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Internet:未成熟的媒體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1996/12/05 - 被閱讀 28894 次 被轉寄 6983 次

諸位編輯:時間又匆匆過了兩個月,人說山中不知寒暑,身在馬祖外島,也應如此。不過,當兵的人對於時間總是敏感,想想距退伍日又近了一些,總是令人高興。

上次的稿件,承蒙貴刊不嫌棄,刊登在10月號的PC Magzine中文版Forum上。不過是個籍籍無名之輩,能夠受到如此肯定,實在是莫大鼓舞。此次的作品主要是抒發對Internet的一些看法。談了那麼久的Internet似乎很少人就傳播媒體的角度來看看。九月底,在聯合報大樓舉辦的96年廣告人網路編研營是一個開始,Internet的世界需要這樣一批創意人來投注新活力。

此次稿件較短,接近Forum的一個Page的容量,避免諸位編輯為了刪減內文而傷神。也許這不是一篇高水準的作品,仍希望各位編輯不吝賜教,謝謝。

忠實讀者黃彥達於馬祖南竿96/10/25

 
■ 訂閱電子報 三種文字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想在你的Blog上輪播本站文章按此
 

本文經刪改後刊載於PC Magzine 1996年12月

現代人的生活好像越來越離不開網路了。網路咖啡廳到處林立,接著就有網路Pub,網路KTV,甚至還有銀行推出網路信用卡。電視上,演藝人員興奮的談論著他們的網路經驗。Microsoft的Internet 超值組合只要99元,擺在Seven-Eleven裡頭。網路已經成為一項流行的商品,四處都可以看見他的蹤影。

長久以來「Information is power 」 的觀念深植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談資訊如何成為一種新型態的商品,又如何創造價值。於是 Internet在商業上的應用被廣泛的討論。我們盛讚Internet上有著豐富的資訊,並一廂情願的認為人們連上Internet是為了「搜尋資訊」,卻很少人正視「在這個資訊已然超載的年代,絕大部分的人連上 Internet只為休閒娛樂」的事實。說得白話一點,是為了「殺時間」。Web能夠快速的為普羅大眾所接受,是因為它將Internet的休閒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之故。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資訊,有很多是打打電話﹑翻翻報紙就能得到的。Internet所能提供的不見得比現有媒體還多﹑還方便。相較之下,透過現有媒體取得資訊,甚至是更節省成本的作法。Internet的確是獲得資訊的良好管道,然而電視機收音機又何嘗不是。但我們絕大部分將之用在娛樂用途上。未來的 Internet也當如此,在上面傳送的內容,為了休閒娛樂的目的而製作的將佔去大部分。類似Yahoo!之類的搜尋引擎,仍然是有心人在資訊大海中汲取有用資訊的工具。但是對一般人而言,它們的角色將慢慢變成「規劃休閒生活的利器」,協助我們將時間花在Internet上真正有趣的地方。

一個人花費在媒體上的時間幾乎是固定的,很難再增加。Internet身為一種新興的媒體,自然必須與傳統媒體競爭,以獲取閱聽人的注意力。然而畢竟電腦可不像電視一樣,只要按下遙控器上的電源紐就萬事OK。使用電腦所需的基礎常識,在在成為一般人的涉入障礙。另一方面,Internet也始終沒有出現什麼殺手級的應用。HBO﹑MTV﹑CNN 這些知名的有線電視頻道,形成一股力量將有線電視帶入家庭。而 Internet呢?Web 的力量似乎仍嫌不足,除了眩人耳目的特效,偶爾令人眼睛一亮的小創意之外,沒有了。

我們似乎尚未找到使用Internet的正確方法。Internet是個大舞台,截至目前為止,台上盡是技術人員的天下。身為一個媒體所不可或缺的創意人員卻經常淪為跑龍套的角色。事實上,開發高娛樂價值的內容,向來是創意人員拿手的事,讓Internet變得更有趣也該是它們的工作。只是在目前技術人員主導的大環境下,創意人員很難在 Internet上出頭。而且橫在他們眼前的是:陌生的工具,複雜而層出不窮的技術問題,以及在舊媒體上的經驗法則完全不能適用的窘境。

Internet目前的身價多少是被炒作出來的。很少聽說有什麼企業因為架設了Web站台而導致大量獲利,通常的目的僅止於宣傳。真正能在 Internet上直接獲利的只有休閒娛樂上的應用,而我們對於這方面的關注卻又嚴重不足。為什麼Web 上充斥著越來越多毫無內容,了無新意的站台?這個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文:黃紹麟

上一篇:HTML會成為可攜式文件標準
下一篇:Internet經濟學

 

■ 歷史上的今天

訂閱制付費會員經營之道:我積攢一生的工作經驗 - 2020/12/06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一)定位 - 2012/12/09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三)有關團隊 - 2011/12/04

寫給年輕的,經理(二) - 2009/12/06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五)個人社交資料可攜 - 2008/12/07

手機電視市場初探(三)終端製造商與內容提供者 - 2007/12/02

無線寬頻大未來(四)WiMax ,3G與4G - 2006/12/03

網路與書(上)網路出版的兩難 - 2005/12/04

網路電話VoIP(二)搞清楚到底誰在養誰 - 2004/12/05

網路電話初試啼聲 - 2003/12/07

遊戲人生(一)我的遊戲夢 - 2002/12/08

網路是一種主義,一種信仰,一種力量 - 2002/12/01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一)科技行銷的運作模式 - 2001/12/09

我在通訊產業的日子(下) - 2001/12/02

版權與介面將決定電子書的發展 - 2000/12/03

網路產業的垂直整合 - 1999/12/05

過去一年的反省回顧 - 1997/12/05

Internet:未成熟的媒體 - 1996/12/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Colt 榮獲香港交易所大獎2022「最大躍進衍生產品數據供應商」 - 2023/03/24

摩爾斯微電子任命全球銷售與業務發展資深副總裁,加強其全球布局 - 2023/03/24

[資通電腦] 4/14 Fortify 直擊漏洞,佈建合規資安研討會 - 2023/03/24

中高齡再就業職場體驗活動,德恩生命禮儀提供就業機會 - 2023/03/24

VMware支持合作夥伴把握多雲商機,開啟無限可能 - 2023/03/23


繁體 RSS
簡體 RSS


直播(7)
PGC(2)
網紅(2)
O2O(7)
Web 2.0(59)
電子商務(147)
網路行銷(26)
部落格(27)
網路媒體(67)
搜尋引擎(93)
網路廣告(76)
數位內容(17)
數位音樂(18)
網路電話(24)
行動上網(55)
3G(66)
P2P(13)
科技行銷(24)
數位家庭(9)
智慧型手機(28)
電子書(24)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2)
SNS(15)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