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當年被被發明的時候,只是很單純的計算工具。大型電腦始終都是關在冷氣房裡面科學家的大玩具,一般人只能從新聞報導或者教科書上面才得以一窺全貌。直到個人電腦出現,一群懷抱夢想的人,堅信電腦最後一定會普及而且走入人類的生活,出現在每個人的桌面上,最後終於成就了整個個人電腦工業。 很有趣的是,微軟的比爾蓋茲當年正是這種懷抱夢想的人之一。他想到一旦有一天電腦出現在每一個人的桌面上時,電腦作業系統以及應用軟體會成為一項極有價值的商品。緊守著作業系統以及應用軟體的發展並以此影響到硬體標準的發展,一直都是微軟的既有市場方針。當然,這樣的夢想成就了今日的微軟,以及決定了今日微軟會被拆解成兩間公司的命運。 過往發生在桌面上的戰爭可謂激烈。個人電腦從Apple II到的時代到 286, 386乃至於 486和現在的Pantium 系列。至於作業系統方面則從早期微軟的 DOS一直到windows 3.1 乃至於windows 95,98等等。而軟體工業的軟體設計概念從程序導向到物件導向,從文字式的使用者介面到圖形化的使用者介面。熟悉電腦硬體架構的讀者可能對於這些標準以及電腦架構的改變如數家珍,而這樣激烈的變化卻只發生在短短的10年間。 隨著技術的不斷翻新,硬體的體積越來越小,效能卻越來越好。這個昔日發爭在桌面上的戰爭,也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慢慢的延伸到其他的地方。例如電視遊樂器的戰爭,發生在家庭的客廳裡( 微軟最近推出內建windows CE作業系統的電視遊樂器,X-Box)。而隨身化的個人電腦( 一般稱為PDA - 個人數位助理 )的戰爭則是發生在每個人的口袋裡(在這方面微軟則推出了口袋版的作業系統 - PocketPC )。 不論在這兩個市場上面微軟都是一個後發的品牌,而且既有的戰場上都存在著強勁的對手。例如在客廳裡面,遊樂器市場上已經有SONY, SEGA以及任天堂等。而在口袋裡面, PDA市場上則必須面對目前的市場第一 - Palm Computing。 微軟與Palm的戰爭一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其實最早期提出來 PDA 概念的是蘋果電腦。當時蘋果電腦推出的 PDA,筆者有幸在公司同事那裡玩過一台,體積過大,笨重,單色螢幕,這是一個任誰看了都不會想購買的產品。 PDA雖然後來還有許多廠商開發,但是市場始終對於這樣的產品興趣缺缺。直到Palm的出現,終於一舉打開市場,並且隨著產品的不斷改良,性能以及外觀都越做越好。在美國,Palm最受歡迎的機種 Palm Vx到處缺貨,國內由展碁代理進口的Palm Vx 也因此受到影響,到處呈現缺貨狀態。 Palm的 PDA能夠在市場上受到歡迎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是其中有幾個特點是公認成功的要素,第一是他強調 PDA必須與桌上型電腦相連,然後資料可以互傳,讓 PDA成為一個桌上電腦的隨身版本,而相對來說桌上電腦則成為 PDA備份資料的另一個地方。另外一點是他發明了自己的手寫輸入方法, PDA因為體積縮小,所以不可能有鍵盤附在上面,因此必須用手寫筆的方式輸入。以往的 PDA都必須依靠電腦來辨識輸入資料者的筆跡,這樣的辨識比率比較低。而Palm發明了一套獨特的手寫方法,與傳統寫英文字的方式不一樣但很容易學,而 PDA反而因為這樣的手寫法而加快了辨認筆跡的速度。 以這樣的方式拓展市場相當聰明。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會去使用這種掌上型電腦 PDA的人,有很大的比率是所謂的電腦使用者。這群人不畏懼電腦,對於新的科技產品勇於追求,而且這種人的生活離不開桌上型電腦,所以Palm一開始訴求他所推出的 PDA可以與桌面電腦相連結,桌上電腦的資料從此可以隨身攜帶,是相當聰明的做法。
Palm的 PDA有一項很大的特色,是內建了四種功能,有行事曆,電話簿,工作清單,以及記事簿。還有一些小工具,例如計算機與電子郵件以及記帳本等等。有了這一台,等於取代了以往上班族常常會用到的那種大本的記事簿,可以說相當方便。但是Palm也有他的堅持,他認為這幾項需求已經滿足了絕大部分人的需求,不需要再增加什麼額外的功能在這台 PDA上,例如內建的試算表軟體,可以讀取微軟Word 檔案格式的軟體,或者像是微軟Project 2000之類的專案管理軟體。如果需要這些功能的人,可以另外向軟體開發商購買。Palm對於 PDA 的概念,始終在於取代我們以往隨身那本厚重的隨身記事簿。 眼看著 PDA的市場是如此的有前景,微軟當然也是早就在準備他的武器。以桌上型的電腦而言,微軟目前的作業系統windows 98是個龐然大物,非得要一張光碟片才能夠裝得下,安裝非常耗時,安裝完成之後每次開機都要等個三兩分鐘才會開機完成。這些特性對於桌上型電腦的使用者而言尚可忍受,但是對於一個掌上型電腦的使用者來說,如果連開機想要隨手紀錄一些事情都必須要等個三分鐘才開機完成,這是絕對無法接受的事情。所以微軟做了一些改變,推出了小型化的,適合非桌上型電腦使用的作業系統,windows CE。後來,許多廠商開始支援這樣的標準,開發了windows CE的 PDA,幾年前,神寶,公信電子都曾大力支持這樣的標準,而比爾蓋茲本人為了爭取台灣的代工廠商支援這樣的標準,還親自拜訪過台灣。 