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無線通訊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一):從智慧型手機到可穿戴式設備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13/11/10 - 被閱讀 197694 次 被轉寄 142 次

每個人的身上都只需要攜帶一顆CPU ,雖然同時可以攜帶多個螢幕。

 
■ 訂閱電子報 三種文字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想在你的Blog上輪播本站文章按此
 

每個人的身上都只需要攜帶一顆CPU ,雖然同時可以攜帶多個螢幕。 這就是行動裝置最本質的特性,看不透這個本質的行動裝置(包含了 智慧型手機與當下最熱門的可穿戴式設備領域),最終會被丟到歷史 的灰燼裡。

◎本質一:看的比講的多

網際網路變化之快,讓產業專家跌破眼鏡已經成為常態。回歸本質來 看待事物或許讓我們更能掌握未來變化些。如果回首行動網際網路這 幾年的高速發展,首先我們發現行動終端的尺寸變化頗能反映出一些 本質層面的事情。

筆者在2002年前後發表探討行動網際網路市場的文章中曾指出,市場 要起飛,關鍵在用戶看手機螢幕的時間要比打電話還長才行。原因是 ,用來上網的手機必然配備較大螢幕,在10年前的環境下,拿個磚塊 講電話,自己感覺不方便,旁人看了怪異,不會有人想用大手機的。

iPhone開始情況有了變化,然後我們看到了手機一路往大螢幕的方 向發展去了。現在,你拿個 6吋螢幕的手機在耳朵旁講電話已經不會 有人笑話你了,因為你的手機主要是拿來看的而不是拿來講的。你的 通訊行為有很大一部份轉向了微信或者Line,手機跟你的耳朵很不熟。

看的比講的多,這是行動網際網路市場的第一個本質。從這個本質看 ,蘋果Apple 堅持不推出大螢幕手機是錯的,也反證了三星在大螢幕 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先見之明與成功。然而,手機螢幕變大了,iPad 之類的平板電腦怎麼辦?

◎本質二:平板電腦就是電腦

有沒有發現大螢幕手機普及後,在捷運裡拿iPad打遊戲的人變少了? iPad的地位已經退居到「床上用品」了-睡覺前打遊戲半小時然後關 燈就寢。筆者本來出門隨身帶iPad,但換了大螢幕手機之後就很少帶 出門。這產生了一個本質上的問題,平板電腦算不算行動裝置?

從實際使用情境看,平板電腦大部分是在固定地點使用的:家裡,出 差時在旅館裡,不能亂跑的環境例如飛機火車上。因為使用時最好是 有桌子的,這讓平板電腦的行動性侷限在室內環境。所以平板電腦真 正會取代的,是筆記型電腦。很多人都說,他們回家後不再開電腦了。

平板電腦就是電腦,這是行動網際網路市場的第二個本質。常常有人 說,行動網際網路的用戶是使用「碎片時間」在上網的。實際上這個 市場應該要再細分為手機和平板電腦兩個市場,兩者的使用情境並不 相同,而後者更接近於筆記型電腦的使用情境。

平板電腦不會被大螢幕手機取代而消失,兩者並不存在取代關係。而 對於知名電腦製造商來說(例如近年虧損嚴重的宏碁),最困難的地 方在於,筆記型電腦市場正被平板電腦侵蝕,但是這個侵蝕過程中最 大的贏家是卻蘋果iPad,而非他們依賴了二十年的微軟。

◎本質三:智慧型手機的本質是隨身CPU

隨著硬體的成本持續下降,行動裝置的熱潮延燒到了可穿戴式設備上 。在中國美國都冒出了大量的初創企業在做自有品牌的智能手錶或者 智能手環。然而,大部分初創把智能手錶把當成第二種智慧型手機來 思考,把APP 商城等功能往手錶上放,這是很有問題的。

