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陸參加了DEMO CHINA,感覺很新鮮。 這次台灣團隊來大陸參加DEMO CHINA大賽,與大陸本地各行業初創企
業同台爭取台下創投青睞,看得出事前花了相當多時間準備。儘可能
使用本地化用語,事先探聽大陸DEMO與美國DEMO有何不同,都說明大
家很在乎這次表現。而最終也獲得獎項,說明努力沒有白費。 然而,比賽過程卻帶給我們更多的沉思。例如,大家在進行評審問答
環節時並沒有把握得太好。大陸創投對網際網路產業經驗豐富,因此
容易抓出大家準備不足的地方。然而這不是特意刁難,他們對來自台
灣的團隊相當客氣,想必大家也看到大陸本地團隊被評審修理得更慘。 其實,他們問的問題相當基本。例如,一個創投問到,你們的模式最
後究竟是想做成網路媒體,網路社群,還是做成以線上活動來導引並
輔助線下活動的舉辦?評審似乎對回答不太滿意,可能是因為大家比
較緊張,也或許,大家對於這些基本的問題還沒有想清楚。 為何這麼問?因為如果經營模式是網路媒體,他們的腦海馬上會浮現
相關經驗來評估經營成本,競爭對手,未來機會。如果是網路社群模
式也一樣。他們身經百戰,對每種模式聊若指掌。創業者要想得比他
們更清楚,才有機會從他們口袋裡拿到投資,而不是只有得獎。 ◎評審在問答時間的問題挺難的! 或許你會說,網際網路的服務很多時候一開始甚麼模式是說不清楚的
。其實沒有關係,就算你在台上回答的答案是錯的,都能被接受。因
為其實評審們也不知道正確答案是甚麼(Who Knows!),他們只是想
知道你想過了沒?你你思考過後的答案紮實嗎?經得起檢驗嗎? 當評審問到營利模式而台灣的創業者無法回答時,評審轉而問到經營
成本。這是因為他們發現有些台灣創業團隊主要提供視頻分享服務,
所以開始擔心頻寬成本問題。而創業者回答頻寬成本占總成本 50%的
時候,他們轉而問是否有獨特的技術來降低這個成本。
因為在中國至少已經有五家以上的視頻分享網站,這些網站的經驗讓
他們太清楚 50%的水準到底是高還是低。台灣創業家做的網站是從創
意出發,而創意本身並非競爭門檻。如果擁有獨家技術能降低頻寬成
本因此能活得比對手久,那才是經營關鍵。所以,不要小看這些問題。 台灣創業團隊提到,可以讓用戶把視頻檔案放到美國YouTube 後再內
嵌上自己網站,成本丟給YouTube 。然而這種做法在大陸行不通,因
為大陸連線美國速度很慢,網民不愛用國外網站。還有,YouTube 不
知何時會被封鎖,因為台灣很熱門的Flickr,在大陸就是被封鎖的。 ◎這些情況我並不知道。瞭解這些事情,太強人所難了吧! 這問題大了。我不是指利用YouTube 節省頻寬的問題,我是指,「對
本地市場不瞭解」的問題大了。想像一下,創投問到:每取得一個註
冊用戶要花多少錢?台灣團隊只能回答出在台灣的經驗而對大陸的平
均成本一無所知。台灣創業家想來大陸發展,創投能放心給你錢嗎? 後來評審問到,在大陸市場的目標族群是甚麼?性別,年齡,族群?
