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三):傳統媒體遭個人媒體挑戰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14/01/19 - 被閱讀 168467 次 被轉寄 127 次

傳統媒體需要思考的是,內容生產的編制該如何逐漸迎向新的電子載 體,以便於當紙質載體的閱聽人數下滑時,成本結構能逐漸過渡到新 時代。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傳統媒體兩大價值遭侵蝕

可憐的傳統媒體產業,還沒有在PC網際網路的餘震中找到喘息的機會 ,新一波來自行動網際網路的打擊又開始了。因為閱聽人不斷流失, 傳統媒體內容生產者似乎再不能從生產內容上得到足夠回報,問題的 關鍵在哪裡,而他們的明天又在哪裡?

傳統媒體的價值有兩大,一是對分銷通路的掌握甚至壟斷(例如報紙 壟斷發行體系,無線電視台壟斷頻道),一是因內容價值而產生的廣 告價值。此外,一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因此接觸媒體內容的總時間 固定不變,花在某個媒體的時間多了,其他的便少了。

於是,媒體產業首先遇到的變革,是通路變革。從報紙到電腦到手機 ,內容的分銷通路改變了。閱聽人的眼睛從報紙與電視轉向電腦和手 機。而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媒體並沒有在這些載體上壟斷任何內容分 銷通路。無法掌握內容的分銷,媒介的權力與價值便消失一大塊。

新的內容分銷商是誰?是入口網站搜尋引擎部落格社交網絡, 視頻網站,然後是Line和微信Wechat。人們在網際網路上找內容,在 社交網絡裡分享內容,而現在用手機分享。網際網路商業化發展超過 17年,每一次變革所誕生的新通路,難得有機會被傳統媒體掌握的。

◎內容生產成本無法因應新媒體特性

媒體在內容價值上又如何?內容為王是一直以來媒體工作者最引以為 傲的信念。在平面雜誌這類本身不一定能擁有分銷通路的垂直媒體上 ,此點也最為明顯,因為雜誌一本本總是要賣錢的。靠著較為深度的 內容吸引特定的分眾閱聽人,似乎也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然而,競爭者大量出現了。由於接觸內容分銷通路的門檻變低,任何 人都可以在社交網絡,視頻網站或者微信上發布內容,「發行」這件 事情變得無比容易,使得原本沒有能力辦雜誌的人現在都有初步的能 力生產內容然後發行。你甚至不需要什麼團隊,一個人就行了。

筆者以一人之力經營數位之牆超過17年,從最開始必須自己架站寫程 式,到後來部落格作者根本不需懂這些,到現在微信上的個人媒體完 全不需技術知識也能經營。內容流通性大幅增強使內容為王的時代終 於到來,然而傳統媒體為了生產內容所配置的編制卻相對顯得臃腫了。

困境在於,一方面需要傳統編制來應付傳統內容載體(紙質媒體及相 應分銷通路成本),一方面閱聽人的時間逐漸往電子載體移動導致廣 告價值下滑(收入下滑),傳統媒體也在經營新的電子內容通路,但 這部分收入卻不大,更不足以負擔那個傳統內容生產編制的成本了。

◎將內容生產的編制開放

傳統媒體不是沒有考慮過買下新的內容分銷通路,例如新聞集團曾買 下MySpace 但經營得不好。從資本觀點來看,疲軟的傳統媒體要買下 當紅網路內容分銷通路幾乎沒可能。想恢復傳統媒體壟斷內容分銷通 路的價值,就先不用想了,有能力想這件事的傳統媒體也沒幾個了。

內容生產方面,生存之道無非開源與節流。紙質媒體不會滅絕,但是 會逐漸凋零。配置在這方面的內容生產人力與運作體系,最終會需要 整個砍掉重練。而因應電子載體的內容生產人力(這個部分,大部傳 統媒體應該都沒有編制)則需要有個方法來做較低成本的儲備。

有沒有想過,一個媒體的內容都是從網路上的部落格作家來的?或者 都是微信的個人媒體來的?網際網路從電腦開始發展到手機,不變的 精神是開放,而開放意味著權力的下放。傳統媒體要改變的不是因應 電子媒體的手段,而是把「關起門來生產內容」的方式開放。

既然內容的生產已經不是個高成本的事情,何不向外取材?既然外部 有這麼多好內容,為何還需要傳統的編制來生產內容?傳統媒體需要 思考的是,內容生產的編制該如何逐漸迎向新的電子載體,以便於當 紙質載體的閱聽人數下滑時,成本結構能逐漸過渡到新時代。

◎個人媒體時代來臨,免費是必要條件

內容生產成本下降,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內容被付費的價值下滑。內 容為王不等於生產內容的人可以靠賣內容賺錢。這個觀點筆者多年前 就提過,內容會越來越不值錢。實際上,傳統媒體也並沒有真正的靠 出售內容賺過大錢,真正賺錢的是廣告銷售。

在迎向個人媒體的時代,這個趨勢會更明顯。廣告要能賣出去的前提 是讀者或觀眾數量,而為了快速的擴大影響力(由於行動網際網路興 起,這件事情成本更低了),內容不能收費變成必要條件,否則就無 法利用這個新興內容分發通路的特性。

不知道雜誌的經營者準備好面對沒,在所有傳統媒體中,雜誌對於「 內容不再能賣錢」這件事特別沒認識。一本特定領域的雜誌,現在很 可能就被一個某領域的達人部落格或者微信自媒體取代掉了。就算不 能完全取代,讀者的花在你身上的時間也不再那麼多了。

幸運的是,由於行動網際網路的核心不再是網站而是APP ,搜尋引擎 作為內容分發者的角色不像電腦上這麼重,而且媒體也第一次有機會 把自己的APP 植入用戶手機上建立更直接的發行管道。傳統媒體真正 需要改變的是,因應新載體而調整內容生產結構,才能適應未來。 (文:黃紹麟

上一篇: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二):APP 從生產到流通都是問題
下一篇: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四):手機社群一定從熟人開始發展



■ 歷史上的今天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三):傳統媒體遭個人媒體挑戰 - 2014/01/19

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五)推廣 - 2009/01/18

網站外銷的個人實踐(四)廣告 - 2009/01/11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一) - 2008/01/13

微軟Google競逐企業郵件代管市場 - 2007/01/16

間諜軟體剪不斷理還亂? - 2006/01/15

智慧型手機(一)從定義談起 - 2005/01/16

「光華牌」電腦的消失 - 2004/01/18

男人不要放輕鬆 - 2004/01/11

網路競標,在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2003/01/19

關於網路,你還是沒弄懂 - 2003/01/12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六)多媒體和網路是手機救星? - 2002/01/13

不要更改我的郵件地址 - 2001/01/14

網路社群的真義 - 2000/01/16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億勝生物公布2023年度業績,收入增長29.5%,利潤增長22.1% - 2024/03/18

NetApp使用內建人工智慧企業儲存與強化網路韌性解決方案 - 2024/03/18

NetApp 藉由智慧型資料基礎架構加速 AI 創新 - 2024/03/18

男裝龍頭中國利郎:2023年淨利增長18.4% - 2024/03/18

中國利郎公佈二零二三年全年業績 - 2024/03/18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