當很多人因為手機可以顯示時間而選擇不再戴手錶後,手機取代了越 來越多裝置,例如數位相機。智能手錶要真的像科幻電影那樣取代手 機成為「戴在手腕上的手機」需要幾種關鍵技術突破:更小的CPU , 夠持久但更小的電池,空間投影技術(螢幕小,需將畫面投射出來)。

智慧型手機的本質是「行動運算中心」,這是第三個本質,任何試圖 取代這個地位的可穿戴式設備最終都會失敗。不論是智能手錶還是智 能手環,從其足以承擔的運算能力來看,完全配不上「智能」兩字- 至少在目前沒有比手機運算能力還強而且電力足夠持久的行動終端。

可穿戴式設備的的製造商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智慧型手機的運算 能力,把展現做好。簡單來說,可穿戴式設備的功能主要會在收集周 圍環境的參數(體溫,動作等)傳送給手機做計算,然後取回結果展 現給用戶看。依此觀之,手錶連把展現這個事情做好都不夠資格。

◎多元化與協同工作

未來的行動終端一定是多元化的,各種尺寸並陳,大螢幕手機出現不 會導致iPad等平板電腦滅絕,而平板電腦蠶食筆記型電腦的市場也不 會導致筆記型電腦市場消失。然而,一個人身上只需要有一顆CPU - 行動運算中心,這將決定可穿戴式設備必須跟手機協同工作的命運。

智慧型手機的螢幕一定要很大嗎?真不一定。假定一個人隨身會攜帶 多個螢幕(眼鏡,手錶,或可投射到空間或牆上的隨身投影儀)而這 樣的顯示方式又很便利的話,手機的大螢幕就不一定需要,甚至只要 CPU 不用螢幕。但是,可想見這樣的日子短時間內不會來到。 (文:黃紹麟

上一篇:國際化,是台灣網際網路產業的最後活路
下一篇: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二):APP 從生產到流通都是問題

 

■ 歷史上的今天

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一):從智慧型手機到可穿戴式設備 - 2013/11/10

給台灣網路公司進大陸市場的建議(三)關鍵在人才 - 2012/11/18

給台灣網路公司進大陸市場的建議(二)資金與模式 - 2012/11/11

寫給年輕的,自己(一) - 2009/11/15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二)跟著大哥要有肉吃 - 2008/11/16

手機電視市場初探(一)手機加電視人人想要 - 2007/11/18

牆主更名公告 - 2007/11/11

無線寬頻大未來(二)公眾WiFi不夠用 - 2006/11/19

無線寬頻大未來(一)無線城市初體驗 - 2006/11/12

Google的抉擇(上)給入口網站的兩巴掌 - 2005/11/13

給小型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言 - 2004/11/14

網際網路第二章:數位通路(二)數位通路後勤管理 - 2002/11/17

網際網路第二章:數位通路(一)對電子商務的正確期待 - 2002/11/10

寬頻進化論 - 2001/11/18

即時傳訊軟體的發展 - 2001/11/11

媒體整合與中央廚房 - 2000/11/19

台灣網路史上兩宗購併案 - 2000/11/12

免費電腦代表了什麼 - 1999/11/14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蔡耀東私心與壞心腸,幫忙小弟,以南天宮經費, - 2023/03/24

天韵國際公佈2022年全年業績 - 2023/03/24

蔡耀東私心與壞心腸,幫忙小弟,以南天宮經費, - 2023/03/24

緯創資通機器人攜手愛吠的狗 打造AI客服 啟動智慧城市不斷電服務 - 2023/03/24

安樂工程2022全年收益及獲授合約逆市增加21.0%及41.8% - 2023/03/24


繁體 RSS
簡體 RSS


直播(7)
PGC(2)
網紅(2)
O2O(7)
Web 2.0(59)
電子商務(147)
網路行銷(26)
部落格(27)
網路媒體(67)
搜尋引擎(93)
網路廣告(76)
數位內容(17)
數位音樂(18)
網路電話(24)
行動上網(55)
3G(66)
P2P(13)
科技行銷(24)
數位家庭(9)
智慧型手機(28)
電子書(24)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2)
SNS(15)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