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的王者是手機通訊軟體 從幾年前美國知名的行動支付公司SQUARE開始,使手機變成隨身支付
工具就成了一個熱門領域。只要在手機上插上一個小東西,手機就變
成了刷卡機,就可以接受別人向你刷信用卡付款。沒想到幾年下來,
SQUARE從當紅炸子雞變成了需要被人救助的對象。 其實,智慧型手機要成為支付工具,第一個要幹掉的對象就是信用卡
。這種從西方世界開始擴展到全球的塑膠貨幣已經有不短的歷史,但
是進入到數位化的聯網時代,本身已經變成被革命的對象,實際上你
不需要有一張實體的卡才能進行支付。只需要貨幣,不需要塑膠。 此外,手機本身將會取代幾乎所有的其他行動裝置(例如已經取代掉
數位相機),把這些裝置的功能整合到自身,然後透過內部的APP 運
作來進行所有的工作。因此在外部再插上一個小裝置來延伸其功能其
實與發展趨勢相違背。 當然,網上有很多文章在討論造成目前SQUARE發展不好的原因包含了
費率問題,接受度問題等等,在此不展開討論。實際上新一代的行動
支付王者已經非常清楚,就是你每天在用的WeChat微信,LINE,或者
WhatsAPP。類似SQUARE這樣的解決方案終將要過去。 ◎第三方支付已進入二次世界大戰 如果你問消費者,讓你下載個APP 到手機上,以後可以拿來吃飯付錢
,交水電費,小額付款給同事,甚至搭捷運,你要不要?消費者當然
要。但實際的情況是,大部分人下載之後其實很少用,然後久而久之
就忘了手機裏頭有這麼個東西了。 筆者之前在支付寶工作時,我們經常在討論要「創造支付場景」,言
下之意,要創造各式各樣付錢的情境,讓你手上的行動電子錢包APP
變得有用。但,讓我們面對現實,支付這件事與你用微信或LINE聊天
的頻率,那可有天壤之別。一個是每小時一次,一個是好幾天一次。
這就注定了每個人手上一定至少有個微信或者LINE,但不一定需要裝
個支付寶手機APP 。如果微信或者LINE順便提供電子支付的功能時,
那其他各種手機錢包就會逐步被殲滅。事實上,微信已經提供支付功
能,其他各家LINE或者WhatsApp要做相信也是早晚的問題。 所以馬雲急著推「來往」不是沒有原因的。當然能否推成是一回事。 由於台灣的第三方支付市場逐漸鬆綁,半年前筆者曾與台灣某大上市
公司總經理討論到這方面的發展,當時就指出手機支付必將根基於手
機通訊APP 。令人感嘆的是,全世界的第三方支付已經進入到第二次
世界大戰,台灣眾多第三方支付業者還拿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武器。 ◎行動支付需要新的應用場景支持 第三方支付的使用場景,在電腦網際網路上大部分是購物網站,美國
PayPal依託eBay拍賣而起,中國支付寶依託淘寶而起。他們解決了個
人消費者與小型賣家(多為個人)之間的交易信任問題。這個經驗告
訴我們,新的支付方式要起來,透過一個大商城來扶植有多重要。 而微信與LINE之類的通訊軟體要扶植自己的支付方式,也一定要有個
大流量的商城來支撐。然而,目前微信支付卻無法在中國最大電子商
務網站淘寶網上購物,因此,騰訊投資京東,並且傳出將扶植京東打
造手機電商開店平台,就是要創造自己在這個市場的支付場景。 然而,行動支付最有想像空間的是所謂的線下支付,例如吃飯付錢,
坐捷運付錢,甚至坐計程車付錢,個人對個人小額付費等。隨著O2O
模式的發展,從線上到線下的模式,有很多是消費者要到店付款的。
這個才是將來整個支付產業的新增市場,遠大於原先電腦網際網路。 而微信則在這個市場上布局,投資了打車軟體嘀嘀打車以及大眾點評
。現在筆者在上海坐計程車,全部都是用手機支付計程車費了,從叫
車開始到下車付款到給司機打分數一氣呵成。更別說現在連吃飯都是
在餐廳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直接付款給餐廳了。 ◎支付與行銷結合操作空間更大 微信支付最經典案例,恐怕是去年農曆年前發動微信紅包了。用戶開
通微信支付後,拿筆小錢出來發紅包,發起者可限制每包紅包上限,
例如就有人拿 500元出來,每次發不超過 2元的紅包(可自己設定上
限)。領取者則隨機得到一個 2元以下的紅包,累積到自己微信帳戶。 活動透過微信的社交傳播功能一下子炸開了。這無非是拿小錢出來灑
