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媒體,社群,Blog(一)話說從頭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5/03/06 - 被閱讀 89774 次 被轉寄 70 次

如果以為這是什麼新玩意兒,那未免搞錯了。

 
■ 訂閱電子報 三種文字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想在你的Blog上輪播本站文章按此
 

◎到底是新媒體潮,還是舊媒體新包裝

某日,筆者瞧見了MSN 上一個朋友的ID取名作「新媒體潮」,好奇的 追問之下,才知道這是一本外文新書「We the Media」(從字面上翻 譯,可說「我們就是媒體」或「人人都就是媒體」吧)的中文書名。

我有點挖苦的說,這名字聽起來很像是什麼新品種的泡沫。朋友也是 從八年前就開始搞網路事業的先烈,對於我的挖苦竟然只能哈哈大笑 起來。

沒有完整經歷過網路從起飛到泡沫化到再度起飛的過程的人,大概很 難理解我們這批烈士的感觸。網路媒體的大夢,由下而上的力量,以 分權取代集權來反抗傳統媒體宰制,全民媒介,更公正的社會。。。

如果你以為,由Blog所帶頭興起的這股全民媒介風潮(有的人稱之為 「公民媒體」,或者「合眾媒體」)是個完全新鮮的話題,那麼姑且 先讓我澆你一頭冷水。

我要說的是,你正在想的,我們都想過了,雖然不見得都有找到答案 ,但是如果過去的經驗能夠節省大家一些重新摸索的時間,那就值得 在這裡被重新提出來。

◎白頭宮女話當年

1993年,網路從台灣校園萌芽,筆者在學校寫HTML作網頁,全校有電 子郵件的人沒幾個。1996年,新書「大媒體潮」出版,提到數位媒介 發展將對電信業及媒體業造成衝擊。筆者將之視為聖經,一讀再讀。

1998年,入口網站興起,眾多年輕學子成為網路金童。這個號稱要成 為新媒體,並依賴網路廣告賺錢的新事業,從來不肯花一毛錢聘請記 者寫新聞,所有的內容來自傳統媒體提供。新媒體使用二手內容。

1999年,社群網站興起。由於提供內容的成本過高,網站經營者想到 何不讓網路使用者自己來提供內容。大量的主題討論區,個人電子報 ,同學會,家族網站林立。網站經營者以提供平台為職志。

2000年,聘用大量記者以生產網路新聞,號稱網路原生的網站「明日 報」轟然倒地。新聞傳來當天,筆者悲痛得將個人網站「數位之牆」 首頁換成黑底白字,掛上一個大大的「悼」字。

2001年,網路公司泡沫化的寒冬持續。入口網站發現光是依靠廣告收 入無法支撐公司營運,美國Yahoo!率先喊出要降低廣告收入的營收比 例,努力開拓非廣告收入。不靠廣告收入的事業,還能稱為媒體嗎?

2003年,微軟宣布關閉全球MSN 聊天室,理由是色情訊息難以管理。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社群網站頻寬成本驚人,而廣告收益卻最差(專 心聊天時不會看網路廣告)。色情只是藉口,節省成本才是真的。

2003年,網路廣告市場回春且後勢看好。但已經不會有人想完全靠廣 告收入支持營運,即便是在網路革命中受傷最重的報紙產業,旗下所 轉投資的網路公司,也必需兼營副業,例如電子商務,圖鈴下載。

2004年,Blog興起,所有人又開始討論新媒體的可能,新書「新媒體 潮」出版。並不令人意外的是,Blog風潮起自校園,最熱衷撰寫Blog 的人一開始都是學生。記者蜂擁而上,採訪這群未來的新星。。。

◎媒體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現在你或許可以體會為什麼筆者要挖苦朋友,說彷彿聞到了泡沫的味 道。如果說媒體的型態正在改變,這我們都同意。但如果有人跟你說 「媒體的本質在改變中」,那就真的是見鬼了。

媒體的本質沒有改變,因為他身為一個資本主義體制下的企業,不斷 有著獲利的壓力,這件事情並沒有改變。我們曾經想搞革命,但當投 資人拿顯微鏡診斷你的時候,你就會做出很多本來你不想做的事情。

以上簡短歷史,約略勾勒出網路媒體與網路社群的發展,其實重點只 有一個:生產網路專用的媒體內容,成本太高所以沒人肯做,最省成 本的作法是找網路使用者來提供。Blog某程度來說蠻符合此種想法。

這產生三個議題。第一,為什麼網路內容的成本高?筆者將解釋這從 沒人回答過的問題。第二,由網路使用者自發性提供的內容品質如何 ?最後,為什麼網路媒體無法只依靠網路廣告的獲利來支持營運?

筆者將以這三個面向來討論網路媒體的本質,最終才談到Blog身為目 前世人所認知的新媒體,在這些本質的檢核下最終可能呈現的面貌。 筆者樂見Blog發展,但如果以為這是什麼新玩意兒,那未免搞錯了。 (文:黃紹麟

上一篇:警訊: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的末班車
下一篇:媒體,社群,Blog(二)媒體大夢

 

■ 歷史上的今天

後電子商務時代(三)新電子通路商的時代來臨 - 2012/03/04

中國電子商務的未來格局將是「五個淘寶商城」 - 2011/03/06

Facebook的廣告效果不好? - 2010/03/07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二)不要借錢還債 - 2009/03/08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一)關注在現金流 - 2009/03/01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二)Yahoo!的策略 - 2008/03/09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一)Google的策略 - 2008/03/02

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商人的營利之道 - 2007/03/04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二)用戶數才是王道 - 2006/03/05

媒體,社群,Blog(一)話說從頭 - 2005/03/06

停止「網路行銷」(上)有行沒有銷 - 2004/03/07

3G來了(一)什麼是3G - 2003/03/09

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五分鐘 - 2003/03/02

免費ISP 捲土重來 - 2002/03/03

付錢的時候到了嗎? - 2001/03/04

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的交錯 - 2000/03/05

廣告業分食網際網路大餅 - 1997/03/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英皇鐘錶珠寶公佈2022年全年業績 - 2023/03/23

3M™ 極透奈米仿生汽車隔熱紙 重磅上市 - 2023/03/23

NEC獲Frost & Sullivan的Frost Radar™評比 - 2023/03/23

COMPUTEX 2023 匯聚全球科技與新創廠商 即日起開放預登參觀 - 2023/03/22

亞信電子榮登《金融時報》第五屆亞太地區快速成長500強企業 - 2023/03/22


繁體 RSS
簡體 RSS


直播(7)
PGC(2)
網紅(2)
O2O(7)
Web 2.0(59)
電子商務(147)
網路行銷(26)
部落格(27)
網路媒體(67)
搜尋引擎(93)
網路廣告(76)
數位內容(17)
數位音樂(18)
網路電話(24)
行動上網(55)
3G(66)
P2P(13)
科技行銷(24)
數位家庭(9)
智慧型手機(28)
電子書(24)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2)
SNS(15)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