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數位管理 明日報,資訊人,與104人力銀行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1/04/15 - 被閱讀 45876 次 被轉寄 779 次

網路並不盡然是全部讓人失望的,至少我們在104人力銀行身上看 見了一個典範:正確的模式加上正確的經營理念加上正確的執行。在 這些東西的背後,是經營者能夠不跟隨流俗而起舞,能忍受孤獨而守 著自己的理念不怕其他人訕笑的勇氣。當所有的人都在搞入口網站( 垂直的,水平的,商務的,財經的,娛樂的,各式各樣的)等著要股 票上市的時候,104的經營者卻孜孜不倦地在想著要怎麼樣提供更 好的服務以獲得合理的報酬。

 
■ 訂閱電子報 三種文字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想在你的Blog上輪播本站文章按此
 

明日報的停刊以及資訊人的財務危機,對於網路產業是兩擊重拳。各 式媒體上面充斥著各種後見之明,社會上一片「我早就知道」的聲音 。一年前,這些媒體忙著鼓吹網路新經濟,現在則忙著打落水狗。新 新聞雜誌的封面甚至大喇喇的寫著「你是否高估了詹宏志?」

然而,目前的網路公司可能還有落水狗的價值,也許再過一陣子可能 連被打的價值都沒有了。

網路產業普遍活在「下一個會是誰」的陰影裡。有的人很早之前就看 出風向,已經早一步回傳統產業去了。事實上,去年年底很多傳統產 業忙著面試這些回流的人。而對於網路還有一些些夢想和期待的人, 雖然持續的支撐到現在,但是也不免為了最近接二連三的壞消息而感 到灰心。

朋友任職於明日報,告訴筆者他們對於網路很灰心,離開明日報後, 很多人在思考下一份工作的時候已經完全不考慮網路相關的工作了。 我想,會投身這份工作的人,多少對於網路有一份理想。但資本市場 的持續看壞,讓這些人即使有理想也沒有辦法伸張。

一個投入了大量資金以及精英人力的社會運動,居然是以這種方式收 場的,雖然很多業界的人士包括筆者早就已經看出來(我們自己身在 這個產業,沒有人比我們更清楚),但是他所造成的後續效應,包含 對於信心的打擊居然嚴重到這種程度,則是筆者原先沒有預料到的。 原先一直認為這樣的大幅修正會讓好的公司存活下來,將體質不健全 的公司全數沖刷殆盡。

好消息也不是沒有的。台灣最大的人力網站104人力銀行,前一陣 子公佈營運報告,去年營業額達到三億元,淨獲利達到一億元,從開 始營業到現在,已經賺了20個資本額。負責人楊基寬先生說,104 不考慮上市,也無意接受投資,因為不缺錢,也想繼續保有自主性以 及理想性。該公司在網路公司普遍陷入倒閉以及裁員的困境時,還能 發出兩個月的年終獎金,也顯示了經營者有著獲利與員工共享的理念 。

明日報,資訊人,104人力銀行,我們從這三個例子當中看見了什 麼?是經營者的年紀差距(資訊人的創辦人是童子軍治國嗎?那麼詹 先生以少壯之齡失敗又怎麼說?)是經營理念的不同(104從創辦 初期就不以上市為目標而是以服務以及營利為目標),還是經營模式 的差距(但是在104之前,誰也沒有把握網路人力仲介服務是可以 營利的)?

網路並不盡然是全部讓人失望的,至少我們在104人力銀行身上看 見了一個典範:正確的模式加上正確的經營理念加上正確的執行。在 這些東西的背後,是經營者能夠不跟隨流俗而起舞,能忍受孤獨而守 著自己的理念不怕其他人訕笑的勇氣。當所有的人都在搞入口網站( 垂直的,水平的,商務的,財經的,娛樂的,各式各樣的)等著要股 票上市的時候,104的經營者卻孜孜不倦地在想著要怎麼樣提供更 好的服務以獲得合理的報酬。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初網路過熱的時候,很多專家都不斷的警告說 這是個泡沫,碰不得,但仍然無法阻止大量的資金持續湧入這個市場 。現在網路產業不再當紅,所有資金大量撤出時,很多專家反而認為 網路看長期仍是很有前景的,這樣的現象實在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網際網路的本質在筆者看來五年前與五年後都是一樣的,從來沒變過 。眼看著淘金客來了,又看著淘金客走了,過程當中的喜怒哀樂都無 法動搖筆者對於網路發展的信心。也許是有些些理想性格在體內,但 也因為台灣這個小小的彈丸之地,居然能成功的發展出全球獨一無二 的,賺錢的網路商業模式以及企業出來而受到鼓舞。

許多人跟筆者一樣抱著信心,但是每個人應變的方法各有不同。大約 在一年多以前,有一批網路人出走,回到傳統產業去。也有部分出走 的網路人選擇了再進修,在台灣或者到國外去進修管理相關的課程。

這些人是先知先覺者,因為根據美國相關的新聞報導,今年美國大學 的MBA申請入學人數暴增,而根據這些大學表示,這個現象可能跟 美國的網路公司大舉裁員或者結束營業有關。現在才想到要去進修的 人,面對僧多粥少的狀況底下,入學的可能性當然會變小。

但不論如何,這些原先被嘲笑為小孩開大車,完全不懂管理的年輕人 ,至少都已經跨出去一步。誰說未來不是屬於這批年輕人的呢?又有 誰能夠像資訊人的賀元薛曉嵐一樣,年紀輕輕就已經把別人可能要花 十年才能累積到的經驗全部經驗過一次?

網路還會再回來的,兩年,只要再兩年。希望當那天來臨的時候,你 已經準備好了,我們也以此自許。 (文:黃紹麟

上一篇:如何擺脫高科技迷信
下一篇:企業E化,從個人E化開始

 

■ 歷史上的今天

漫談電子書(一)賣書的生意還能做多久 - 2010/04/11

談中國電子商務(二)即將出現的購物比價引擎 - 2009/04/19

談中國電子商務(一)08年是電子商務元年 - 2009/04/12

中國3G迷霧(三)低端用戶為王 - 2007/04/15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七)Web 2.0 經濟體 - 2006/04/16

第三代網路行銷:搜尋引擎行銷(上) - 2005/04/17

賣蘋果的學問:科技行銷的經典案例 - 2005/04/10

網路搜尋史,與關鍵字廣告 - 2004/04/18

3C賣場何以缺手斷腳(二)無法再銀貨兩訖 - 2004/04/11

3G來了(五)影像電話的殺手應用是內容服務 - 2003/04/13

家中的第二台電腦 - 2002/04/14

明日報,資訊人,與104人力銀行 - 2001/04/1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蔡耀東私心與壞心腸,幫忙小弟,以南天宮經費, - 2023/03/24

天韵國際公佈2022年全年業績 - 2023/03/24

蔡耀東私心與壞心腸,幫忙小弟,以南天宮經費, - 2023/03/24

緯創資通機器人攜手愛吠的狗 打造AI客服 啟動智慧城市不斷電服務 - 2023/03/24

安樂工程2022全年收益及獲授合約逆市增加21.0%及41.8% - 2023/03/24


繁體 RSS
簡體 RSS


直播(7)
PGC(2)
網紅(2)
O2O(7)
Web 2.0(59)
電子商務(147)
網路行銷(26)
部落格(27)
網路媒體(67)
搜尋引擎(93)
網路廣告(76)
數位內容(17)
數位音樂(18)
網路電話(24)
行動上網(55)
3G(66)
P2P(13)
科技行銷(24)
數位家庭(9)
智慧型手機(28)
電子書(24)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2)
SNS(15)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