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數位內容 再談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5/12/17 - 被閱讀 66530 次 被轉寄 31 次

免費以及月付費模式終將成為大宗。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商業軟體轉型媒體

1996年六月,筆者發表文章「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內容主要是 觀察到當時的軟體產業在因應網路狂潮的情況下,開始傾向提供免費 軟體衝刺安裝數量(Install Base),並轉而從廣告獲利。

因為免費使用,所以無法賺錢。因為免費使用,所以好軟體的擴散速 度透過網路會非常快。用戶的迅速成長代表影響力的擴張,取而代之 的是放置在軟體使用畫面上的小圖形廣告,收益也來自廣告。

除了廣告以外,尚有與自己的網路商店結合的例子,例如免費的MP3 播放軟體,上面的廣告是推銷軟體公司自營的音樂CD購物網站。軟體 免費,收益則來自網路購物

其實軟體產業早先就已經存在所謂的Shareware (共享軟體),大部 分是由個人玩家自己開發的程式,以免費的型態流通,使用如果滿意 再決定是否要付費贊助作者,不一定具有強制性,端看作者喜好。

至於商業軟體公司,也有很多是提供Trial Version (試用軟體), 讓使用者在一定天數內試用,過期則須購買否則失效。然而這兩種方 式的動機都是賣軟體,與放棄軟體銷售收入改而經營媒體的想法不同。

◎劍走偏鋒,間諜軟體橫行

經營廣告事業有這麼容易嗎?廣告事業要的是觀眾的眼球數量,所以 軟體能夠免費盡量免費,等使用者多了,廣告主付費刊登廣告的意願 才會高。然而並非所有的軟體都能達到這樣的門檻。

銷售廣告有經驗嗎?當然是沒有。軟體公司在不願意培養銷售團隊或 者短時間無法建立Know How的情況下,必須把廣告的業務外包出去給 代理商。經過代理商的抽成,利潤又更薄。

培養廣告主購買此類廣告的習慣是個漫長的說服過程。廣告收入有一 餐沒一餐,經營者看在眼裡實在很怕。此外廣告效果並不好,大部分 人在用軟體時不會去點廣告。最後,大型軟體公司紛紛放棄此類想法。

此類軟體發展到極端就是間諜軟體(Spyware ),廣告軟體(Adware )或綁架軟體(Hijacker)。有的會偷傳你的資料給主機以便傳送更 準的廣告過來,有的直接綁架瀏覽器將首頁變成某網站,改都改不掉。

此類作法橫行網路而大部分人並不知情。網路到處都有軟體可下載, 殊不知已經引狼入室。此外凡是傳送個人資料或綁架瀏覽器成功,軟 體作者還可跟背後廣告代理商抽成,形成龐大的地下軟體/媒體產業。

◎軟體公司靠廣告獲利的關鍵

然而,依靠廣告而獲利的軟體公司已經出現了,如果你不再把「軟體 」兩個字侷限在「需要安裝在電腦裡」這樣的概念的話。這間引起微 軟高度危機意識的公司,叫做Google

之所以把Google稱作軟體公司,乃是因為一個日漸明顯的趨勢:當寬 頻普及,應用軟體應該不需要安裝在電腦裡,而是當需要的時候透過 網路隨傳隨到,最好能夠透過瀏覽器操作,因為學習門檻很低。

換言之,過往我們所稱呼的應用軟體(Application ),隨著介面技 術的成熟已經日漸Web 化。別的不說,就光說大部分人已熟悉的電子 郵件軟體,Outlook 已經某程度開始被大容量的免費電子郵件取代。

一個高達2GB 的免費電子郵件,你真的可以把什麼郵件都保存在裡面 。而軟體公司獲利的關鍵,在於Google已經找出來的一條路:關鍵字 廣告。當你使用軟體時,與呈現內容相關的廣告會被帶出來。

源自搜尋引擎的關鍵字廣告,已經證明了跟內容結合後所能達成的高 點擊率,這讓廣告主非常滿意,同時間對使用者又不造成干擾。同樣 模式自然可以運用到其他的網路應用軟體上面去。

