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眼尖的您已經發現到,數位之牆電子報的美術風格做了調整,更
眼尖一點的人可能還會注意到電子報的標語,從「網際網路博物館」
更改成「通訊‧網路‧新媒體 -數位之牆」。 沒錯,數位之牆在成立之後進入第三度的轉型。從台灣網際網路起飛
到下挫,到網路再度成長。此波將全面擴及到通訊以及資訊家電等等
領域,可以探討的面向將更加多元。 數位之牆將以更大的格局來探討這三個領域的變遷,此點可以從新的
網站分類架構看出,新的分類架構是: ◎通訊產業 - 有線寬頻 無線通訊 行動加值 ◎數位產品 - 行動裝置 電腦家電 ◎網路應用 - 網路媒體 電子商務 內容應用 ◎人文企管 - 數位社會 數位企業 牆主筆記 過去六年往對於網路應用幾乎是全力探討,未來的寫作重心將對於通
訊產業,行動裝置以及因之而興起的新媒介與應用有更多著墨。
此外,數位之牆本身並沒有遭到網路泡沫化的衝擊,訂戶數量反而持
續成長,目前已經突破 62000人。而實際的讀者數量遠超過電子報的
訂戶,因為數位之牆的文章每週或每月授權下列媒體刊登: ◎商業時代雜誌 ◎資訊與電腦雜誌 ◎鉅亨網 ◎Smartnet 智富網 ◎2300 科技投資網 ◎東森新聞報 ◎聯合新聞網 除了台灣的媒體之外,行有餘力更將市場開拓到中國大陸。目前已經
合作中或即將展開合作的大陸媒體包含: ◎天極ChinaByte - 中國最大IT網站,以及最大IT雜誌出版集團 ◎賽迪網 - 著名資訊顧問公司,類似台灣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角色 ◎ZDNet China - 知名跨國IT媒體集團。 因為夢想,讓我們走的更遠。因為網路,讓我們聚在一起。數位之牆
已經走了六年,在眾多讀者的支持下將會更勇敢的向前走下去。
(文:黃紹麟)
上一篇:傳統媒體中箭的部位不大,但是很痛
下一篇:eBay來台灣做什麼?(上)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千團大戰影音帶貨 - 2023/06/04 ■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七):消失的 O2O與興起的 E2E - 2014/06/08 ■ 團購是一種促銷手段而不是商業模式 - 2010/06/06 ■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一)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 - 2008/06/08 ■ Web 2.0 再思考(三)「搭訕」是需要理由的 - 2007/06/03 ■ 關於Web 2.0 ,給親愛的黃彥達先生 - 2006/06/04 ■ 當數位變成時尚 - 2005/06/05 ■ 書評:《100億的教訓 - 你所不知道的電子商務》 - 2004/06/06 ■ MOD 之外的寬頻影音選擇 - 2003/06/08 ■ MOD 服務的定價策略思考 - 2003/06/01 ■ eBay來台灣做什麼?(上) - 2002/06/09 ■ 通訊‧網路‧新媒體 - 2002/06/01 ■ 終極的網際網路(一)由開放走向封閉 - 2001/06/03 ■ 入口網站何去何從 - 2000/06/04 ■ 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 - 1999/06/05 ■ 網路媒體的迷思(二)Push是網際網路的未來嗎 - 1998/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