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數位管理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三)開放平台五件工作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8/11/23 - 被閱讀 44077 次 被轉寄 2 次

平台開放後無非帶來分潤的問題。

 
■ 訂閱電子報 三種文字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想在你的Blog上輪播本站文章按此
 

◎開放平台對產業環境的衝擊

開放平台打破既有產業生態的情況是可以想見的。舉例來說,有許多 第三方應用開發商開始幫51.com以及校內網開發應用,如果將來百度 或騰訊也開放平台,這些第三方當然也能幫他們開發應用。但,或許 51.com及校內網也可以開發應用內嵌到百度和騰訊?

更有甚者,51.com與校內網互相開發應用內嵌到對方網站。誰又是誰 的大哥?誰又是誰的小弟?關係非常複雜。可以想見最後一定會有很 多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條款,禁止競爭對手來內嵌應用挖牆腳。然而, 對於社交網絡服務的經營者來說,「開放」要到甚麼程度才是恰當的?

有些社交網絡服務經營者直接在第三方應用開發的合約裡明白寫著, 某些領域的應用不開放(例如,招聘,旅遊等),因為本大哥自己現 在(或未來)想做,小弟們現在碰都別想碰。這種既開放又怕別人把 最大的好處都拿走了的心態,著實非常矛盾,能算是真正的開放嗎?

其實,社交網絡只要能牢牢的掌握自己的核心價值,任何的開放都不 應該畏懼。因為開放是網際網路的基因,只有大步的迎向他才是對的 。只有最核心的部分不能開放,其他的都應該一律歡迎才對。然而, 回歸到本質,究竟甚麼是社交網絡的核心價值?

◎只有核心是真正不能開放的

從表面上看,社交網絡的有形產品不外乎提供寫部落格,傳照片,加 好友之類的服務。然而在這些表象底下我們應該要很明白,社交網絡 的價值在於兩大部分,一個稱為「資料存儲」,一個稱為「好友關係 」。前者,是用戶的有形資產;後者,是用戶的無形資產。

用戶寫了三年的部落格都存在你這裡,拍了一年的照片都存在你這裡 ,家當都在你這裡他還會跑嗎?很多人看到社交網絡光鮮亮麗的「社 交」表象,卻忽略其實每家都很努力把底層的資料存儲做好。社交網 絡要當平台要當大哥,基本的資料存儲要做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除了基礎的資料存儲要做好以外,再來是用戶的無形資產「關係鏈」 。社交網路一開始讓人上癮而無法自拔的地方,就在於人際的互動, 可以輕易的關注到自己的好友又做了甚麼。只要這層關係鏈牢牢的掌 握在社交網絡經營者的手裡,其他的開放是不用怕的。

也因此可以說,任何的應用都能開放給第三方來做,只要對方的應用 不涉及1)基礎的存儲服務;2)意圖盜取或轉移用戶的關係鏈,即可。 對比一下國家在開放國有企業的過程,也一樣難以拿捏。哪些是基礎 的應用不能開放,哪些可以適度開放,這些都要先想清楚。

◎開放平台的五件工作

平台開放後無非帶來分潤的問題。對於一個社交網絡的經營者來說, 幫助第三方排除困難而順利賺到錢的工作是義務,能提供的包括:1) 推廣,以甚麼樣的機制讓好的服務可以在平台上得到自我推廣。這當 然也包含一套能夠被用戶自然淘汰不好的應用的機制。

2)實現廣告收入。例如:接入國內站長們使用較多的Google Adsense ,並承諾廣告收入全歸第三方開發者所有,不收取分成。3)實現直接 跟用戶收費。遊戲類型的小應用存在收費潛力,但當用戶要付費時必 須要有管道,社交網絡平台必須幫第三方解決用戶付費的問題。

上述兩點51.com已經率先提供。51.com的51幣API 已經開通給第三方 開發商,結合未來打通巨人點卡銷售渠道,用戶充值更加容易,對開 發商來說吸引力不小。除了上述三點外,4)基礎的網站代管服務提供 可能是必要的,讓開發商可以在成本較低的情況下開始運營服務。

5)好的應用存在著被收購或投資的可能。其實,一個應用如果能供應 到不同的社交網絡去,用戶數也會很驚人。然而,當這個應用還在很 初期的發展階段時就提供一定的融資辦法給對方申請,除了培養對方 長大以外,也會給未來潛在的收購預留空間。

開放平台是一波新的用戶攻防戰,社交網絡經營者一方面希望壯大自 己一方面卻又害怕失去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唯有清楚的認識自己, 除了核心以外的東西徹底開放,做好分潤的機制才是王道。甚至,最 後必須要把用戶的數據開放出去才能更進一步壯大自己。

然而,社交網絡花了這麼大工夫聚攏的用戶資料為何要開放? (文:黃紹麟

上一篇: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二)跟著大哥要有肉吃
下一篇: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四)社交網絡向個人資料中心演化

 

■ 歷史上的今天

給台灣網路公司進大陸市場的建議(四)實際的操作 - 2012/11/25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三)開放平台五件工作 - 2008/11/23

手機電視市場初探(二)電信業者的微妙角色 - 2007/11/25

無線寬頻大未來(三)無線資源很稀有 - 2006/11/26

Google的抉擇(下)給軟體巨人的兩巴掌 - 2005/11/20

網路電話VoIP(一)不賺通訊財的人是傻子 - 2004/11/28

盲目的 CRM:客戶關係管理 - 2004/11/21

個人工作者也需要 CRM系統 - 2003/11/23

網際網路第二章:數位通路(三)市集店面與路邊攤 - 2002/11/24

我在通訊產業的日子(上) - 2001/11/25

行動上網必須先完成基礎建設 - 2000/11/26

網路的價值在生活化 - 1999/11/28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蔡耀東私心與壞心腸,幫忙小弟,以南天宮經費, - 2023/03/24

天韵國際公佈2022年全年業績 - 2023/03/24

蔡耀東私心與壞心腸,幫忙小弟,以南天宮經費, - 2023/03/24

緯創資通機器人攜手愛吠的狗 打造AI客服 啟動智慧城市不斷電服務 - 2023/03/24

安樂工程2022全年收益及獲授合約逆市增加21.0%及41.8% - 2023/03/24


繁體 RSS
簡體 RSS


直播(7)
PGC(2)
網紅(2)
O2O(7)
Web 2.0(59)
電子商務(147)
網路行銷(26)
部落格(27)
網路媒體(67)
搜尋引擎(93)
網路廣告(76)
數位內容(17)
數位音樂(18)
網路電話(24)
行動上網(55)
3G(66)
P2P(13)
科技行銷(24)
數位家庭(9)
智慧型手機(28)
電子書(24)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2)
SNS(15)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