這個問題回答得也不盡人意。我有點明白台灣創業團隊缺乏甚麼:實
際上是缺乏一個進入大陸市場的推廣計畫。創意人人都有,誰能把網
站推出去誰才是贏家,評審們非常了解這點。 有的台灣創業家說,對本地市場不太熟悉很正常,所以希望找本地業
者合作。這句話是有實力的人才有資格說的,例如很有錢,會員數很
多,或者技術力很強,光是創意很強沒有用。由於講不出到底要怎麼
進中國市場,目標,手段都不清楚,台下評審的疑惑也就可想而知了。 協助大家站上這個大賽的單位顯然挺辛苦的,然而其實他們還能幫大
家做更多。除了幫大家找來滿桌大陸創投陪吃飯,還應該要在上台前
幫大家安排花一個月時間跑一下大陸幾家網路公司,跟本地業者談談
了解市場,能讓大家準備得更充分,這樣或許能讓比賽的表現更紮實。 ◎那大陸的網際網路市場究竟是甚麼樣子呢? 嗯。。。這次DEMO CHINA大賽讓我有點擔心台灣網際網路產業。簡單
說,我評估台灣Web 2.0 發展稍微落後大陸兩年。大陸的 SNS(社交
網絡服務)競爭激烈,發展三年競爭者各擁山頭,已經進入了演化的
最終階段:開放平台,而台灣還沒有一個像樣的社交網絡出現。 上個月有位大陸創業家拜訪我,展示開發一年的作品。這個網站居然
跟台灣的地圖日記有點像,而他們從不知道台灣有個地圖日記。你能
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關鍵是推廣!然而,大家即將面臨的恐怕已經
不是只有推廣問題,連大陸後起的Web 2.0 都面臨同樣問題: 「小型Web 2.0 網站即將被大型社交網絡收編到開放平台」 例如,51.com擁有3500萬月獨立用戶,他的開放平台系統與Google的
OpenSocial相容。因此,只要有個應用開發商做出一個能顯示Google
地圖並與51.com日記功能結合的應用(Widget),這個應用在51.com
裡推起來,用戶數瞬間就能超越地圖日記或前面提到的大陸地圖網站。 全世界小型Web 2.0 網站即將進入被大型 SNS開放平台收編的階段。
例如:幾乎每個 SNS都有Twitter 功能,那Twitter 獨立生存的空間
就受到擠壓。然而,台灣的Web 2.0 卻還沒進入這個階段,是因為連
一個像樣的 SNS都沒有。台灣的Web 2.0 經驗要比大陸更遲緩一些。 ◎總之,進入大陸還需要注意甚麼? 這幾天跟你們吃飯的大陸本地朋友,很多跟我很熟。問他們對台灣創
業者感覺,他們認為大家做的東西挺有意思,但是能否在大陸做,「
很玄」。在大陸做網站更重視運營能力,而運營能力很大一部分在推
廣。「創意」不值錢,而其實你們的創意已經曝了光。 最後,給大家一些建議:1)如果執意要進大陸市場獨立發展,多聽多
看多跑,準備一份詳盡的大陸市場計畫才能順利拿到錢,而不是只有
創意;2)要加入大陸Web 2.0 市場,利用Widget接入大陸 SNS開放平
台的方式可以考慮。這種作法甚至不用來設公司,不用花大錢。 上述第二點,即使是大陸的小型Web 2.0 公司都在慎重考慮。因為現
階段獨立發展很難取得大量用戶,依附 SNS可快速發展。由於台灣社
交網絡與開放平台都不成熟,因此可能大家沒想過把自己的服務做成
Widget的方式來求取發展。同樣的,進入美國市場或許也可以用這招。 3)台灣的Web 2.0 是否本身就推廣能力不足?如果把艱困全部都推給
「雅虎奇摩一家獨大所以很難做」,那大家要想清楚大陸的入口網站
每個都有雅虎奇摩好幾倍大,而且還有好多個。如果在台灣解決不了
推廣問題,不要期待來到大陸能解決。 ◎後記 我以為台灣的社交網絡市場還有空隙,不一定要來大陸。大陸的 SNS
市場除了開放平台以外,已經走入以Web Game為營利模式的方向,甚
至出現以Web Game帶動用戶成長的 SNS網站,這些歷程都比台灣先進
很多。藉鑑大陸Web 2.0 發展歷程,甚至有助於大家做台灣市場。 一些朋友反應說這系列文章寫得很實在,我只期望寫出來別得罪人。
但是被我得罪,總比日後被殘酷的大陸市場踐踏要好。如果花上一個
月跟本地業者聊,就會明白即將要跟多少高手過招。外出打天下真的
不容易,但是台灣人的海洋性格就是要走出去。最後,祝福你們!
(文:黃紹麟)
上一篇: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四)
下一篇:社交網絡的祕密(一)社交網絡不是社群
■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二)有關股份 - 2011/09/25 ■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五) - 2008/09/28 ■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四) - 2008/09/21 ■ Web 2.0 革命(五)搜尋 3.0版 - 2006/09/24 ■ P2P 的罪與罰(一)權力的解放 - 2005/09/25 ■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三)克服「擁有的感覺」 - 2004/09/26 ■ 公司網站真棘手(上)績效在哪裡? - 2003/09/28 ■ 燦坤與宜家的狂想 - 2003/09/21 ■ 五年級來自金星,六年級來自火星 - 2002/09/29 ■ 遠距教學市場的兩個利基 - 2002/09/22 ■ 數位式「穀賤傷農」 - 2001/09/23 ■ 網路股下跌後的人才流動現象 - 2000/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