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 Web 2.0概念目前台灣最大的徵才網站「104 人力銀行」,在筆者於1997年加入時
只是個有五位正職員工的初創企業。那時徵才網站蜂擁而起,業者實
力在伯仲之間,而且還處於市場教育階段,宣傳管道的開拓十分重要。 筆者很快發現,「搜尋」是求職者在徵才網站上最頻繁的活動。於是
自行撰寫HTML製作出「104 JSearch 」。這是一個小搜尋框,HTML公
佈在網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把這個搜尋框安裝在自己的個人網頁上。 筆者非常理解個人網頁製作者的心態,因為能力與時間有限,一般個
人網頁不會有什麼新鮮玩意兒或強大功能。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很容
易的增加他網頁上的功能或內容,他就會把它加上去。 這是104 JSearch 的目的之一,鎖定爆量成長的個人網頁。隨著搜尋
框被越來越多人採用在自己的個人網頁上,「104 人力銀行」被認識
的機會也越大,這是把宣傳的目的偽裝成對別人有用的功能。
然而這與單純的網路廣告並不相同,因為每個按下「搜尋」鈕的人,
註冊成為 104會員的機會相較更高。這是將自己的核心能力(搜尋)
變成宣傳手段,不花錢而且效果好。 之後,筆者鎖定報紙電視的媒體網站以及各大 ISP網站,開始打電話
與對方洽談交換連結。筆者以「這玩意兒可以增加貴網站功能」的名
義,硬是把104 JSearch 塞進了這些人潮眾多的網站首頁上。 ◎We 2.0 就是拆了你的網站 筆者不跟中小企業談Mashup以及Widget這些恐怖的Web 2.0 技術名詞
,他們無法理解Google Maps 這種被認為是Mashup絕佳教材的舉例,
跟他的玩具進出口貿易生意以及公司網站到底有何關係。 筆者簡單重述於此:「Web 2.0 就是讓你的網站可以拆開來給別人用」 怎麼拆?筆者在10年前的104 JSearch 案例中,已經拆給你看過了。
網際網路的本質在10年來從沒變過,但是隨著技術演進,新技術讓網
站的拆解有了標準,甚至讓拆解後的功能重組變得容易。 或許Google太過於顯眼,以至於大家都只想到怎麼樣把Google拆給大
家用的東西拿來用。實際上,當網站的經營進入 2.0時,任何網站經
營者都該坐下來思考:「我有什麼東西可以拆給別人用?」 筆者稱為網站「物件化」,意即將網站拆解成一個個物件(Object)
。其實RSS 本身就是一種物件,它將你網站上的文字內容抽離,讓別
人的網站可以依循一種標準,將你網站上的文字整合進他自己的網站。
這是一種經營理念的轉變。以往我們會希望最好大家都來到我的網站
上,因為 1.0時代「把網站當成媒體」,因此發展出許多吸引人潮的
行銷手段:電子郵件行銷,關鍵字行銷等等。 然而, 2.0時代的我們更加在意:「客戶即使不上我的網站仍然能夠
接觸到我」。關鍵在於如何讓自己化身千萬,整合進網際網路的每個
角落。這種時代的特性,有人給了他一個名稱,叫做「長尾理論」。 ◎以功能為導向的思考,滿足Blogger 需求 10年前熱門的個人網頁( Personal Homepage)或許可說是Web 2.0
時代下的Blog的前身。但是由於技術的進步與標準化,網頁製作難度
的降低,書寫Blog的人口以及閱讀人口可是大大的爆增。 許多行銷論述在談如何將Blogger 化為企業行銷力量,但至今這股龐
大力量難以駕馭。一方面因人數眾多無法個別應對,一方面Blogger
有什麼義務要幫你企業做宣傳?搞不好還有人寫專文批評你企業哩。 即使你花錢讓Blogger 幫你寫點文章,在Blog上打廣告,他們可能還
要考慮再三。因為「公正,誠信,非商業化」正是很多Blog之所以受
到支持的基礎。可能破壞上述基礎的行為,是忌諱的。 因此當你在考慮將自己的企業網站「物件化」時,首先要認真思考:
拆出來的功能是否真的是人家要的。試著站在Blogger 的角度去思考
,廣告味道太濃,人家為什麼要幫你放到Blog上去? 我們試著觀察Blogger 之間彼此串聯以及在自己Blog放上大量貼紙的
行為。Blog撰寫者在進行的宣傳工作,其實都是基於自己的愛好而近
乎純粹支持。企業主放下「打廣告」的想法,反而能獲得最多支持。 舉例:專賣手機的購物網站,可把商品即時售價做成一個物件,公告
程式碼讓專門談論手機的Blog能將程式碼放上Blog。瀏覽Blog的人,
隨時可知某款手機售價。對該類型Blog來說,這可能是個好功能。 ◎幾個「物件化」實做的例子 以上例子只是一個開端,我們還有很多的點子可想。關於網站的物件
化,筆者基於親身實踐,將數位之牆上的功能也進行了改版。如果您
對於本文所描述的物件化概念還十分模糊,請看這裡的實做案例: http://www.digitalwall.com/module 這個例子,其實是產生自數位之牆網站上的「產業動態」單元,內容
都是科技產業各大公司公關人員來張貼公司最新動態而成。如果您希
望自己的Blog也能有這麼新鮮的內容,歡迎將程式碼加入自己Blog。 於此,筆者滿足了三方需求:1)Blogger 讓自己的Blog內容更豐富;
2)數位之牆在這過程中得到推廣;3)各大科技公司的公關人員獲得更
多宣傳管道;最重要的,「這不是一個廣告」這是基於內容的合作。 這就是網站的拆解:把網站上有用的部份拆出來,成為可以加入別人
網站的部分。不少大型網站已經這麼做了,例如知名科技媒體CNET就
讓Blogger 可以把CNET的新聞同步放一份到自己的Blog上。 CNET Simply RSS : http://www.cnet.com/4520-6022-6308547.html Web 2.0 談了這麼久,如果還是持續停留在概念層次上而沒有進入實
做,那是很奇怪的事情。而實做的重心,更在於讓手上已經有個 1.0
網站的經營者知道該怎麼做。希望這系列文章能起一定的作用。
(文:黃紹麟)
上一篇:企業網站的 Web 2.0之路(中)企業網站Blog化
下一篇: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黑手的學習之路
■ 後電子商務時代(一)投資人正在為「不信任」買單 - 2012/02/19 ■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四) - 2008/02/17 ■ 企業網站的 Web 2.0之路(下)企業網站物件化 - 2007/02/11 ■ 數位音樂的行銷難題 - 2006/02/12 ■ 數位‧電視‧混戰 - 2004/02/15 ■ 平板式電腦-鍵盤與螢幕的愛恨情仇 - 2003/02/16 ■ 3G與4G的競爭? - 2002/02/17 ■ 網際網路抬頭挺胸的2002年 - 2002/02/10 ■ 人頭的力量 - 2001/02/18 ■ 媒體與通路 - 2001/02/11 ■ 入口網站的下一步 - 電子商務篇 - 2000/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