到微信朋友圈子裡大家好玩,而微信因此吸收大量開通微信支付的用
戶。但這個案例讓我們看到了行動支付本身的社交屬性。如果只是個
單純的手機錢包APP ,這種案例不會發生。 對於在行動網際網路上開店提供手機購物或服務的商家來說,透過這
樣的支付體系,可以玩轉的病毒式行銷是能夠跟支付結合的。例如轉
發商家的活動資訊給朋友,用戶就可以即時累積獎金到微信帳戶裡。
將傳播與支付結合,類似這樣的玩法將會對行銷效果有更大的促進。 前一段時間嘀嘀打車與競爭對手快的打車為了搶占市場,發動對乘客
以及計程車司機的補貼。乘客以微信支付車費,司機當場就收到,同
時間乘客與司機都收到了微信的補貼。此種場景在電腦網際網路時代
是不可想像的,新的支付方式將帶給行銷手法更大的空間。 ◎行動支付領域將誕生全球最大支付公司 行動支付本身不能取代實體世界的金融體系。雖然我們不再需要塑膠
貨幣,但這只是介質從塑膠變成手機。然而,第三方支付確實可能造
成銀行品牌認知度下降。例如,使用微信支付,只有第一次需要在微
信上添加銀行卡號,之後並不那麼在意使用哪間銀行的金流。 這當然也造成了銀行與第三方支付之間的緊張關係。例如今年三月份
中國的四大銀行聯手調降了支付寶的快捷支付額度。這導致消費者在
支付的時候,會受限於額度不夠導致高價的商品或交易不能完成。銀
行不在意因此產生的交易損失,但支付寶卻損失不起用戶的信任。 支付始終是一個微利但講究規模的產業。現在,由於通訊軟體成為了
行動時代的使用者上網入口,當它開通支付功能時,有可能誕生出全
球最大的支付公司,其規模要遠大於單一家銀行。這樣的趨勢,銀行
是完全檔不住的。尤其是這樣的支付已經滲透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 使用手機支付計程車費,用餐費,付款給同學朋友,手機購物,民宿
老闆接受海外旅客預付訂房費。。。這些場景已經成為全球許多國家
人民的日常生活,卻不知何時能在台灣出現?我們也期待這樣的應用
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早日成真。
(文:黃紹麟)
上一篇: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五):企業的行動電子商務策略
下一篇: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七):消失的 O2O與興起的 E2E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九)電視購物轉型電商 - 2023/05/28 ■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八)那些從台灣來的人 - 2023/05/21 ■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六):手機通訊軟體是行動支付王者 - 2014/05/25 ■ 漫談電子書(三)從iPad談電子書閱讀器 - 2010/05/23 ■ 談中國電子商務(七)社交網絡將成新一代C2C 電子商務 - 2009/05/24 ■ Web 2.0 再思考(二)「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 - 2007/05/27 ■ Web 2.0 再思考(一)「關係」才是重點 - 2007/05/20 ■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PMP )初探 - 2005/05/29 ■ 以「參與電視」取代「互動電視」 - 2005/05/22 ■ 你願意放棄多少自由? - 2004/05/23 ■ 入口網站不負責任?談線上衝印事件的衝擊 - 2003/05/25 ■ 傳統媒體中箭的部位不大,但是很痛 - 2002/05/26 ■ 無根的一代 - 2001/05/27 ■ 一個人,守著一面牆 - 2001/05/20 ■ 網路股下跌之後 - 2000/05/28 ■ 網際網路的商業化 - 2000/05/21 ■ ISP定位模糊 - 1997/0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