以Windwos CE為作業系統的 PDA是什麼樣子呢?微軟認為,在行動的環境底下,人們會有需求使用以往他們熟悉的軟體。例如他們會想在這台 PDA上面使用Word軟體,使用 Excel試算表軟體。會有資料交換的需求,想把桌上型電腦裡面的微軟應用程式的文件檔案帶著到處跑。所以微軟的 PDA一開始身段就相當的放不下。彩色,需要大量的記憶體以及速度更快的處理器,速度慢,而且成本高昂。這樣的東西在市場上面並不受歡迎,微軟在 PDA市場上也連番失利。 最近微軟痛定思痛,把Windows CE作業系統重新的改造一番,更換名稱為PocketPC,希望能夠重新奪回市場。這次的 PDA仍然是遵循以往的設計概念,要將微軟在桌上型電腦的勢力延伸到口袋裡去,因此這次的 PDA仍然內建了縮小版的Word, Excel,Outlook 行事曆以及電子郵件軟體,上網瀏覽器,以及可以撥放音樂和影片的Media Player 。國內目前也已經有不少廠商宣佈開發PocketPC規格的 PDA,例如公信電子,神寶,大眾等等。 有趣的是,幾乎同時Palm也推出了彩色的機種,而這款彩色的機種與後來微軟推出的新款PocketPC定價幾乎相當,也因此這款機種被認為是Palm要與微軟在高階市場上一爭長短的產品。很顯而易見的是Palm 開始向上移動到更高層的使用者上面。而這款彩色的掌上型電腦目前在美國的銷售狀況並不好,在單色的Palm Vx 到處缺貨的狀況下,彩色的Palm IIIc 卻有乏人問津的情況。 這款色的Palm最大的賣點就是彩色。但是為了這個彩色的顯示效果, Palm也步入了微軟的後塵,生產出笨重,高單價的掌上型電腦。這樣的產品賣不好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微軟之前就沒有賣好,二方面,使用者對掌上型電腦最在意的因素,還是在於體積小重量輕。因為我們好不容易擺脫了紙本的隨身記事簿,總不想在弄個更重的東西在身上,即使他是彩色的也沒用。 從這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出,在掌上型電腦的領域有些趨勢在發展當中。基本上會用掌上型電腦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用來取代傳統紙本記事簿的人,這種人希望能夠把記事簿裡面的功能例如行事曆電話本以及計算機都弄到一個小黑盒子裡攜帶方便。這種人只希望能有個桌上型的電腦可以讓他把掌上電腦的資料備份而已。其他的功能對他而來說都是多餘,他也不肯為了那些多餘的功能而犧牲掉對體積以及重量的要求。 另一種人對於掌上型電腦的需求顯然是超過筆記本之外的。他希望掌上型電腦可以閱讀甚至編寫桌上型電腦的文件,例如微軟的word以及 Excel ,可以收電子郵件,可以用瀏覽器上網,可以用來看電影。這些功能基本上目的在於取代筆記型電腦。 這兩種使用者需求也說明了為什麼單色的Palm會什麼會大賣,因為他的功能已經足夠使用。而彩色的Palm乃至於微軟的Windows CE機種賣不好的原因是,他們的體積以及重量超過單色機種甚多,而功能卻又還比不上筆記型電腦。而且廠商對於這種產品的包裝方式也有錯誤,也就是說,彩色多功能的機種,其競爭的對象並非單色機種,而是筆記型電腦,所以行銷策略看起來有弄錯對象的感覺。 筆者相信,這兩種族群的使用者都是存在的。以筆者的親身經歷而言 ( 筆者用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掌上形機種 ),感覺到這兩種人的需求都很明確,也適合用不同類型的產品去滿足其需求。只是長期來看,筆記型電腦的市場可能有被侵蝕的現象會發生,這可能是當初發展高階掌上型電腦機種的人所沒有想到的情況。而單色機種也不會因此消失,因為低單價,因為夠用,所以也會繼續的發展下去。
(文:黃紹麟)
上一篇:入口網站何去何從
下一篇:數位資料與媒體工業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二)最好的公司支付寶 - 2023/06/1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十一)兩個女人一個男人 - 2023/06/11 ■ 共享經濟:以人民的名義爭奪流量入口 - 2017/06/18 ■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八):入口之爭與收入模式之變 - 2014/06/15 ■ Web 2.0 再思考(四)「私人財產」與「階級不平等」 - 2007/06/10 ■ 荊軻刺秦王:如何敲開Google大門 - 2006/06/11 ■ 終極的行動裝置(一)手機的混種年代 - 2005/06/19 ■ 網路事業的定價困難 - 2005/06/11 ■ 漫談數位音樂(一)從「分享」談起 - 2004/06/13 ■ 關鍵字訂閱服務的發展 - 2003/06/15 ■ eBay來台灣做什麼?(下) - 2002/06/16 ■ 終極的網際網路(三)通訊產業的整合關鍵-帳務系統 - 2001/06/17 ■ 終極的網際網路(二)網路媒體的封閉架構-壟斷 - 2001/06/10 ■ 口袋裡的戰爭 - 2000/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