12

七年級與吞世代 - 2003/09/14

中間商的消失 - 2002/09/15

當災難在網路上傳遞 - 2001/09/16

轉接口的價值 - 2000/09/17

網路客服須跨越虛擬與實體的界線 - 2000/09/10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第11屆「鄧白氏台灣中小企業菁英獎」評選機制大改造 - 2024/09/11

戴尼提心靈技術啟發研討會 引領參加者邁向自我重塑之 - 2024/09/11

零售業旺季即將來臨:人工智慧如何協助零售業提升銷售表現 - 2024/09/11

EASD 2024 | 君聖泰醫藥口頭報告熊去氧膽小檗碱 - 2024/09/11

全台首創多人走動《迴路花園MR幻境夢遊》首映登場 - 2024/09/11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