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雜誌,代表著數位化大合流的前奏 台灣社會上還有另一種流行的數位商品,跟網路一樣只用三五年的時
間就快速普及,就是人手一隻的手機。除了手機本身就是流行多變的
商品之外,隨著電信業者不斷的推廣,用手機上網下載圖形鈴聲等應
用也不斷翻新。市面上有關手機的情報誌也已經氾濫成災。 與此同時,電腦在家中的書房市場已經飽和,習慣了高度成長的資訊
製造商從來沒想過電腦市場也有飽和的一天,只好抓破頭開始想著要
轉變成影音娛樂的商品進攻家庭。於是我們看見各種結合了音響,或
者是電視功能的電腦,嘗試性的出現在市面上。 而手機市場的飽和,也讓廠商開始想著是不是有可能讓這東西變成隨
身電腦,替消費者找出除了打電話以外的用途。再加上其他新興起的
數位商品,如數位相機,MP3 隨身聽等等,各式環繞身邊的數位裝置
,終於讓整個大眾的科技生活邁入數位化的第三階段。 與數位化相呼應的雜誌終於出現了,名字叫做「@Live 數位時尚」。
出版人再次抓住了社會大眾的胃口,因為此波誕生的數位商品,已經
走過了「如何使用」,「可以用來去哪裡」,來到「夠不夠精緻,夠
不夠流行」的階段。數位商品被塑造成時尚精品的代名詞。 生產資訊產品的廠商們,開始在台北車站附近昂貴的地段開設「旗艦
店」,展示自己生產的數位精品,試圖與消費者溝通一種數位化生活
的概念。但是到底什麼才算得上是「數位化生活」,卻沒有人講得清
楚。最後只能看到廣告文宣上面斗大的字眼「酷,炫,流行」。 ◎然而,數位時尚的背後 不知道是製造商的想像力太過薄弱,以致於語塞,還是還是消費者的
口味太過單一而容易滿足,讓廠商覺得只要做到這個程度的宣傳就夠
了?還是因為所有的製造商都知道數位商品最潛力的購買族群是年輕
人,在他們的想像中年輕人就是要酷要炫,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筆者的工作,有很大的一部分在於努力使數位商品能普及到一般大眾
生活中。但有時候看看廠商的促銷手法,卻不免有些心驚。一台高達
兩萬元的數位相機,消費者買到的是「酷,炫,流行」的價值感。「
值得你努力打工買一台」的學生只期待同儕間艷羨的眼神。 當真正有消費能力的菁英,買入一台20萬元的電漿電視,體驗所謂的
數位時尚生活時,究竟買入了什麼。是流行的感覺?是能力的展現?
還是社會地位的象徵?這是否也是一種對於所謂菁英階層的刻板印象
?究竟是製造商的想像力缺乏,還是菁英階層真的如此淺薄? 從電腦化,網路化,到數位化的過程中,我們看見了一個物質化的過
程。追求數位化被認為是好的,是國家實力的象徵,是個人消費能力
與「身為菁英」的一種展現。我們的生活是否因為數位化而變得更美
好,每個人的價值是否因為數位化而得到提升,則不在關心之列。 幸好,追逐流行的背後,開始有一群出版人關切數位化的人文議題,
名為「數位主義」的雜誌誕生了。因為數位化而孕育出來的新文化,
需要深度也需要厚度,這些影響下個世紀生活方式的產品,絕不容許
被「酷,炫,流行」的口號含混過去。 ◎數位化的精神 然而要看著這麼多的數位商品,去找出數位文化的厚度並不容易。數
位商品本身不僅是硬體,還包含了使用這個硬體的人對它的態度,使
用時與其他人的關係,使用後對這個社會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
先抓出數位化的精神,方能持續的與這個社會現象對話。 數位化的精神是什麼?筆者並不是什麼大師,僅能憑自己在工作上與
生活上的體會,斗膽列舉一些思慮所及的部份: - 開放。數位化不是用來劃分「你們」和「我們」的工具。網路已經
把全球串聯起來,地理疆界隨之泯滅。然而人心的隔閡卻是網路無法
打破的。面對網路上直襲而來的多元文化衝擊,我們需要有更開放的
胸襟去面對,要去容納別人跟你不同。 - 享樂。此處所指絕對不是廠商的口號「科技享樂主義」。保有一顆
隨時玩樂的心,確實是這個時代的人很需要的特質。但是真正的快樂
絕對不會是來自於擁有了什麼,而是給予了什麼。我們享樂,享受給
予的快樂。如果在網路上行善只在彈指間,你為何不做? - 謙虛。數位化不是用來讓你變成「無所不能」的工具(雖然廣告是
這樣告訴你的)。資訊彈指可得,只是描述一種能夠更快接近世界的
方法,你不會因此變成無所不知的超人。相反的,當我們對數位產品
的使用越加熟練時,更應越感覺到世界浩瀚絕非一隻手指頭可以操作。 - 放鬆。你真的想如廠商的廣告詞,「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筆者
實在不能想像怎麼會有人夢想著隨時隨地都要工作,這種廣告台詞到
底是怎麼出現又說給誰聽的?數位工具是用來提升工作效率讓你可以
早早下班提升生活品質的。 - 誠實。對自己,也對別人。在實體世界,也在網路上的虛擬世界,
因為這個世界會用你對待他的方式來對待你,數位化的訊息傳遞會讓
現世報來得很快。也因為我想對自己誠實,所以無法欺騙你。如果隔
著網路與人溝通都不能說實話,那到底打算什麼時候說呢? ◎數位化,並不意味著刻苦的生活 我們並不是試圖要做數位化的清教徒,因為數位化並不意味著刻苦,
而在於精神生活的改善與價值的提升。我們知道數位化背後的意涵,
乃在於全球一體。當數位化逐漸泯滅了國家與地區的界線時,我們
將更需要這些傳統的價值,來維繫全球的數位化大社區的運作。
(文:黃紹麟)
上一篇:從電腦化,網路化,到數位化(上)
下一篇:電子商務面臨中年危機
■ 社交網絡的祕密(二)階級藩籬難以跨越 - 2008/10/26 ■ M 型化的未來(三)創業者難過此關:通路 - 2007/10/28 ■ M 型化的未來(二)新富人的可能性:創業 - 2007/10/21 ■ Web 2.0 革命(九)新電子商務 - 2006/10/29 ■ Web 2.0 革命(八)電信業變革 - 2006/10/22 ■ 個人數位慈善事業 - 2005/10/23 ■ 從電腦化,網路化,到數位化(下) - 2004/10/24 ■ 女人的錢真好賺? - 2003/10/26 ■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四) - 2002/10/27 ■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三) - 2002/10/20 ■ 網路產業的解體(三)電子報的昨日今日明日 - 2001/10/28 ■ 網路產業的解體(二)入口網站的拆解 - 2001/10/21 ■ 第二代網際網路 - 2000/10/29 ■ 3C 賣場即將捲土重來 - 2000/10/22 ■ 寬頻的迷思 - 1999/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