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二)隨手可得的訊息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0/08/06 - 被閱讀 31142 次 被轉寄 2161 次

當經營者不想無限的擴大媒體容生產的成本,卻又想提供大量的內容時,一條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媒體內容品質,讓這些內容成為膚淺的「訊息」。換言之,網路媒體的經營者對於這些媒體內容只做非常淺度的加工,甚至於不從事任何加工。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續上期〉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到,網路媒體的內容生產有一些法則可循。為了應付網路上媒體內容會被迅速消耗的特性,尋找低度消耗的深度知識作為網路媒體內容是一個方法,這樣可以減輕必須持續且快速的更新媒體內容的壓力。這樣的概念近似於網路百科全書的想法, About.com就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另外一個方法是,生產可以經得起網路即時大量消耗的「訊息」。顧名思義,若以媒體內容的深淺程度來排序,「知識」( Knowledge)的深度大於「資訊」( information),而「資訊」的深度又大於「訊息」( message)。也就是說,當我們發現必須投入大量的成本去生產網路媒體的內容,才能經得起網路即時互動的特性消耗時,我們有下列三種選擇:

- 生產「知識」:如上一期文章所述,往深度內容耕耘。知識的消耗是低度的,所以累積知識可以累積價值。今天所生產的內容對於以後的使用者仍然有高度使用價值。

- 生產「資訊」:亦如上一期文章所述,這是最累的狀態。經營者背負著必須時時更新內容的壓力,卻又必須花費大量的編輯採訪人力去生產者些高度被消耗掉的媒體內容。因此經營者最後必然會被迫離開這個狀態,朝向其他方向發展。

- 生產「訊息」:當經營者不想無限的擴大媒體容生產的成本,卻又想提供大量的內容時,一條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媒體內容品質,讓這些內容成為膚淺的「訊息」。換言之,網路媒體的經營者對於這些媒體內容只做非常淺度的加工,甚至於不從事任何加工。

這樣的媒體內容有人愛看嗎?或許有人會說,從外界而來的資料不經加工( 編輯 ),就放到網路上去,這算什麼媒體。筆者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就是電影網站。

電影網站可以說是網路上比較有趣的地方,比起入口網站中規中舉死死板版的使用介面來說,內容以及呈現方式可是豐富多了。我們永遠都可以找到關於最新的電影的網站,不管是所謂的官方網站或者是愛好團體自己成立的電影網站。網站上通常也都有琳瑯滿目的劇照,劇情簡介等等,甚至連影評,網友之間的討論也都相當精采。

生產這些內容可以說是花了經營者不少功夫。但是很少有電影網站可以回答下列問題:這部電影哪裡有演?離我最近的一家在哪裡?什麼時候上演?場次?票價?

以上的問題,其內容的深度都只達到了「訊息」而已。因為電話地址以及場次票價等資料,都是不需要被加工的訊息。某個電影的內容網站,當電影正在上演的時候必定是人潮最多的時候。而當電影下檔的時候,該網站往往人潮散去,成為網路上不再有人拜訪的鬼域。花費心血建立起來的網站只能創造一次人潮,豈不是可惜?但是如果有一個電影網站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我相信那個網站會人潮不斷。

網路業者往往貪多,什麼都想做。以前面電影網站的例子來說,如果能夠有人做一個網站出來,專心的把那些問題回答好,以後的發展相信不可限量。其實當網站的經營者了解網路內容的生產成本如此高昂時,以有限的人力要把一件事情專心做好已經不簡單。

除了電影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應用?想想看我們日常的需求,我們要的答案往往不正也是這麼簡單嗎?如果網路到現在還無法回答,離我家最近而且假日仍然有營業的洗衣店在哪裡,那麼網路的價值豈不是連一本電話簿或者工商名錄都比不上?

當我們把訊息有系統的組織起來時,這樣的媒體內容就會有一定的價值。然而這只是以較低的生產成本提供大量內容的方法,當這些訊息被組織起來之後,我們還必須要增加他的邊際效益。

不管花費多少人力去生產製作,媒體內容的生產成本是固定的。所以已經生產出來的內容只要能夠做加值的運用,就會產生額外的效益。電影公司製作出來的影片不只是在電影院上演,還繼續以錄影帶或光碟的型態販售或者出租就是這個道理。而在網路上面所生產的訊息,其實特別的適合在隨身型的裝置上面播放,這就是網路內容未來的加值管道。

我們已經看見有很多網路媒體開始與無線的裝置接軌,將內容轉換成這些裝置可以閱讀的型態。這包含了可以上網的大哥大,或者掌上型電腦/PDA 。未來這些隨身型的裝置必定越來越普遍,而且可以連接上網路。

隨身型裝置最大的特色,就是不適合閱讀長篇大論的內容。一方面因為隨身的裝置本來就是在移動式的環境底下使用,不像電腦可以坐在一個地方長時間操作。另一方面使用過PDA 讀電子書的朋友必然有共同的心得,眼睛無法長時間在那個小螢幕上閱讀。因此當網路媒體的經營者所經營的是淺度的「訊息」時,特別適合將這樣的內容放到隨身的裝置上作加值運用。當我在搭車的時候使用大哥大查詢電影場次,這樣的情景已經不是想像。

網路的特性是即時互動,但是桌上型電腦卻不是即時互動的裝置。因為你無法隨時想上網就上網,非得要找個地方坐下來對著一台電腦上網。隨身的裝置就這個層面來說,其實更符合網路的即時互動特性。

除了調整媒體內容的深度以達到控制內容生產成本的方法,以及將內容跨平台的加值運用以提高邊際效益之外,網路媒體的經營者其實還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捨棄大眾市場改走利基市場,用有限的人力深耕某個領域。下一期的文章筆者將提出網路媒體的營利模式:啞鈴模式。 (文:黃紹麟

上一篇: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一)網路百科全書
下一篇: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三)利基市場的啞鈴模式



■ 歷史上的今天

Web 2.0 新媒體的精神在於「人際傳播」 - 2007/08/05

電子商務思想起 - 2005/08/08

新興行業:數位水電行 - 2004/08/08

電子郵件信箱價格崩盤 - 2004/08/01

寬頻,到底意味著什麼(一)關鍵在內容影像化 - 2003/08/03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六)網路思維與電信思維 - 2002/08/04

網路品質運動開始 - 2001/08/05

網路媒體的生意經(二)隨手可得的訊息 - 2000/08/06

網路公司為什麼要股票上市 - 1999/08/05

垃圾郵件的是與非 - 1998/08/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台塑餐飲:食品代工業好夥伴,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產品 - 2024/10/09

最佳iPhone 16配件盡在Belkin!三創快閃櫃正式開幕 - 2024/10/09

SAP 生成式 AI 智能副駕Joule 增添全新協作力 - 2024/10/09

ZeroBounce推出郵件預熱工具,提升郵件投遞率和投資回報率 - 2024/10/09

醫藥及醫療器械數字化解決方案明星升起 太美醫療科技在港上市 - 2024/10/09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