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從巴茲下台談網際網路開放思維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11/09/11 - 被閱讀 62061 次 被轉寄 283 次

我們從雅虎的行為看不見雅虎內部有這樣的信仰,包含楊致遠本人。 這才是雅虎最巨大的危機。

 
■ 訂閱電子報 三種文字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想在你的Blog上輪播本站文章按此
 

◎巴茲下台是必然的嗎?

2009年 1月接任 Yahoo執行長的巴茲(Carol Bartz ),最近被董事 會以電話通知的方式解雇,導致她在媒體上一陣哭爹罵娘的情緒反應 。對於一個曾經身為全球最高薪 CEO的人而言,這樣的下場毋寧是十 分難堪的,這樣的情緒也似乎應該能被理解。

然而,這樣的結局似乎從她到任的第一天就開始了。細數她過去在軟 體產業的輝煌戰績(從昇陽Sun Microsystem ,思科Cisco ,歐特克 Autodesk一路走進雅虎),很難在她的履歷表上找到有關網際網路產 業與媒體產業的基因。

所以我們能想像,她上任後需要花那麼長的時間才提出要把雅虎打造 成「優質數位媒體」的戰略,而從她開始執行這個戰略以來,我們還 能看出她其實只是因循傳統媒體的道路前進,她並沒有看出來「媒體 」兩個字在網際網路產業的定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企業經營管理的教科書中,最經典的案例之一,就是原先在一家賣 餅乾的企業工作的職業經理人,葛斯納,在1993年空降到頹敗的藍色 巨人 IBM之後,使這個企業轉型並重生的故事。葛斯納割捨了硬體製 造,將公司全力轉型成提供企業服務的公司,獲得了重大成功。

相對比於下台的巴茲,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從傳統產業(是的,軟 體產業相對於網際網路產業是傳統的,非常)轉戰到新興的科技領域 ,為何同樣的故事在網際網路產業結局不同?這會是一個個案,還是 一種普遍的現象?

◎巴茲不具備網際網路與媒體思維

從雅虎的十多年發展,可以追尋出網際網路的成長軌跡。雅虎首創的 入口網站概念,實際上做的是「內容聚合」,在本質上是傳統媒體。 而將雅虎起死回生的關鍵人物是2001年上任的 CEO賽梅爾,來自美國 的娛樂影視產業,華納兄弟,在他手上雅虎由虧轉盈,業績蒸蒸日上。

賽梅爾從傳統影視媒體跨行到入口網站媒體的難度並不算太大,這也 是他能很順手讓雅虎翻身的重大原因。但也是這個緣故,導致雅虎無 法在搜尋引擎上跟Google谷歌競爭,因為「讓用戶長時間停留」的思 路(媒體),跟「讓用戶快快離開」(搜尋)是完全不同的。

賽梅爾因此在2007年下台,換上雅虎的靈魂人物楊致遠。他在短暫的 任內整合了廣告部門,推出新的廣告平台(Project Panama)。我們 能說這依然是因循著媒體的道路前進,做好用戶要看的內容,透過更 有效率的方式跟廣告主互動。這是改良,不是改革。

因此,當巴茲上台後發布「優質數位媒體」戰略時,人們的驚訝可以 想見了。這間公司活在過去的輝煌歷史中,對於網際網路的變化接近 於無視。即便是找來一個變革的推動者,最後卻是雅虎改變了她,而 非她改變了雅虎。巴茲,既不具備網際網路思維,也不具備媒體思維。

這十多年當中,網際網路不斷走向更開放更自由的路上,這是網際網 路的基因決定的。「優質數位媒體」更像是一個老掉牙的傳統媒體在 面對新媒體挑戰時,關起門來說,「哼,我們不要理他們,我們知道 自己是更好的」。以前的平面媒體在面對雅虎挑戰時也是這麼說的。

