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數位內容 網路的價值在生活化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1999/11/28 - 被閱讀 35983 次 被轉寄 494 次

網路的經營者必須幫網路使用者想出一個理由讓他們非上網不可。最佳的切入點是,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需求,然後來思考如果導入網路,這個需求是否可以更輕易地被滿足。經營者必須開始思考怎麼樣運用網路來幫助使用者改善生活。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前一陣子的新聞報導指出,美國九月份的網際網路流量持續成長,但是所謂的入口網站流量卻都下跌。另一份報導指出,美國以及台灣的上網人口成長都有趨緩的現象。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網路上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很少有創新的想法出現,難以吸引使用者繼續投注目光在網路上。筆者認為這的確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如果網路真的必須要不斷的依靠新鮮的想法才能刺激網友繼續上網,長期來說對於整個產業環境是不健康的。

網路不是一個讓人看新鮮的行業,先前國內天下雜誌也曾經公佈過調查報告指出,有大量的網友在第一次嘗試上網之後,就不再繼續使用網路。想想看為什麼這些人流失了?

我們來分析網路使用者的行為,會發現網路的老手對於網路的使用行為是相當精確的,他們精通並且習慣使用搜尋引擎尋找想要的資訊。一旦找到了,下次就會直接前往目的地網站,然後使用完了目的地網站的服務之後,馬上就下線離開。反之網路的新手因為剛剛開始使用,網路上的任何事務對他門而言都是新鮮的,所以他們會多花時間在網路上面閒逛。

不會有人永遠是新手的,所以也許大家已經發現自己或者是週遭的朋友,慢慢的上網時間在減少當中。很多人在上班時間用網路是為了工作,下班之後回到家上網只是為了收收電子郵件。以目的為導向,精確,有效率的使用網路是網路老手使用網路的習慣方式。各位可以想像一下,當網路成長到某個程度,老手比新手還多的時候,整個網路產業的環境會是如何的?

網路流量下跌,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使用者行為之外,其實背後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網路並沒有跟一般人的實際生活結合。換言之,在生活上網路是可有無的。

現在的網站經營者,把網路當媒體來經營。不論是所提供的資訊或者是所提供的服務,都是非常虛擬化的,這些虛擬的資訊以及服務,卻都沒有通向現實世界的接口,也難以與使用者的日常生活發生關聯。

以資訊的攝取而言,一般人在報章雜誌以及電視上面其實都已經足夠。對於網路上面所能提供的內容資訊,例如新聞,氣象等等,其實網路都不是最佳的選擇,也不是大部分人習慣的資訊吸收型態。正因為網路不是獲得資訊的唯一管道,所以他被其他媒體取代的機會大,我們不上網也不至於跟社會脫節。

網路的經營者必須幫網路使用者想出一個理由讓他們非上網不可。最佳的切入點是,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需求,然後來思考如果導入網路,這個需求是否可以更輕易地被滿足。經營者必須開始思考怎麼樣運用網路來幫助使用者改善生活。

當一般人只有在網路上才可以運用到這樣的服務,或者是只有在網路上才能看到這樣的資訊,而這樣的服務或資訊又是生活中所必須的,這稱之為網路的唯一性。這個理由讓一般人捨棄其他傳統的方式,改而使用網路。

另一種理由是,當一般人在實體世界中透過傳統方法必須花費大量的力氣以及時間才能夠完成的生活上所需,因為透過網路的力量而大幅縮減時間或節省力氣,這稱為網路的便利性。雖然透過傳統方法仍然可以達到目的,但是透過網路可以更輕鬆,這會驅使一般人慢慢的改用網路完成這件事情。

整體網路成長的趨緩乃至於入口網站的流量下跌,其實都反映出網路內容目前與生活脫節的嚴重現象。如果我們把現在國內的入口網站做一個體檢,會發現這些網站的內容違背了前面所提到的唯一性以及便利性。為了增加流量,很多網站大量的進行各種行銷活動,邀請明星代言造勢,舉辦贈獎活動,把網路變成了一個最多行銷活動的地方。但是這些行銷活動不斷的疲勞轟炸,雖然收到一時的成效,但最後使用者也疲乏了,冷漠了。在使用者從新手變成老手之後,慢慢的網路使用量變少,整體的網路成長就開始趨緩了。

舉一個比較具體的例子,網路求職的行為,目前在網路上算是比較廣為被接受的。這是因為對於要求才的企業來說,傳統的媒體廣告是貴而且成效又不彰的。而對於求職者來說,透過傳統媒體找工作費時費力。網路利用其資料庫媒合的特性,一舉改變了整個人力市場的遊戲規則。讓企業與求職者從此可以運用更有效率的方法完成求職求才這件生活上所必須的事情。

網路的意義在於對人類生活的幫助。網站經營者與其一天到晚還在想著要怎麼樣增加頁面被瀏覽的次數,還不如想想怎麼樣利用網路改善一般人的生活,因為所謂的商機往往就在裡面。看見網路求職市場這麼蓬勃的發展,網站經營者也因此獲利豐厚,就可以印證前面的看法。否則,國內的上網人口恐怕要在 400萬人繼續原地踏步一段很長的時間,而且既有的上網人口將開始對網路冷感終至於減少使用。 (文:黃紹麟

上一篇:免費電腦代表了什麼
下一篇:網路產業的垂直整合



■ 歷史上的今天

給台灣網路公司進大陸市場的建議(四)實際的操作 - 2012/11/25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三)開放平台五件工作 - 2008/11/23

手機電視市場初探(二)電信業者的微妙角色 - 2007/11/25

無線寬頻大未來(三)無線資源很稀有 - 2006/11/26

Google的抉擇(下)給軟體巨人的兩巴掌 - 2005/11/20

網路電話VoIP(一)不賺通訊財的人是傻子 - 2004/11/28

盲目的 CRM:客戶關係管理 - 2004/11/21

個人工作者也需要 CRM系統 - 2003/11/23

網際網路第二章:數位通路(三)市集店面與路邊攤 - 2002/11/24

我在通訊產業的日子(上) - 2001/11/25

行動上網必須先完成基礎建設 - 2000/11/26

網路的價值在生活化 - 1999/11/28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台塑餐飲:食品代工業好夥伴,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產品 - 2024/10/09

最佳iPhone 16配件盡在Belkin!三創快閃櫃正式開幕 - 2024/10/09

SAP 生成式 AI 智能副駕Joule 增添全新協作力 - 2024/10/09

ZeroBounce推出郵件預熱工具,提升郵件投遞率和投資回報率 - 2024/10/09

醫藥及醫療器械數字化解決方案明星升起 太美醫療科技在港上市 - 2024/10/09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