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無線通訊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二)新移動的機會與包袱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8/06/22 - 被閱讀 53403 次 被轉寄 5 次

既有GSM 用戶是資產還是負債?

 
■ 訂閱電子報 三種文字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想在你的Blog上輪播本站文章按此
 

◎領先起跑的新移動

既然是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領先起跑者可能會享有較大的優勢。使 用TD-SCDMA的新移動,使用WCDMA 的新聯通,以及使用CDMA2000的新 電信,這三者誰會先起跑?雖然,電信公司之間彼此在合併價格上討 價還價可能會拖緩時間,但是先完成合併的公司不見得就能先跑。

昨日,筆者很驚訝的在上海某大樓底下,分眾傳媒的LCD 廣告看板上 ,看到了中國移動的3G廣告,所傳遞的信息有兩個,一個是3G的影像 電話很有趣,片尾是帶過TD-SCDMA正在測試中,隱含有即將推出的意 思。從打形象廣告開始,中國移動搶先起跑了。

看到這個廣告,筆者有幾個感觸:第一,全世界的電信業者在推出3G 時,腦袋都是一個思維:「影像電話是賣點」,中國的電信公司似乎 也不例外(殊不知其實消費者很抗拒這服務)。筆者在台灣經歷的幾 大電信公司的3G戰爭歷程,似乎又要重新在中國大陸上演一次。

第二,TD-SCDMA是全世界最後一個面市的3G制式。其餘的例如WCDMA 與CDMA2000,在全世界的商業運轉都已經很多年,非常成熟。中國移 動的3G品牌廣告是可以先跑,但是TD-SCDMA的商品甚麼時候可以拿得 出手而不被消費者罵,則是另外一回事。

◎新移動面臨的問題與Hutchison 相同

全世界的3G先驅首推Hutchison 。當年李嘉誠先生傾力在歐洲打造電 信公司Three ,一開始面臨諸多問題。首先,Three 只有三款手機, 消費者的選擇很少。我們必須承認,消費者其實需要很簡單的購買因 素。手機好看本身是換到3G的一大誘因,過少的選擇會影響銷售。

此外,一開始把手機定位面向商務人士也是個問題。三款手機中一款 強調可打影像電話,一款強調可收發電子郵件。這雖然滿足了商務人 士的需求,但是其實商務人士最重要的需求是「電話一定要能通」。 剛剛上路的WCDMA 制式由於覆蓋不足,很多地方是沒有信號的。

除了信號覆蓋問題,還有手機與電信網絡不兼容的情況。雖說電信設 備製造商是依標準生產網絡設備,而手機製造商也一樣,但兩者間卻 是第一次在商業環境下碰撞。當年替Three 公司打造手機的日本NEC ,還專門派出一個團隊到歐洲協助Three 進行手機與3G網絡間的調適。

這些跌跌撞撞的過程,最終累積成消費者抱怨,口碑相傳結果傷害了 Three 的品牌。由於在過去TD-SCDMA一直蒙上較為神祕的面紗,外界 對其商業運轉能力有懷疑。新移動背負著推廣國產制式的使命,很可 能成為最後一個推出3G的業者。要借鑑過去經驗,避免重蹈覆轍。

◎既有GSM 用戶是資產還是負債

開始起跑的三家電信公司,往自己的背後看看,是不是拖著一個包袱 在跑?新移動手上有GSM 的用戶,可以稱為資產,也可以稱為負債。 稱為資產的原因是,新移動可以吸引其中較為優質的客戶轉往3G,在 自己目前的門店銷售3G,推廣優勢不言可喻。

稱為負債的原因,是因為當3G推出時,可能會採取較為優惠的話費做 為促銷以吸引用戶轉往3G。如果能吸收到其他電信公司的用戶當然很 好,而如果自己的GSM 用戶轉往使用3G,可能會導致該用戶的通話費 收入下降。整體而言,推出3G不但沒有賺更多,反而賺得少了。

總的來說,新移動的難題有三:1)如何吸引更多手機商生產TD-SCDMA 手機,最好能涵蓋多種價格帶;2)如何保有現在的GSM 話費定價,同 時間吸引更多消費者使用3G;3)為了保證3G通話,如何實現TD-SCDMA 在信號無覆蓋的情況下漫遊到GSM 網絡。

至於行動上網加值服務部分,雖然會有很多人受到吸引,但那是上 述問題被解決後才會發生的事。被大部分人厭惡的影像電話功能,拿 來打打廣告當作眼睛一亮的熱點還可以。全世界的電信公司在3G戰役 的後期,幾乎不再提加值服務,而是以話費促銷為競爭熱點了。 (文:黃紹麟

上一篇: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一)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
下一篇: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三)誰會成為價格殺手?

 

■ 歷史上的今天

寫給台灣的家長們 - 2014/06/29

黃紹麟加入嘉豐資本擔任投資合夥人 - 2009/06/21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三)誰會成為價格殺手? - 2008/06/29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二)新移動的機會與包袱 - 2008/06/22

Web 2.0 再思考(五)挖掘「人」的價值 - 2007/06/24

終極的行動裝置(二)掌上遊樂器跨業競爭 - 2005/06/26

漫談數位音樂(三)就是通路革命 - 2004/06/27

漫談數位音樂(二)到底哪裡談不攏 - 2004/06/20

電子商務兩極論 - 2003/06/29

令人疑惑的「行動學習」 - 2003/06/22

CRM 與大量客製化 - 2002/06/23

終極的網際網路(四)入口網站的末日與數位媒體產業分工 - 2001/06/24

數位資料與媒體工業 - 2000/06/2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Colt 榮獲香港交易所大獎2022「最大躍進衍生產品數據供應商」 - 2023/03/24

摩爾斯微電子任命全球銷售與業務發展資深副總裁,加強其全球布局 - 2023/03/24

[資通電腦] 4/14 Fortify 直擊漏洞,佈建合規資安研討會 - 2023/03/24

中高齡再就業職場體驗活動,德恩生命禮儀提供就業機會 - 2023/03/24

VMware支持合作夥伴把握多雲商機,開啟無限可能 - 2023/03/23


繁體 RSS
簡體 RSS


直播(7)
PGC(2)
網紅(2)
O2O(7)
Web 2.0(59)
電子商務(147)
網路行銷(26)
部落格(27)
網路媒體(67)
搜尋引擎(93)
網路廣告(76)
數位內容(17)
數位音樂(18)
網路電話(24)
行動上網(55)
3G(66)
P2P(13)
科技行銷(24)
數位家庭(9)
智慧型手機(28)
電子書(24)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2)
SNS(15)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