◎雅虎需要一個有開放思維的領軍人物

Facebook興起,網際網路從「內容聚合」轉向了「關係聚合」;微博 興起,網際網路從「入口網站」轉向了「個人媒體」;網際網路的資 訊流通,從「網站推送給你」轉向了「朋友轉發給你」。網際網路的 思維,就是看見了這一切變化的背後本質,在於個人的能力被放大了。

相信自己能做完所有的事情,這是傳統的思維。相信開放出去讓別人 來幫你完成事情,透過用戶的選擇,最好的東西會自然浮現,這是網 際網路的思維。即便如蘋果的iPhone,依然要推出應用商城而不是所 有的軟體都自己開發,用戶自然會告訴你什麼軟體是最好的。

不要去定義什麼是對用戶是最好的,要去定義透過什麼樣的機制讓用 戶能輕易的找到對他最好的。要相信透過集合眾人的集體智慧,能夠 成就的事情比自己做要巨大的多。我們從雅虎的行為看不見雅虎內部 有這樣的信仰,包含楊致遠本人。這才是雅虎最巨大的危機。

把「優質數位媒體」做好,有錯嗎?其實也沒有。就跟電視出現後沒 有把廣播消滅掉一樣,繼續守著入口網站陣地,做好自己擅長的事, 不理會Facebook後起之秀的競爭,也是一條出路。但關鍵是投資人是 不會放過這家公司的,守著一小塊地穩當的賺點小錢是不被允許的。

據說雅虎內部非常尊重楊致遠意見,很多事都會看他態度。巴茲下台 後,據傳楊致遠打算找資金收購雅虎,而實際上楊致遠已然不是一個 對的人了。他曾有過創業激情,夢想,然而現在的他對網際網路的開 放精神已經沒有信仰。雅虎需要的是一個有開放思維的領軍人物。 (文:黃紹麟

上一篇:微博:45度仰角的未來(三)對電子商務的衝擊還不夠
下一篇: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一)有關風險

 

■ 歷史上的今天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一)有關風險 - 2011/09/18

從巴茲下台談網際網路開放思維 - 2011/09/11

行動網際網路產業的重組(一)電信業者靠邊站 - 2010/09/12

天使投資能幫助創業者什麼? - 2009/09/13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三) - 2008/09/14

Web 2.0 下一步(三)共念是一切基礎 - 2007/09/16

Web 2.0 革命(四)Google典範 - 2006/09/17

Web 2.0 革命(三)廣告養不活 - 2006/09/10

書房才是數位娛樂的主流 - 2005/09/18

中國3G之我見(三)系統決定終端,終端決定市場 - 2005/09/11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二)停止「販賣盒子」 - 2004/09/19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一)內容是賤價的 - 2004/09/12

七年級與吞世代 - 2003/09/14

中間商的消失 - 2002/09/15

當災難在網路上傳遞 - 2001/09/16

轉接口的價值 - 2000/09/17

網路客服須跨越虛擬與實體的界線 - 2000/09/10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鑫蘊林科推出即時移動平台 驅動智慧城市移動即時多元服務 - 2023/04/01

征程萬里風正勁 海通恒信2022年交出亮眼成績單 - 2023/04/01

陽光保險:打造全新客戶戰略 全力推進高價值發展 - 2023/04/01

陽光保險上市成績單首秀:業務彰顯強勁韌性 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 2023/04/01

華泰證券2022年營收人民幣468.24億元 釋放動能助力實體經濟 - 2023/04/01


繁體 RSS
簡體 RSS


直播(7)
PGC(2)
網紅(2)
O2O(7)
Web 2.0(59)
電子商務(147)
網路行銷(26)
部落格(27)
網路媒體(67)
搜尋引擎(93)
網路廣告(76)
數位內容(17)
數位音樂(18)
網路電話(24)
行動上網(55)
3G(66)
P2P(13)
科技行銷(24)
數位家庭(9)
智慧型手機(28)
電子書(24)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2)
SNS(15)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