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台灣網路界,最近卻為了一則新聞而騷動起來。因為美國
著名的競標網站eBay進軍台灣,以超過 4億臺幣的金額買下不久前才
宣布損益兩平的電子商務公司力傳資訊(資本額為1.04億臺幣)百分
之百股權。 力傳資訊旗下經營兩大網站,一是拍賣王(http://www.bid.com.tw)
,一是買賣王(http://www.ubid.com.tw)兩個網站最大的差別在於
前者為B2C 網站,由力傳資訊出面整合供應商,對一般消費者提供購
物服務。消費者可以在網站上依照競標的方式出價購物,價高者得之
;或者直接以商品定價下單;或者參與集體購買,以壓低商品價格。 而後者是C2C 網站,也就是類似跳蚤市場的經營方法。力傳資訊不涉
入供應商的洽談,而是供應商自己上網站去註冊會員,然後將商品上
架讓其他消費者競標。之所以說是C2C 的模式是因為剛開始在上面提
供貨品讓人出價的通常是二手貨或者收藏品,持有者都是個人。但慢
慢的也有不少小型商家在上面賣新品。 在C2C 的交易模式底下,網站經營者的角色是提供買賣雙方自由的但
受到規範的交易環境,而eBay正是以這個模式起家的領導品牌。但是
究竟eBay身為一間純網路公司,有什麼樣的力量一舉一動都受到矚目
呢? 如果還有人認為純網路公司是泡沫公司的話,筆者建議他先看看下列
有關eBay的數字: - eBay是全世界最大的C2C 拍賣網站,也是全球最賺錢的純網路公司
之一。在2001年第四季淨利達2590萬美元,同時也是eBay連續第13季
獲利。
- eBay(純網路公司)目前公司市值高達169 億美元,約新台幣5700
餘億元。而台積電(高科技製造業)市值約為1 兆2500餘億元,大約
是eBay的兩倍多一點。
- 2000年四月網路股開始崩盤,eBay股價隨著大盤走低。到2000年第
四季以及2001年第一季時一度跌到美金25元。但除此之外,從1999年
第一季開始股價幾乎維持在美金50元以上,遠高於每個時期的入口網
站Yahoo!。這跟eBay始終是很賺錢的公司有關。 - 目前在全球有20個分公司,包含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等亞洲地區
國家。台灣分站的連結最近也出現在eBay的美國站首頁上,連結到原
先力傳的買賣王網址去。 - eBay註冊用戶已超過700 萬人,每天拍賣交易達400 萬筆、新登錄
的交易物品達45萬項。
- 根據Nielson/NetRatings在2001年三月份統計,eBay的訪客平均在
網站上停留一個半小時為世界之最,這跟競標活動本身就很刺激,吸
引人不斷關注價格變化的心理因素有關。 eBay的執行長是一位傑出的女性:身價十億元的梅格‧懷特曼。普林
斯頓大學經濟系畢業,哈佛商學院企管碩士,曾經任職迪士尼、哈斯
布羅玩具、寶鹼等知名公司。 1998年三月,創立於1995年的eBay以240 萬股股票把懷特曼挖來擔任
執行長,短短半年就讓eBay股票上市,在電子商務一片慘綠中,拉出
長紅業績。有趣的是懷特曼當初一度拒絕加入eBay。
懷特曼本人也因為傑出的表現而在2000年11月被時代雜誌票選為全球
25位最具有影響力的CEO 之一,排名第八(微軟比爾蓋茲排名第二,
,花旗集團總裁魯賓排名第五,長江實業集團李嘉誠排名第九,聯想
集團執行長柳傳志排名十四,張忠謀排名十七,美林集團總裁歐尼爾
排名第廿四)。
eBay似乎有意將進軍台灣當成進入中國的跳板。網路業界對於這樣的
變化基本上表示歡迎,因為以eBay的資源要把台灣電子商務的餅做大
並不是問題,屆時人人都能享受到好處。 但在此之前,先讓我們弄清楚eBay主要的業務是什麼?難道只是經營
競標這麼簡單而已嗎?光靠在網站上讓人買賣二手舊貨能賺幾個錢?
其實今日的eBay已經不是當年創立的樣子了,他逐漸演變成一個電子
交易市集。(待續)
(文:黃紹麟)
上一篇:通訊‧網路‧新媒體
下一篇:eBay來台灣做什麼?(下)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千團大戰影音帶貨 - 2023/06/04 ■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七):消失的 O2O與興起的 E2E - 2014/06/08 ■ 團購是一種促銷手段而不是商業模式 - 2010/06/06 ■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一)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 - 2008/06/08 ■ Web 2.0 再思考(三)「搭訕」是需要理由的 - 2007/06/03 ■ 關於Web 2.0 ,給親愛的黃彥達先生 - 2006/06/04 ■ 當數位變成時尚 - 2005/06/05 ■ 書評:《100億的教訓 - 你所不知道的電子商務》 - 2004/06/06 ■ MOD 之外的寬頻影音選擇 - 2003/06/08 ■ MOD 服務的定價策略思考 - 2003/06/01 ■ eBay來台灣做什麼?(上) - 2002/06/09 ■ 通訊‧網路‧新媒體 - 2002/06/01 ■ 終極的網際網路(一)由開放走向封閉 - 2001/06/03 ■ 入口網站何去何從 - 2000/06/04 ■ 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 - 1999/06/05 ■ 網路媒體的迷思(二)Push是網際網路的未來嗎 - 1998/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