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互動電視與網際網路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1/02/25 - 被閱讀 56830 次 被轉寄 73 次

互動電視搭著網際網路的順風車重起爐灶,可以說是當初發展互動電 視的人以及身在網路產業中的人所意想不到的吧。

 
■ 訂閱電子報 三種文字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想在你的Blog上輪播本站文章按此
 

自從五年前接觸網際網路以來,筆者心中有幾個疑惑從來就沒有中斷 過。不管這五年當中網際網路如何發展,也不管筆者是怎麼觀察網路 ,怎麼的預測趨勢,始終只有這件事情一直不敢妄加論斷:到底電視 和電腦會不會合而為一?

會有這樣的疑惑來自於五年前的觀察:電腦即將從運算工具演變成傳 播工具。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察促使筆者在當時決定從電機的背景轉 向大眾傳播的領域發展。進一步的問:如果電腦會變成傳播媒介,顯 然娛樂會變成其中主要的用途。那麼這不就直接和電視競爭了嗎?

五年前的時空背景,剛好是台灣的有線電視開放經營,而美國的有線 電視業者正在許多大城市進行大量的互動電視實驗的時候。透過有線 電視的線路申入每個家庭,加上所謂的機上盒( Set-Top Box ) 就具 有互動的功能。收視者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訊息,而是可以與電視節 目互動。

讓電視具有互動功能,這和讓電腦具有娛樂功能,它們是同一件事情 嗎?這麼說電視和電腦的整合不就是必然的事情了?未來是不是有可 能家家戶戶都有一個融合電腦與電視功能的「黑盒子」,而不是電視 電腦各一台?那麼那個「黑盒子」的長相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又如何 操作它?在當時,筆者留下了這樣一個疑問。

但是這股互動電視的熱潮隨著大型實驗的結束走入歷史,始終沒有成 為各方期盼的所謂「新媒體」,反而是學術領域中走出來的網際網路 成為歷史舞台的主角。

不過有趣的是,因為年網際網路的急速前進,連帶的使得寬頻網路的 舖設速度急速提昇。除了各大電信業者之間的骨幹線路不斷的提昇容 量之外,伸入家庭的有線電視線路也不斷的從單向提昇成雙向的系統 。再加上去年一年各大有線電視業者和電信業者的激烈價格戰,寬頻 上網的用戶數量已經有相當的基礎。這種發展反而促成了當年的互動 電視死灰復燃的基礎。

雙向互動的有線電視線路伸入家庭的目的當然是為了上網,絕大多數 的用戶把線路接到電腦上。那為什麼不接到電視上呢?理由其實很單 純,用電視來瀏覽網站,別傻了吧,電視的文字解析度低於電腦,所 以用來看目前都是文字為主的網站可真是痛苦,筆者試用一台電視上 網機,沒幾天就放棄了。

但是,換個角度想想,為什麼要用電視看網站的資料?比較一下電視 和電腦的使用方式如下:

- 一個收視距離距離是兩公尺,一個是30公分。 - 一個可以躺著看,一個不行。 - 一個用幾個按鈕就可以操作,一個要用一百多個按鍵。 - 一個的使用心情是輕鬆的,一個是專注的。 - 一個的解析度適合看文字,一個適合看影像。

所以如果雙向的有線電視線路伸入家庭,並且接上電視,它理所當然 要傳送互動電視的節目內容,而不是網站的內容!現有的網站資料無 法被呈現在電視上,因為呈現的型態不對,那些內容從版面設計到文 字敘述到互動方式都不是為了電視而設計的。這個現象即使在數位電 視的時代來臨,電視解析度提高到非常高的時候也不會改變。因為人 類在使用電視跟電腦的行為是不同的!

數位電視的產業目前正在起飛當中。而這個領域是傳統的網路業者無 法跨越的,因為傳統的網路業者向來就對影像的領域不熟悉。因此這 波的發展是掌握在現有的電視台業者手上的,擁有內容的人其價值始 終是不會改變的。剩下來的,是這些內容的製作者必須熟悉新的節目 製作方法,以及新的製作工具而已。

其次是相關的技術提供者。在數位電視普及之前,生產機上盒設備的 廠商以及相關軟體的開發者,已經開始這個領域激烈的廝殺,並且也 掀起新一波的作業系統和軟體硬體規格標準的競爭。

互動電視的特色是娛樂導向的,呈現介面是圖像式的影片式的,使用 方式是按鈕式的。這些特性使得電視和電腦在可見的未來還是會各自 為政,不會結合,即使這兩種裝置最後都連接上了網,它們還是在看 各自屬於自己的內容。即使內容在底層是互通的,在前端的顯示方法 上面還是會根據硬體的特性調整的,否則收視者會感到痛苦與不適應 。

日本最近已經出現了互動電視廣告的例子。廠商請明星代言產品,廣 告時依據收視者的選擇給予不同的保養品購買建議。這樣的製作手法 決不是現在的網路業者熟悉的方式,因為網站業者不懂電視觀眾。

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例子出現在生活中將越來越多。互動電視搭著 網際網路的順風車重起爐灶,可以說是當初發展互動電視的人以及身 在網路產業中的人所意想不到的吧。 (文:黃紹麟

上一篇:人頭的力量
下一篇:付錢的時候到了嗎?

 

■ 歷史上的今天

後電子商務時代(二)從價格敏感度看市場競爭格局 - 2012/02/26

未來的電視 - 2010/02/28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五) - 2008/02/24

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黑手的學習之路 - 2007/02/25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一)市場邁入飽和期 - 2006/02/26

警訊: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的末班車 - 2005/02/27

書評:《當科技變身時尚:16% 的科技行銷密碼》 - 2005/02/20

上網人口的數字遊戲 - 2004/02/29

PDA 變身三部曲 - 2004/02/22

數位產品造型決定論 - 2003/02/23

線上影音興起,搶了誰的生意? - 2002/02/24

互動電視與網際網路 - 2001/02/25

網際網路與通訊的結合 - 2000/02/27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Colt 榮獲香港交易所大獎2022「最大躍進衍生產品數據供應商」 - 2023/03/24

摩爾斯微電子任命全球銷售與業務發展資深副總裁,加強其全球布局 - 2023/03/24

[資通電腦] 4/14 Fortify 直擊漏洞,佈建合規資安研討會 - 2023/03/24

中高齡再就業職場體驗活動,德恩生命禮儀提供就業機會 - 2023/03/24

VMware支持合作夥伴把握多雲商機,開啟無限可能 - 2023/03/23


繁體 RSS
簡體 RSS


直播(7)
PGC(2)
網紅(2)
O2O(7)
Web 2.0(59)
電子商務(147)
網路行銷(26)
部落格(27)
網路媒體(67)
搜尋引擎(93)
網路廣告(76)
數位內容(17)
數位音樂(18)
網路電話(24)
行動上網(55)
3G(66)
P2P(13)
科技行銷(24)
數位家庭(9)
智慧型手機(28)
電子書(24)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2)
SNS(15)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