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數位內容 警訊: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的末班車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5/02/27 - 被閱讀 74628 次 被轉寄 35 次

若本地市場太小,「走出去」就不得不然。

 
■ 訂閱電子報 三種文字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想在你的Blog上輪播本站文章按此
 

◎警訊,警訊,警訊

2005年 1月15日,中國大陸無線加值服務供應商「華友世紀通訊」宣 布,正式在美國NASDAQ展開首次公開募股(IPO )。他的主要業務是 與電信業者合作,提供手機圖鈴下載及各種簡訊內容服務。

華友世紀在2004年1 至 9月共收入3940萬美元,獲利1190萬美元,年 成長 4倍。做圖鈴下載做到可以賺大錢而上市,在台灣聞所未聞。在 此之前,另外一家同類型業者「空中網」也於2004年在NASDAQ掛牌。

2004年10月,台灣智冠科技代理的線上遊戲「劍俠情緣Online」正式 收費。這是史上第一個從大陸進口的遊戲,由大陸的軟體公司「金山 軟件」所研發。在過去,線上遊戲只有從台灣輸出到大陸的份。

金山軟件董事長求伯君,有「中國軟體之父」的稱號。在他於2005年 1 月13日旋風式的訪台時表示,他是從小玩台灣的遊戲長大的。同時 也透漏,預計2005年中左右會正式完成NASDAQ掛牌的計畫。

2004年11月30日,中國大陸最大遊戲公司「盛大網路」在長期代理韓 國公司Actoz 的線上遊戲「傳奇」後,反身買下Actoz ,身為大陸首 富的總裁陳天橋出任韓國Actoz 董事長。盛大也是NASDAQ掛牌公司。

盛大更打算進入網路電視市場,在電視機上加裝機上盒(SetTop Box )後,傳送互動節目甚至遊戲給用戶。機上盒是委託Intel 開發的, 這間公司有本事要Intel 幫他做事情。

2003年12月初,中國大陸最大的旅遊網站「攜程」在NASDAQ掛牌上市 。或許有人會說,這還不就是「中國概念股」。但攜程卻是一間紮實 賺錢的公司。根據2004年第三季財報,每股盈餘 2.4元人民幣。

中國大陸網路公司在NASDAQ上市者眾,除知名三大入口網站(新浪, 搜狐,網易)之外,還有前程無憂網(人力銀行),沒有掛牌卻被美 商買下的網路公司還有當當網(電子商務),易趣網(線上拍賣)。

◎資本的力量來自於市場規模

當網際網路與行動通訊的年代來臨時,不論是傳統網路產業或是行動 加值服務要發展,使用有線寬頻以及無線寬頻的人口數必須要夠多, 各種應用(如電子商務,影音服務,行動上網等)才能夠蓬勃發展。

2004年12月,中國大陸的ADSL用戶數突破2000萬,行動電話用戶數達 到3.2 億。如此廣大的市場規模與用戶基礎,讓提供各式網路服務以 及行動加值服務的廠商存活機率大增,甚至大賺錢。

除中國大陸外,日本與韓國也有很多做數位內容做到在當地掛牌上市 的廠商。有不少是新興的公司,也有不少是由傳統的卡通漫畫公司轉 投資而成立的。營業內容大半是手機圖形鈴聲下載,以及遊戲。

台灣只有2300萬人,這是個殘酷的事實。這樣的市場規模,注定只能 養出1000萬的上網人口,進而決定了每間網路公司的規模,電子商務 公司的規模,以及數位內容廠商的規模。

政府兩兆雙星計畫意欲扶植數位內容產業,結果扶植出幾百家規模不 到10人的公司。這個產業的特色,就是生產成本固定,經由大量販賣 才能夠有高的獲利。這個產業需要大舞台,而台灣市場難以期待。

下圖是數位內容產業的經營成本概念圖。從圖上可以看出,數位內容 產業的特性是用戶人口越多,增加的邊際成本越低。因此只要有爆量 的用戶數,廠商就可以享有區域 A的高額獲利。

某知名社群網站有50萬用戶,其中 1萬用戶每月付費,公司規模僅 5 人,足以存活。若公司人手變成10人,付費用戶能成長兩倍嗎?不能 ,因為台灣1000萬上網人口僅能產生如此營收規模而已,上不去了。

◎拿到了錢以後要做什麼

或許我們可以說,中國的電子商務不成熟,中國的行動電話用戶都是 打電話的多,使用行動上網的少。但不能否認,廠商只要能從2000萬 ADSL用戶中切一小塊起來... 老天爺啊,真是讓人流口水的市場。

至於數位內容產業首重的創意能力,雖然目前台灣廠商相對優勢,但 差距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大。由於市場大,大陸廠商能進行的創意實驗 其實更多。很多台灣試不起來的點子,在大陸卻可能找到存活空間。

中國大陸的網路公司以及數位內容廠商,在實質的從消費者以及從投 資大眾的口袋裡拿到錢以後,研發能力增強了,有能力改善產品,甚 至買技術,因此切入新市場。公司規模再擴大,進入正向循環。

台灣業者何時可以有這樣一天?若本地市場太小,「走出去」就不得 不然。頂多再一年,中國大陸的發展就會超過我們想像。數位內容產 業開往中國市場的已經是末班車,業者再不進去,以後就不用談了。 (文:黃紹麟

上一篇:書評:《當科技變身時尚:16% 的科技行銷密碼》
下一篇:媒體,社群,Blog(一)話說從頭

 

■ 歷史上的今天

後電子商務時代(二)從價格敏感度看市場競爭格局 - 2012/02/26

未來的電視 - 2010/02/28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工作(五) - 2008/02/24

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黑手的學習之路 - 2007/02/25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一)市場邁入飽和期 - 2006/02/26

警訊: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的末班車 - 2005/02/27

書評:《當科技變身時尚:16% 的科技行銷密碼》 - 2005/02/20

上網人口的數字遊戲 - 2004/02/29

PDA 變身三部曲 - 2004/02/22

數位產品造型決定論 - 2003/02/23

線上影音興起,搶了誰的生意? - 2002/02/24

互動電視與網際網路 - 2001/02/25

網際網路與通訊的結合 - 2000/02/27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Colt 榮獲香港交易所大獎2022「最大躍進衍生產品數據供應商」 - 2023/03/24

摩爾斯微電子任命全球銷售與業務發展資深副總裁,加強其全球布局 - 2023/03/24

[資通電腦] 4/14 Fortify 直擊漏洞,佈建合規資安研討會 - 2023/03/24

中高齡再就業職場體驗活動,德恩生命禮儀提供就業機會 - 2023/03/24

VMware支持合作夥伴把握多雲商機,開啟無限可能 - 2023/03/23


繁體 RSS
簡體 RSS


直播(7)
PGC(2)
網紅(2)
O2O(7)
Web 2.0(59)
電子商務(147)
網路行銷(26)
部落格(27)
網路媒體(67)
搜尋引擎(93)
網路廣告(76)
數位內容(17)
數位音樂(18)
網路電話(24)
行動上網(55)
3G(66)
P2P(13)
科技行銷(24)
數位家庭(9)
智慧型手機(28)
電子書(24)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2)
SNS(15)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