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很有可能分為三個制式 2008年 5月24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財
政部共同發布了《關於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引起多方討論的
焦點主要在電信重組的部分。本次通告明確了中國政府處理3G的態度
,對於電信公司來說,不論如何都比長期懸而未決的情況要好得多。 3G在中國,已經不是要或不要的問題,而是先確定要做,再看怎麼做
,本次重組更凸顯中國對國產3G制式TD-SCDMA的支持。雖然先前有很
多看壞3G或倡言直接上馬4G的言論,現在都無關緊要了。電信公司合
併在即,之後3G發牌,電信公司開始進行基礎建設,然後3G就來了。 做為一個在3G實際運營上有 4年經驗的「先烈」來說,筆者過去曾經
發表過非常多關於3G市場競爭格局的實戰觀點。事實上由於中國3G發
牌時程不斷延宕,使得電信公司有時間不斷吸收國外的3G運營經驗,
從而對於3G的非理性熱切期待轉為更加理性的態度。 本次重組將電信公司劃為三大勢力:1)中國移動 +中國鐵通,姑且稱
為新移動;2)中國聯通 G網 +中國網通,姑且稱為新聯通;3)中國電
信 +中國聯通 C網 +中國衛通,姑且稱為新電信。其中,新移動在3G
制式上將採用TD-SCDMA,新聯通是WCDMA ,而新電信則是CDMA2000。 ◎用戶在3G間轉網的門檻大增 這種劃分方式看似公平的處理了各方利益,每一種3G技術都照顧到了
,理想中三家鼎立也可加速市場競爭,最終讓消費者受益。但實際上
如果要真正的加速市場競爭,三家新的電信公司應該要使用同一種
3G制式才對。例如,全部都使用TD-SCDMA,或者WCDMA 。 由於消費者一定要購買3G手機才能享用3G服務,試想,若消費者購買
了新聯通的3G手機,某天突然想換到新移動的3G網路上,他不必重新
購買手機,只要換掉USIM卡就好。如此容易的情景如果經常上演,電
信運營商就得想盡辦法討好客戶,使得客戶不要輕易轉網。
現在,一個新移動的客戶手上擁有一隻TD-SCDMA的3G手機,他想換網
到新聯通。問題是新聯通的3G是WCDMA ,他必須重新購買一隻手機才
行,而這個負擔可不小,因為3G手機相較於2G功能更加齊全,怎麼樣
也不會便宜。於是消費者開始猶豫要不要換網。 由於市場幾乎確定是由三家新電信公司取得三種不同制式的3G牌照,
上述情況一定會發生。而這也大幅度的決定了競爭格局:誰能先圈到
用戶誰就能保有用戶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因為用戶花了大錢買了3G
手機,短期內也跑不掉,因為換網的成本太高! ◎誰能快速圈到用戶就能贏者通吃 3G其中一個賣點,就在於影像電話的引進。打電話的時候可以看到對
方,這種應用讓人又愛又恨(以至於在世界各地都沒造成流行)。然
而,由於制式的不同,一個持有WCDMA 手機的人是無法打影像電話給
另一個持有CDMA2000手機的人,從而使得3G的賣點打了折扣。 對於電信公司來說,這是危機也是機會。如果新的電信公司有辦法說
服情侶(或者母子)同時購買兩支3G手機(以便於影像通話),用戶
可能會成對成對的圈進來,因為對於通話的雙方來說,使用同一種制
式的3G手機打影像電話並不存在障礙。 由於觀察到上述特性,使得中國3G市場將產生「贏者通吃」的可能性
大增,誰能盡快圈到用戶,誰的優勢就會大幅超前。此前,在中國移
動與中國聯通 C網的競爭上就已出現這種態勢。只不過這次新局面讓
大家重新回到起跑線上,至少帶給大家新的期待。 如果最終新的三家電信公司勢均力敵,那麼最後受惠的將是消費者。雖
然電信公司受到不同3G制式的保護讓用戶難以轉網,但總是與其他運營
商勢均力敵的競爭。如果市場競爭態勢最終無法維持三方的均勢,則
很有可能出現兩大一小,或者一大兩小的情況。
(文:黃紹麟)
上一篇:數位之牆的十一年浩劫
下一篇: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二)新移動的機會與包袱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千團大戰影音帶貨 - 2023/06/04 ■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七):消失的 O2O與興起的 E2E - 2014/06/08 ■ 團購是一種促銷手段而不是商業模式 - 2010/06/06 ■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一)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 - 2008/06/08 ■ Web 2.0 再思考(三)「搭訕」是需要理由的 - 2007/06/03 ■ 關於Web 2.0 ,給親愛的黃彥達先生 - 2006/06/04 ■ 當數位變成時尚 - 2005/06/05 ■ 書評:《100億的教訓 - 你所不知道的電子商務》 - 2004/06/06 ■ MOD 之外的寬頻影音選擇 - 2003/06/08 ■ MOD 服務的定價策略思考 - 2003/06/01 ■ eBay來台灣做什麼?(上) - 2002/06/09 ■ 通訊‧網路‧新媒體 - 2002/06/01 ■ 終極的網際網路(一)由開放走向封閉 - 2001/06/03 ■ 入口網站何去何從 - 2000/06/04 ■ 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 - 1999/06/05 ■ 網路媒體的迷思(二)Push是網際網路的未來嗎 - 1998/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