◎軟體不只講功能還要講內容

原來,要求使用者下載軟體並安裝,軟體擴散速度依然不夠,最快方 法是把軟體直接做在 Web,只要有瀏覽器就能用。門檻降低後能更快 累積用戶形成廣告基礎。過往模式累積使用者的速度太慢,難以獲利。

Google是以Web 起家的原生軟體公司,他們很清楚要靠關鍵字廣告維 生最重要的是「內容」。因此當我使用Gmail (Google的免費電子郵 件)看一封提及北京的信件時,旁邊就出現跟北京旅遊有關的廣告。

Google跟圖書館合作將書籍內容掃描後放到網路上供人搜尋和閱讀( 即Google Print計畫)。這是做累積內容的事情,關鍵字廣告當然會 和這類的內容會一起呈現。軟體只講功能不講內容的時代過去了。

對Google來說,這樣的思維和吃飯呼吸並沒有兩樣,因為它是網路原 生企業。但這對於以銷售套裝軟體起家的微軟來說,追趕上就顯得非 常吃力。全力朝網路軟體/媒體的模式轉型,短時間將危及軟體銷售。

然而,對微軟來說這卻是不得不走的路。因為自Linux 帶起的自由軟 體風潮已經影響到企業軟體的銷售,而終端消費者的軟體銷售(例如 Office)也因為消費者厭倦一再升級而出現疲軟。

◎微軟勇敢全面轉型

微軟前一陣子公佈Windows Live計畫引起了高度關注,Live.com這個 網站提供以網路為基礎的個人化服務,包括電子郵件,部落格,即時 傳訊軟體,訂閱RSS 內容,甚至打網路電話等,並打算靠廣告獲利。

至於Office Live ,則會推出廣告贊助版及會員付費版兩種。簡單的 說,低階版本的Office可透過網路免費使用,靠廣告維生。高階的則 需要付費(可能是月費),而套裝軟體的Office版本也會維持。

這會不會是過渡時期的策略?因為可見的未來其實所有的內容與軟體 都將透過網路傳送,並導致傳統著作權法的瓦解,免費以及月付費模 式終將成為大宗。

Bill Gates對微軟的營運模式轉型再度展現意志力。當年正因他全力 擁抱網路才擊退對手Netscape,此番依然主動面對Google。儘管他不 受歡迎,但持平而論還是令人佩服。畢竟有勇氣革自己命的人,不多。 (文:黃紹麟

上一篇:網路與書(下)供過於求的內容
下一篇:跌破專家眼鏡的百萬首頁



■ 歷史上的今天

融資是怎麼回事(上)融資是迭代的過程 - 2014/12/14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二)開放 - 2012/12/16

第四代網路行銷(上)RSS 訂閱行銷 - 2006/12/17

職場的灰色隧道 - 2006/12/10

再談軟體與媒體的典範轉移 - 2005/12/17

網路與書(下)供過於求的內容 - 2005/12/11

網路電話VoIP(四)雙網手機死於手機補貼 - 2004/12/19

網路電話VoIP(三)號碼才是生死關鍵 - 2004/12/12

數位相機是家用還是個人商品? - 2003/12/14

遊戲人生(二)在遊戲的世界裡穿梭 - 2002/12/15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二)網際網路的假性購買 - 2001/12/16

線上遊戲的虛與實 - 2000/12/17

開放與封閉之爭 - 2000/12/10

無線上網不等於無限上網 - 1999/12/12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台塑餐飲:食品代工業好夥伴,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產品 - 2024/10/09

最佳iPhone 16配件盡在Belkin!三創快閃櫃正式開幕 - 2024/10/09

SAP 生成式 AI 智能副駕Joule 增添全新協作力 - 2024/10/09

ZeroBounce推出郵件預熱工具,提升郵件投遞率和投資回報率 - 2024/10/09

醫藥及醫療器械數字化解決方案明星升起 太美醫療科技在港上市 - 2024/10/09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