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從巴茲下台談網際網路開放思維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11/09/11 - 被閱讀 68537 次 被轉寄 283 次

我們從雅虎的行為看不見雅虎內部有這樣的信仰,包含楊致遠本人。 這才是雅虎最巨大的危機。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巴茲下台是必然的嗎?

2009年 1月接任 Yahoo執行長的巴茲(Carol Bartz ),最近被董事 會以電話通知的方式解雇,導致她在媒體上一陣哭爹罵娘的情緒反應 。對於一個曾經身為全球最高薪 CEO的人而言,這樣的下場毋寧是十 分難堪的,這樣的情緒也似乎應該能被理解。

然而,這樣的結局似乎從她到任的第一天就開始了。細數她過去在軟 體產業的輝煌戰績(從昇陽Sun Microsystem ,思科Cisco ,歐特克 Autodesk一路走進雅虎),很難在她的履歷表上找到有關網際網路產 業與媒體產業的基因。

所以我們能想像,她上任後需要花那麼長的時間才提出要把雅虎打造 成「優質數位媒體」的戰略,而從她開始執行這個戰略以來,我們還 能看出她其實只是因循傳統媒體的道路前進,她並沒有看出來「媒體 」兩個字在網際網路產業的定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企業經營管理的教科書中,最經典的案例之一,就是原先在一家賣 餅乾的企業工作的職業經理人,葛斯納,在1993年空降到頹敗的藍色 巨人 IBM之後,使這個企業轉型並重生的故事。葛斯納割捨了硬體製 造,將公司全力轉型成提供企業服務的公司,獲得了重大成功。

相對比於下台的巴茲,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從傳統產業(是的,軟 體產業相對於網際網路產業是傳統的,非常)轉戰到新興的科技領域 ,為何同樣的故事在網際網路產業結局不同?這會是一個個案,還是 一種普遍的現象?

◎巴茲不具備網際網路與媒體思維

從雅虎的十多年發展,可以追尋出網際網路的成長軌跡。雅虎首創的 入口網站概念,實際上做的是「內容聚合」,在本質上是傳統媒體。 而將雅虎起死回生的關鍵人物是2001年上任的 CEO賽梅爾,來自美國 的娛樂影視產業,華納兄弟,在他手上雅虎由虧轉盈,業績蒸蒸日上。

賽梅爾從傳統影視媒體跨行到入口網站媒體的難度並不算太大,這也 是他能很順手讓雅虎翻身的重大原因。但也是這個緣故,導致雅虎無 法在搜尋引擎上跟Google谷歌競爭,因為「讓用戶長時間停留」的思 路(媒體),跟「讓用戶快快離開」(搜尋)是完全不同的。

賽梅爾因此在2007年下台,換上雅虎的靈魂人物楊致遠。他在短暫的 任內整合了廣告部門,推出新的廣告平台(Project Panama)。我們 能說這依然是因循著媒體的道路前進,做好用戶要看的內容,透過更 有效率的方式跟廣告主互動。這是改良,不是改革。

因此,當巴茲上台後發布「優質數位媒體」戰略時,人們的驚訝可以 想見了。這間公司活在過去的輝煌歷史中,對於網際網路的變化接近 於無視。即便是找來一個變革的推動者,最後卻是雅虎改變了她,而 非她改變了雅虎。巴茲,既不具備網際網路思維,也不具備媒體思維。

這十多年當中,網際網路不斷走向更開放更自由的路上,這是網際網 路的基因決定的。「優質數位媒體」更像是一個老掉牙的傳統媒體在 面對新媒體挑戰時,關起門來說,「哼,我們不要理他們,我們知道 自己是更好的」。以前的平面媒體在面對雅虎挑戰時也是這麼說的。

◎雅虎需要一個有開放思維的領軍人物

Facebook興起,網際網路從「內容聚合」轉向了「關係聚合」;微博 興起,網際網路從「入口網站」轉向了「個人媒體」;網際網路的資 訊流通,從「網站推送給你」轉向了「朋友轉發給你」。網際網路的 思維,就是看見了這一切變化的背後本質,在於個人的能力被放大了。

相信自己能做完所有的事情,這是傳統的思維。相信開放出去讓別人 來幫你完成事情,透過用戶的選擇,最好的東西會自然浮現,這是網 際網路的思維。即便如蘋果的iPhone,依然要推出應用商城而不是所 有的軟體都自己開發,用戶自然會告訴你什麼軟體是最好的。

不要去定義什麼是對用戶是最好的,要去定義透過什麼樣的機制讓用 戶能輕易的找到對他最好的。要相信透過集合眾人的集體智慧,能夠 成就的事情比自己做要巨大的多。我們從雅虎的行為看不見雅虎內部 有這樣的信仰,包含楊致遠本人。這才是雅虎最巨大的危機。

把「優質數位媒體」做好,有錯嗎?其實也沒有。就跟電視出現後沒 有把廣播消滅掉一樣,繼續守著入口網站陣地,做好自己擅長的事, 不理會Facebook後起之秀的競爭,也是一條出路。但關鍵是投資人是 不會放過這家公司的,守著一小塊地穩當的賺點小錢是不被允許的。

據說雅虎內部非常尊重楊致遠意見,很多事都會看他態度。巴茲下台 後,據傳楊致遠打算找資金收購雅虎,而實際上楊致遠已然不是一個 對的人了。他曾有過創業激情,夢想,然而現在的他對網際網路的開 放精神已經沒有信仰。雅虎需要的是一個有開放思維的領軍人物。 (文:黃紹麟

上一篇:微博:45度仰角的未來(三)對電子商務的衝擊還不夠
下一篇: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一)有關風險



■ 歷史上的今天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一)有關風險 - 2011/09/18

從巴茲下台談網際網路開放思維 - 2011/09/11

行動網際網路產業的重組(一)電信業者靠邊站 - 2010/09/12

天使投資能幫助創業者什麼? - 2009/09/13

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三) - 2008/09/14

Web 2.0 下一步(三)共念是一切基礎 - 2007/09/16

Web 2.0 革命(四)Google典範 - 2006/09/17

Web 2.0 革命(三)廣告養不活 - 2006/09/10

書房才是數位娛樂的主流 - 2005/09/18

中國3G之我見(三)系統決定終端,終端決定市場 - 2005/09/11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二)停止「販賣盒子」 - 2004/09/19

數位內容經營三要件(一)內容是賤價的 - 2004/09/12

七年級與吞世代 - 2003/09/14

中間商的消失 - 2002/09/15

當災難在網路上傳遞 - 2001/09/16

轉接口的價值 - 2000/09/17

網路客服須跨越虛擬與實體的界線 - 2000/09/10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筑波集團攜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淨灘 共創美麗海岸線 - 2024/04/20

思科 Hypershield重新定義人工智慧時代的資料中心與雲端安全 - 2024/04/19

朝雲集團(06601.HK):穩健增長與高派息策略共驅 - 2024/04/19

台日合作全力協助台灣地震受災民眾及企業復原 - 2024/04/19

南應大打造全國漫畫風潮!首辦『南應盃』全國原創漫畫大賽引爆矚目 - 2024/04/19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